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7&rec=119&run=13

【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9952.6元,同比增长7.9%,其中工薪收入9172元,增长4.0%。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性支出6953.9元, 同比增长13.5%。 其中,食品支出2154元,增长
16.6%;衣着支出795元,增长2%;交通和通信支出760元,下降11%;教育
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39元,增长38.1%;居住支出640元,增长34.1%。城镇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1.2平方米。职工工资水平稳步
提高。年末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6782人,在岗职工16386人。从业人员人均劳
动报酬达到15252元,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603元,增长19.6%。

【农村居民生活】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直补、农
业税降低等政策的全面落实,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4417.4元, 比上年增加547.5元, 增长14.1%。 其中: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
2014元,增长14.6%;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达到844元,增长18.6%。农民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37.8元,增长12.7%。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042元,恩
格尔系数为38.6%; 农民用于文教娱乐消费支出 (不含学杂费) 142元,增长
65.9%。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2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19平方米。
(参见《2005年农村住户情况表》)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999人,比上
年净增1190人; 征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215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1253人,当年收缴保险金15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750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57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52人。年末城镇在岗
职工人数16386人,下降2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603元,增长19.6%。“两
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
养老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
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6668人,增长20.01%;其中城镇1128人,
增长12.69%;农村5540人,增长21.93%。

【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近几年来农村潜在的生产力得到较大解放,农村经
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变”、
“两个形成”。“三个转变” :一是由封闭型、保守型向开放型、开拓型
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旧思想、旧观念,逐步被勤
劳致富、勇于开拓的新思想、新观念所代替。二是由自给自足型向商品经济
型转变。广大农村特别是率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农民群众在生活消费趋向上,
不再满足于过去的自行车、 手表、缝纫机等消费,而是向“住房要宽敞,
吃饭讲营养,家具求高档,穿衣追时尚”发展。三是由单纯物质型向“物质
— 文化”型转变。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消费
形式趋向多样化,求知、求美、求乐方面舍得花钱。对部分青年调查的情况
来看,业余时间读小说、杂志的占 81.2%, 看电视的占 89% ,看报纸的
占69.4 %,打扑克、下棋的占 36.1 %, 聊天的占 23.2%。“两个形成”:
一是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
成。二是与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互帮互利、团结协作的新型人际关
系开始形成。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是从消费结构上看,存在着物质生活消费支出
明显增多而精神生活消费相对减少的问题。 据对农民现金收支情况调查,
2005年在吃、穿、住上的花费分别比2004年增长 2.7 %、9.2 % 、19 % ,
用于亲友礼仪交往和喜丧事花销增加 9.6 % 。二是从消费观念上看,追求
奢侈、贪图安逸的思想有所抬头,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观念逐渐淡薄。据
调查统计,认为“艰苦朴素不合时宜”的占 17 % ,认为无所谓的占 38 %,
二者相加高达 55 %。三是从消费心理上看,互相攀比的思想比较严重。四
是从消费现象上看, 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最明显的就是“人情风”日
益盛行,成为农民的一个沉重负担。五是当前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抬头,一些
丑恶现象时有发生。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
质相对偏低;二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三是缺乏必要的组织服务机构
和规章制度;四是文化阵地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尚有很大距离。

(综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