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队伍】 县海洋与渔业局内设办公室、海域股、渔业技术推广站、海 洋监察大队(挂中国海监利津大队、利津县海洋环境监测站牌子)、中华人 民共和国利津县渔港监督(挂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利津检验站牌子)、工会委 员会。2011年底有干部职工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包括农业推广研 究员2人、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 【概况】 2011年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6600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3867 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2733公顷。有海洋渔船138艘,计1512千瓦。全县水产 品总量7.94万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25万吨,海洋捕捞产量1.14万吨,海 水养殖4.55万吨。 产值实现14.90亿元, 比去年增长15.2%, 其中淡水养殖 43750万元,海洋捕捞8480万元,海水养殖34674万元,淡水捕捞300万元,苗 种2000万元;第二产业18984万元,第三产业40833万元。 【淡水渔业】 到2011年底, 全县淡水养殖面积3867公顷, 其中池塘养殖 1933公顷,水库养殖1934公顷。淡水产品产量2.25万吨,实现产值43750万元。 推进汀罗、陈庄、明集等“上农下渔”高效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 施配套,调整养殖结构,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发挥渔业合作社作用,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海水养殖】 2011年,全县共有海水养殖面积12733公顷,其中海上7866公 顷,滩涂4867公顷,海产品产量4.54万吨,滩涂养殖0.23万吨,浅海护养产量 4.31万吨。海产品产值34674万元。按照高效生态、布局合理、规范标准、环 境优良的总体要求,整合利北地区海水池塘养殖区,重点发展海参为主的高 效生态标准化池塘养殖。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扩大海珍品养殖规模,建 设海水高效生态池塘养殖园区,总规模达到4万亩。 【海洋捕捞】 全县共有在册渔船138艘,1512千瓦。海洋捕捞产量1.14万吨。 【海域管理】 严格依据海洋功能区划,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项目审核审批 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在用海管理中的统筹导向和约束作用,确 保“依法、规范、有偿、和谐”用海,积极为用海单位搞好服务。做好海洋 经济发展的空间资源储备,为全县海洋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的空间。全年共征 收海域使用金133万元,海域使用金征缴率100%。 【海洋监察】 严格海洋综合执法监督,加强海域使用、海洋监察等执法工 作,探索海洋保护区管理新领域,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用海、破坏海洋环境的 行为,维护海洋开发秩序。 【渔业资源修复】 建立健全海洋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开展实质性保护及生 态资源修复工作。扎实推进“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 和“黄河口半滑舌鳎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个保护区的建设,发挥保护 区对海洋生态环境恢复调节作用。积极争取省级资源放流项目,扩大放流规 模,切实保护好利津县海洋资源。完成梭子蟹480万只、中国对虾6000万尾、 青蛤800万粒、半滑舌鳎40万尾。 【渔业安全生产】 落实渔业安全责任制,实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及时 传递大风警报,做好渔船年审、进出港签证,排查事故隐患,确保渔业安全。 重点查处非法涂抹、伪造船名号等行为,规范渔船标识。依法查处“三无”、 “三证不齐”船舶,依法查处冒用他船船名、船号或船舶证书违法行为,清 理“套号”船舶。 【渔业科技】 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实施一 批渔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壮大渔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实施渔业科技入户 工程,加强渔业科技培训,培训渔民5000人次以上。 【龙头企业建设】 帮助渔业龙头企业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开展 基地建设,引进培育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渔业龙头深加工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扶持双瀛、丰泽发展半滑舌鳎、海参等海珍品育苗;支持盛海等龙头企 业发展贝类深加工业,拉动浅海贝类生态增养殖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宋玉花 张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