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河 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8&rec=23&run=13

第一节 大 堤
黄河利津段堤防工程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间堤防位址、走向、名称等屡有改
变。20世纪60年代以后,河务部门将四段以上大堤命名为临黄堤,四段以下大
堤命名为河口堤。
今黄河利津段防守的临黄堤、河口堤总长77865米。
临黄堤,上起北宋镇宋家集村南,接滨州段;下至陈庄镇四段村南,接河口堤。
起止桩号为291+033?355+264,总长64231米。
河口堤,上起陈庄镇四段村南,接临黄堤,下至診-渤海农场二分场。起止桩号
为0+000?13+634,总长13634米。
大堤修培
人民治黄以来,党和政府把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作为治黄工作的首要任务,花费
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堤防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
水电部把确保“堤防不决口”列为治理黄河第一位目标,强化堤防建设。
利津段临黄大堤,经建国后三次大培堤,到1984年,达到黄委会制定的艾山下
泄流量每秒1.1万立方米设防标准,堤顶高程比设防水位线超高2.1米,临河地
面净高8米左右,堤顶宽7米,两边边坡为1∶3,坝底宽55米左右。
1986?2001年,县段临黄堤有两段进行加高培宽,分别是:大门张至豆腐巷子段,
大堤桩号305+950? 309+806,长度3856米。刘家夹河至蒋家庄段,桩号319+050?
322+050,长度3000米。设计堤顶高程按2000年防洪水位超高2.10米,堤顶宽8
米,临背河边坡均为1∶3。总计动用土方50.67万立方米,用工2.26万工日。
河口堤始修于1946年,其后不断加培接长。1984年由利津、惠民土方机械队按
1983年防洪标准加培。地面净高8米左右,堤顶宽7米,临河边坡1∶2.5,背河边
坡1∶2,底宽45米左右。此后未再修培,只作为预备堤防,由河务部门管理。
大堤加固
新中国建立后,执行“宽河固堤”方针,在大堤加高培厚的同时,根据堤身的不
同情况,分别采取锥探灌浆、淤背固堤、抽槽换土、粘土斜墙、帮前后戗、
填塘固基、抽水湮堤、穃-修隐患等措施,加固堤身,提高防洪抗洪性能,确保
了大堤安全。
1986年以后,利津段实施的大堤加固工程及成果分记如下:
锥探灌浆 锥探灌浆是加固堤防的有效措施之一,1986?2001年,先后对大堤桩
号291?315、328?336、344?355各段及宫家闸、王庄闸前后进行了锥灌和复灌,
灌注堤段总长53036米,其中复灌3722米,锥眼119064个,灌注土方13690立方米,
平均每眼灌注土方0.115立方米,单眼最大灌注土方3.5立方米,实用人工13261
个,耗资44.48万元。
淤背固堤 淤背固堤起于1950年,1970年开始利用吸泥船抽淤淤背,称“机淤
固堤”。至1985年,利津段已淤背四大段,总长35.54公里。1986年后,持续实
施淤背工程,并按黄委会规定的标准对老淤区进行复淤。1998年以前淤背标准
为:险工堤段淤宽100米,平工堤段淤宽50米,淤背高度比1983年设防水位堤身
断面浸润线出逸点高出1.0米。1998年以后淤背标准为:淤区宽度100米,淤区
顶部高程比2000年设防水位堤身断面浸润线出逸点高出1.5米,淤区顶部用红
粘土盖顶厚度0.5米,淤区边坡用红土包边垂直厚度0.3米。
1986?2001年,利津段总计完成淤背土方675.08万立方米,其中淤沙606.89万立
方米,淤红68.19万立方米,实用工日22.18万个。淤区总长48.84公里。
堤防截渗 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对部分地基土质不良,堤身土质结构松散、
