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作物种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64&A=1&rec=109&run=13


    作物种类  《海阳县志·谷属》载:粟(共数十种,大约分黄、白、晚三种,俗名为谷)、黍(有红、
白、黑三种)、稷(似黍而小)、麦(有大麦、小麦、春麦)、蜀黍(高梁)、稻(分水、旱、红,白、早、晚,
其粘者为糯,不粘者为秔、为粳)、荞麦、豆(有黄豆、绿豆、茶豆、豌豆、豇豆、黑豆、白扁豆、蓝
豆、小豆、缠丝豆、青豆)、薏苡、芝麻、子(稊稗)、苏子(有红、白两种)。
    《海阳县续志·谷属》载有:玉蜀黍(有红、白、黄、紫四种,俗名苞米)、番薯(红、白、紫三种,
俗名地瓜)。“果属”载有;长生果(一名落花生)。

┏━━┯━━━━━━━━━━━━━━━━━━━━━━━━━━━━━━━━━━━━━━┓
┃作物│                            作    物    品    种                            ┃
┃名称│                                                                            ┃
┠──┼──────────────────────────────────────┨
┃    │红秃头、白秃头、小粒秋、望山白、尖穗、扁穗、齐大195、黄县大粒半芒、蚰子、钱 ┃
┃ 小 │交、早洋、碧玛1号、碧玛4号、烟农3号、烟农6号、烟农7号、烟农8号、烟农9号、山 ┃
┃    │东3号、济南9号、济南2号、三九二、辉县红、烟农13、烟农14、石家庄54、前进1号、┃
┃    │关东矮子、--]k0、山系8号、济南5号、济南4号、中阿1号、反修1号、蚰包、跃进8   ┃
┃    │号、烟农78、平原50、二七六、济南8号、蚰选26、蚰选57、南选25、684112、昌潍   ┃
┃    │18、小堰4号、高38、高8、泰山1号、泰山2号、泰山4号、场选1号、庆华1号、矮选7  ┃
┃    │号、莱阳4671、桓群4号、莱阳584、烟农685系(68553、68554、68555等)、济南13号、┃
┃ 麦 │辐63、烟农15、烟农16、掖选1号、昌乐5号、科红1号、济宁3号,C136、烟农757 8、 ┃
┃    │庆17、行中6号等                                                             ┃
┠──┼──────────────────────────────────────┨
┃ 玉 │小粒红、白马牙、黄县二马牙、皇太后、金皇后、英粒子、白头霜、双跃4号、双跃   ┃
┃    │150、新双1号、六十日、白鹤、H0311(罗马尼亚玉米)、白绵棒、烟三6号、烟三1号、 ┃
┃    │烟三8号、烟三10号、烟三31号、烟三33号、群单105、烟单2号、烟单149、烟单3号、 ┃
┃    │烟单5号、白单1号、新单1号、单交36、荣三10号、群三1号、丹玉6号、中单2号、烟单┃
┃ 米 │14号、掖单2号、鲁玉4号、鲁原单4号、菜农4号、建明2号、群育2号、沈单3号、烟单 ┃
┃    │15号等                                                                      ┃
┠──┼──────────────────────────────────────┨
┃ 地 │老普通(穷不够)、胜利百号、烟薯1号、5245、丰收黄、一窝红、济薯1号、南京92、烟┃
┃    │薯3号、烟薯5号、济薯2号、徐薯18、青农1号、丰收白、遗字138、二五二、青农2号、┃
┃ 瓜 │海发5号、海发2号、72108、65189、红红一、77600、76010、北京553、农大红、     ┃
┃    │74577、74631、7791等                                                        ┃
┠──┼──────────────────────────────────────┨
┃ 大 │平顶黄、六旦忙、小粒秋、新黄豆、小青皮、水里站、气死洼、齐黄1号、齐黄10号、 ┃
┃    │爬蔓青、早黄1号、小白荚、东解1号、鲁跃1号、文丰5号、齐黄7号、威莱姆斯、卫尔 ┃
┃    │金、江界16号、牛毛黄、工夫豆、斤豆、瞎半斤、向阳1号、5760、丰收黄、早黄8号、┃
┃ 豆 │黄金豆、六十日金黄、大炮弹、兔子眼、千斤豆、鲁豆7号、早黄2号、烟黄2号等     ┃
┠──┼──────────────────────────────────────┨
┃ 谷 │平阳谷、狗尾谷、黄尖穗、六月混、金钱子、粘谷、菠菜根、秋谷、东风谷、毛毛黄、┃
┃ 子 │姊妹齐、胶谷、黄谷、白沙谷、撑破囤、柳条青、碱谷、杨村谷、5029、诸幅1号、六 ┃
┃    │十日、鲁谷2号、鲁谷7号等                                                    ┃
┠──┼──────────────────────────────────────┨
┃ 高 │马腚高、红壳、香高梁、大黑壳、黄壳、金顶白、熊岳253、分枝大红、鹿邑歪头、冻 ┃
┃ 梁 │青高梁、多穗高梁、圻杂7号、原杂10号、将军顶、鞑子帽、炊帚高梁、甜杆高梁等   ┃
┠──┼──────────────────────────────────────┨
┃豌豆│当地早熟、铁豌豆、保豌1号、保豌2号、荣成上庄豌豆等                          ┃
┠──┼──────────────────────────────────────┨
┃    │大爬蔓、四粒红、老大墩、大红袍、小粒红、蓬莱一窝猴、栖霞老抱鸡、姜格庄半蔓、┃
┃ 花 │伏花生、官家庄半蔓、油果、杂造4号、白沙1016、白沙171、大榆叶、花17、花27、花┃
┃    │83、花93、花29、花31、花38、花39、花11、临花1号、双纪2号、系选7号、徐州684、┃
┃ 生 │海花1号、栖选1号、鲁花2号、RH77-8、PH P5、白沙13117、徐系1号、混系1号、混选┃
┃    │三号、临花2号、中选6号                                                      ┃
┠──┼──────────────────────────────────────┨
┃芝麻│霸王鞭、大八杈、小八杈、黑芝麻等                                            ┃
┠──┼──────────────────────────────────────┨
┃蓖麻│刺蓖麻、秃蓖麻等                                                            ┃
┗━━┷━━━━━━━━━━━━━━━━━━━━━━━━━━━━━━━━━━━━━━┛

    建国初期,农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花生、大豆为大宗,谷子、子、高梁次之,尚有杂粮多
种。30余年来,随耕作制度不断改革,作物种类变化很大。60年代后,主要是四大作物:小麦、玉米、
地瓜、花生。谷子播种面积急剧下降,其它小杂粮,不少近于绝迹。
    1983年调查,县内现有农作物分38科161种。其中粮食作物20种,油料作物5种,蔬菜22种,其它24
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梁、水稻、绿豆、豌豆、大麦等;油料作
物主要有: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有菜用和果用瓜类、苘麻、黄烟及药材等。该年,种植面积万亩
以上者有:小麦、玉米、花生、地瓜、大豆。
    品种引进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春,“奉文劝种”地瓜。嘉庆十年(1805年)夏,  “闽商庄慕陶,
携长生果(花生)一袋,献于知府李宜升(归省),为祝寿之礼,宜升欣植于家乡黄金洼(现龙风池之南),
是为种植长生果肇始”。光绪五年(1879年)前后,县内始种玉米。
    民国以来,小麦、大豆、谷子、玉米等良种,均有少量引进。建国后,引进品种日渐增多。
海阳县引进粮油作物品种情况表
┏━━━┯━━━━━━┯━━━━━━━━━━┯━━━━━┯━━━━━━━━━━━━━┓
┃ 作物 │  引进品种  │    引  进  地点    │ 引进年份 │       亩  产  (斤)       ┃
┃ 名称 │  名    称  │                    │          │                          ┃
┠───┼──────┼──────────┼─────┼─────────────┨
┃  小  │   扁  穗   │       文登县       │   1951   │         80一150          ┃
┃      ├──────┼──────────┼─────┼─────────────┨
┃  麦  │碧玛1号、4号│   莱阳专署种子站   │   1956   │         80一200          ┃
┃      ├──────┼──────────┼─────┼─────────────┨
┃      │   蚰  子   │         ″         │   1955   │          100200          ┃
┠───┼──────┼──────────┼─────┼─────────────┨
┃      │   钱  交   │         ″         │   1955   │          200300          ┃
┃      ├──────┼──────────┼─────┼─────────────┨
┃      │  烟农7号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63   │          150300          ┃
┃      ├──────┼──────────┼─────┼─────────────┨
┃      │  济南2号   │    山东省农科院    │    -    │          200400          ┃
┃      ├──────┼──────────┼─────┼─────────────┨
┃      │   烟农13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    │          300500          ┃
┃      ├──────┼──────────┼─────┼─────────────┨
┃      │  关东矮子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    │         400一700         ┃
┃      ├──────┼──────────┼─────┼─────────────┨
┃      │   蚰  包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    │          500800          ┃
