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英胜天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4&A=10&rec=66&run=13

杰出革命宣传家李竹如
李竹如(1905~1942年),原名李贻萼,字世华,又名一凡,利津县庄科村人。1927年在济南正谊中学
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竟进》周报。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他回到利
津宣传抗日救国,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当年夏,他考入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后任中央南京大学中
共地下党支部书记。1935年后,他在济南创办了《新亚日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文化报》,在晋东
南历任中共晋鲁冀豫区党委机关报《中国人报》社长兼总编、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副总
编。 1939年5月,随八路军第一纵队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第一纵队政治部民运部长,中共山东分
局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文化界救亡协会会长,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推行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期间,他撰写了许多宣传抗日救亡、针砭时弊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央军委副主席徐
向前元帅题词赞颂“李竹如同志是我党宣传、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杰出的组织者和活动家”。1942年11月
2日,李竹如在沂水县对崮峪反扫荡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7岁。
爱国志士石敬亭
石敬亭(1884~1969年),字筱山,利津县吉杨庄(今西冯村人。19岁投笔从戎。清末民初,参加了推
翻清王朝的斗争。1914年开始,石敬亭在冯玉祥部下长期任职,历任军事教导团教官、学兵团团长、师
参谋长、整编第四混成旅旅长、师长、陆军第五军军长、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参谋长、第六方面军总指
挥、训练总监、陕西及山东省代理主席等职。1929年,石敬亭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是年
9月,他同宋哲元、刘郁芬等联名通电讨蒋(介石)。1937年2月,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宋庆龄、
何香凝、冯玉祥和石敬亭等14位国民党左派领袖联合提案,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 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1937年9月,石敬亭随同冯玉祥赴山东桑园抗日前线指挥作战,重创
日军。时任同盟军南路总指挥。此后,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二巡视团主任委员、第一战
区副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党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第八届评议委员会委员等职。
苎麻专家酆云鹤
酆云鹤(1900-1988年),女,利津县庄科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家乡洪水灾害,随父母漂泊
到泰安,后又流浪到济南当佣人。16岁考取免费学堂,先后在济南小学、济南女子师范和北京女子高级
师范学校读书。她刻苦学习,并连续跳级升学。1928年留学美国,毕业后获俄亥州大学化工博士学位。
1933年,她带着祖国的竹子、稻草、苎麻去德国,以此为原料制造人造丝,终获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用草纤维制造人造丝的发明人。1935年起,酆云鹤开始进行苎麻纤维脱胶的研究,经近10年钻研和试
验,取得成功,在世界麻纺工业上有了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她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从
香港到北平,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间,她将赶写的《发展我国麻类生产的建议》,连
同各色麻类纤维样品献给毛主席。建国后,她曾任纺织工业部顾问,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名誉所
