生产工艺 (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6&rec=12&run=13

利用淀粉加工粉丝历史悠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怎样制作粉丝作了简洁明快的记录,“绿豆磨而为面,澄滤取粉……荡皮搓索”。陈达曾在《本心斋疏食谱》更详细地写到“绿粉,绿豆粉也,碾破绿珠,撒成银缕”。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书中写到割取牛角,钻作六七小孔的漏粉工艺,与现代漏粉工艺基本相同。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对粉丝的吃法,对淀粉的提取,对粉丝的制作方法都已基本掌握。

原料加工 绿豆 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则加工方法也不同。明绿豆、黄绿豆每百公斤可出粉丝40~42公斤。在浸泡过程中,相对的用热水多一点,头合温度控制在36~38℃之间,浸泡时间7~8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16~18个小时,上磨时,嗅一下有一种甜瓜似的香甜味,用手捏有发脆的感觉,60%以上出白汁。
灰绿豆每百公斤可出粉丝38~40公斤,在浸泡过程中用热水少一点,头合温度可控制在34~36℃之间,浸泡时间6~7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时间16~18个小时,上磨时,嗅一下有一种甜瓜似的甜味,但不是很浓,用手捏有发脆的感觉,60%以上出白汁。
杂绿豆每百公斤可出粉丝34~36公斤,浸泡时用热水尽量少一点,头合温度可控制在30~34℃之间,浸泡6~7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12~14个小时,上磨时用手捏,有发脆的感觉,50%出白汁。
泰国产绿豆是加工龙口粉丝最好原料,每百公斤可出粉丝40~42公斤,在浸泡过程中用热水多一点,头合温度控制在38~40℃之间,浸泡时间7~8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6~18℃之间,浸泡时间16~18个小时。上磨时嗅一下有甜瓜似的香甜味,用手捏有发脆的感觉,60%以上出白汁。
豌豆 豌豆原料按品种可分为白豌豆、麻豌豆、绿花豌豆、杂豌豆;按产地可分为加拿大产白豌豆、甘肃会宁一带产的麻豌豆、河北张家口一带产的绿花豌豆和杂豌豆。
加拿大产食用白豌豆,每百公斤可出粉丝46~47公斤。浸泡时应加少量的热水,头合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浸泡时间20~24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时间16~18个小时,上磨时豆瓣有发脆的感觉,嗅一下略带香甜味。
甘肃麻豌豆,每百公斤出粉丝45~46公斤。浸泡时加少量的热水,头合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浸泡时间20~24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时间16~18个小时,上磨时豆瓣有发脆的感觉,嗅一下略带香甜味。
河北张家口一带产的绿花豌豆,每百公斤出粉丝44~45公斤,浸泡时加少量的热水,头合温度控制在18~20℃之间,浸泡时间20~24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时间16~18个小时,上磨时豆瓣有发脆的感觉,嗅一下略带香甜味。
杂豌豆出产地不确定,每百公斤出粉丝40~44公斤。浸泡时不用加热水或加极少量的热水。头合温度控制在16~18℃之间,浸泡20~24个小时;后合温度控制在14~16℃之间,浸泡时间控制在16~18个小时,上磨时豆瓣有发脆的感觉,很难嗅到本身带有的香甜味。
绿豆、豌豆出产地不同,性质上有差别,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但北方产的原料比南方产的原料淀粉含量高,浸泡时间相对要长,浸泡温度相对要高。

水 水质、气温、传统的工艺操作方法,创造出世界品牌龙口粉丝。“水中捞银”是粉丝加工企业中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招远市无过境客流水,水资源全部依赖降雨补给,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化学成分的水平分带性,由山地向西北沿海过渡。地下水的水质标准符合正常饮用水和生产粉丝用水的要求。水是加工粉丝的基础,而水的质量是粉丝加工中基础的基础。粉丝加工中用水多,更重要的是水质必须符合生产粉丝的要求。粉丝生产用水同饮用水比较,基本上相同。不相同的是粉丝生产用水喜欢酸性水,pH值5.5~6。水中的氢离子浓度用pH表示(代表水中的酸碱性或酸碱度)。当水中的pH值小于7时为酸性水,pH值等于7时为中性水,pH值大于7时为碱性水。一般地下水多呈碱性,pH值7~9。