┃      ├──────┼──────────┼─────┼─────────────┨
┃      │   南选25   │    福山县南庄村    │    -    │          300400          ┃
┃      ├──────┼──────────┼─────┼─────────────┨
┃      │   684112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    │          200300          ┃
┃      ├──────┼──────────┼─────┼─────────────┨
┃      │    高38    │         ″         │   1970   │          200300          ┃
┃      ├──────┼──────────┼─────┼─────────────┨
┃      │  泰山1号   │    泰安地区种子站  │  1975    │          350500          ┃
┃      ├──────┼──────────┼─────┼─────────────┨
┃      │  莱阳4671  │     莱阳县种子站   │  1978    │          300800          ┃
┃      ├──────┼──────────┼─────┼─────────────┨
┃      │  桓群4号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     │          400700          ┃
┃      ├──────┼──────────┼─────┼─────────────┨
┃      │  烟农685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74    │          200400          ┃
┃      ├──────┼──────────┼─────┼─────────────┨
┃      │   济南13   │     山东省农科院   │  1978    │          400800          ┃
┃      ├──────┼──────────┼─────┼─────────────┨
┃      │ 昌乐5号,  │     昌乐县种子站   │   -     │          500800          ┃
┃      ├──────┼──────────┼─────┼─────────────┨
┃      │   烟农15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77    │         5001000          ┃
┃      ├──────┼──────────┼─────┼─────────────┨
┃      │  科红1号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     │          200400          ┃
┃      ├──────┼──────────┼─────┼─────────────┨
┃      │    C136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     │          300500          ┃
┃      ├──────┼──────────┼─────┼─────────────┨
┃      │  烟农7578  │          ″        │  1979    │         7001000          ┃
┠───┼──────┼──────────┼─────┼─────────────┨
┃  玉  │  双跃4号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65    │          300500          ┃
┃      ├──────┼──────────┼─────┼─────────────┨
┃  米  │  新双1号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66    │          300500          ┃
┃      ├──────┼──────────┼─────┼─────────────┨
┃      │  烟三6号   │          ″        │  1971    │          500700          ┃
┃      ├──────┼──────────┼─────┼─────────────┨
┃      │ 烟三一1号  │          ″        │  1971    │          500800          ┃
┃      ├──────┼──────────┼─────┼─────────────┨
┃      │  烟三8号   │          ″        │  1973    │          500700          ┃
┃      ├──────┼──────────┼─────┼─────────────┨
┃      │  群单105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2    │          500800          ┃
┃      ├──────┼──────────┼─────┼─────────────┨
┃      │  烟单2号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73    │          400700          ┃
┃      ├──────┼──────────┼─────┼─────────────┨
┃      │   单交36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8    │          400700          ┃
┠───┼──────┼──────────┼─────┼─────────────┨
┃      │  丹玉6号   │     丹东市农科所   │  1971    │          500800          ┃
┃      ├──────┼──────────┼─────┼─────────────┨
┃      │  中丹2号   │      中国农科院    │  1975    │          500800          ┃
┃      ├──────┼──────────┼─────┼─────────────┨
┃      │  掖单2号   │      掖县种子站    │  1979    │         5001000          ┃
┃      ├──────┼──────────┼─────┼─────────────┨
┃      │ 鲁原单4号  │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8    │          400700          ┃
┃      ├──────┼──────────┼─────┼─────────────┨
┃      │  建明2号   │      中国农科院    │  1976    │          500800          ┃
┃      ├──────┼──────────┼─────┼─────────────┨
┃      │  烟单15号  │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81    │         5001000          ┃
┃      ├──────┼──────────┼─────┼─────────────┨
┃      │烟单14号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74    │    5001000               ┃
┠───┼──────┼──────────┼─────┼─────────────┨
┃  地  │胜利百号    │即墨县              │    1950  │    2000-4000            ┃
┃      ├──────┼──────────┼─────┼─────────────┨
┃  瓜  │烟薯1号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69  │    3000一5000            ┃
┃      ├──────┼──────────┼─────┼─────────────┨
┃      │ 5245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69  │    3000-一4000           ┃
┃      ├──────┼──────────┼─────┼─────────────┨
┃      │丰收黄      │    "               │    1970  │    20004000              ┃
┃      ├──────┼──────────┼─────┼─────────────┨
┃      │南京92      │    "               │    1971  │    3000二4000            ┃
┃      ├──────┼──────────┼─────┼─────────────┨
┃      │烟薯3号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72  │    30004000              ┃
┃      ├──────┼──────────┼─────┼─────────────┨
┃      │济薯1号     │山东省农科院        │  1972    │    30005000              ┃
┃      ├──────┼──────────┼─────┼─────────────┨
┃      │丰收白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6  │    30005000              ┃
┃      ├──────┼──────────┼─────┼─────────────┨
┃      │77600       │烟台地区农科所      │    1981  │    4000-7000            ┃
┠───┼──────┼──────────┼─────┼─────────────┨
┃  花  │蓬莱一窝猴  │蓬莱县种子站        │    1965  │    200300                ┃
┃      ├──────┼──────────┼─────┼─────────────┨