缝隙贯通、易于渗水的堤段,采取在临河堤脚抽挖深槽、换用红土夯实、并
在坡面上覆盖红土层、打粘土斜墙的措施,以降低大堤渗水能力,概称“堤防
截渗”工程。1999?2000年,对大堤安家庄段,桩号309+806?310+545,采用垂直
铺塑及土工膜护坡技术处理;对大堤庄科段,桩号313+200?314+200,采用素混
凝土截渗墙基础截渗, 土工膜护坡处理。加固堤防两段计长1739米,完成土方
13.4 9万立方米,混凝土1375.9立方米,用工4.13万工日。
堤顶硬化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堤堤顶封土与堤身相同,皆为沙质壤土,土质
松散,过往车辆碾轧,坑洼不平,削弱了大堤的抗洪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河
务部门调运红土封顶,确保了堤顶高程和平坦。然每到汛期,多为阴雨季节,红
粘土遇雨,如糕似胶,严重阻癨-了防汛人员调动和物资运行。1997年起,为解
决洪水期间堤顶泥泞问题、便利防汛和料物及时运抵出险地点,根据黄委会
《关于开展“黄河下游防汛交通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堤顶高程
基本达到2000年设防标准的堤段进行路面硬化。到2001年底,利津段对宫家险
工至利津城东关段大堤,桩号299+000?309+806,进行了堤顶路面硬化。硬化标
准为:堤防道路按国家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道宽6米,碎石沥青路面。硬化路面
长度10.81公里,动用土方17.24万立方米。
挖河固堤 为了疏浚河道,扩大过流面积,加固黄河堤防,1997年至2002年,黄
河河口管理局分三阶段组织实施河口段挖河固堤工程。
第一阶段自1997年11月至1998年3月,第二阶段自1998年4月至6月,两阶段对朱
家屋子至6断面河道进行挖河,挖河长度11公里;对6断面至清2断面河道进行疏
通,疏通长度13.4公里。第三阶段自2001年8月至2002年6月,对义河险工至朱
家屋子河道进行挖河,挖河长度9.70公里;对6断面至清3断面进行疏通,疏通长
度9.16公里。三期工程共完成挖河土方977.72万立方米,挖河弃土用以加固两
岸堤防。其中利津段堤防6+900?9+750和10+400?11+310得到培土加固。两段
大堤共长3760米,加固宽100米。
大堤管护
管理制度 历代政府均极重视对黄河大堤的管理保护,先后制定过许多法规、
制度。建国后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由县、乡镇、村建立
护堤委员会,领导辖段内的护堤工作,县河务部门派专人分管。利津辖段内大
堤总长156华里,每华里建有防汛屋1座,共156座。汛屋防汛期间供防汛人员驻
守,平时护堤员居住。护堤员由近堤村庄选派合适人员充任。县政府曾多次
发布文告,明令加强黄河堤防管理,县河务部门制定了13项护堤守则,规范了全
段的护堤工作。
堤防绿化 堤防植树是大堤防护工程的重要措施,既保护大堤,又能为河工提
供物料。建国后,山东省人民政府规定临河面堤脚外10米,背河面堤脚外7米为
柳荫地,广植树木。1976年后,按照黄委会规定,按临河防浪、背河取材的診-
则,临河构建乔灌木结合的防浪林;背河栽植用材林,范围扩大至淤区;堤坡种
植铁板芽、葛芭草防止冲刷。1982年后,开始在险工、篭-闸及治河机构驻地
种植美化树种。
1986年以后,县河务局加强防浪林、生态林建设,强化堤防绿化带。1998年开
始,建造防浪林工程,至2001年绿化长度37公里,种植标准为临河面横向宽度30
米。种植高柳15米,株距2×2米;丛柳15米、株距1×1米,共植树42.33万株,用
工13.43万工日。200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指示,在8段淤
背区营造生态林,营林总长度6900米,植树8.95万株,投资79.7万元。