长, 上海纺织工业局顾问等职。197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当选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五届
全国政协常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从50年代起,她为进一步完善苎麻纤维化学变性的生产和开发
中国苎麻资源,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1979年,酆云鹤终于研究解决了中国草席黄麻经线的制造技术和
苎麻磺化变性工艺,1981年获国家科委发明奖。1988年12月14日,她病逝于广州,终年89岁。
革命妈妈郭景林
郭景林(1895-1978年) ,女,利津县明集乡明集村人,1943年春,在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她的
儿子崔光东和她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工作。在她担任地下交通员期间,经常冒着风险往返于
马镇广、望参门和郑家等村地下组织之间。她家成为中共沾利滨工委和利西区委领导成员的活动场所和
联络点。 是年冬季,日军对清河区根据地进行灭绝人性的“21天大扫荡”。12月6日,八路军清河军区
垦区军分区独立团二营六连与日军骑兵第四旅团相遇,在北张村北发生恶战。六连指战员不畏强敌,浴
血奋战, 白刃肉博,杀伤日寇百余人,战马160多匹,并击毙敌旅长一名,终因众寡悬殊,英雄的六连
战士大部壮烈殉国。 激战后,郭景林从血泊和尸体中发现了呻吟呼救的7名伤员,她冒着生命危险,一
个一个地从尸体堆里把他们扒出来背回家中,精心照料护理。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年代,她掩护过利西区
妇救会主任张林、区委书记崔辉武和垦利独立营营长张伯令的母亲等多人。1944年利津解放后,她曾脱
产到店子、十里堡等村开展妇救会工作,组织发动拥军优属、反奸诉苦、“双减增资”和参军支前工作。
1947年,她的两个儿子崔光东、崔光亭先后为革命牺牲。建国后,她一直为党热情工作,曾任明集乡妇
联主任、公社党委委员,被选为一至八届县人大代表,两次出席山东省妇女代表大会。广大干部群众称
她是“革命的老妈妈”。
治黄专家于祚棠
于祚棠(1899-1980年),利津县于家村人。1921年投身河工,充当汛兵、工班组长、汛目,后升任北
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1947年春,黄河复归故道,河工百废待兴,于祚棠加入人民治黄的队伍。在利
津修防段(初称治河办事处)先后任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1949年秋汛中,王庄堤段
抢险关键时刻,他果断决策将万余条麻袋装入红泥3400余立方抛入河中,代替石料护堤,确保了埽堤的
安全。渤海行署、山东省河务局为此授予他“特等治黄功臣”称号。1950年,苏北潮河决口屡塞不成,
应华东水利部的邀请, 他率领工程队前往支援,迅速堵口合龙成功。1951年3月,堵复王庄凌汛决口,
年逾半百的他,不顾寒水刺骨,带领职工下水打桩编柳,修做透水柳坝,缓溜落淤成功。于祚棠在治黄
战线上享有盛名,先后被选为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
山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立一等功3次,立特等功1次。1956年他退休还乡后,对治黄工作仍十
分关心,每遇洪水险情,他还是尽心竭力,不避劳苦,献计献策,亲临指导。
人民县长王雪亭
王雪亭,原名王雪梅,山东博兴县王家庄人,1912年出生,山东省立一中肄业。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独立团团长、山纵三旅政治部统战室主任、蒲台、
垦利、利津等县县长、华东支前司令部财粮部长、西南服务团行政处长、中共重庆市委行政处长、重庆
市政工程公司副经理等职。
1944年10月,王雪亭当选为利津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任职期间,他为党的事业,为利津人民,
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土改复查、参军支前和“反蒋治黄”等运动中,作出了很大贡献。1947年秋,
黄河汛情严重,王雪亭负责指挥王庄险工的抢险。在洪水袭击下,套堤堤脚处突现漏洞,水喷如注,面
临决口危险,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王雪亭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县大队及工程队人员也相继下水。经抢
堵,套堤险情转危为安。王雪亭在“反蒋治黄”中的功绩,受到华东局的通报表扬和记功奖励。群众称
赞他是利津人民的好县长。
革命志士綦际霖
綦际霖(1887~1969年),字宗杰,利津县綦家夹河人。他早年喜读古文,工于书法,兼学医书。23岁
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理化科,当时正处于辛亥革命前夕,师范学堂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綦际霖