┃  生  │伏花生      │福山县              │    1957  │    200300                ┃
┃      ├──────┼──────────┼─────┼─────────────┨
┃      │杂选4号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1968  │    200400                ┃
┃      ├──────┼──────────┼─────┼─────────────┨
┃      │花17        │    ″              │    1972  │    350500                ┃
┃      ├──────┼──────────┼─────┼─────────────┨
┃      │花28        │   ″               │    1978  │    200400                ┃
┃      ├──────┼──────────┼─────┼─────────────┨
┃      │白沙1016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5  │    200一300              ┃
┃      ├──────┼──────────┼─────┼─────────────┨
┃      │白沙171     │    ″              │    1975  │    200300                ┃
┃      ├──────┼──────────┼─────┼─────────────┨
┃      │临花1号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1972  │    300500                ┃
┃      ├──────┼──────────┼─────┼─────────────┨
┃      │徐州684     │烟台地区种子站      │  1975    │    300800                ┃
┃      ├──────┼──────────┼─────┼─────────────┨
┃      │群育157     │文登县种子站        │    1980  │    300500                ┃
┃      ├──────┼──────────┼─────┼─────────────┨
┃      │丹778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    1980  │    300600                ┃
┗━━━┷━━━━━━┷━━━━━━━━━━┷━━━━━┷━━━━━━━━━━━━━┛
    良种繁育  建国前,农户用种均自选自用,品种多年使用,混杂退化,间或亦选出少数良种。民
国18年(1929年),当道村王凤瑞、王凤南弟兄,从平顶青大豆中单株选育出当道青(后定名爬蔓青)新品
种, 1951年被评为全省大豆良种, 参加全省示范试验。50年代末,全省推广207万宙,占良种面积的
15.7%。
    建国初期,1950-1955年,以县农场为基地,试验示范繁育良种。1956-1961年,县、区(社) 、村
(大队)三级,均建立良种推广组织。1962-1964年,由种子站指导良种繁育推广,生产队开始建立种
子,进行良种繁育。1969-1978年,县种子站恢复,县良种繁育场建立,部分公社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大部分生产大队建立技术队,全县形成三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此期,海发5号地瓜、海花1号花生等
良种培育成功。海发5号地瓜,为发城技术队唐振敏等,于1970年由省农科院引进胜利百号×南瑞苕
杂交实生苗中选育而成。1974年省农科院试验,比胜利百号鲜瓜增产31.1%,瓜干增产39.2%,常年亩
产4000-5000斤。 1975年后在全省推广。海花1号花生,1971年由高家公社黑崮技术队乔文堂等5人,
用临花1号×白沙171杂交选育而成。 一般亩产荚果500-600斤,高者千斤左右,地膜覆盖栽培,达到
1400斤以上。1979年后,全国24个省、市,800余县推广种植。1985年,全国推广种植面积500万亩。
    1979-1985年,公社(乡镇)均建立种子站,全县建立23个良种繁育基地,面积1.6万亩,承担全县
作物良种繁育,形成较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全县每年繁育玉米种150万斤,小麦种100-300万斤,花
生种300-600万斤,其它良种100-200万斤。
    杂交育种  县内杂交育种,主要为玉米,高梁。1960年开始玉米自交系间杂交育种,1965年开始
高梁杂交育种。1963-1968年,县种子站负责组织、发动,制定计划,配备亲本,进行技术指导,育
种单位自育自用,县内适当调剂。1968年,全县有650个大队从事玉米杂交育种,育种地8950亩,平均
亩育种150斤。1969-1978年,县种子站负责计划安排、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公社农技站落实育种单
位。1969年,育种单位压缩到429个,育种亩产达到200斤以上。1979-1981年,开始集中育种,全县育
种单位压缩到269个,良种亩产300斤,质量达到一、二级标准。1982-1984年,县种子站直接组织育种
基地, 育种单位压缩到95个, 县与育种单位签订联产技术承包合同,使良种产量、质量均获提高。
1983年,郭城公社松树夼基点村,230亩育种田,亩产620斤。
    常规品种繁育  建国初期,农户采用风选、场选等简单方式,去劣选优。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
社在田间进行穗选、片选,入场后再行风选。人民公社化后,50年代末至60年代,生产队统一选种,
部分单位建立种子田,繁育良种。70年代,多数大队建立技术队和种子田,统一繁育、保管、供应良
种。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队技术队解体,常规品种选留又转向一家一户,优良品种多
为农户自留自用,或由村统一采购、调换。
    南繁北种  70年代,县内三次派人去海南岛,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在冬季繁育良种,来年春天运
回播种。1971年冬,繁育高梁亲本种2200斤,其中反帝1号A2030斤,原杂10号170斤;玉米亲本种2350
斤,其中黄小162种子550斤,海7种子1010斤,南55种子770斤。当年推广高梁杂交种1100亩,培育玉米
杂交种525亩。1973年冬,进行烟三1号玉米杂交种育情测试种植,获得结论。1975年10月-1976年10月,
繁育自交系种子19634斤,其中玉米自交系10449斤,高梁自交系9185斤。1976年扩大育种面积4000亩。

海阳县1963-1985年良种基地繁育良种情况表
单位:万斤、万株
┏━━━━━━┯━━━━━┯━━━━━━━┯━━━━━┯━━━━━━┯━━━━━━━┓
┃  年    份  │ 小    麦 │   玉    米   │  地瓜苗  │  花    生  │    其 它     ┃
┠──────┼─────┼───────┼─────┼──────┼───────┨
┃    合计    │ 2652.76  │    920.45    │  167.73  │  1227.06   │    173.48    ┃
┃    1963    │   9.30   │      -      │    -    │     -     │     1.43     ┃
┃    1964    │   3.40   │     2.69     │    -    │     -     │      -      ┃
┃    1965    │  78.50   │    33.08     │    -    │     -     │     6.86     ┃
┃    1966    │   8.69   │     2.23     │    -    │    0.07    │     2.83     ┃
┃    1967    │   8.57   │     0.67     │    -    │    0.02    │     5.86     ┃
┃    1968    │   1.39   │     1.17     │    -    │     -     │     0.22     ┃
┃    1969    │    -    │      -      │    -    │     -     │      -      ┃
┃    1970    │   3.45   │      -      │    -    │     -     │     3.44     ┃
┃    1971    │  16.94   │     9.65     │    -    │    1.13    │     5.27     ┃
┃    1972    │  15.62   │    11.63     │    -    │    0.85    │     2.08     ┃
┃    1973    │  24..44  │    15.22     │    -    │    2.63    │     2.77     ┃
┃    1974    │  47.48   │    36.62     │    -    │    2.33    │     0.14     ┃
┃    1975    │  77.21   │    52.78     │    -    │   21.88    │     0.14     ┃
┃    1976    │  63.30   │    32.40     │    -    │   23.36    │     0.30     ┃
┃    1977    │  85.25   │    66.28     │    -    │    0.97    │     0.95     ┃
┃    1978    │  150.21  │    127.72    │    -    │    4.68    │     4.55     ┃
┃    1979    │  54.83   │    46.39     │    -    │   12.56    │     2.68     ┃
┃    1980    │  107.45  │    77.15     │    -    │    2.83    │     2.74     ┃
┃    1981    │  186.20  │    117.30    │  67.00   │   22.98    │    20.70     ┃
┃    1982    │  303.17  │    38.93     │  11.93   │   134.79   │    29.65     ┃
┃    1983    │  531.96  │    125.10    │  88.80   │   327.24   │    43.71     ┃