2002年底统计,利津所辖堤段共栽植柳树、杨树、毛白杨、苹果及其他经济
树种120.78万株。
第二节 险 工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夺大清河道由利津入海后,河道不断展宽摆动,溜势
游荡不定。靠岸临水堤段,受大溜冲刷,堤身随时有塌入河中之险。河工部门
采用临堤抛石,或用秸料下埽的办法,修做抗御水流、保护堤岸、导流离岸的
工程,成为“险工”。建国前黄河利津段左岸先后修做险工16段,其中宋家集、
船王、孙家、大马家、三不赶、东关、庄科、大李夹河、十四户、盐窝等10
处险工,因溜势改变,河道滚动而淤闭。今仍防守6处险工。
险工设置
宫家险工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位于大堤桩号299+070?301+150之
间,工程长度2080米,在编坝号58段,其中浆砌石坝7段,扣石坝41段,土坝10段。
1985年前, 该险工除坝基间10段土挡外,各坝号皆已改建为扣石坝或乱石坝。
1998? 1999年, 分别将7? 10号、1?6号坝由乱石坝改为扣石坝,改建标准为:按
2000年设防水位高程超高1.1米,根石顶高程与2000年流量每秒3000立方米水
位平,根石台顶宽2米,边坡1∶1.5,坝型与診-坝型同,由乱石坝改为扣石坝。计
用石料4798立方米,土方8100立方米,投资117.92万元。
张滩险工 光绪十七年(1891年)始建,位于大堤桩号307+086?307+778之间,工
程长度692米,现有坝号20段,其中1?6号坝为土坝,其余14段为石坝。
1985年以前, 1?6号坝早已脱险,保留土坝,其余坝段已改建为石坝。1986年、
1990年对15?18号乱石坝进行加高改建。改建标准为:坝顶高程高出1983年设
防水位1.1米,坝面由乱石改为粗排。计用石料1242立方米,用工2828工日,投
资9.89万元。
綦家嘴险工 始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大堤桩号315+390?316+200之
间,工程长810米,现有坝号24段,其中土坝7段,石坝17段。
1985年前,已修成各类石坝17段。1986年,对8号、9号两段坝进行加高改建,改
建标准为乱石改粗排,坝顶高程高出1983年设防水位1.1米。1999年对22?24号
坝进行了加高改建,由乱石坝改建为扣石坝,改建标准为:坝顶高程比2000年设
防水位超高1.1米,根石顶高程与2000年流量每秒3000立方米水位平,根石台顶
宽2米,边坡1∶1.5,坝型与診-坝同。计用石料3414立方米,完成土方5000立方
米,用工6640工日,投资70.35万元。
刘家夹河险工 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位于大堤桩号317+500?318+454之间,
工程长954米,现有在编坝号17段,1985年前已全部改为石坝。
1987年, 对14? 16号坝进行加高改建, 改建标准为乱石改粗排,坝顶高程高出
1983年设防水位1.1米,计用石料2900立方米,投资17.22万元。
小李险工 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位于大堤桩号320+250?321+534之间,工程
长度1284米,现有坝段30段。
此段险工河道较顺直誠-狭,各坝吃溜比较均匀,1985年前各坝段均已改建为石
坝。1986年、1989年,对19?21号坝由乱石坝面改建为扣石坝面,新1?3号坝乱
石改粗排;1992年对17号坝由乱石改扣石,2000年对15?16号、23?26号坝乱石改
扣石。总计用石料9405立方米, 完成土方9917立方米, 用工1.51万工日, 投资
85.49万元。
王庄险工 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位于大堤桩号326+774?329+300之间,
工程长2526米,现有坝段80段,其中石坝59段,土坝21段。