亲聆革命教诲。1911年武昌起义,各校学生鼓动独立,綦际霖剪去发辫,与同学掲白布大书“山东独立
万岁”,并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宣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1912年清帝逊位,民国建立,国民党、
共和党纷纷结成封建团体,争权夺利。同窗王恩甫介绍綦际霖参加国民党,他当面撕毁介绍证书,以示
反对。綦际霖高师毕业,先后任教15年,主讲化学课,声誉日隆。1928年北伐军入鲁后,因日军盘踞济
南,山东省府暂住泰安。綦际霖受命任曲阜县县长。任职期间,他曾召集有志青年拟定县改革新计划。
因当时官场腐败,革新意见终难施行,翌年他辞职离去。1930~1933年,先后两次在济南正谊中学主持
校务。1934年参加《利津县志》的编修。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他离济返乡,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10月,他在欢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大会上,借讲话机会宣传抗战,痛斥卖国。他的讲话,
使土顽大哗,扬言枪杀綦际霖以泄愤,他闻讯脱逃。1939年潜往济南。不久受托再任正谊中学校长,许
多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正谊中学受到掩护。其校成为中共地下组织在济南联络点之一。
抗战胜利后, 綦际霖先后在省立第一师范、 立达中学任教。1948年济南解放,他出任济南三中校长。
1956年任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1957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任民进济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被
选为济南市人民代表、 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69年3月29日病逝,终
年82岁。
著名工商业家毕鸣歧
毕鸣岐(1902-1971年),字凤岗,利津县毕家嘴村人。1925年毕业于济南德育师范学校。早年曾在沈
阳和洋行、福茂洋行、张家口华德洋行和上海德孚洋行任翻译、文书、华经理等职。建国后,任华甡贸
易洋行、新民化工厂、建业砖瓦厂经理,曾被选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
天津市副市长、政协天津市委员会副主席和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等职。
解放前, 他就和中共地下党有联系,做了许多对革命有益的工作。解放后,他积极开展天津市进出口同
业会的工作,为国家进出口业务的发展做出贡献。先后创办了新民化工厂、建业砖瓦厂、新大电锯厂和
新城造纸厂等。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率先捐献飞机一架,带头认购公债,并担任华北人民赴朝慰问团副
总团长赴朝慰问志愿军。1954年,他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参加公私合营。他热心创办、资助社会
福利和教育事业。 文化大革命中,毕鸣岐遭受残酷迫害,于1971年5月15日含冤去世。到1978年,中共
天津市委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现代名医岳荣昌
岳荣昌(1891~1980年),字文原,利津县北岭村人。幼年读书,学业优良。1917年任教,闲暇攻读医
书。在老医生岳庭芳指教下,他医术进步很快。1928年弃教行医,后又开办中药铺,益于乡里。他医术
高明,救人甚多。对求医者,从不受谢,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1954年,他响应党的号召,带头组织联
合诊所,并把药铺的设备、药材和个人存款全部投入集体。1956年他被评为全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57年出席全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省的表彰和奖励。1959年以来,他先后在沾化、利津人民医
院中医科工作。虽年近古稀,还步行出诊,颇得人们的好评。他在晚年坚持为病人诊治的同时,还孜孜
不倦地从事医学著述。著有《医学原理》、《验方集解》上下集、《医案录》和11种传染病的《辩证论
治》 等书,并试制避孕、绝育、流产等9个方剂。50年代以来,他收徒10余人,热心传授医术,毫无保
留。1980年3月31日病逝,终年86岁。
利津名士黄顺青
黄顺青(1895~1983年) ,原名黄廷选,字舜卿,利津县左家庄人。8岁起入私塾学堂读书,数载后因
家境贫寒辍学。1917年在亲友资助下考入山东青州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在本村小学、济南化育小学、
县立一高等校任教。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利津县一至六届和八届人大代表、九届人大特邀代表。