┃    1984    │  463.88  │    103.66    │    -    │   330.97   │    15.00     ┃
┃    1985    │  411.52  │    19.78     │    -    │   337.77   │    22.16     ┃
┗━━━━━━┷━━━━━┷━━━━━━━┷━━━━━┷━━━━━━┷━━━━━━━┛

海阳县培育优良品种情况表
┏━━━━┯━━━━━━┯━━━━━━━━┯━━━━━━━━┯━━━┯━━━━━━━┓
┃ 作  物 │  品种名称  │    单    位    │    姓    名    │ 年份 │   亩产(斤)   ┃
┃ 名  称 │            │                │                │      │              ┃
┠────┼──────┼────────┼────────┼───┼───────┨
┃  大豆  │   爬蔓青   │ 战场泊乡当道村 │ 王凤瑞、王凤南 │ 1929 │   200-400    ┃
┠────┼──────┼────────┼────────┼───┼───────┨
┃   小   │   大白秃   │ 泉水头乡榆山夼 │ 于连明、初月军 │ 1954 │    300400    ┃
┃        │    771     │  大辛家技术队  │     辛松寿     │ 1973 │    400500    ┃
┃        │  场选1号   │  海阳县良种场  │     孙德祥     │ 1975 │    600700    ┃
┃   麦   │  行中6号   │    行村中学    │     郑国铭     │ 1975 │    600700    ┃
┃        │  庆华1号   │ 廿里店乡窦疃村 │     毛可升     │ 1978 │    500600    ┃
┠────┼──────┼────────┼────────┼───┼───────┨
┃   地   │  海发5号   │   发城技术队   │    唐振敏等    │ 1970 │   40005000   ┃
┃   瓜   │  海发2号   │       ″       │       ″       │ 1970 │   30004000   ┃
┠────┼──────┼────────┼────────┼───┼───────┨
┃ 花  生 │  海花1号   │   黑崮技术队   │    乔文堂等    │ 1971 │    500800    ┃
┗━━━━┷━━━━━━┷━━━━━━━━┷━━━━━━━━┷━━━┷━━━━━━━┛

种植制度  建国前后,大都是一年一作,主要为春玉米、春地瓜、春花生和春播杂粮。部分地块,实
行两年三作,复种指数较低。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年平均复种指数136.6%。作物种植格局多为:
春玉米一小麦一大豆;谷子(或子)~小麦(或豌豆)一夏地瓜。
    60年代后,以两年三作为主。少数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实行一年两作,格局为:小麦一夏玉米;
小麦一夏地瓜。
    70年代初期,海阳县委提出"三增三压"要求:增夏玉米,压春玉米;增夏地瓜,压春地瓜;增春
花生,压夏花生。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和化肥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耕作制度的
改革。1975年,推广了"二四畦"套种半夏玉米和夏地瓜栽蔓子头等技术,一年两作面积迅速增加,复
种指数由1949年的139.5%,1980年提高到143%。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科学种田水平迅速提高,种植制度发生了涿刻变化,
由一年两收发展到多收, 由单一粮食作物发展到粮、 油、菜、薯问套复种。1985年,复种指数达到
163.1%。
    作物布局  民国时期,粮食作物以小麦、子、大夏、地瓜为主;谷子、玉米、高梁为辅;经济作
物以花生为主,尚有黄烟、芝麻等。菜类主要为萝卜、大白菜、大葱、马铃薯等,速生细菜甚微。作
物安排无统一计划,家家户户,力求齐全,低产作物面积大,单位面积产量很低。民国25年(1936年),
粮食亩产仅190.7斤。
    建国后,党和政府加强了对种植业的领导。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实行计划种植,根据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安排种植面积。5060年代,地瓜、花生上升到主导地位,历年平均地瓜44.8万亩,占总播种
面积的27.6%,比民国25年(1936年)增长10.3%;花生2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5%,增长5%。故县内有"
地瓜当家,花生赶集"之说。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耕作制度的改革,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相应增
加,大豆、谷子逐年减少。70年代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粮食生产追求
上"纲要"、 过"长江", 发展经济作物, 被视为资本主义倾向。因此,作物布局变化很大。"五五"时期
(19761980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53万亩以上,玉米30万亩以上,地瓜稳定在35万亩左右,处于下降趋
势,花生在30万亩左右,四大作物占了绝对优势。大豆、谷子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播种面积只有
4.82万亩,仅占三年恢复时期的1/5;谷子只有1.16万亩,仅占1949年的1/16。棉花,50年代曾有过"
要发家,种棉花"的口号,因地质条件不适宜,产量很低,1973年后即不再种植。农作物布局,突出了
四大作物,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但粮色比较单一,小杂粮播种面积越来越少,有些品种几乎绝迹,
影响了人民生活的调剂改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各级政府不
再下达指令性种植计划,允许农民根据当地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安排作物种植面积。作物布局
逐渐趋向合理,达到高产稳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既满足了国计民生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
的收入。"六五"时期,小麦播种面积53.5万亩,稳中有降;玉米32.28万商,略有增长;地瓜28.22万亩,
比"五五"时期减少20%;花生达到36万亩,比"五五"时期增长21%。其他杂粮,播种面积逐年上升,逐
渐改变了品种单一的倾向,调剂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栽培技术  小麦  播种:建国前后,县内小麦种植方式大体分三种。一是墩播。小镢开穴或犁犋
开沟,亩施有机肥一二千斤,用种量89斤,手撒种,行距1.21.5尺,墩距1.52尺。二是条播。犁犋开沟,
集中施肥,手撒种,行距1.21.4尺,用锄封沟;另有扶耧下种,行距1尺左右。
    1955年,县内普及条播。一是耧播,二为用犁或耠子开沟。每亩用种量由8一9斤增加到10余斤。
施种由手撒改为点葫芦撒播,做法是:把麦种装入葫芦,葫芦插一空心向日葵杆,葵杆一端绑炊帚苗,
手敲葵杆,震动麦种均匀入沟。1958年"大跃进"时。部分"卫星田"强行畦种密植,亩施种七八十斤,多
者一二百斤。

海阳县耕地,粮田、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表
    单位:万亩
┏━━┯━━━━┯━━━┯━━━━┯━━━┯━━━┯━━━┯━━━━┯━━━┯━━━┓
┃年份│  耕地  │粮  田│ 总播种 │复种指│ 年份 │耕  地│ 粮  田 │总播种│复种指┃
┃    │ 面  积 │面  积│ 面  积 │数  % │      │面  积│  面积  │面  积│ 数 % ┃
┠──┼────┼───┼────┼───┼───┼───┼────┼───┼───┨
┃1936│ 127.6  │112.0 │ 175.1  │137.2 │ 1967 │122.10│ 93.90  │178.50│146.2 ┃
┃1949│ 130.8  │116.0 │182.5   │139.5 │ 1968 │122.10│ 94.00  │173.70│142.3 ┃
┃1950│ 131.8  │115.0 │ 184.7  │140.1 │ 1969 │122.30│ 94.50  │172.30│140.0 ┃
┃1951│ 135.6  │115.0 │  175.2 │129.2 │ 1970 │120.50│ 92.90  │172.30│142.9 ┃
┃1952│ 135.5  │113.0 │   190.6│140.6 │ 1971 │118.90│ 90.50  │171.BD│144.0 ┃
┃1953│ 135.5  │112.8 │   184.2│135.9 │ 1972 │119.10│ 88.30  │173.10│145.0 ┃
┃1954│ 135.5  │105.5 │   186.3│137.0 │ 1973 │118.40│ 88.60  │174.30│147i0 ┃
┃1955│ 135.3  │103.0 │   187.5│138.6 │ 1974 │118.30│ 87.10  │171.00│145.0 ┃
┃1956│ 134.2  │106.0 │   189.2│141.0 │ 1975 │117.00│ 83.20  │167.30│143.0 ┃
┃1957│ 133.3  │104.3 │   187.0│132.7 │ 1976 │116.30│ 80.00  │170.30│146.0 ┃
┃1958│ 131.9  │104.3 │   175.6│133.1 │ 1977 │115.50│ 80.10  │167.20│145.0 ┃
┃1959│ 126.3  │105.0 │   172.7│136.7 │ 1978 │,    │ 80.07  │161.27│144.0 ┃
┃1960│ 124.3  │ 97.3 │   179.7│144.6 │ 1979 │111.87│ 78.52  │159.11│142.0 ┃
┃1961│ 124.3  │ 98.4 │   177.0│142.4 │ 1980 │111.12│ 76.47  │158.10│ 43.0 ┃
┃1962│ 125.4  │103.0 │   171.2│136.5 │ 1981 │110.51│ 72.55  │158.76│144.2 ┃
