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719&run=13


概况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郝姓来此建村,以姓命村名郝家庄。后林姓、李姓
迁来居住。
        郝家庄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8′,北纬37°08′。东与戴家村
为邻,北与康家河村相望,南与前洽河村接壤,西与取水崖村相连。原属山西头乡,
2000年12月,随山西头乡撤销而隶属徐家店镇。西距镇政府驻地18公里。
        全村耕地面积18.1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苹果
等。
        2002年,全村有54户,160人。有郝、林、李、刁等4姓,均为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万元。200
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9.1万元,人均纯收入3368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52%、45%、3%。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0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提高到300公斤。2002年
,粮食亩产达到466公斤,总产达到6.3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发展了果业、畜牧业。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02.5万元,其中农业55.6万元,畜牧养殖业
45万元,其它1.9万元。
    第二产业1997年,发展起石材加工。2000年,从事石材加工人员21人,收入20万
元,税金1.5万元。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0人,总收入88.6万元,其中工业73
万元,建筑业15.6万元。
    第三产业2002年,全村第三产业总收入仅有8万元,其中运输业5万元,商饮业3
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难以维持温饱。建国后,村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1957年,人均粮食20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320公斤。2002年,
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42辆,摩托车28辆,电话29部,彩电35台,电冰箱14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住房多为草房,人均住房面积仅有5平方米。
改革开放以来,村进行了规划,村民都住上了瓦房。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到15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5年2月,成立党支部。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郝志书、郝志
德、林洪文、林祥云、于在官、林春财、李世传、李桂芝。2002年,全村有党员9名
。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5年2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
6月,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
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矫风英、林洪君、郝志书、李世安、李世传、
林春生、郝其林、李良、林万波、林春国、霍守勤。

人物

    烈士名录李世喜

撰稿:霍秀勤李强

审稿:李桂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