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2&rec=61&run=13


    〔农机农耕〕1992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5.08万千瓦,比去年减少4%(因部
分小拖拉机和柴油机老化报废,改换机动三轮)。其中柴油机4366台,3.09万千瓦;
电动机3730台,4.22万千瓦;农用汽车183辆,1.52万千瓦;渔业机动船93艘,1077
千瓦。农用拖拉机4327混合台,5.34万千瓦。拖拉机机引田间作业机械5679台,场间
作业机械539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110台,池塘挖掘机126台。农业机械原值总计622
9.68万元。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机耕面积50.88万亩。比去年增长6%。机
播面积33.95万亩,其中小麦机播25.73万亩,占麦田总数的85.8%。棉田机械铺膜面
积7.38万亩,占棉田铺膜面积的45%。机收面积(麦田)25.04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
83.5%。场间机械脱粒总量达8.08万吨。
    〔农机科研〕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步伐的加快,东
营地区荒碱地改种水稻的面积逐年增加,水稻人工插秧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
一矛盾,提高水稻插秧速度和质量,减轻广大农民的劳动强度,县农机局和王庄乡农
技站技术人员经两年试验研究,研究成功“机插水稻隔离层育秧技术”。为发展利津
和东营市水稻生产做出了贡献。
    该项科研项目以河北省农科研究所研究成功的“床土过水隔膜旱育秧技术”为借
鉴,结合利津县水稻常规育秧技术实践,和水稻插秧机插播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
具体做法是:用废旧塑料编织袋或打孔地膜做苗床隔离物,用苗床间泥浆代替床土,
用过筛煤渣代替酸化煤,混合后铺于隔离层上做床土,大水漫泡洗碱后育秧。所育秧
苗体质好,完全适合盐碱地育秧和插秧机大田插播。经在万亩稻田上连续三年试验,
每亩节约育秧成本24.52元,插秧成本4.72元,亩增产稻谷59.35公斤,折价59.35元
,合计每亩稻田增收节支88.59元。适合一家一户和农场稻田应用。已在全市推广5万
余亩,推广该项机插育秧技术,代替常规育秧人工插秧的老办法,为水稻插秧机械化
和大面积扩种水稻开辟了新途径。1992年9月,该项研究成果经省有关部门验收,荣
获省农机局颁发的“山东省农机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载入了《中国技术大全》一
书。
    〔农机公司〕1992年,利津县农机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
制,实行全员合同制和干部聘任制;打破工资界限,实行工效挂钩的分配办法;加强
市场研究,拓宽农机市场;下放经营权,提高基层门店的主动性;开展多种经营,积
极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迅速提高。公司已发展到8个直属门市
部(站)和17个联营站,总占地面积40.4亩,共有职工64人,固定资产原值196万元,
自有流动资金24.4万元,新建成2000平方米营业大楼1座。公司经营汽车、拖拉机、
摩托车、农副产品加工、排灌、植保等农业机械和配件,年营业额完成1440万元,实
现利税  32.4万元。连续8年被评为省农机供应系统先进单位,获市委、市政府授予
的“双文明单位”称号,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行业优质服务明星单位”。
    〔农机制修〕利津县汽拖修配厂系县农机局所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1992年,
该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办
企业,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定额计件制,提高
一线工人的收入,增强职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走科技兴厂之路,派出去,请进来,
搞好厂内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
在去年建成汽修车间,远红外线烤漆房、全封闭强制通风喷漆车间的基础上,1992年
与山东工程学院机电研究所技术联合,自筹资金建成车用发电机生产线,定名“东营
市车用发电机厂”。该项目于1992年9月经验收合格,投入批量生产,年生产能力2万
台。产品性能优良,价格比同类产品低30%,填补了东营市车用发电机生产的一项空
白。
    1992年底,该厂已发展成车用发电机厂、汽拖修配厂、农机汽车配件经营部为主
体的综合企业,拥有职工153人,场地面积14亩,新建营业大楼1座,机械设备50台(
套)、固定资产193万元,流动资金119万元。年产JGF-90型高性能交流发电机、YJWF
-90型永磁恒压交流发电机2万台,承接各种拖拉机、汽车、进口轿车维修业务,经营
农机、汽车配件、年工业产值200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被评为市级“重合同守信
用企业”,县级先进企业。

(陈学胜周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