┃1963│ 125.9  │102.0 │   173.4│137.5 │ 1982 │110.11│ 71.38  │154.75│141.8 ┃
┃1964│ 125.9  │ 99.8 │   171.1│135.9 │ 1983 │109.23│ 74.58  │163.24│151.1 ┃
┃1965│ 125.6  │ 99.2 │   175.1│139.4 │ 1984 │108.03│ 73.43  │165.35│153.3 ┃
┃1966│ 122.7  │ 95.6 │   172.4│190.6 │ 1985 │107.83│ 68.82  │166.16│163.1 ┃
┃    │        │      │        │      │      │101.87│        │      │      ┃
┗━━┷━━━━┷━━━┷━━━━┷━━━┷━━━┷━━━┷━━━━┷━━━┷━━━┛
海阳县农作物布局情况表    单位:万亩
┏━━━━━┯━━━━━━┯━━━━━━━┯━━━━━━━┯━━━━━━━┯━━━━━━━━┯━━━━━━━━┓
┃  年    份│    小    麦│    玉    米  │    地    瓜  │    花    生  │    大    豆    │    谷    子    ┃
┃          ├───┬──┼───┬───┼───┬───┼───┬───┼────┬───┼───┬────┨
┃          │播  种│占总│播  种│占总面│  播种│占总面│  播种│占总面│ 播  种 │占总面│播  种│ 占总面 ┃
┃          │亩  数│积 %│亩  数│ 积  %│  亩数│积  % │  亩数│积  % │ 亩  数 │积  % │ 亩数 │ 积  %  ┃
┠─────┼───┼──┼───┼───┼───┼───┼───┼───┼────┼───┼───┼────┨
┃     1936 │39.70 │23.0│ 18.0 │  0.3 │ 29.80│ 17.3 │ 18.60│ 10.8 │ 31.00  │ 18.0 │20.00 │  11.0  ┃
┃     1949 │42.70 │23.3│ 17.3 │  9.0 │ 47.20│ 26.0 │ 13.50│ 7.4  │ 18.20  │ 10.0 │19.00 │  10.4  ┃
┃ 1950-1952│42.50 │23.1│14.53 │  7.9 │ 43.87│ 23.9 │ 21.30│ 11.6 │ 25.00  │ 13.6 │12.80 │  6.9   ┃
┃1953-1957│42.62 │22.9│22.02 │  11.8│ 43.96│ 23.5 │ 31.90│ 17.1 │ 17.86  │ 9.5  │ 8.16 │  4.4   ┃
┃1958-1962│41.35 │23.6│19.60 │  11.2│ 46.32│ 26.5 │ 23.32│ 13.3 │ 17.40  │ 10.0 │ 4.54 │  2.6   ┃
┃1963-1965│41.10 │23.7│20.63 │  11.9│ 46.77│ 27.0 │ 27.97│ 16.1 │ 14.43  │ 8.3  │ 4.17 │  2.4   ┃
┃1966-1970│44.00 │25.3│24.34 │  14,0│ 43.08│ 27.0 │ 30.96│ 17.8 │  9.26  │ 5.3  │ 4.34 │  2.5   ┃
┃1971-1975│48.54 │28.3│25.78 │  15.0│ 43.24│ 26.5 │ 30.24│ 18.0 │  7.10  │ 4.2  │ 1.96 │  1.1   ┃
┃1976-1980│53,75 │32.8│30.54 │  16.7│ 35.08│ 21.5 │ 29.73│ 18.2 │  4.82  │ 3.0  │ 1.16 │  0.7   ┃
┃1981-1985│53,50 │33.0│32.28 │  20.0│ 28.22│ i7.0 │ 36.00│ 22.0 │  4.41  │ 3.0  │ 0.58 │  0.4   ┃
┗━━━━━┷━━━┷━━┷━━━┷━━━┷━━━┷━━━┷━━━┷━━━┷━━━━┷━━━┷━━━┷━━━━┛

┏━━━━━┯━━━━━━━┯━━━━━━━┯━━━━━━━┯━━━━━━━┯━━━━━━━┯━━━━━━━━┓
┃  年    份│    高    梁  │    稻    子  │    其它杂粮  │    棉    花  │     芝  麻   │    蔬    菜    ┃
┃          ├───┬───┼───┬───┼───┬───┼───┬───┼───┬───┼───┬────┨
┃          │ 播种 │占总面│播 种 │占总面│  播种│占总面│  播种│占总面│播  种│占总面│播  种│ 占总面 ┃
┃          │亩  数│ 积  %│ 亩数 │ 积  %│  亩数│积  % │  亩数│积  % │亩  数│积  % │ 亩数 │ 积  %  ┃
┠─────┼───┼───┼───┼───┼───┼───┼───┼───┼───┼───┼───┼────┨
┃     1936 │ 2.20 │  1.3 │ 0.70 │  0.4 │  7.30│ 4.1  │   - │  -  │  0.04│ 0.02 │ 2.60 │  1.5   ┃
┃     1949 │ 3.20 │  1.8 │ 0.60 │  0.3 │  7.80│ 4.3  │  0.30│ 0.15 │  0.18│ 0.07 │ 4.40 │  2.4   ┃
┃1950-1952│ 1.90 │  1.0 │ 0.66 │  0.4 │ 10.57│ 5.6  │  0.83│ 0.50 │  0.48│ 0.30 │ 3.80 │  2.1   ┃
┃1953-1957│ 1.44 │  0.8 │ 1.28 │  0.8 │  6.50│ 3.5  │  0.44│ 0.20 │  0.11│ 0,06 │ 5.22 │  2.9   ┃
┃1958-1962│ 1.76 │  1.0 │ 1.00 │  0.6 │  3.76│ 2.2  │  0.12│ 0.07 │  0.40│ D.20 │ 6.84 │  3.9   ┃
┃1963-1965│ 1.63 │  0.9 │ 1.30 │  0.8 │  3.80│ 2.3  │  0.23│ 0.10 │  0.15│ 0.09 │ 4.50 │  2.6   ┃
┃1966-1970│ 1.86 │  1.1 │ 1.16 │  0.7 │  2.02│ 1.2  │  0.58│ 0.30 │  0.15│ 0.09 │ 4.70 │  2.8   ┃
┃1971-1975│ 1.22 │  0.7 │ 0.90 │  0.5 │  1.50│ 0.9  │  0.10│ 0.06 │  0.07│ 0.05 │ 4.54 │  2.7   ┃
┃1976-1980│ 0.70 │  0.4 │ 0.51 │  0.3 │  1.44│ 0.9  │   - │  -  │  0.06│ 0.04 │ 4.91 │  3.0   ┃
┃1981-1985│ 0.37 │  0.2 │ 0.16 │  0.1 │  1.75│ 1.0  │   - │  -  │  0.02│  -  │ 3.98 │  2.4   ┃
┗━━━━━┷━━━┷━━━┷━━━┷━━━┷━━━┷━━━┷━━━┷━━━┷━━━┷━━━┷━━━┷━━━━┛
    60年代,结合套种,推广宽幅密植、窄行密植和大小行密植等播种方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宽
幅密植。沟底用锄推平,加大播幅,畦埂8寸,幅距4寸,播幅4寸,两行一畦,习称"八四四"。窄行密
植。实行套耧、靠耧,缩小行距,平均行距56寸。大小行密植。大行78寸,小行56寸,大行距以备套
种花生。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开始推广畦播精种。畦埂1尺左右,每畦种小麦56行,便于浇水管理。
    70年代中期,推广普及了"二四畦"播种方式。畦埂2尺,畦面4尺,每畦种小麦89行,也称"小畦大
背"。畦埂来年套种两行半夏玉米。
    80年代以来,大体分四种种植方式:一是"二四畦"种植方式。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区。二是大
沟麦。 步犁开沟起垄, 垄距22.4尺, 沟内种两行小麦, 来年套种花生和菜类。三是小沟麦。垄距
1.21.4尺,沟内种两行小麦,来年套种玉米、花生等。四是大小行。大行距68寸,小行距34寸,主要
套种花生。
    1974年秋, 县内开始小麦机播试验,很快普及。 {980年,机播面积32.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
67.16%。一般每畦89行,有的筑畦、播种、耙耪一次完成。
    施肥:建国前后,主要施用圈肥(厩肥),少数施用饼肥。施肥数量少,每亩土粪不足10车。施肥
方法,一墩一把,人工抓施,俗称"撮粪"。60年代,有机肥施用量增加,一般亩施1020车,多为耕前
撒施。化肥施用量较少,一般用于追肥,做基肥者极少。70年代以来,施肥量普遍增加。化肥一般亩
施20一30斤,多者4050斤。多为氨水,1/31/2用于犁底。1970年,开始推广施用磷肥,多数做基肥,
一般亩施30一50斤,多者70一80斤。80年代,开始施用钾素化肥。同时,由单一施肥发展到配方施肥,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田间管理:建国前后,进行田间管理者极少。多数不浇水,不追肥,不划锄,个别的于春季到麦
田拾石头、拔草。5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浇水,但浇者极少,仅浇拔节水。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小
麦浇水由浇一水发展到浇封冻、返青、拔节、孕穗、灌浆水等。7080年代,历年平均小麦浇水面积30
万亩左右。浇水方式除畦灌外,又增喷灌。
    玉米  播种:传统种植方法是,谷雨前后播种,行距1.31.4尺,墩距23尺,亩植一千三四百株。
少数隔一墩玉米种一墩大豆,叫做"狗撵兔"。50年代中期,提倡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增加密度,每
亩种植一千七八百株。50年代末,提倡合理密植,但1958年"大跃进"时,为了增加密度,曾推行过"双
株"、"撮播"玉米,每墩留苗两三株,乃至四五株,每亩40006000株。由于过密,影响通风透光,造成
细秆、空秆或穗小粒少,致使减产。60年代以来,推广杂交种,种植方式实行等行距种植,行距大于
株距。一般行距2尺,株距1尺左右,每亩种植25003000株。70年代中期,夏玉米面积增加,种植方式
改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2.5尺,小行距1.5尺,株距0.8一1尺,每亩30003500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随着二四畦套种半夏玉米和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推广,   种植密度增加到35004000株,   高产栽培达到
