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然灾害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b&A=4&rec=18&run=13




第一节 旱  灾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五至八月,无雨,大饥。
    1721年(康熙六十年),大旱。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大旱。
    1838年(道光十八年),春旱。
    1840年(道光二十年),春大旱。
    1944年,秋旱,4个月基本无雨。
    1945年,春旱,饥荒严重。高家村有70%农户外出逃荒。
    1949年,春、夏旱,庄稼枯死。
    1957年,秋旱,全县小麦缺苗7万亩。
    1974年,5月30日至8月10日,干旱严重,受灾面积60万亩,严重者达30万亩。
    1977年,水库塘坝90%以上干涸,大小河道全部断流,各种作物干死22万余亩。
    1978年,春旱,4个多月仅降雨11毫米。
    1980年,干旱,全县130座水库塘坝干涸。
    1982年,春旱,134个大队人畜吃水困难,有10万亩小麦基本绝产。
    1983年,春、夏旱,全县57万亩作物受旱严重,干枯绝产的8万余田。
    1984年,春干旱,干死小麦10万余亩,有150个村庄,11万人吃水困难。秋仍干旱。


第二节 水  灾


    1579年(明万历七年)六月,大雨,东关大河骤溢,两岸千余家被淹。
    1630年(崇祯三年)六月,大雨。
    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七月初五日,大雷雨伴风,溪流横溢,倒树甚多。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大雨旬余。
    1811年(嘉庆十六年),秋,大雨。
    1839年(道光十九年)四月,大雨雹。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夏,大雨连绵。
    1862年(同治元年)夏,大雨成灾。
    1914年,秋,阴雨连绵41天,造成荒年。
    1942年,大雨,罗山河洪水冲毁土地2500亩、房屋40间。
    1945年7月27日,大雨,冲毁农田24万余亩,倒塌房屋2500间,淹死6人。
    1946年8月15日,大雨,罗山东麓发生泥石流,金矿、大蒋家村等损失惨重,死亡3人。
    1951年7月29日至8月上旬,大雨,8个区受灾,倒房1973间,水冲沙压土地31000亩,死亡17人。
    1953年8月4日,全县普降特大暴雨,大沽河决口,洪水漫溢,倒房11032间,冲毁农田90142亩,死亡27人。
    1955年7月16一17日,全县普降暴雨,河堤决口6处,漫溢58处,受灾67870亩,倒房950间。
    1959年6月21日,全县普降暴雷雨,损坏塘坝、水库13座,大坝决口7处,倒房33间,冲毁路基20段,死亡3人。
    1960年8月17日,全县降暴雨,冲坏水库、塘坝7座,冲毁塘坝3座,倒房793间、仓库17间,淹死4人。
    1962年8月18日,暴雨,全县受灾面积62997亩,倒塌房屋2320间、院墙2603处,冲毁水库10座、塘坝26座,死亡10人。
    1964年6月30日至7月16日,连降大雨。全县冲毁水库、坝塘37座,受涝面积5.6万亩,冲毁房屋287间。
    1966年7月19日,暴风雨,降水量384毫米,局部风力12级。全县受灾面积34546亩,倒房6584间,倒树14316棵。
    1971年8月2日,突降暴雨,冲毁水库、塘坝37座,河堤决口63处,受灾面积22170亩,倒塌房屋166间。
    1974年8月10—14日,连降暴雨,3.1万亩农作物受灾,冲毁土地4620亩和水库、塘坝54座,河堤决口39处,倒房322间,倒院墙1068处,死亡2人。
    1976年8月20日,大暴雨,全县冲毁土地11683亩及万方以上塘坝12座,机井平塘68处,桥涵93座,河堤决口135处,倒房954间,死亡3人。
    1979年7月31日,南部7处公社暴雨,冲毁土地1.1万亩,冲毁冲淤塘坝46座,其中万方以上8座,倒房720间,死亡1人。
    1983年8月6日,大风暴雨。全县农田受灾面积11万亩,其中玉米绝产1000亩,损失水果1000吨,刮倒树木23300棵。
    1985年8月18~21日,全县遭九号台风和大暴雨袭击,倒房17061间,受灾面积41.44万亩,刮倒树木61.93万棵,冲毁道路1248处、桥涵103处,冲垮小(二)型水库2座,河流决口168.8公里,冲毁机井430眼,死亡6人。


