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7&rec=87&run=13

〔机构队伍〕利津县教育委员会内部机构分设行政和事业两部分。行政编制20人,设
办公室、督导室、人事股、计划财务股、审计股、基础教育股、职业成人教育股。事业编
制22人,设教学研究室(含招生办、仪器站)、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
县教委下属事业单位有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职业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第一实
验学校、第二实验学校、实验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及12处乡镇教育委员会。
1998年全县教职员工总计2975人。其中专任教师2757人(不含幼儿教师),
包括:高中教师242人,初中教师1116人,职教教师106人,小学教师1293
人;幼儿园教职工67人。据职称统计,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228人,二级
教师834人,三级教师31人;小学高级教师239人,小学一级教师769人,二级
教师350人。

〔事业概况〕全县有小学以上各级各类学校101所,教学班1170个,在校生43
800人。
全县有幼儿园362处,入园幼儿5261名,3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73%,学前
一年教育普及率99.1%。全县共计幼儿教师553人。
全县小学共计81处, 教学班886个,在校生29585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
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
全县初中共计20处,教学班284个,在校生14215人。初中阶段入学率、巩固
率分别为99.5%和98.8%。当年初中招生4274人,初中毕业生3770人,其
中升入中专632人。
全县设立利津一中、利津二中2处高中,共有高中班38个,在校生2147人。19
98年高中招生772人。高中毕业659人,其中升入高中中专53人,专科227人,
本科96人,另外114人升入电大(专科)。
职业教育: 全县设职业教育中心1处,共18个班746人。成人教育:发挥乡镇成
教中心作用,进一步巩固“扫盲”成果,扫盲巩固率达98%以上。并积极开展实用技术
培训,全县共培训2万人次。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推行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在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改革学生
考试制度,取消百分制, 实行“等级十特长十评语”的全面评价办法。1998年在全市
中小学各学科学生竞赛中,利津县一等奖获奖率居全市领先地位。全县初中中专录取63
2人,占报名人数的53. 1%。高中本科上线96人,有3人考入北京大学,并夺取了
全市文理双科状元,为利津县再次争得荣誉。12月份,东营市教委在利津县召开了中小
学素质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教研活动富有成效。一是认真落实新教学常规,广泛开展了新
授课、训练课、复习课、实验课、讲平课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大力开展单元达标
课题实验工作,全年先后组织了7次由教育干部和教师参加的培训班、专题讲座,为此,
县教研室还先后在6处学校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蹲点试验。三是加强了实验教学管理,成
功的举行了全县初中毕业生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和全县小学自然学科操作技能竞赛。汀
罗镇二中(汀河中学)、利津镇一中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电教试点学校。四是广泛开展教
研活动,组织县级优质课评选,听课评课200余节,大型公开课22节,参加听课的教
师达2800余人。
3. 改革中专招生制度,积极实施分流教育。从1998年起,在全县实行了“一评两
挂”(一评:指对乡镇办学条件的评估,两挂:指与乡镇人口数和学生数挂钩)“一考多
取”(一次考试考生可以报考高中或职业学校;中专或职业学校)的招生办法。制定出台
了《关于初中四年级实行分流教育的意见》,改革了现行的办学模式,在初中阶段实行分
流教育。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初四分流教育的实施,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1. 加强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县教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集中开
展党的十五大精神教育活动的意见》、《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
的通知》,在全县教师中开展了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同时,广泛开展了“抓
师德教育、树师表形象”活动。教师节期间,结合学习徐开清事迹,各学校举办了不同形
式的座谈会、演讲会和庆祝教师节文艺汇演等,再掀了一次师德教育的新高潮。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完成了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考试、考核和颁发合格证工
作,合格率在90%以上;举办了专业师资和小学校长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220余人。
教师教学能力“ABC”三级达标全面展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有省级
特级教师5人,省、市级教学能手9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36人,全县幼儿园、小
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71%、96.82%、91.50%、69.5%。
3. 加强教育干部队伍管理。行政区划调整期间,对乡镇教育干部进行了重新安置,并
配合县审计部门对撤并的乡镇教委离任干部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全面审计,监督有关单位完
成了财产移交工作。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做公仆,为民奉献”活动。通过严格
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使全县教育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4. 认真落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根据东人发〔1998〕73号文件精神,通
过考试、考核,164名合格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历史性地解决了民办教师的问题。
建立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了个别乡镇的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不断
加快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年内建成教职工宿舍楼6栋,在建2栋,乡镇教职工住房条件
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大事新事〕1.部分乡镇教委、中学合并
1998年2月份,随着全县区划调整,部分乡镇教委、中学也进行了调整。王庄、前
刘2处教委、中学分别并入利津镇教委、中学。中学设3处,分别为镇一中(利津镇中学)、
镇二中(王庄中学)、镇三中(前刘中学);大赵教委、中学分别并入盐窝镇教委、中学。
中学设2处,分别为盐窝镇一中(盐窝中学)、盐窝镇二中(大赵中学);汀河教委、中
学与罗镇教委、中学合并,教委设在汀罗镇,中学设2处,分别为汀罗镇一中(罗镇中学)、
汀罗镇二中(汀河中学)。
2.两处职业学校合并
根据利津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1998年9月11日县委、
县政府决定县职教中心与县职业中专合并。将职业中专并入职教中心。县职业中专自建校
以来,经历了县第四中学、县农技中学、县职业高中、县职业中专几个发展阶段。该校在
发展全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形势的
变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也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是位置相对偏僻,缺乏
地理优势;办学条件简陋,无优势专业和发展后劲;生源严重不足,师资和设备闲置,造
成了很大浪费。对此,十几年来先后有不少人提出,要尽快改变这所学校位置的意见和建
议。因此,两校合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合并后有力于发挥县职教中心的整体合力,
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县教委新址建设顺利
新建的利津县教委位于县城津二路南首东侧,占地38. 87亩,于1997年11月
27日开工建设,投资450万元,兴建办公、宿舍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6857.23
平方米,该工程将于1999年5月底竣工。
(刘明臣 杨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