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利津县城后,他反对日伪的奴化教育,愤然辞教,回家务农。利津解放后,他遂
投身党的教育事业,先后任小学教师、城关完小校长等职。在创办人民教育的过程中,他白手起家,勤
俭办学,创立了利津县第一所人民的完全小学。他对教师宛如慈父,体贴入微,常为生病的教师请医煎
药,多次把自己家的老母鸡杀掉炖好,端到生病的教师床前。他一生热爱书法,不仅双手书写,且能口
笔挥毫。晚年来,请他写字的人很多,逢求必应。多年来,他用自己的书法技艺,热情服务于党的政治
宣传。黄顺青热爱文物,晚年他收集和向国家捐献许多历史文物。60年代初,他将收购的利津清代名宦
赵长龄手稿奉献给国家,中央文物管理机关给他来信致谢,并表示给予报酬和奖励,他随即表示,即不
要名誉奖励,又不要物质报酬。1983年2月17日,病逝于左家庄,终年88岁。
民主人士张鹤亭
张鹤亭(1895~1981年)又名张汝乐,利津县前左村人。县内知名民主人士。早年从事教育事业。1942
年,处于抗日斗争艰苦岁月,他应邀参加垦区行政委员会召开的地方开明士绅进步人士座谈会,开始聆
受革命教益。自此他以教书作掩护,不怕风险,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43年,抗日工作人员进入利三区
开辟敌区工作时,他家成为我党政军干部的秘密活动场所和联络点。1944年利津县解放后,他被选为渤
海区参议会议员,后又被选为县参议会议长。并任城关完小校长、文教科副科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
被选为利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县一至八届人大代表。抗战胜利后,在修建县烈士
祠时,他带病书写碑文,大参军运动中,他动员亲属及本、邻村青年多人参军参战,土改中带头献地献
产。并为开展利津县的统战工作和发展利津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张鹤亭虽晚年多病,但仍关心国
家大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他赋诗庆贺。1981年12月15日病逝于利津城,终年86岁。同年12
月17日,中共利津县委根据他生前的遗愿,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特等功臣牛振邦
牛振邦(1925~1978年)利津县韩大庄人。贫农,小学文化。幼年丧母,13岁被日伪抓去修崔家庄据点,
目睹日寇罪行,满怀抗日救国激情。1944年4月入伍,参加垦利独立营,后升级到主力部队。1947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军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生产建设兵团团长、副
师长、福州军区“五七”干校副校长等职。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革命和建设忘我的工作,
多次荣立战功和嘉奖。
1947年夏,在泰安战役中,牛振邦带领几名战士担任炸敌碉堡的任务,战斗中身负重伤,恢复知觉后,
忍剧疼匍匐前进,将敌碉堡炸毁,使后续部队顺利前进,保证了战斗胜利。是年11月,他奉命在陇海路
河南柳河车站战斗中担任突击班长,。以迅猛的动作,连续突破敌人六道障碍,插入敌人心脏,经办小
时激战,占领柳河车站。当晚又带领全班,攻克柳河镇,歼敌一个连。牛振邦荣立特等功,该班获特等
功班称号。1948年他参加淮海战役负伤,伤愈后立即奔赴前线,参加渡江战役。战斗中英勇顽强,屡建
战功。 1949年6月,在江苏孙果山战斗中,他带领全排,像把尖刀插入敌心脏,歼敌一个连,缴枪50余
支。在太仓桥战斗中,带领全排打退敌人两次反扑,歼敌一个连,缴获重机枪4挺,迫机炮2门。解放战
争时期,荣获特等功及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建国后, 牛振邦4次荣获嘉奖,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70年后,他先后在福建建设兵团和
福州军区“五七”干校任职,为搞好部队生产建设,呕心沥血,带病工作,被大家誉为革命的老黄牛。
1978年5月10日,因患心肌梗塞猝然逝世,时年53岁。
英雄战士姚占岭
姚占岭(1946-1969年),生于利津县汀罗镇协胜村(今划归河口区六合乡)。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
放军, 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军马饲养员、驭手、军马卫生员和军马助医。入伍五年,
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爱马标兵”。1969年7月17日夜晚,他从军马科返回医院的路上,忽然一
匹马从面前飞奔而过,他断定这是匹军马,便立马紧追,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翻山越岭,终于找到军
马。 他一看是医院供给排的, 便抓住笼头径直牵送失主。正当他要穿过铁路时,恰遇由西开往南昌的
475次客车飞驰而来, 列车轰鸣,汽笛呼啸,军马受惊若狂,脱缰上了铁轨。火车司机见此立即扳下了
紧急制动闸,但强大的惯力仍推动着列车向前猛冲,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姚占岭纵身跳上铁路,
