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四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2&rec=545&run=13


概况

    唐武德初年,在此设廓定县。“廓”、“郭”音近,沿用中将“廓”字的“广”
去掉,演变为郭城。另一说,明永乐九年(1411年),在建设新城郭的施工中,发现城
中有旧城墙基,故改名郭城。原有候、梁、佐、纪、杨、刘等姓居住,明洪武四年(
1371年),于江从文登县大水泊村迁到黄草场村,后又迁到此地落户,1948年,郭城
分为五个行政村,分别称为郭城一村、郭城二村、郭城三村、郭城四村、郭城五村,
本村为郭城四村。
        郭城四村位于海阳市北部,郭城镇中部。地处东经121°06′,北纬37°03
′。东与郭城二村、五村、三村为邻,西与港里村、新发庄、山东村相连,南与河南
村隔河相望,北与垛崖底村、车家沟村接壤。地处烟凤公路两侧,交通便利,为郭城
镇政府驻地。距市政府驻地40公里,距烟台市区70公里。
        本村地处胶东丘陵中部,大部分是山地,泊地较少。全村辖区面积约2平方
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公顷。适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干果、蔬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有280户,750人。有于、董、孙、王、姜、杨、刘、陈、唐、
常、徐、黄、肖、申、张等姓,均为汉族。
        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3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第一、二、三产
业农村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是37%、41%、22%。

大事记

    1941年3月26日八路军进驻,郭城村解放。
    同年11月日军胶东大扫荡,途经郭城。
    1948年郭城分为五个行政村,本村为郭城四村。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次年过渡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郭城五个村的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总支,刘万祥任党总支部书记。
    1962年中共郭城党总支撤销。
    1979年烟台地区工作队进驻本村,帮助工作。
    1982年投资5万元,全村用上电网供电。
    同年投资10万元建大口井1座,铺设管道200米。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冬村投资10万元,建桑园、果园3.3公顷。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总产15万公斤。1975年,开通桂山水库渠
道,加上整地改土,改革耕作技术,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亩产达到260公斤,总
产26万公斤。1980年,粮食亩产提高到350公斤,总产35万公斤。
        20世纪90年代,为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的经济效益,全村采用地膜覆盖新技
术,引进优良品种。2002年,粮食亩产475公斤,总产达到25万公斤。
        2002年,全村第一产业总收入310万元,其中农业250万元,畜牧养殖业60万
元。
    第二产业建国前,本村仅有小手工业,主要有麻布、网扣加工及弹花坊、油坊、
粉坊等,从业人员20多人,收入仅够自给。1995年以来,相继建成了面粉厂、油坊及
服装加工等10户个体企业。2002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27人,总收入340万元,
其中工业160万元,建筑业180万元。
    第三产业1950年,办起供销合作社代销店,后又办起饮食店等,规模不大,收入
不多。改革开放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紧靠烟凤公路的交通优势,先后发
展起理发店、电气焊部、修理部、商店、饭店和个体运输户等。2002年,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达到127人,收入184万元,其中运输业84万元,商饮业50万元,服务业50万元
。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57年,在本村建起海阳第七中学。1966年,建立郭城联中,时有教师
40人,学生1000人。自建国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20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祖祖辈辈以农为业,辛苦劳动一年,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粮
。解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人均粮食达到200公斤,解决了温饱。2002年,人均粮食达到500公斤,全
村有机动车250辆,其中摩托车100辆,电话100部,彩电200台,电冰箱100台,洗衣
机50台。
    村庄建设建国前,村内街道、房屋不整齐,破烂不堪,村民居住以一把泥的草房
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建国后,住房逐渐以砖瓦房为主。1970年后建房
较多,多改用铁梁,大院红瓦。1990年以来,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许多户建
起了楼房。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0平方米。
    集体福利1971年,村合作医疗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药报销50%的药费,对老人和
重病人上门服务。1995年,村投资4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2000年,改成有线电视
。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8年1月,成立党支部,时有党员10人。2002年,全村有3个
党小组,31名党员。曾任党支部书记的有于寿熙、于祥志、刘万祥、于天竹、于文海
、于游天、孙绍宾。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8年1月,设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
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
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
人的有于炳文、于德生、董振英、于文奎、于文海、于海起、于文思、孙绍宾、于志
奎、于言江、于富强。

人物

    烈士名录于永瑞于天松王忠民
于国让于宝乐于宣忠于国彬董守江
于国志

撰稿:于顺国审稿: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