该段险工座弯顶冲,怀抱全河,溜势集中,极易发生重大险情,为全河上著名险
工,是利津段的防守重点。1950年前,曾数次垮坝成险,此后历年兴工修建加固,
大险虽未出,小险连年不断。1985年前各着水坝段皆已石化。1986年?1990年,
对9? 14号、 67号、 69号、71号、79号坝进行了土坝改石坝、乱石改粗排。
1994年、1999年分别对58号、59号和5?8号坝进行乱石改扣石改建,进一步提
高了各坝段的抗洪强度,总计完成石方11644立方米,投资150万元。

险工修建
建国前,利津险工埽坝多用秸埽或柳埽。建国后,逐步改为石坝,初为抛石,称
乱石坝, 后加强根石排插, 坝面采用丁扣、 平扣或粗料石干砌等工艺做法。
1978年后,遵照黄委会规定,坝顶高程超过防洪水位1.1米,根石高于枯水位2米,
根石顶宽1?1.5米。利津修防段即安排对辖段内应改建坝段逐年进行改建。
1986?2002年,分别按1983年或2000年设防水位标准,对不同的坝岸进行了改建。
共改建坝岸54段,完成石方3.34万立方米,总投资450.87万元。详见险工改建
工料统计表。

险工防守
解放后人民治黄,险工防守与修工概由专职修防工人承担,汛期或修工量大时
调用民工衆-助。防守中按制度规定进行早晚巡查、根石探摸、水位观测等。
各险工均设置守险房、仓库,常年备足防汛工具和料物,料物按规定限额储备,
用后即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河防工程建造和管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山东河务
局制定了相应的险工管理标准。利津河务局(修防段)实行班包险工、人包坝
头的责任制。各险工做到坝面平整无杂草,雨后无积水、浪窝,石料垛整齐无
散乱,标牌醒目准确、无缺漏,坝身、根石完整无残缺。
第三节 控 导
控导工程又称“护滩工程”,是保护滩岸、束水导流、固定中水位河槽的有
效工程。利津段(左岸)河道修建控导工程自1951年张滩控导始,至1994年建崔
家控导,总计有护滩8处。自上游至下游依次是:
丁家控导: 位于北宋镇丁家村南,始建于1958年,计有覾-水坝垛17段,护岸长度
2000米。今因工程前积淤脱溜,处于不修不守状态。
五庄控导:位于北宋镇五庄、四图村南,始建于1966年,診-有坝垛13段。随着
溜势的变化,分别于1986年上延5段,1989年上延4段,上延长度1082米。至2001
年底,共有坝垛22段,护岸长度2520米。
宫家控导:位于宫家险工下首,始建于1952年。診-有覾-水坝垛12段,其1号坝于
1974年修筑险工46号坝时压入坝身内。今存坝垛11段,护岸长度1250米。
张滩控导:位于张滩险工下首,始建于1951年,今有坝垛13段,护岸长度1375米。
近年河势右移,小水已不着溜。
东关控导: 位于利津镇东关村东南, 始建于1955年, 今有坝垛15段,护岸长度
1421米。近年溜势下移,工程下首河岸坍塌,已形成微弯。
东坝控导:位于北岭乡东坝村南,始建于1971年,以后陆续接修。今共有坝垛23
段,护沿2段,护岸总长度3523米。
中古店控导:位于陈庄镇中古店村南,1971年始建,其后陆续接修,今有坝垛21
段,护岸长度2097米。
崔家控导:位于陈庄镇崔范村南,1994年始建,今有坝垛17段,护岸长度1736米。
上述8处,共有坝垛141段,护岸总长15923米。各护滩均备存大量石料,以备临
急应用。为有效保护滩岸,控制河势,稳定中水位河槽,赢得了防守主动权。

控导修守
1986年以后,对重要坝段仿照险工坝段的建造格式,改乱石坝为扣石坝,并加大
根石的高度和宽度,增强了坝垛抗御大溜的能力。
东营市政府关于“稳定黄河清水沟流路40?50年”的目标要求提出后,稳定中
水位河槽、控制河道流势,束水攻沙的重要性愈来愈大,护滩建设的地位愈来
愈突出。
1985年后,崔范家附近河湾(左岸)连年发生严重塌滩,弯顶急剧下延,到1992年,
坍塌宽度最大达900米,弯顶下移2.8公里,与蝄-改闸弯道靠近,形成S形套弯。
1994年3月,山东黄河河务局会同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河口管理局及山东黄
