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72&run=13


概况

    明末,因建村于簸箕掌村的西沟而得名。另一说为,明朝末年,于姓先祖于江自
郭城迁居此地建村,曾与簸箕掌村为一个行政村,后从簸箕掌村分出,因处于簸箕掌
村西沟中,故命村名西沟。
        西沟村位于郭城镇西北部,地处东经121°04′,北纬37°04′。西邻上吼
山村,东连簸箕掌村、邢家庄,东南接路南村,北望上马山村。隶属郭城镇。距镇政
府驻地4.2公里,距市政府驻地48公里。
        全村辖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21.2公顷,适宜种植小麦、
玉米、花生、苹果、柿子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46户,132人。有于、孙、姜3姓,均为汉族,其中于姓居多。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3223元,第一、二、三产业
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70%、20%、10%。
大事记

    1941年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4年“四清”工作队帮助村发展果园2公顷。
    1981年底村投资3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村集体投资5万元,全村吃上自来水。
    2000年建成电话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75公斤,总产2.15万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粮食亩产量提高到500公斤,总产达到7.5万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07公
斤,总产6.6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经济林果。1992年发展板栗3.3公顷,1998年发
展干杂果1公顷。2000年,全村有苹果3.3公顷,干杂果6.3公顷,是村民的主要经济
来源。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105万元,其中农业65万元,畜牧养殖业40万
元。
    第二、三产业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第二、三产业。2002年,第二、三产业从业
人员为36人,总收入45万元,其中工业10万元,建筑业20万元,运输业10万元,服务
业5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70年成立小学,有公办教师1名,民办教师1名。1988年因学生减少,
村小学并入簸箕掌小学。1992年,又并入阵胜联中。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
中专院校的学生3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全村有18户人家,18人讨饭。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温
饱问题基本解决。房屋也由过去的破草房改建为瓦房。2002年,人均居住面积由解放
前的5平方米,提高到19平方米。电视机已经普及,电冰箱、摩托车进入普通百姓家
。
    集体福利1982年,村集体对购买电视机的农户,每台补贴100元,共为村民补贴
3000元。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2月,与簸箕掌村、邢家庄、路南村成立一个党支部。
1948年4月,本村成立党支部,于连登任党支部书记。之后,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
于振清、于诺、于连财、于连奎、于连清、于振国、于德勇。2002年,全村有党员1
2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8年11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
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5月,设立
村民委员会。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于振乐、于连财、于诺、于振乐、于连清、
于振国、于国成、于德强、于德勇。

人物

    烈士名录于连卿于进友

撰稿:于连清审稿:于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