竭尽全力,硬是把军马扛出轨道。避免了一起车翻人亡重大事故的发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江西
省军区为他追记一等功。
抗日英雄赵干
赵干(1909~1947年) 。原名赵毓琯,字振卿,利津县赵家夹河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1939年2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芦沟桥事变,华北相继沦陷,赵干奋然投笔从戎,于1938年春去平西参加宋时轮
领导的抗日部队。 8月,平西地区组建八路军抗日挺进军,赵干任文化教员、教育干事等职。1942年,
任军分区卫生处第一卫生所指导员,期间,奋发努力、为人师表。1944年先后出席晋察冀第十一军分区
英模大会和晋察冀军区英模大会,后被提为晋察冀第十一军分区卫生处政治教导员。抗战胜利后,任野
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供给处、后勤处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正太、保北、徐水等战役,为革命建立了功
勋。1947年8月1日,赵干病逝于野战医院第三分院,时年37岁。
抗美援朝特等功荣立者张兰亭
张兰亭(1925~1967年) 利津县城东街人。幼年随母亲靠乞讨度生。9岁到利津河东二区大清户村给地
主当了放牛娃。 15岁被日军召劳工去吉林省西安县(今辽源地区)。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参加八路
军一一五师部队。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侦察员、侦察班长、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
长等职。1959年转业地方工作后,任锦州市文化局科长、锦西化工厂人武部部长、保卫科科长等职。
张兰亭是中国人民军队的英雄战士。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荣立战功和受到部队嘉奖。1950年10月参加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三十八军一一四师先后任侦察排长、连长、队长。在抗美援朝第一、三、
四次战役中,他带领侦察人员,经常深入虎穴,侦察敌情,机智勇敢地抓捕“活舌头”,多次取得重要
军事情报。 1951年1月,他带领侦察排,以出奇制胜的战术和大无畏精神,捣毁美军第十九联队大队指
挥机关,歼敌一个营,保证后续部队顺利前进,取得战役的胜利。由于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色地完成
侦察任务,1952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为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先后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军功章。1959年从部
队转业地方工作后, 仍保持革命军人的本色,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努力为党工作。1967年9
月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幸去世,时年41岁。
抗日烈士李毓祯
李毓祯(1914~1941年),利津县十六户村人,农民家庭,济南育英中学肄业。是利津县早期的共产党
员之一。 1932年8月,在济南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7月转党。1933年2月27日因叛徒告密被捕。在
敌人法庭上,他始终严守秘密,坚贞不屈。狱中,同其他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一道,积极参加对敌斗争,
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1937年9月,监狱获释后返回利津。后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
先遣队,任民运股副股长。1938年8月,他被派往宁津县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1940年秋,
李毓祯被调任冀鲁边区三专署秘书主任。1941年12月10日,在商河县买虎站开展抗日工作,同敌遭遇,
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革命烈士张昕
张昕(1914~1968年),原名张云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用名张文化、张雨村。利津县城区西南街
人,山东平原乡师毕业。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参加新四军。历任省委组织部秘书、汝南
中心区委书记、新蔡县委书记、新四军五师政治部民运科长、西南军区直属政治部副主任、西南军区后
勤生产部财务部副政委、总后武汉后勤学校政治委员、长春兽医大学政治委员等职。1937年芦沟桥事变