40004500株。
    间套种植:玉米间作套种,是县内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比较成功的套种方式有;玉米
间大豆。其比例有2:1、2:2、3:2、4:2、4:6、6:6等多种形式。一般小比例间作对玉米产量有
利,但对大豆影响较大,且质量明显下降。大比例间作,亦称条带种植,优点较多,玉米、大豆产量
均增。玉米间地瓜。有两垄、3垄地瓜间1行玉米和3垄、4垄或5垄地瓜间两行玉米等方式,以35垄地瓜
间两行玉米增产效果较好。玉米间花生。比例有2:2、2:3、2:4、2:6、2:8等方式,以两行玉米
间68行花生效益较高。
    麦田套种玉米,一是"八寸套"。麦畦内留玉米套种行8寸,在套种行和畦背上各套一行玉米。形式
有四行眭、六行畦、八行畦等种,以八行畦为好,即畦内种8行小麦,4行一空,中间留8寸套种行。
二是"二四"套。畦埂2尺,畦面4尺,在畦埂上套种两行玉米,麦收后在宽行内再问种12行大瓦或绿豆,
亦称"三作三收",增产效果明显。县内7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70年代末,发展到27万亩,一般比直播
夏玉米亩增200300斤,比套种增产100200斤。"二四"套中还有"双套"方式。麦前在麦畦背上套种两行半
夏玉米,麦收后再在玉米大行间直播1行夏玉米。这种方式增产潜力大,适宜肥水条件好、栽培技术
高的平原地区。1982年,行村公社鹏化庄140亩双套玉米,单产1384.5斤,全年平均亩产2217斤。另外
还有:小麦套玉米间高梁,小麦套玉米间谷子,小麦套玉米间地瓜,小麦套玉米间大白菜,小麦套玉
米间水萝卜,小麦套玉米间黄瓜,小麦间菠菜套玉米间大豆,春地豆间玉米套大白菜,小麦问西瓜套
玉米,大沟麦套玉米,小沟麦套玉米等,亦称"立体种植"。
    施肥:县内历史上即重视玉米施肥,一般亩施优质圈粪三四千斤,生长期间还追喂人粪尿等。50
年代中期,开始在拔节前后用炕土追喂。后又创造了玉米"三攻"追喂法:定苗后至拔节期追施攻秆肥,
抽雄穗前追施攻穗肥,雌穗授粉前追施攻粒肥。追肥最佳时闻,农民的经验是:头遍追肥一尺高,二
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即开花)。70年代中期、后期,又开始按叶龄指数追肥,使追肥更加
科学。
    田间管理:玉米幼苗四五片叶时进行间苗,一般间两次后定苗。划锄,历史上特别讲究,很早即
有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下狠心"及"玉米锄五遍,穗大籽粒满"的农谚。5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辅助授
粉和用六六六药液或毒砂灌心叶,防治玉米螟。
    地瓜  栽培:传统栽培方法有两种。一为栽芽,二是以小地瓜做种栽窝瓜e栽芽有四种方式:(一)
立夏至小满栽春地瓜,俗称芽瓜,历年栽植面积20一25万亩左右;(二)芒种后、夏至前栽豌豆茬,俗
称半夏地瓜,历年栽植面积5万亩左右;(三)麦收后栽麦茬地瓜,称夏地瓜,栽植面积78万亩;(四)小
暑至大署间栽植,称秋地瓜,亦称种瓜,面积约34万亩。栽植方法:起垄,分犁起垄(一犁开沟,二
犁扶垄) 和镢打垄, 垄高56寸。 施肥, 多于耕地前撒施。 密度, 垄距2.32.4尺,墩距11.2尺,亩栽
20002500株。栽插,船底式斜栽,浇水封窝,墒情好则擂芽千踩。窝瓜栽期为清明前后,选用1.52两
重无病小瓜种,平地刨穴深23寸,一穴一瓜,覆土如馍,亩栽22002300墩,多栽子干旱缺水、土层浅
薄的山丘地,年栽种面积45万亩,1975年达7.5万亩。1965年,开始推广"窝瓜下蛋"。栽培,选用瓜身
较短的小瓜作种,实行起垄栽培,围棵清根。因栽培条件改变,母瓜不膨大,新根长成子瓜,故称"
窝瓜下蛋"。1966年后,在郭城、东村等公社大面积推广,全县种植面积最高年达3.5万亩,高产地块
达8000余斤。栽培要点:早,清明前后,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栽,群众经验是"杏树开花种窝瓜";
小,选用12两重小瓜做种;浅,浅栽二指左右;直,直栽;潦,出苗后清棵,每株留芽34个。
    地瓜栽培技术,60一70年代,改革较多,主要有:改春耕为冬耕,冬耕面积达85%以上;改浅耕
为深耕,耕深6寸以上,套耕8寸;改大垄 (2.32.4尺) 稀植 (亩栽2000墩) 为小垄 (2尺左右) 密植 (亩栽
45005000墩);改船底式长芽斜栽为短芽(67寸)深插直栽,使结瓜集中,门瓜多,增产5%一7%;改秋瓜
栽芽为栽蔓子头,达到防病增产目的;改春瓜留种为秋瓜留种。
    施肥:建国前后,多为耕前撒施基肥。60年代后,改为起垄时开沟集中施。同时加施化肥,多为
氨水,一般亩施百斤左右。少数地块进行追肥。
    田间管理:划锄除草,一般23遍,结合扶垄。翻蔓,建国前至60年代,生长期间经常翻蔓,以不
扎根为度。70年代后,改为不翻蔓或少翻蔓。窝瓜栽培,生长前期进行清棵。
    花生  栽培:30年代,海阳为胶东半岛四个花生出产最丰的县份之一,所产花生时称南货。传统
栽培技术,县内有春播、夏播和麦田套种。山丘梯田多为春播,立夏前后播种,平垄种植,多为穴播。
后发展为开沟墩播,每墩三四粒种子,带土踩种,播后耙耢或镇压。一般行距略大于墩距,大花生行
距1.21.5尺,小花生11.2尺;墩距 0.81尺,亩植40005000墩。夏花生于麦后抢时早播,播种方式同春花
生,但密度略大。麦田套种,多于麦收前一个月左右,趁雨抢墒播种。套种方式有大沟麦套种、小沟
麦套种、一般麦田套种等。60年代后,开始起垄种植,70年代后在全县推广。50年代末、60年代初,
推广立蔓品种和伏花生,种植密度增加到5000墩左右,伏花生达到6000一7000墩。70年代初,大花生亩
植6000墩,小花生达8000墩,每穴34粒。70年代中期,采用增墩不增粒播种法,每墩种两粒。70年代末,
"海花一号"大面积推广。种植密度,大花生每由70008000墩,高产田80009000墩,小花生每亩万墩左右。
80年代后,又开始地膜覆盖栽培,增产近1/3。
    施肥:建国前后,传统春播花生,亩施土杂粪一二千斤,夏播、麦田套种均不施肥。60年代以来,
开始推广使用氮肥。70年代中期,大部分花生都施用氮肥。70年代末、80年代初,县内进行花生高产
栽培,均大量使用氮肥,少则十几斤,多者超过百斤。施用方法,一是作基肥,耕前撒施或起垄包施;
二是作种肥,播种时开沟条施;三是作追肥;多在始花前或盛花期追施。70年代后,生长中、后期,
开始叶而喷肥,一般每隔7一10天一次,连喷23次。
    田间管理:划锄。建国前后,一般划锄三遍。"头遍剜,二遍刮,三遍培土连根扎"。花生齐苗后
锄第一遍,把花生周围的土扒开,"挖窝晒棵",彻底清除护根草。麦收前锄第二遍,深锄松土,不壅
土,不一埋枝压花。麦收后锄第三遍,灭草保墒,培土迎果针。夏花生、麦茬花生以不荒地为准。
    清棵蹲苗。原为盘石店一带"剜花生",亦称"挖窝晒棵"。1960年后在全县推广,增产荚果15.7%。
做法是,花生齐菌后锄第一遍地时,用小锄把花生周围的土向四周扒开,使两片子叶和子叶咔腋间的
侧芽露出土外见光,以利第_对侧枝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起到蹲苗作用。
    培土迎果针。60年代以来在全县推广,荚果增产12.8%,饱果率提高23.1%。方法是:花生盛花期、
大批果针将入土时,深锄猛拉,将松土带到垄边。一般培土两次,中间相隔10天左右。
    肥料施用  农家肥  种类:主要有人粪尿、圈粪(厩肥)、堆粪、绿肥等。
    积存方法:人粪尿。建国前,粪尿混存。建国初期,推广使用双罐,粪尿分开。70年代,推广"
土包氮",将人粪拌干细粘土,密封发酵,以提高肥效。
    圈粪。家畜粪尿与垫料混合而成,因在家畜圈、棚、栏中积攒,故称圈粪,亦称厩肥。
    堆肥。县内有地面堆和坑堆两种。主要由作物秸秆混入人粪尿,沤制发酵而成。
    绿肥。种类有紫穗槐、豌豆秸、绿豆秸、毛叶苕子、田菁、紫花苜蓿、青草等。紫穗槐,1932年
引进县内。毛叶苕子、草木樨、田菁等,1964年引进。县内种植毛叶苕子,多为粮肥间作,利用麦田
冬闲畦埂种植,  1967年发展到33305亩, 1969年后不再种植。 田菁,1968年发展到1555亩。草木樨,
1967年发展到9610亩,1969年后再无种植。
    另外尚有熏土、炕土、草木灰、腥肥等。
    施用:建国前,县内农业生产主要施用人粪尿、圈粪等。每亩施肥几百斤、几千斤不等。不少山
区,因运输困难,常不施肥,白地下种。50年代后,推广绿肥,农家肥施用量增多。60年代,消灭了"
卫生田"(不施肥),每亩施肥量达到几千斤至万斤以上,多用于基肥,以秋种小麦及春种玉米、地瓜施
肥量较多。
    化肥  种类: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量元素肥料等。
    氮肥。主要有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碳酸氢铵、氨水等。
    磷肥。主要有过磷酸钙、钙镁磷、磷酸钙等。
    钾肥。常用者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复合肥。主要有磷酸二氢钾、磷酸钾、磷酸二铵等。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锌、钼等。
    施用:县内30年代即施用进口硫酸铵,群众称为"料子"。施用者仅为少数富户,用量极少,1949
年,全县亩均仅一钱。农业合作化时期,县内普遍推广施用,群众叫"肥田粉"。1962年,全县亩均施
用10斤。1963年后,施用量迅速增加,70年代末,亩施百斤以上。 80年代初,达200斤以上,主要为
氮肥。磷肥,60年代后方大量施用。钾肥,80年代初方重视施用。复合肥,70年代初开始施用,80年
代开始大量施用。70年代后,开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施用方法:常用方法有干施、湿施、混施、叶面喷施等。施用技术有撒施、条施、穴施等。主要
用作基肥、追肥、种肥。氮素化肥,50年代多干撒于作物附近,作为追肥。60年代以来,改埋地下,
兼作基肥。后发展为拌种施用(种肥)、叶面喷施、根外追肥。磷肥,初期主要作基肥深施。70年代以
来,开始用作追肥、种肥、根外追肥等。80年代以来,开始推广分层施用方法。钾肥,多数作物用作
基肥,或基肥、种肥结合施用。复合肥料,70年代初,主要用于小麦根外追肥,后发展到花生等作物。
80年代以来大量施用后,开始做基肥、追肥。微量元素肥料,70年代以来,首先施用硼酸对果树叶面
喷施。1985年,开始用锌肥作基肥。

海阳县主要作物播种蕊积及亩产情况表(一)
单位:万亩、市斤
┏━━━━┯━━━━━━━━━┯━━━━━━━━┯━━━━━━━━┯━━━━━━━━┓
┃ 年  份 │     小    麦     │    稻    子    │    玉    米    │    谷    子    ┃
┃        ├────┬────┼───┬────┼───┬────┼───┬────┨
┃        │ 面  积 │ 亩  产 │面  积│ 亩  产 │面  积│  亩产  │面  积│ 亩  产 ┃
┠────┼────┼────┼───┼────┼───┼────┼───┼────┨
┃  1919  │  26.7  │   42   │  -  │   -   │ 15.9 │  120   │ 11.3 │   64   ┃