发酵好了的酸浆pH值4.2~4.5,达不到这个临界点,酸浆中的菌群就不可能同淀粉碰撞后,达到最佳沉淀效果。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若用pH值等于7的水和pH值等于5.5的水施以同等温度、营养,要求在同样时间内,发酵成pH值4.2的酸浆,前者难度大得多。
在同样温度、营养、时间内要求两种水达到一个目的,对于pH值为7的水必须设法先降低pH值。1吨原料加工成粉丝需用水25吨,1个日加工3吨原料的小生产厂家,每天用水75吨,要把75吨水的pH值7改变到pH值5.5不仅成本高,而且不现实。如果用pH值5.5的水加工粉丝,它本身就具备了发酵基础,以后在泡料、沉淀工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会少得多。
粉丝生产用水另一个标准要求是常年温度保持在14~16℃之间,取水深度在10米以下,没有受杂菌感染的水。用这样的水泡粉,在70~75小时内看不出明显的霉烂现象。若用18~20℃的水泡粉,在36~40个小时内就可以看出霉烂现象。
地表水对粉丝加工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粉丝生产每年分春、秋两季。春季生产比较容易控制,秋季生产就难控制一点。这与开始生产时(也就是每年的8月中旬)的气温和水质有绝对关系。
夏季雨量比较集中,雨水汇集到地表,各种腐烂物质和菌体向土壤渗透。土壤因地势的高低,有碱洼地、薄山地,呈现出酸性土和碱性土。雨水带着各类杂菌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因土壤的pH值不同,而改变了性质。地下3~5米的浅水层是一层含杂菌多、温度高、pH值不稳定的水层。用于粉丝生产后,各类杂菌抑制了乳酸链球菌、酵母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因为温度高加快了各类杂菌和需要菌同时生长,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理想的菌群,会造成淀粉的质量和数量都达不到预期要求。因此,靠碱洼地的水井,在秋季刚开始生产时,用3~5天的时间,抽掉浅水层。浅水层是流动性的,不可能平降式的往下抽,效果虽好一点,但不十分明显。旧时为了保证水质每年总要抽水淘井,以保持水质清洁。20世纪80年代始,粉丝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粉丝生产企业多挖掘机井,采用深层地下水,以保证粉丝生产用水的质量和数量。
地处山岭地带的生产企业用的水是从岩石或酥石中渗透出来的,这部分水受雨水的影响非常小,加之这样的水层都在10米以下,温度一年四季没有多大的变化(14~16℃),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就容易控制。

温度控制 加工龙口粉丝温度由目的温度、季节温度、工艺温度组成,前两者的温度是客观的,后者的温度是调节季节温度,使之符合目的温度的要求。招远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春秋适宜,四季分明。传统的龙口粉丝生产,每年都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最佳时间段是谷雨到立夏,秋季是秋分至立冬。这个时间段生产出的粉丝质量高于其他时间段。粉丝生产操作人员将春、秋两季的季节温度同目的温度的差异,用工艺温度来调整、磨合,培育出的菌体,用于淀粉同蛋白质、纤维素的分离,获得理想的产品,进而生产出高品质龙口粉丝。


目的温度 乳酸链球菌、酵母菌等共同组成生产所需菌群,它们生存、繁殖的最佳温度18~20℃,这个温度是泡料、沉淀工序中的核心,是目的温度。同时,这个温度段空气中的湿度非常小,又受渤海暖湿空气影响,呈海洋性、半干燥性的气候,非常适合于室外晒粉。
季节温度 招远市的传统龙口粉丝生产春天从3月中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主要的代表性季节从谷雨到立夏,也就是所说的桃花开季节。境内春天平均气温10.7℃,从开春的-3℃,成“之”字形不规则状上升到30℃。秋季从8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结束,主要代表性季节从秋分到立冬,也就是所说的揽豆秸的季节。境内秋天平均气温12.8℃,从秋分开始30℃,成“之”字形不规则下降到-3℃。这就是不可改变的季节温度。
工艺温度 为了适应菌群生存、繁殖18~22℃的需要,用热水泡料或凉水延长泡料时间的办法,把不适应的温度人为地控制在18~22℃范围内,或者类似适宜的温度,称工艺温度。