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并以家庭教师作掩护,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6年,参
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带领部分突围人员昼夜兼程,粉粹了敌人的沿途追击和堵截,准时到达陕南
旅部。在鄂豫陕边区兼任三县办事处主任期间,他组织发动500多人的地方武装,建立30余个新区政权,
壮大了革命政权。建国后,他虽患严重胃病,但仍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日夜操劳,为做好军队的后
勤工作贡献了力量。 “文化大革命”中被非法关押,1968年5月15日张昕被迫害致死,终年54岁。粉碎
林彪反革命集团后,总后勤部党委批准为张昕平反昭雪,定为革命烈士。
治黄功臣苏俊岭
苏俊岭(1891~1952年),滨县苏家村人,因家贫少年失学。18岁时从事河工。清末民国期间,,先后
在黄河利南营及南岸第四分段充当汛兵、汛目、汛长。1937年麻湾决口后,接任南四分段段长。翌年河
涸,归家务农。1946年人民政府治理黄河时,复被召回参加河务工作,在利津治黄办事处担任工程股股
长。几十年的河工生涯,使他通晓水性,谙熟河工,尤精于埽工。参加人民治黄队伍后,在党的培养教
育下,他的政治觉悟大有提高,全身心献给治黄事业。在历次抢险修工中,无不身临其境,忘我工作。
1947年秋汛,他在綦家嘴险工抢险,身先士卒,出谋献策,力挽狂澜。向新工人传授埽工技术,更是满
腔热情,尽心竭力。他态度谦逊,平易近人,深受工人群众尊重。1949年防汛,参加抗洪斗争,成绩卓
著,荣立特等功。
苏俊岭在利津黄河两岸奔走一生,为治黄战线上的著名河工。1952年他已年逾花甲,仍勤奋学习,在惠
民专区修防处参加扫盲学习时,突患重病,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61岁。
舍己救人王桂亭
王桂亭(1946~1984年),利津县前北街人。幼年父母病亡,利津修防段收养。成人后“痴心”于治黄
工作, 工作中勤恳负责,一丝不苟,博得大家称赞。1984年9月,黄河洪峰进入利津境内,王桂亭所在
的拖船停靠在五庄护滩待命抢险时,船员赵守臣不幸落水。王桂亭立即跃入水中奋力抢救,两人在激流
中挣扎多时,他将落水船员推向岸边脱险,自己被旋入水底而牺牲,时年38岁。中共利津县委通报表彰
王桂亭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黄河报》刊载了他舍己救人的事迹。利津县人民政府追认王桂亭为革命
烈士。
好支书王友成
王友成(1951-2003年),利津县崔林村人。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利津镇党委派到韩牛村任党
支部书记。帮该村建好班子,甩掉落后帽子后,到镇上任民政助理员,于1995年担任崔林村党支部书记。
任职期间,舍小家,顾大家,致力于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他是市二次党代会代表、五
届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科技兴业带头人”。他组织修建了五座水库,解
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困难。发动和帮助群众先后建起7处面粉厂和96处养鸡场,动员36户农民入股,
建起了5000纱锭生产规模的纺纱厂,使村里160多人在厂里就业。几年来,全村运输车辆发展到40多部,
建起粮油加工、运输、编织等股份制企业13家,年产值过亿元。他带头捐款修路,把个人承包工程赚的
15万元钱全部归公用在了兴办集体企业上。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外出办公自己掏钱吃饭住宿,多年
帮助困难老人支付水电费和医药费, 舍已为公,一心为民。2003年2月26日,王友成在组织干部群众竖
杆架电进行春灌时,不幸殉职。中共东营市委决定,追授王友成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并号
召在全市开展向王友成同志学习的活动。
文艺评论家李长之
李长之(1910~1978年),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利津县庄科村人。1910年10月30日生于书香门第,清
华大学毕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他幼年随父在济南上学,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
预科甲部。期间,为北京《益世报》编辑副刊“前夜”,并在《自由评论》上发表过《我所认识的中山
先生者》的文章,颂扬孙中山先生的为人及其民主革命精神。193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九、
一八” 事变后, 参加了清华大学请愿团去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1933~1936年任《文学季刊》编委,
《清华周刊》文艺栏主编,天津《益世报》文学副主编等,其间刊行第一部诗集《夜宴》,发表了文学
评论专著《鲁迅批判》等文章。1936~1948年,他先后任清华大学华侨生、蒙藏生导师,京华美术学院