河勘测设计研究院领导和专家,进行现场查勘、研究,确定了修建崔家控导工
程的布局方案和设计治导线。设计工程长度2400米,建坝垛24段,工程位置线
伸入河中最大长度800米。1994年汛前按计划建造14?20号坝垛;1995年汛前续
建21号、22号挑溜丁字坝;1999年修建7?13号坝,下延23号丁字坝。其中12?13
号坝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插板试验桩技术,共用钢筋混凝土插板桩745立方米。
中古店河段在经历1996年8月洪水后,主溜明显左偏,河务部门布置5段人字垛,
填补空档570米,建坝垛6段延伸661米,新修坝垛均采用了耐特龙护根新材料、
新技术。
控导工程的防守,也与险工防守一样,建立岗位责任制,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巡
查、观察摸水、探摸根石和修工等。每遇险情,即调民工衆-助抢险。日常对
护滩的管理,做到“一通、二平、三无”,即防汛抢险道路畅通、坝身和坝面
完好平整,无乱石、无杂草、无冲沟浪窝。
控导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然历年修工、抢险,工程艰巨,耗费大量人力、物
力、财力。1985年前护滩工程耗用人工资财前志已有记载。1986年后的新建
情况详见下表。

第四节 防 洪
利津地处黄河尾闾,河道浅誠-,容洪能力低,洪水漫滩偎堤机遇多,水位表现偏
高,防洪任务艰巨。黄河洪水涨发时,民众上堤防御,称为“防汛”。冬季称凌
汛,春季称桃花汛,夏季称伏汛,秋季称秋汛。其中伏汛、秋汛洪水量大,且常
常二汛相连,俗称伏秋大汛,为主要防洪汛期。
防洪任务
国务院规定,黄河下游防洪任务为:防御花园口流量每秒2.2万立方米洪水经
东平湖分洪,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每秒1万立方米洪水大堤不决口。如遇
特大洪水,尽最大努力,采取一切办法缩小灾害。山东黄河河务局每年根据上
级所定目标和河道冲淤情况,预先推估、公布到达各站的防洪水位。利津段
根据预估水位,修筑防洪设施,制定防守方案,连年完成防洪任务,确保了1947
年以来55年伏秋大汛不决口。
防汛制度
政府地方行政长官对河防负有重大责任,历代均制定严格的防汛制度。人民
治黄以来,执行有备无患,防重于抢的方针,大堤防守按“水到人到”的要求,
哪里大堤偎水,哪里开始设防。平工堤段按行政区划分段划界,由堤段所在地
乡(镇)、村负责防守。险工、护滩、篭-闸以修防工人为主,加派民工衆-助防
守。利津段每年汛前组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党委、政府、驻军及油田负
责人任正、副指挥,统一领导防汛工作。各乡(镇)、村按营、连建置组织防汛
班、基干班等,随时听调上防。
1986年,防汛工作实行“六落实”制度,即政治思想落实、组织建设落实、抢
险技术落实、防守堤段落实、经济政策落实、工具料物落实。1991年变更为
“五落实”制度,即思想落实、组织落实、技术落实、工具料物落实、防守
责任制落实。
设防标准按洪水偎堤水深和堤防强度,由县防汛指挥部下达设防命令。警戒
状态每华里堤防设0.5?1个基干班(每班12人);紧张状态(堤根水深1?2米)每华
里1? 2个班;严重状态(堤根水深2米以上)每华里设4?6个班;危险状态每华里按
500人配置。
报警方法,小险吹哨,大险左岸敲锣,右岸击鼓。抢险标志,白天挂红旗,夜间挂
红灯。
防汛所需工具料物,贯彻国家、社会团体、群众三结合的診-则,由治黄部门和
交通运输部门按上级下达的储备定额备足、定点存放;商业部门根据数量落
实存放地点,以备急需;机关团体和群众所备料物,汛前登记、估价,落实数量
和存放地点,平时户存,用时随到随取,工后按价付款。
防洪抢险
1986年后,黄河进入枯水期,水量减少。然清水沟入海流路延长,比降变缓,利
津段河槽升高,中水量即能造成高水位,洪水威胁愈来愈严重,防汛抢险未可稍