菌群培养 菌群生长周期 传统的龙口粉丝生产,都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其他时间段生产出的粉丝质量都不如春、秋季生产的粉丝。历代粉丝生产操作人员,将春、秋两季的季节温度同目的温度的差异,用工艺温度进行调整、磨合,培育出的菌体,用于淀粉同蛋白质、纤维素的分离,获得理想的产品。同时,验证了利用自身的营养、适宜的温度、pH值、浓度,不加辅助发酵剂,菌群的生长、繁殖周期为12~18个小时,创造了淀粉酸浆提取法。利用这个办法,粉丝生产24小时定为一个班次,符合菌体的生长周期规律。
乳酸链球菌的作用及鉴别 粉丝生产工序中,浸泡原料、分离浆渣、淀粉沉淀都是利用乳酸链球菌发酵的原理,得到理想的产品。在特定的pH值、温度、浓度,尤其是营养质的环境里,培养出一个乳酸链球菌变异种类。它呈长条状或椭圆形状,菌壁有黏稠的液体,在特定的pH值、温度、浓度、营养质下吸附淀粉颗粒的特性,同时释放出酸的能量,改变着酸浆的pH值。菌体同淀粉颗粒结合,随着pH值由碱性向酸性逐步转化,体积收缩比重加大,向底部沉淀。没有达到成熟期的淀粉颗粒和蛋白质、纤维素等无法分离,因此无法向底部沉淀,纤维素缓缓向上部移动。菌群同淀粉颗粒结合称为淀粉。因它是菌体同淀粉结合后生成的另一产物,同绿豆原料中的淀粉不是一种,称粉团更为恰当。
乳酸链球菌具备同淀粉结合的能量,同时也具备同蛋白质结合的能量。以加工豌豆浆液为例,取一个样本观察杯,盛半杯刚分离后的粕子,加少量的酸浆液,搅拌后观察,菌体同淀粉没有明显的结合状,依次加一点酸浆液搅拌后观察,能发现结合后的粉团向下沉淀,按顺序依次加进酸浆液,逐次搅拌观察,最后能发现,结合后的粉团沉淀到底部,依次向上是有点黄绿色的渣盖,有起脑状的浆液,看不出任何物质的清液。这期间的pH值在6.2~6.5之间。可见菌群凝固了淀粉,相对密度加大,下沉速度快。菌群凝固了蛋白质,相对密度稍微大一点,但次于纤维素的相对密度,呈现出淀粉、黄渣盖、浆液、清头4种状态。将酸浆液逐步增加,当pH值4.5~5时,底部略有一点白色,结合的淀粉同蛋白质混合到一块出现起脑状,观察杯的上下,出现同种颜色。因此,浆液加进酸浆有一个量的上限和下限,同时又受浸泡原料的凉热、浆液的浓度、原料品种的限制,很难用一个量的概念加以细化说明。这就是粉丝生产相互传授技术时的难点,只能靠意会,而不能言传。
酸浆加入量不足下限,粉团出的数量少,质量不好,粉丝没有韧性,缺乏光泽。酸浆加入量超过上限,粉团出的数量同样也少,但质量好一点,粉丝有韧性。上限和下限是粉丝生产企业衡量技术等级的一个标准,等级高的出粉团数量多,质量好;等级差的出粉团数量少,质量差。绿豆浆液同豌豆浆液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使用的酸浆也不同。

豌豆、绿豆各项含量对比表
表2—1                    单位:%
┌─────┬───────┬───────┬─────────┬─────────────┐
│品 名 │淀粉含量 │干渣含量 │干物质含量 │干物质中蛋白含量 │
├─────┼───────┼───────┼─────────┼─────────────┤
│豌 豆 │40~42 │20~22 │16~18 │56~55 │
├─────┼───────┼───────┼─────────┼─────────────┤
│绿 豆 │36~35 │14~16 │22~24 │60~62 │
└─────┴───────┴───────┴─────────┴─────────────┘