教授,重庆中央大学助教,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职。主编过《时与
潮》、《和平日报》、《北平时报》副刊。发表《苦雾集》、《文学史学与文艺科学》、《司马迁之人
格与风格》等著作和译著20余部。
建国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北京市文联文艺理论组组长等职。主要著作有《龙伯国》、《李白》、
《中国文学史略稿》 一、 二、三卷等,还参加了《红楼梦》的注释和《新华字典》的修订。他撰著的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和《陶渊明传论》等先后被译成日文出版。日本河出书局出
版的《中国新文学字典》、东京堂出版的《世界文艺辞典》,都收有他的条目。
李长之晚年身残多病,仍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1978年12月1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8年。
山东快书杨派传人杨立德
杨立德(1923~1994),利津县利津镇人。其父、叔皆为山东快书艺人,他出生前后父母相继去世,由
叔婶抚养。 4岁时,叔教其唱快书,5岁时叔去世,6岁就由婶带其撂地摊说书,挣钱糊口。12岁随快书
艺人流浪说书。1939年底,到济南说书,渐有名气,绰号“杨小麻子”。1941年,为提高技艺,适应新
环境,他与高元钧研究,改快书表演中的“脏口”(语言粗俗)为“清口”(语言文雅),使快书格调
更为高雅诱人。 1943~1944年,先后到江苏、河南及山东省内一些城市演出。1945年他在青岛2个电台
定时演播快书, 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艺人。 1948年6月青岛解放后, 他先后加入胶东文协所属的
“友谊社”,任山东歌舞团曲艺队队长、济南曲艺队队长、济南曲艺团副团长,曾到北京、天津、上海、
南京和青海等地演出。并为部队和地方培训了一大批快书演员,高足有赵连甲、金双城和侯金杰等。杨
立德曾任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他的山东快书艺术在全国曲艺界有很高声誉,与高元钧并成
为“高派”、“杨派”。擅说《武松传》,曾创作山东快书新段子《郝怀友》、《取枪记》等,并与张
军合著了《怎样表演山东快书》。
著名导演赵焕章
赵焕章利津县利津镇后北街人, 1930年7月生,高中学历,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工作,任山东省文联
人民文工团演员。1952年入选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先后任演员、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导演。曾
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徐汇区人大代表,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0年导演的《喜盈门》荣
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农村体裁优秀创作奖”、“优秀影片奖”、1980年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影
片奖、 金鸡奖的荣誉奖等4个奖项,上座率创全国最高纪录。1983年导演的《咱们的牛百岁》荣获“百
花奖” 和“政府奖” 。1985年导演的《咱们的退伍兵》荣获“百花奖”、“金鸡奖”、“政府奖”和
“解放军文艺奖”。据各地电影发行放映部门反馈,20多年前拍摄的《喜盈门》,至今仍是复映率最高
的影片之一。在74岁高龄,他又拍出了农村片《婶子》。
评书大师刘延广
刘延广山东利津人,男,1939年出生,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山东评书创始人和代表人,曾被誉为中国
曲坛“评书八大家”之一。原济南市曲艺团书记、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评
书、评估研究会副会长。后受聘为济南大学客座教授,济南市齐白石研究会副会长(其墨竹有深厚的功
力,影响较大)、山东曲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济南市曲艺团艺术顾问。刘延广先生善于传统
评书的表演,主讲《大隋唐》、《秦琼下海洲》、《大红袍》等书,又善于尝新书,改编演出了《桥龙
飚》、《节振国》、《袖里刀枪》、《侦察济南府》、《智擒飞贼燕子李三》等新书,全国影响颇大。
后根据其评书改编的电视剧有:《燕子李三》、《韩复渠》、《程咬金》、《吴化文起义》等等。
我国著名曲艺理论家常祥林称赞刘延广是“历史上中国评书第五次大发展的代表人物”,说他“把济南
的曲艺、把山东评书推向了全国,功不可没”。
京剧名票李泽浩
李泽浩山东利津人,男,1933年出生,著名男旦、台湾票友。李泽浩先生学戏、票戏近50年,醉心梅派,
曾演出过《凤还巢》、《天女散花》、《洛神》、《宇宙锋》等多处梅派戏,扮相俊美,仪态大方,有
《台湾梅兰芳》之称。他曾多次到北京演出,热心于海峡两岸京剧交流工作。京剧《太真外传》,是梅
兰芳的编剧友人齐如山先生在1926年所编,又是梅兰芳盛年时的作品,全本已多年不见于舞台。李泽浩
先生着手这一剧目的整理工作,前后共收集到10余种版本,经反复研究、考证、改编,并请辅仁大学王
