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6&rec=120&run=13


【机构队伍】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津县分校隶属县农业局,为全额事业单位,行政副科级单位,
加挂利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年底干部职工9人(含退休4人) ,其中在职人员5人,均取得教
师资格证书。 包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2人。师资
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在县内中、高级专业人员中聘请兼职教师20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10人,
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0人。

【概况】2004年以来,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学校按照省、市校的统一部署,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招生
办学工作和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人数达10982人。二是
中专农资经营专业班招生68人,完成了市校下达任务的108%。三是以学校为载体的成人高教辅导站2002
级、2003级、2004级专科在校生分别达到97人、62人和56人,本科2002级、2003级、2004级在校生分别
达到46人、 74人和56人。 另外,注册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学校管理的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学员
2002级专科35人、 2004级本专科27人。2004年,参加成人高考录取的在校生总人数达到453人,累计各
类在校生总人数达到了11503人。 稳定了办学规模,扩大了学校声誉。2004年,被东营市农业广播电视
学校授予“办学先进单位”称号,被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评为“先进辅导站”。

【办学方针与方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一所利用广播电视进行远距离教育的成人中专学校。办学方针
与方向是“三个面向、四个服务”即: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型
农村服务、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由“中央校-省校-市分校-县分校-乡(镇)
教学班”五级组成的办学体系中,县级分校是基层的骨干办学实体。按照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
中专为基础,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方针,利津县分校在稳定中专办学的基础上,一是承担了全县农业科
技培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二是开展了成人大学本、专科的正规学历教育。稳定了办学规模,扩大
了学校声誉,真正实现了“三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宗旨。

【办学条件】为适应现代化办学的需要,2004年投资20万元,装修了教室、办公室。购进了办学用轿车
1部, 计算机4台,VCD机1台,29寸电视接收器1台,数码录相机1部,刻录机1台,VCD光盘100多盘,并
且新接入宽带因特网,实现了全国教育资源共享。投资5万元,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广音像资料库建设。
投资5万元,在北岭乡滩西村、南岭村,陈庄镇郭屋村、薄扣村,利津镇小李村建设了科技书屋5处。先
进的办学、办公条件,完善的教学设施,为实施远程网络教育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广电化教学、
音像教学的开展。

【联合办学】在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的基础上,申请设立了电教辅导站,年内顺利通过
山东省教委组织的评估认定。2004年,学校充分发挥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在
本校所建的电教辅导站的优势,加大了联合办学的工作力度。先后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农
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莱阳农学院等高等院校达成了联合
办学协作关系,逐步完善了联合办学机制,开设了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培训、中专20多个专业
的正规学历教育,成为利津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是扩大本科招生。在专业设置上,
面向县、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突出农业兼顾其他。二是专科招生和教学注重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是落
实教学辅导计划, 确保辅导到课率和作业的完成率在96%以上。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管理
措施,使学校的各项教学管理,尤其是专科学历教育的管理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三是把强化中专教
学、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重之重。积极争取,开拓办学领域,克服中专学历教育滑坡,工作难开展的
困难。自开专业,在全省率先办起了农资经营业户学历培训班,年底报名人数达到80人。在三阳纺织有
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下,招生70人,取得了中专办学的长足发展,全面完成了市校下达的中专招生任务。

【教学管理】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教务管理、学员常规管理中,整章建制,强化措施,量
化管理。一是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责任制。按办学层次和年级分设班主任,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目标和激励
办法,签订了责任书。二是改革学员管理办法。入学时签订学教协议,规范学员在校的学习和尊师守纪
行为,建立学员跟踪管理制度,定期向学员单位了解学员解决工学矛盾,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情况,加
强了学校与单位的联系,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促进学员的学习、工作健康发展。三是探索阶段性教学模
式。把自学、辅导、视听、作业、考试几个环节,有机地划为几个阶段,制定各阶段教学目标及达标等
次,作为评先树优的条件。学员到课率达到93.6%;参考率达到98.6%。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科研结合】为实现兴校、荣校的目的,坚持走教学科研一体化之路。2004年,与县科技局联合在
市科委立项了《滨海盐碱地芦笋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农民科技培训及乡村科普体系建设》两个科
研项目。近几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东营市科委立项的《苹果轮纹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专家鉴定该
项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沿海地区盐碱地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研究的空白,获得了“东营市
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实施了县科技局立项的《胡杨树生长环境适应性实验》项目;在北宋镇推广
了蔬菜新品种北京一串铃冬瓜的种植,在北岭乡、盐窝镇推广了西瓜嫁接技术,均取得了成功。

【农民科技培训】一是组织实施了“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科学规划,合
理安排,周密组织,扎实、认真的实施,开设了以蔬菜、食用菌、棉花、能源、政策法规等为主要内容
的培训教学。种植业培训133期,培训人数10992人次。其中举办食用菌培训班31期,培训人数达3968人。
举办棉花培训班46期,培训人员2841人。举办蔬菜培训班36期,培训人数2291人。举办农村能源培训班
7期,培训人数880人;举办芦笋培训班1期,培训155人;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453人次;举办
农村政策培训班4期,培训人数405人。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二是实施了国家级项目农村劳动力培训
转移阳光工程, 在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认真严密的进行组织,积极开展了培训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了农村劳动力人数2000人的培训任务。培训
实行“订单”、“合同”式培训,以需定培,定向定培。开设了纺织、建筑、保全、化工、服装、机电
等专业。积极探索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努力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后服务管理融
为一体,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想方设法积极安排培训人员的转移就业。分别与东营双建公司、信科达
工贸公司、三阳纺织、利华益等企业签订了培训就业协议。培训结束后,根据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经
过多方努力,全县培训学员2000人,全部完成转移就业安置任务。

(袁福顺崔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