┃  1936  │  39.7  │   87   │ 0.7  │  195   │ 18.0 │  210   │ 20.0 │  120   ┃
┃  1949  │  42.7  │   85   │ 0.6  │  100   │ 17.3 │   35   │ 19.0 │   33   ┃
┃  1950  │  47.9  │   93   │ 0.7  │  190   │ 16.1 │  160   │ 12.2 │  138   ┃
┃  1951  │  35.9  │   80   │ 0.9  │  200   │ 12.5 │  134   │ 12.7 │  128   ┃
┃  1952  │  43.7  │   94   │ 0.4  │  178   │ 15.0 │  200   │ 13.5 │  165   ┃
┃  1953  │  43.3  │   96   │ 0.4  │  111   │ 17.1 │  200   │ 13.1 │   96   ┃
┃  1954  │  40.8  │  123   │ 0.6  │  200   │ 20.4 │  230   │ 11.4 │  123   ┃
┃  1955  │  42.8  │  138   │ 0.9  │  250   │ 20.1 │  251   │ 9.4  │  138   ┃
┃  1956  │  43.2  │  107   │ 0.9  │  159   │ 28.4 │  235   │ 2.9  │  118   ┃
┃  1957  │  43.0  │  119   │ 1.6  │  162   │ 24.2 │  269   │ 4.0  │  181   ┃
┃  1958  │  41.1  │  103   │ 1.2  │  159   │ 23.2 │  243   │ 4.3  │  174   ┃
┃  1959  │  37.3  │  143   │ 1.0  │  129   │ 22.1 │  234   │ 7.0  │  148   ┃
┃  1960  │  48.1  │  101   │ 1.0  │  105   │ 18.1 │  114   │ 3.8  │   72   ┃
┃  1961  │  43.3  │   76   │ 0.8  │  139   │ 16.3 │  183   │ 4.2  │   74   ┃
┃  1962  │  40.0  │   91   │ 1.0  │  177   │ 18.3 │  205   │ 4.9  │   17   ┃
┃  1963  │  41.2  │  108   │ 1.1  │  187   │ 19.8 │  268   │ 4.9  │  147   ┃
┃  1964  │  39.4  │  131   │ 1.2  │  305   │ 19.8 │  329   │ 4.1  │  156   ┃
┃  1965  │  42.8  │  138   │ 1.6  │  313   │ 22.3 │  382   │ 3.5  │  158   ┃
┃  1966  │  39.8  │  132   │ 1.3  │  314   │ 24.2 │  360   │ 3.2  │  236   ┃
┃  1967  │  44.0  │  193   │ 1.2  │  334   │ 25.4 │  407   │ 4.6  │  252   ┃
┃  1968  │  46.9  │  147   │ 1.2  │  313   │ 24.1 │  357   │ 4.3  │  245   ┃
┃  1969  │  44.9  │  151   │ 1.0  │  347   │ 23.9 │  384   │ 4.9  │  223   ┃
┃  1970  │  44.4  │  149   │ 1.1  │  380   │ 24.1 │  368   │ 4.7  │  152   ┃
┃  1971  │  45.8  │  163   │ 1.2  │  430   │ 25.0 │  418   │ 3.2  │  190   ┃
┃  1972  │  49.2  │  204   │ 1.1  │  457   │ 25.0 │  481   │ 2.1  │  264   ┃
┃  1973  │  49.9  │  177   │ 0.8  │  510   │ 26.1 │  452   │ 2.0  │  230   ┃
┃  1974  │  49.4  │  242   │ 0.7  │  536   │ 26.1 │  466   │ 1.9  │  227   ┃
┃  1975  │  49.3  │  264   │ 0.7  │  594   │ 26.4 │  576   │ 1.5  │  290   ┃
┃  1976  │  53.8  │  284   │ 0.7  │  439   │ 30.3 │  419   │ 1.3  │  234   ┃
┃  1977  │  55.2  │  206   │ 0.6  │  548   │ 29.7 │  573   │ 1.4  │  321   ┃
┃  1978  │  51.0  │  253   │ 0.4  │  786   │ 29.5 │  516   │ 1.2  │  230   ┃
┃  1979  │  49.9  │  351   │ 0.4  │  779   │ 30.4 │  634   │ 1.0  │  256   ┃
┃  1980  │  48.9  │  267   │ 0.4  │  763   │ 31.2 │  773   │ 0.9  │  349   ┃
┃  1981  │  49.5  │  287   │ 0.2  │  734   │ 31.6 │  482   │ 0.8  │  204   ┃
┃  1982  │  48.2  │  196   │ 0.2  │  690   │ 32.0 │  381   │ 0.6  │  244   ┃
┃  1983  │  54.5  │  396   │ 0.2  │  706   │ 33.5 │  876   │ 0.8  │  433   ┃
┃  1984  │  56.3  │  257   │ 0.1  │  104   │ 33.1 │  908   │ 0.8  │  451   ┃
┃  1985  │  59.0  │  437   │ 0.1  │  708   │ 31.4 │  410   │ 0.6  │  216   ┃
┗━━━━┷━━━━┷━━━━┷━━━┷━━━━┷━━━┷━━━━┷━━━┷━━━━┛


海阳县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及亩产情况表(二)
    单位:万亩、市斤
┏━━━━━━┯━━━━━━━━┯━━━━━━━━┯━━━━━━━━┯━━━━━━━━━┓
┃   年  份   │    高    粱    │    薯    类    │    大    豆    │     棉    花     ┃
┃            ├───┬────┼────┬───┼────┬───┼────┬────┨
┃            │面  积│ 亩  产 │ 面  积 │亩  产│ 面  积 │ 亩产 │ 面  积 │  亩产  ┃
┠──────┼───┼────┼────┼───┼────┼───┼────┼────┨
┃    1919    │ 9.6  │  120   │   -   │  -  │  12.6  │  88  │   -   │   -   ┃
┃    1936    │ 2.2  │  160   │  29.8  │ 164  │  31.0  │  95  │   -   │   -   ┃
┃    1949    │ 3.2  │   40   │  47.2  │ 148  │  18.2  │  33  │  0.3   │   36   ┃
┃    1950    │ 1.7  │  170   │  45.0  │ 175  │  28.9  │  85  │  0.1   │   6    ┃
┃    1951    │ 2.2  │  144   │  44.3  │ 242  │  22.0  │  92  │  0.7   │   22   ┃
┃    1952    │ 1.8  │  224   │  42.3  │ 284  │  24.1  │ 118  │  1.7   │   20   ┃
┃    1953    │ 1.8  │  124   │  41.5  │ 328  │  23.7  │  75  │  2.0   │   15   ┃
┃    1954    │ 1.1  │  194   │  43.8  │ 329  │  15.5  │  96  │  0.1   │   14   ┃
┃    1955    │ 1.4  │  160   │  43.0  │ 320  │  15.2  │ 120  │  0.1   │   16   ┃
┃    1956    │ 1.4  │  136   │  45.7  │ 301  │  17.8  │ 130  │   一   │   -   ┃
┃    1957    │ 1.5  │  197   │  44.9  │ 273  │  17.1  │ 120  │   -   │   -   ┃
┃    1958    │ 1.7  │  166   │  45.2  │ 378  │  15.4  │ 141  │   -   │   -   ┃
┃    1959    │ 2.11 │  146   │  43.3  │ 345  │  22.0  │ 143  │  0.1   │   31   ┃
┃    1960    │ 1.4  │   59   │  45.8  │ 213  │  18.2  │  45  │   -   │   -   ┃
┃    1961    │ 1.6  │  140   │  49.3  │ 355  │  15.4  │ 121  │   -   │   -   ┃
┃    1962    │ 2.0  │  112   │  48.0  │ 332  │  16.0  │  95  │  0.5   │   26   ┃
┃    1963    │ 1.9  │  158   │  47.3  │ 293  │  16.0  │ 125  │  0.4   │   25   ┃
┃    1964    │ 1.6  │  163   │  47.1  │ 350  │  14.3  │ 106  │  0.2   │  124   ┃
┃    1965    │ 1.4  │  212   │  45.9  │ 340  │  13.0  │  99  │  0.1   │   44   ┃
┃    1966    │ 1.3  │  269   │  43.8  │ 452  │  11.3  │ 159  │  0.6   │   65   ┃
┃    1967    │ 2.6  │  296   │  40.1  │ 416  │  9.8   │ 145  │  0.5   │   52   ┃
┃    1968    │ 2.4  │  222   │  41.4  │ 352  │  8.8   │ 129  │  0.5   │   76   ┃