静芝先生审定, 最终将之分为上下两部演出。2002年9月17~18日,年逾70的李泽浩先生在北京人民剧
场演出全本《太真外传》。此次演出与北京京剧院合作,梅兰芳先生当年的琴师、80高龄的姜凤山先生
为之操琴。两场演出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内外行同声赞扬。
“齐鲁王竹子”王烈
王烈 字炬园,1940年6月生,利津县北岭乡台前村人,大学文化。1962年11月参加工作,供职山东博山
文化馆。自1993年10月参照内退回故乡,在东津兰竹苑隐居作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
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齐鲁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烈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擅长写意竹兰,兼善花鸟,曾被老一辈著名画家于希宁、王企华、张彦青等誉
为“齐鲁王竹子” 。多年来,他有近4百件作品在国家级及省级报刊发表,其中有《旷野秋晨》等近50
件作品参加国家级大型美展, 并多次获奖;《墨竹》、《秋韵》等200余件作品参加省及国家级单项展
出, 并多次获奖;《亮节》、《沃土情》等5件作品被国家收藏;有近百件作品被选送日本、美国、加
拿大、韩国及香港展出,并被收藏;亦有不少作品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国外友人。《齐鲁书画家辞典》、
《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都收录他的条目。其艺术生涯和主要业绩曾被省、市多家电视台作过专题介
绍。他是淄博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名作家卢得志
卢得志 利津县盐窝镇十六户南村人, 1955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一级作家,中共党员。1971年参加工
作,历任陈庄中学教师,利津三中教师,傅窝中学教导主任兼公社团委副书记,县教育局秘书,县委秘
书、县委办公室主任,利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东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东营市
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系中国作协
全委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山东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山东省杂文学会副会长。
卢得志长期在县、市党委宣传部和省文学艺术部门从事组织领导工作,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和思想理
论研究,在多种有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发表大量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理论、评论文章。
著有散文集、杂文集《思辩集》、《心香集》、《思想的颗粒》;著有语言艺术研究专著《陈毅的语言
艺术》。编著、主编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著和文集十余种。有论著
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有多篇杂文获人民日报杂文奖,经济日报杂文奖,北京杂文奖,山东省
第二届、第五届、第六届优秀杂文一等奖;有散文作品获山东省新时期优秀文学作品奖。有60多件作品
先后被《新华文摘》、《书摘》、《报刊文摘》、《中国新时期抒情散文大观》、人民文学出版社《散
文选》、《阅读、欣赏、习作范文选》、《中学语文》(佳作欣赏)、《中学语文阅读教材》、《现代
语文》、《山东新文学大系》、《山东散文作家论》、《人民日报(金台随笔)杂文选粹》、《经济日
报“王府井随笔”杂文选粹》等选载。1994年被评为“山东十佳理论工作者”。1996年山东省杂文学会
举行“卢得志杂文作品研讨会”。
乒坛健将綦戈
綦戈,男,1963年12月生,利津县利津镇人。1974年,由利津县体委输送到滨州地区业余体校成为当年
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获得男子儿童组单打亚军,是男子儿童组团体亚军的主力队
员。之后,又连续参见了十一届、十二届省运会,是惠民地区乒乓球台柱子。1978年调山东省体工大队,
在1985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中,作为主力队员,为山东省获得团体亚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并成为国家乒
乓球队集训队员,先后走访过朝鲜、日本、韩国、美国、巴西及西欧几国。1990年被派往奥大利亚执教
半年。1991年后,担任国家体委乒乓球男二队教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