懈。
1988年7月10?26日,1?4次洪峰接踵而至,利津段最大流量达每秒2780立方米。8
月9? 21日,黄河中游地区连降大雨,花园口站出现5?8次洪峰。其中第七次(8月
20日)洪峰到达利津段时,流量每秒5660立方米,利津站水位高达13.99米(大沽
高程系),比历史上最大水量(1958年流量每秒10400立方米,水位13.76米)的水
位高出23厘米。洪水期间,利津段6处险工、7处护滩全部靠水吃紧,部分工程
出险。险工根石走失19坝次, 护滩出险9坝次,抢险用去石料1048立方米,铅丝
1692公斤。其中8月12日王庄险工43号坝出险,经王庄段职工和民工抢救1天,
未能阻止险情发展。县防汛指挥部急调宫家段职工和机械增援抢险,计抛铅
丝笼145个,用石料65方,铅丝550公斤,奋战一昼夜,始转危为安。
1996年8月,花园口站出现1号、2号两次洪峰。两次洪峰沿程汇合,于8月20日
夜到达利津刘家夹河站。流量每秒4100立方米,相应水位14.70米,比历史上的
最高水位(1976年流量每秒8020立方米,水位高14.71米)仅低1毫米。县防汛指
挥部即早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布置覾-战洪峰的措施和方案,拆除刘家夹河浮桥,
各单位全部上岗到位,险工、护滩、篭-闸加强了防守力量。五庄滩因客水漫
滩后,9个村庄被水围困,国家投资预建的两个避水台安置1964人,3400人陆续
渡水迁出滩外安置,无1人伤亡。
洪水期间,王庄险工、五庄、张滩、东关、东坝、崔家等处护滩出现根石走
失、坝基塌陷、坝顶漫水、顺堤行洪等险情。河务部门干部职工带领民工采
取抛石、抛铅丝笼、柳石枕、散柳压石、土袋筑坝、挂柳防浪、抢筑子埝等
措施,奋力抢护。尤其崔家护滩险情最巨。该护滩系1994年新建,根基尚未蛰
牢,先后出险30余坝次。县防汛指挥部专设现场抢险指挥部,调集民工200余人,
会同县河务局工程处职工及大型机械奋战16个昼夜, 抛石5139立方米,用软料
234吨,工日2436个,终化险为夷。
“96·8”洪汛,历时16天,全段总计耗用石料2.70万立方米,铅丝34.5吨,各种
软料494吨,编织袋3.77万条,麻袋4500条,木桩677根,蓬布5362平方米。抢险过
程,无人员伤亡事故。
2002年,国家进行黄河中下游调水调沙试验。7月4日,小浪底水库开闸放水,利
津段河水持续增大,至7月19日5时,刘家夹河站最大流量达每秒2500立方米,水
位高程13.80米(大沽高程系)。20日流量开始减小,水位开始回落。这次试验
由黄委会安排,利津负担相应的观测任务,县防汛指挥部预先安排部署防汛准
备。试验期间,县段内2处险工、4处护滩计26段坝垛出现根石走失等险情47次。
经报上级批准,对各出险坝段进行抛石、抛铅丝笼抢护,共用去石料8249.7立
方米,铅丝12.11吨,用工3284工日,动用机械台班229个,确保了调水调沙试验
的顺利进行。
第五节 防 凌
黄河河面冬季封冰或次年冰化开河时,河道淌凌,大水上涨,称为凌汛。
凌汛形势
利津河段地理纬度比中游段偏高,冬季冷的早,封河比中游早;转春回暖晚,开
河比中游晚。封河日期最早为12月1日(1987年),最晚为2月1日(1971年);开河
日期最晚为3月18日(1969年),有些年份,气温忽高忽低,水量忽大忽小,常造成
一年数封数开的局面。封冰期多年平均为53天,最长时达85天(1967?1968年度)。
冰盖厚度一般为20厘米左右,插封时可达50?70厘米。主溜河道冰盖下有冰花、
冰屑滞流,最大厚度3米以上。冰下水流速度很慢。封冰长度自入海口最远可
至河南省荥阳汜水河口,长623公里,河道止存大量冰块和河水,称“河谷蓄水”,
一般年份5?13亿立方米之间。
凌汛的水量传递与伏秋大汛相反,自上游至下游逐段递增。中游气温转暖早,
先开河,大量河谷蓄水,挟带冰凌次第合并而下,步步增加。而利津段气温低,
转暖晚,河面依然固封,流冰受阻,极易插塞,大量河水、冰块就堆积到利津段
上来。水大天冷时,水鼓冰开,称为“武开河”,庞大坚硬的冰块极易插塞河道,
最为凶险。
利津河段地处尾闾,河道弯曲浅誠-,极易壅冰插塞,水漫河滩。尤其夹河至王