┃    1969    │ 1.7  │  216   │  43.5  │ 398  │  8.1   │ 166  │  0.7   │   51   ┃
┃    1970    │ 1.3  │  210   │  43.7  │ 404  │  8.3   │ 188  │  0.6   │   36   ┃
┃    1971    │ 1.2  │  228   │  43.0  │ 406  │  8.5   │ 178  │  0.4   │   45   ┃
┃    1972    │ 1.3  │  256   │  43.1  │ 430  │  7.5   │ 174  │  0.1   │   36   ┃
┃    1973    │ 1.6  │  268   │  44.9  │ 513  │  7.2   │ 184  │   -   │   -   ┃
┃    1974    │ 1.1  │  248   │  43.0  │ 482  │  6.7   │ 170  │   -   │   -   ┃
┃    1975    │ 0.9  │  304   │  40.2  │ 716  │  5.9   │ 205  │   -   │   -   ┃
┃    1976    │ 0.8  │  192   │  35.1  │ 490  │  5.8   │ 182  │   -   │   -   ┃
┃    1977    │ 0.8  │  291   │  35.5  │ 539  │  5.40  │ 181  │   -   │   -   ┃
┃    1978    │ 0.7  │  254   │  32.5  │ 809  │  4.35  │ 201  │   -   │   -   ┃
┃    1979    │ 0.6  │  270   │  32.1  │ 614  │  4.37  │ 190  │   -   │   -   ┃
┃    1980    │ 0.6  │  381   │  34.2  │ 706  │  4.18  │ 264  │   -   │   -   ┃
┃    1981    │ 0.5  │  225   │  30.4  │ 491  │  4.58  │ 187  │   -   │   -   ┃
┃    1982    │ 0.4  │  178   │  30.5  │ 464  │  3.83  │ 182  │   -   │   -   ┃
┃    1983    │ 0.3  │  425   │  29.8  │ 990  │  4.35  │ 304  │   -   │   -   ┃
┃    1984    │ 0.4  │  451   │  27.5  │ 1047 │  4.37  │ 399  │   -   │   -   ┃
┃    1985    │ 0.3  │  197   │  22.9  │ 702  │  4.90  │ 219  │   -   │   -   ┃
┗━━━━━━┷━━━┷━━━━┷━━━━┷━━━┷━━━━┷━━━┷━━━━┷━━━━┛

海阳县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及亩产情况表(三)
    单位:万亩、市斤
┏━━━┯━━━━━━━━┯━━━━━━━┯━━━┯━━━━━━━┯━━━━━━━━┓
┃ 年份 │    花   生     │   麻    类   │ 年份 │   花    生   │    麻    类    ┃
┃      ├────┬───┼───┬───┤      ├───┬───┼────┬───┨
┃      │ 面  积 │ 单产 │ 面积 │ 单产 │      │ 面积 │ 单产 │ 面  积 │ 单产 ┃
┠───┼────┼───┼───┼───┼───┼───┼───┼────┼───┨
┃ 1919 │  2.1   │ 160  │  -  │  -  │ 1967 │ 32.6 │ 209  │  0.14  │ 155  ┃
┃ 1936 │  18.6  │ 179  │ 0.04 │  65  │ 1968 │31J 4 │ 166  │  0.16  │ 171  ┃
┃ 1949 │  13.5  │ 115  │ 0.18 │  64  │ 1969 │ 29,3 │ 147  │  0.21  │ 153  ┃
┃ 1950 │  18.6  │ 186. │ 0.26 │ 167  │ 1970 │ 30.4 │ 212  │  0.16  │ 176  ┃
┃ 1951 │  21.6  │ 262  │ 0.60 │ 143  │ 1971 │ 30.1 │ 246  │  0.10  │ 133  ┃
┃ 1952 │  23.7  │ 245  │ 0.59 │ 145  │ 1972 │ 30.8 │ 173  │  0.03  │ 133  ┃
┃ 1953 │  23.8  │ 268  │ 0.14 │  29  │ 1973 │ 29.2 │ 226  │  0.09  │ 104  ┃
┃ 1954 │  32.3  │ 227  │ 0.04 │  60  │ 1974 │ 30.0 │ 233  │  0.09  │ 139  ┃
┃ 1955 │  35.2  │ 248  │ 0.12 │  82  │ 1975 │ 31.1 │ 229  │  0.06  │ 133  ┃
┃ 1956 │  34.0  │ 268  │ 0.07 │  66  │ 1976 │ 31.6 │ 138  │  0.05  │ 120  ┃
┃ 1957 │  34.2  │ 209  │ 0.16 │  98  │ 1977 │ 29.5 │ 173  │  0.05  │ 180  ┃
┃ 1958 │  28.7  │ 124  │ 0.18 │  95  │ 1978 │ 28.5 │ 273  │  0.11  │ 122  ┃
┃ 1959 │  16.4  │ 186  │ 0.32 │  31  │ 1979 │ 28.5 │ 234  │  0.05  │ 140  ┃
┃ 1960 │  23.5  │ 137  │ 0.85 │  24  │ 1980 │ 30.2 │ 303  │  0.06  │ 500  ┃
┃ 1961 │  24.4  │ 209  │ 0.37 │  30  │ 1981 │ 34.8 │ 229  │  0.04  │ 250  ┃
┃ 1962 │  23.6  │ 180  │ 0.27 │  78  │ 1982 │ 33.9 │ 243  │  0.01  │  -  ┃
┃ 1963 │  25.4  │ 207  │ 0.19 │  43  │ 1983 │ 34.3 │ 471  │  0.03  │ 200  ┃
┃ 1964 │  28.7  │ 223  │ 0.11 │  38  │ 1984 │ 36.4 │ 501  │   -   │  -  ┃
┃ 1965 │  29.8  │ 196  │ 0.15 │ 104  │ 1985 │ 40.5 │ 384  │   -   │  -  ┃
┃ 1966 │  31.1  │ 296  │ 0.10 │ 133  │      │      │      │        │      ┃
┗━━━┷━━━━┷━━━┷━━━┷━━━┷━━━┷━━━┷━━━┷━━━━┷━━━┛


海阳县19491 98S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情况表
    单位:元,斤
┏━━━━━━┯━━━━━━━━━━━━━┯━━━━━━┯━━━━━━━━━━━━━┓
┃  年    份  │     每个农业劳力提供     │  年    份  │     每个农业劳力提供     ┃
┃            ├───┬────┬────┤            ├───┬────┬────┨
┃            │ 产值 │  粮食  │ 花  生 │            │产  值│  粮食  │  花生  ┃
┠──────┼───┼────┼────┼──────┼───┼────┼────┨
┃    1949    │ 290  │  808   │   87   │    1968    │ 65.8 │  1492  │  228   ┃
┃    1950    │ 370  │  1157  │  191   │    1969    │ 659  │  1576  │  180   ┃
┃    1951    │ 443  │  1223  │  305   │    1970    │ 636  │  1482  │  253   ┃
┃    1952    │ 513  │  1464  │  304   │    1971    │ 624  │  1529  │  286   ┃
┃    1953    │ 495  │  1380  │  325   │    1972    │ 683  │  1857  │  220   ┃
┃    1954    │ 495  │  1400  │  365   │    1973    │ 574  │  1714  │  237   ┃
┃    1955    │ 517  │  1345  │  429   │    1974    │ 565  │  1708  │  245   ┃
┃    1956    │ 514  │  1374  │  436   │    1975    │ 632  │  2096  │  245   ┃
┃    1957    │ 482  │  1332  │  333   │    1976    │ 555  │  1664  │  151   ┃
┃    1958    │ 463  │  1483  │  176   │    1977    │ 564  │  1673  │  169   ┃
┃    1959    │ 493  │  1664  │  173   │    1978    │ 645  │  1959  │  256   ┃
┃    1960    │ 333  │  955   │  162   │    1979    │ 688  │  2008  │  222   ┃
┃    1961    │ 408  │  1282  │  23 2  │    1980    │ 715  │  2021  │  288   ┃
┃    1962    │ 399  │  1266  │  1 96  │    1981    │ 603  │  1414  │  243   ┃
┃    1963    │ 472  │  1313  │  240   │    1982    │ 628  │  1200  │  266   ┃
┃    1964    │ 527  │  1466  │  289   │    1983    │ 1024 │  2676  │  519   ┃
┃    1965    │ 569  │  1527  │  261   │    1984    │ 1065 │  2459  │  580   ┃
┃    1966    │ 713  │  1698  │  405   │    1985    │ 953  │  1781  │  489   ┃
┃    1967    │ 732  │  1779  │  29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