注:酸浆法生产只能提取淀粉含量的80%

豌豆、绿豆的粉渣分离用水量基本一致,都是12~13倍的水。干物质直接分散于浆液中,使浓度出现了很大的差异,豌豆浆液干物质含量是0.012~0.013%,绿豆浆液干物质的含量是0.017~0.018%。绿豆浆液浓度高,干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也高,菌群生长营养充分,繁殖速度快,密度大。豌豆浆液浓度低,干物质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相对营养缺乏,繁殖速度慢,密度也小。二者的基础条件出现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加工绿豆出现了冲二合,加工豌豆则没有。
冲二合是加工绿豆粉丝一道关键的工艺控制点,一般都由掌管技术的人员亲自操作。具体做法是放最后一遍浆液,根据情况在淀粉层的上面留15~30厘米高的浆液,然后冲入原料的1.3~1.5倍的水,搅拌后粉团下沉速度非常快,离浆液面15厘米左右,齐了边向下平降,在90分钟左右用木棍探测一下,有一层淀粉已经沉淀到底上,并且非常牢固。再将上面的浆液放出来,淀粉过滤到发酵容器里。冲二合这道工艺是把干物质含量高的浆液冲到干物质含量适宜范围,限制菌群的生长和密度,生产出达到要求的粉团。
季节温度通过工艺温度的调节达到目的温度的要求,具备了先决条件,菌体同淀粉颗粒最终结合形成。
结合后的粉团成颗粒状或成片状缓缓向下沉淀,纤维素等其他物质缓缓向上漂浮,用40秒左右的时间在二分之一处或略高于二分之一处粉团拉齐边,向下平沉淀。1分钟多一点的时间,浆液起脑出现清头。用绿豆作为原料,一定控制住,不能出现起脑、清头现象。在2~3分钟时间,粉团成上下丝状向下沉淀,上面呈现出浆液本色,下面呈现出白色,慢慢从中间分开粉团层和浆液层,4~5分钟的时间,可以分出粉团层、黑粉层、浆液层。
刷脸时观察粉团同黑粉的分界处。粉团同黑粉的分界处层次非常清楚,黑粉的浓度成稀饭状,粉团表面不粘黑粉,也没有黑粉稍稠的粉团,缸边没有黑粉,用手指猛点击粉团,感觉很硬,且不粘手。手掰粉团,不粘手,有发脆的感觉,边角清楚,不快速流淌,不粘连,对着日光看呈淡绿色,用手突然加力捏一下,感觉硬实。
乳酸链球菌各个时间段的变化 酸浆的种类。黑粉、盆浆、二合浆、大浆统称做酸浆,因各自的性能略有不同,在使用的时候数量也有差别。黑粉是由不成熟的淀粉和部分纤维素组成,成稠饭状,比重小于粉团,介于粉团和盆浆中间。菌体密度较大,吸附淀粉能力强,呈大片状下降,体积大,凝聚后粉团颗粒比重比其他类酸浆小,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可见性空隙。在使用上,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减少或增加数量,一般控制在每个豆用2~5公斤之间。它的优点是相互之间空隙大,能溶纳很多酸浆液体,提供数量充足的浆源。在15℃以下或者春季生产初期,可以稍微多一点使用。它最大的不足是因为同淀粉结合起来一齐沉淀。不成熟的淀粉和纤维素始终不会改变性质,不会变成比重轻的悬浮物随着拔缸头排到室外,而是随着使用量的增加,产出量呈现一倍甚至几倍数量增加,并将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甚至出现淀粉同黑粉分离不清的现象,生产出的粉丝色泽差,韧性也差。
盆浆是黑粉上面的酸浆层,由纤维质和部分水溶性蛋白组成。它不像黑粉那样对凉、热、浓度敏感,多用一点或少用一点,马上就可以反映出来,而是比较温和,使用量常年没有多大的变化。吸附淀粉能力强,成片状下沉,颗粒比重略大于黑粉吸附的粉团,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空隙逐步缩小。在使用上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一般控制在每个豆20~25公斤。