庄南险工段,素称全河之“誠-胡同”,两岸堤距最誠-处仅460米,最易冰块插
塞。1955年凌汛,王庄决口(详见前志《黄河篇》防凌纪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造成的。
防凌措施
防凌措施,主要有凿打冰沟、撒灰土融冰、人工撬拨、船只晃压、飞机大炮
轰炸、炸药包爆破等。其中以炸药爆破效果较好,至今仍采用。
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后,防凌措施以调节河道水量为主,冰凌爆破为辅。上
级河务部门按科学数据控制三门峡出库水量,沿黄篭-闸泄水削减凌峰,为下游
创造“文开河”条件。40多年来,其法效果显著。然三门峡以下千余里河谷蓄
水,仍是利津段的严重威胁,不敢稍懈。历年防凌,以冰凌爆破、扫除流水障癨
-为主要措施。
爆破以河务局工人为主操作。每年组织3?4个爆破队,每队30?50人。掌握时机,
在开河前三四天内突击破碎誠-段内的冰盖,打通水道,防止上游浮冰到来时受
阻插塞。上游大量浮冰到来时,爆破队随凌追击,随插随炸,其法奏效。
1986年以后,黄河进入枯水期,冬季水量小,平均气温偏高,封冰里程短,河谷冰
水量偏少,加之三门峡有效地控制下泄流量,保持了多年文封文开的局面,没有
形成大的凌汛。
第六节 水文观测
黄河水文观测为各级领导指挥防汛工作提供情报,为河道治理、河防建设、
水沙资源开发利用等重要决策提供资料依据,是河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建国
后,利津段逐步加密雨量、水标、水位、水文站点建设,进行水位、流量、含
沙量、气象等观测,现已基本形成观测站网络,可提供较完整的水文资料。
观测站网
利津水文站 位于刘家夹河险工,1950年1月设,属黄委会设立的流域性水文测
验基本测站。测站断面为刘家夹河险工9号坝,东距黄河入海口104公里。现归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领导,正科级事业单位,下辖清河镇、张肖
堂、麻湾三个水位站。1985年全站有工作人员25名,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名。
2002年底有职工19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水文勘测技师4人,水文
勘测工7人,船工5人。
水文站有办公用房800平方米,观测设备有吊船、吊箱两用过河缆道1座,板吊
船、冲锋舟各2艘,重铅鱼变频调速测流绞车1套,电动吊箱测流设备1套,微机
测流系统1套,发电机组1台,经纬仪、水准仪、流速仪等18架。采用非接触式
遥测水位计与人工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观测水位,用横式采样器采取沙样,使用
水准测量软件处理水准及大断面资料,实现了网上水情查询。
宫家水位站 位于宫家险工,1958年利津修防段设立,现为常年观测站。水尺
診-设于险工27号坝,2002年改置于29号坝上,由利津县河务局宫家河务段安排
专人负责观测。
王庄水位站 位于王庄险工,1949年由垦利分局设为汛期观测站,1958年改为
常年观测站,水尺相继设于25号、15号、25号坝,2001年迁至47号坝,设全自动
遥测水尺,由王庄河务段安排专人观测。
王庄凌汛观测站 1960年起,山东河务局指定王庄险工设立,由王庄河务段安
排专人进行水文、气象、气温、冰凌等项目测报。
冰凌观测组 每年凌汛期间,由宫家、张滩、王庄、集贤、一千二河务段各
设一个5?8人的冰凌观测组,进行冰凌观测。
篭-闸观测站 宫家、王庄、罗家屋子引黄闸各设1个观测站,均安装立式直读
水尺,测量水深、水位。宫家闸、王庄闸设有实测流量缆道,可以实测流量、
含沙量等。罗家屋子闸尚未配备实测流量设施,仅靠水位差和闸门开启高度
推算流量。
观测任务
观测站网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早、晚8时进行定时测报,每年7月1日?10月31日大
