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73&run=13


概况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邢姓来此建村定居,以姓命村名邢家庄。此后孙姓
于八夼村迁居此地。曾与簸箕掌村为一个行政村,1961年分出。
        邢家庄位于海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4′。西与西沟村
相邻,南与簸箕掌村相交,北与姜家村相望。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距
市政府驻地47公里。
        全村耕地面积20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大豆、苹果
等。
        2002年,全村有55户,155人,均为孙姓,全属汉族。
        195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00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万元左右。20
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2万元,人均纯收入3066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75%、16%、8%。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投资2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1996年投资1万元,修通通往镇政府驻地的道路。
    1997年村投资1.2万元,用上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解放前,常年粮食亩产110公斤左右。1978年,粮食亩产340公斤。200
2年,粮食亩产提高到422公斤,总产3.2万公斤。
        2002年,第一产业总收入92万元,其中农业50万元,畜牧养殖业40万元,其
它2万元。
    第二、三产业20世纪80年代后,第二、三产业开始起步。2002年,第二、三产业
从业人员为20人,总收入30万元,其中工业10万元,建筑业10万元,运输业5万元,
服务业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3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吃不饱穿不暖。建国后,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饱问题得到解决。2002年,有各种农用车34辆,摩托车
12辆,电话25部,电视机50台,电冰箱6台。
    村庄建设建国初期,村民住房以草房为主,破旧不堪,人均住房面积6平方米。
20世纪80年代后,住房条件逐步改善。2002年,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到22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与簸箕掌村、西沟村、路南村成立一个党支部。
1961年4月,本村单独成立党支部,孙开昌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有孙丰敏、孙忠
祥、孙喜财、孙喜仙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全村有党员11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61年4月,设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
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
要负责人的有孙忠发、孙忠朝、孙忠入、孙喜财、孙忠祥、孙丰敏、孙喜仙、孙喜顺
。

人物

    烈士名录孙忠义孙忠堂

撰稿:孙喜南审稿:孙喜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