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至1965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津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工人群众掀起 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广大职工群众围绕提高劳 动生产率,群策群力钻研技术,攻克了许多生产技术难关,涌现出一大批科 技新成果。机械厂仿制和试制成功人推牵引犁、柴油机和压缩式水泵等九种 大型机械,土法上马制造出第一辆柴油汽车。全县以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为 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利津工业的发展。利津县酿酒 厂、印刷厂等一批轻工企业迅速建立起来,结束了笨重的手工操作的历史。 1960年,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贯彻全国总工会在哈尔滨和重庆召开的“双 革”现场会议精神,大力推动“双革”增产节约竞赛运动的发展。利津县工 会把劳动竞赛与开展班组建设相结合,与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协作相结合。组 织全县职工广泛开展“创五好” 活动, 制定了“五好班组”“五好职工” “五好企业” “五好学校” 等竞赛标准,掀起了新的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创五好”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技术革 新和新产品开发活动步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新阶段。1961年,全县大力提 倡劳动竞赛“四赛”运动,(即赛完成计划任务、赛企业管理、赛技术革新、 赛领导艺术)。1962年,县农具厂的职工除自己积极投入制修农具革新外, 又组织起全县472名技术高超的铁匠组成48个烘炉小组,支援农业第一线,为 农民制造新农具,改制旧农具,全县共修配各种大小农具39345件。1963年5 月,全县召开了技术革新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参会人员 1758人。1 9日,袁树森县长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县职工把比、学、赶、 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推向新高潮。1966~1976年的“文 化大命”中此项活动一度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