汛涨水时,根据水位涨落变幅,测次增加为4、6、8、12或24次,洪水退落再适
时减少测次。观测内容有水位、河势变化、险情、险工靠溜、根石探摸等。
冰凌观测一般自每年11月20日至次年2月底止,特殊情况由山东河务局通知提
前进行或推迟结束观测。观测内容有水文、气象、冰情等项,详细记录测算
水位、流量、气温、水温、风向、风力、雨雪、结冰、消凌、封冰、解冻、
开河等诸多数据。
以上观测结果由县河务局(县段)汇总分析,整理成图、表、文字资料,分别报
送上级局、处和相邻各县段。
利津水文站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黄河入海水、沙量,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
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水情;研究和探索黄河水文要素变化规律,为黄河下游河
道治理、水沙资源利用及黄河三角洲开发等搜集水文资料,并在防汛及水量
调度中,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情报。水文站的观测
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比降、水温、气温、风向、风力、冰凌、水化
学分析等,每日测验成果均拍报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2002
年,在黄河首次“调水调沙”实验中,圆满完成了利津、丁字路口两断面的水
沙测报任务。
第七节 河务通信
有线通信
1985年,利津段装设有100门总机1台,通联常设话机43部,可直接接通各分段、
险工、股室和上级修防局、处,并与县邮电局总机联网接通长途和市话各单
位。随着无线电话的普及,明线电话逐步被淘蘚-,至2002年3月,架空明线已全
部拆除。
无线通信
1976年起,县段在防汛中增设无线通信联络设备,备有A350型电台1部,对讲机4
部。
1990年10月,县河务局至市河口管理局的159MHZ3JDD-4型三路无线接力机开
通。
1995年, 济南-东营微波干线建成, 利津河务局为干线中的微波站之一,配备
NOKIA数字微波传输设备1套,建64米铁塔1座。基本实现了县、市传输载波化。
1998年,垦利、河口建450MHZ无线接入系统基站、利津河务局配备450兆固定
台11套(包括利津水文站),接收垦利信号,保证了县河务局至各分段险工篭-闸
的无线通信。
1999年,垦利、东营、河口建800兆集群移动通讯系统基站,装备35部移动手机
(简称“黄河通”),车台2部。为解决利津境内多处盲区,于2000年安装东方通
信总公司WYG04-II蜂窝直放站,利津与垦利、东营、河口三者漫游,并能群呼、
组呼、单呼,实现了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2001年,新建机房10间,至2002年,实现市、县传输载波化。
程控交换
老一代电话接转,为人工交换机接转,速度太慢,与无线传输不匹配。为加快信
息传播速度, 向交换数字化、自动化发展, 县河务局于1997年安装深圳华为
EAST8000数字程控交换机,配套600回线机柜1台。县河务局与市河务局为4线
EM中继联网(2002年5月换为2MDT)。县河务局与邮电通信网(公网)为ATO环
路中继方式。 2000年市河务局通信管理处为利津河务局配备了联想1+1天鹤
680PIII6484DSF电脑,手写与语言输入。同年,县河务局内28台电脑联为LAN,
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
2002年底,利津河务局通信已形成了以数字微波传输、数字程控交换为主,辅
以450兆无线接入通信和800兆集群通信并结合公网传输的现代化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