第三节 风  灾


    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大雪带风,人畜有冻死。
    1931年6月16日,阵风8级,30名出海渔民罹难。
    1934年,风拔树,塌屋,秋收大欠。
    1949年7月26日,招远、招北县普遭台风暴雨袭击,倒房18700余间,倒树73290余棵,秋作物大减产,死亡18人。
    1971年7月4日,暴风达10级以上,倒树30900株,毁房2840间,毁坏农作物12680亩。
    1975年5月3日,大风10级,20余万亩小麦受灾,倒树66600余棵,毁房8100多间。
    1978年6月30日,风灾。青龙、勾山、毕郭3处公社上万亩农作物受灾。


第四节 雹  灾


    1870年(清同治九年)四月十七日,冰雹,大者如核桃。
    1926年,高庄岭一带雹灾。
    1950年5月13日,11个区降冰雹,小麦减产194.5吨。
    1952年9月16日晚,石对头、纪山、傅家、上院4乡受雹灾,受灾面积3000亩。
    1953年6月10日、13日,全县175个村遭雹灾,大者约1公斤重,小麦减产1298吨。
    1957年6月1日,毕郭一带降雹,大者如拳。受害作物68592亩,毁房5127间。
    1967年8月21日,道头部分村降雹,农田受灾4000亩,严重的减产4~5成,伤3人。
    1970年6月3日,全县9处公社遭雹灾,受灾面积6.9万多亩,小麦绝产1万余亩,砸碎房瓦110万片。
    1972年,两次遭雹击,受灾面积达20万亩,粮食减产30%以上。
    1975年,部分乡镇遭雹灾,最大似拳头,一般象核桃。受灾作物近16万亩,其中小麦绝产4000亩。由于冰雹加雨,冲毁万方塘坝1个,渠道1500米,坝堤决口1200米,冲毁土地2万亩,毁坏房屋8000间,刮倒树木7000棵。
    1978年6月,大秦家公社东部,磨山公社西部31个村遭雹灾,作物受灾面积3万余亩,冰雹多处堆积达0.5米,16个小时方融化。
    1980年9月1日,毕郭、勾山一带遭冰雹袭击,作物受灾面积187600亩,毁房2200间,伤4人,打落苹果4647.5吨。
    1982年9月14日,全县4处公社22个村遭雹灾,受灾面积1.7万亩,减产粮食785吨,花生135吨。
    1984年5月28日,毕郭、新村一带遭冰雹、龙卷风袭击,小麦减产200吨,房屋毁坏160多间。


第五节 虫  灾


    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七月,粘虫成灾。
    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秋,蝗虫成灾。
    1802年(嘉庆七年),秋,蝗虫成灾。
    1814年(嘉庆十九年),蝗虫为害。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蝗虫为害严重。
    1923年,粘虫为害。
    1925年,蚜虫危害小麦。
    1927年7月,过蝗虫,遮天盖地。不久又有粘虫为害,造成荒年。
    1932年,虫灾。
    1950年,3.9万亩农作物受虫害。
    1952年5月,蚂蚱为害,全县捕获约40吨。
    1953年4~5月,先后有红蜘蛛、金针虫、粘虫为害,全县有4.9万亩作物受灾。
    1954年5月,全县麦蜘蛛为害,受灾面积11万余亩。
    1955年8月,粘虫为害农作物10万余亩。
    1959年春,全县25万亩松岚发生松毛虫害,人工捕捉成虫约50吨。
    1971年7—8月,全县粘虫为害农作物46万亩,比较严重的约20万亩。
    1977年,全县有20万亩玉米,遭二代粘虫危害。
    1985年,全县3万亩赤松因松干蚧壳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