二合浆是加工绿豆粉丝的专用浆,是由冲淡的营养纤维质和部分水溶性蛋白组成。吸附淀粉能力强,呈颗粒状下沉,相对密度略大于盆浆吸附的淀粉颗粒,相互之间空隙很小。在使用上,受温度的影响不太大,一般控制在每个豆30~40公斤。为了增加菌群或减少菌群的密度,达到适用范围,一般用压回头浆、增加菌种投放量的办法来调节。它的优点是对气温不十分敏感,生产出来的粉丝色泽有点青亮,韧性好。
大浆是加工豌豆粉丝的专用浆,由纤维质和部分水溶性蛋白组成。吸附淀粉能力强,呈小片状下沉,相对密度略大于盆浆吸附的淀粉颗粒,相互之间空隙很小。大浆的使用受温度的影响不大,一般控制在每个豆40~50公斤。为了增加或减少菌群的密度,一般用压回头浆的办法来调节。它的优点是对气温不十分敏感,生产出来的粉丝有点青亮,韧性好。
酸浆参与淀粉沉淀的过程,共分2个阶段。酸浆参与淀粉分离的阶段。分离后的浆液加入适量配比的酸浆,促使淀粉分离沉淀,排掉已经没有含淀粉的废浆液。酸浆自身发酵的阶段。酸浆进入发酵溶器后,要用8~14个小时完成自身的发酵过程,同时,可以观察出前一轮的发酵质量。正常情况下,淀粉成上下丝状下沉。3分钟后齐边,酸浆同淀粉分离,在发酵容器里1个小时后用木棍探测底部,淀粉沉淀不多,但抓底非常牢固。
豌豆盆浆进入发酵阶段,在凉热正常的情况下,它的颜色呈绿青色,不见浆绒,颜色变化小,pH值5~5.5。3~5个小时后,菌群进入快速繁殖期,颜色逐渐变成杏黄色,用肉眼可见浆绒,有明显浓度高的视觉,pH值4.2~4.5。根据气温8~14个小时,菌群密度达到顶峰,pH值4.2~4.5,盆浆的顶部有微量的死亡菌体,形成一层皮状物。若温度高,时间超过14个小时,颜色逐步变清,盆浆顶部死亡菌群明显增多。
绿豆盆浆进入发酵阶段后,各个时间段的变化同豌豆盆浆基本相同。唯有一点不同的是3~5个小时,逐步呈现出略带乳白颜色。
绿豆二合浆刚进入发酵阶段颜色是绿青色,没有肉眼可见浆绒,进入3~5小时,pH值4.5~5,逐渐变成乳白色,用肉眼可见浆绒,菌群进入了快速繁殖期。根据气温8~14个小时,pH值4.5~5,菌群密度达到顶峰,若温度高,时间超过14个小时,颜色逐步变青,菌群逐渐死亡。
豌豆不用冲二合,用撇的缸头浆代替,刚进入发酵阶段,颜色是绿青色,没有肉眼可见浆绒,进入3~5小时,pH值4.5~5,逐渐变成杏黄色,肉眼可见浆绒,根据气温8~14小时,pH值4.5~5,菌群密度达到顶峰,若温度高,超过14个小时,颜色逐渐变青,菌群逐渐死亡。
原料凉热、浆液浓度高低对菌群的影响 原料的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对凉热的要求也不同,每一种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都有其上限和下限。浆液浓度的高低、用酸浆量尤其是黑粉量的多少,都有上限和下限,每天的气温不规则状地上升和不规则状地下降。所有这些复杂现象,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就是适宜于菌群的生长。把适宜的点连起来,控制在最佳范围内。
倒缸补救 倒缸的程度有轻有重,倒缸因素一般情况下不会重复。轻一点的倒缸调整一下凉和热,或调整一下黑粉的用量或者调整一下浓度,以及上盆以后搅缸的时间,就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重的倒缸,可以采取换浆的措施,到别的生产厂家调换部分酸浆,重新培养菌体。同时,须把所用的容器,如沉淀池、发酵池等彻底洗刷一遍,必要时可以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彻底清除杂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