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垦利县董集乡的罗家村入境至入海口,全长120公里。在县境内 河道中,有7处渡口,至2002年,仅剩3处,且均为浮桥。1986年始,黄河水 情不稳定,大水期用船渡运,枯水期架设浮桥,使渡口畅通无阻。 小街渡口 位于董集乡小街村西北,是通往利津县城的一重要渡口,有船3只,属 民间渡口,常年渡。有木质船2只,各载重4吨,船员8人,1985年起,由联户 承包经营,1986年,经营方式未变。利津县有3条船和小街村的船对开(利津 城赶集时对开,平时一家单日一家双日),小街村的船渡运量小,每天渡运 大约100~150人次,年收入2万到3万元不等,1990年,因利津刘家夹河渡口 开通,行人减少而停渡。 纪冯渡口 位于胜坨镇(原宁海乡)宁家村西北,是联接利津县的夹河、薛家等村 庄的渡口,属民间渡口,常年渡。有铁质单体挂机船1艘,载重8吨,木质单 体挂机船2艘,各载重6吨,船员9人。1983年前由生产大队管理,1983年起联 户承包经营,利津县有4艘船参与对开。每艘船年收入2万元左右。2001年, 因利津县架设浮桥而停渡。 一号坝渡口 位于垦利镇小义合村北。1986年前,由垦利县航运公司用机船渡运。有 双体轮渡2艘(各载重180吨),拖头1只,日通过2600~2800台车。由于黄河 水情不稳定,渡船靠岸困难,于1986年7月,改用十四组承压舟架设浮桥,浮 桥宽12米,长160米,负荷80吨,单车道(大水期用船渡运,枯水期架浮桥), 提高车辆通过能力。1987年10月,胜利大桥建成通车,过浮桥的车辆逐渐减 少而折除浮桥。1991年7月,公司搬迁建林乡。 2000年3月,由垦利县运输公司、垦利县河务局、利津县交通集团、利津 县河务局四单位联合,重建一号渡口。用25组承压舟架设浮桥,浮桥宽18米, 长175米,双车道,负荷80吨,于2001年1月28日正式通车,日通过车辆500台 车次,至2002年底,收入345万元。 左家渡口 位于垦利镇左家村北,是一民间渡口,属常年渡,主要是渡运左家等村 民去河北种地。1985年,承包给个人经营,有摆渡船1艘,载重5吨,船工3~ 5人。1987年10月胜利大桥建成通车而停渡。 西河口渡口 位于黄河口镇(原建林乡)生产村西北约2公里处。属民间渡口,常年 渡。1985年有渡船6艘,至1991年还有渡船4艘,1艘小双身载重24吨,船员6 人,1只单体铁质船,载重12吨,船员4人,2艘木质船各载重8吨,船员4人, 均为联户购买,拖拉机、一般汽车、油田小型生产车辆都能渡运。夏秋季以 渡运过河种地农民为主,比较繁忙。由于船只陈旧,航监部门不予年检,又 有建林渡口浮桥架通,1992年下半年停渡。 建林渡口 位于黄河口镇(原建林乡)建林村北1.5公里处,常年渡。属集体企业, 由交通局开元舟桥有限公司经营。1985年,有木壳自动驳船2艘,船员9人, 一次可渡运176人,由建林村联户经营,1986年,有船3艘,1只小单身24吨, 有2艘丙形双身各载重100吨,均为铁质,船员26人。1986~1989年,为建林 大队集体所有。1989~1991年夏季,由几户村民联合购买经营,主要服务于垦 利县东部几个乡镇的农民去黄河河以北种地,油田的小型生产车辆和社会上 的一般车辆也能渡运。 1991年7月,县航运公司从一号渡口迁往建林(原建林乡)渡口,将原建 林渡口的船只收归公司所有,并从一号渡口带来拖头1艘,双身2艘各载重280 吨,墩船2艘,乘压舟14组,职工57人。 1992年7月,黄河流量减小,渡船无法渡运,用乘压舟架起浮桥,采用渡 船和浮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保证正常通行。日通过350辆车,1994年日通车 459辆,1998年日通过605余辆,2002年日通628辆。至2002年底,渡口有职工 90人,趸船1艘,拖头1艘,双身2艘,乘压舟14组。 保林渡口 位于黄河口镇(原建林乡)保林村东北1.5公里处,是黄河最下游的1处 民间渡口。1986年有船3艘,均为小双身铁质(双机挂)各载重8吨,船员15 人,渡运小拖拉机、马车和往来种地的农民,运送庄稼和柴草。1986~1991年, 本村农民过河不交线,由生产队给船员补助。1992年起,由船员承包经营, 由于建林渡口两岸柏油路的修通,从保林渡口过河的人员逐渐减少,于1992 年冬停渡。 人工河浮桥 1986年,油田在孤南二以东挖一条人工河,部分黄河水顺人工河流向东 北。为支援油田开发垦东24片,1987年2月28日,县航运公司抽调10余人,带 6对承压舟在孤南二东侧大约2公里处的人工河上架设浮桥,宽12米,长50米, 单车道,负荷80吨,油田20吨的生产车辆和40吨的拖盘能通过,每天往返十 几个车次。至同年7月15日,油田在24片的勘探任务完成,航运公司拆除浮桥, 仅5个月时间,收入75万元。 孤东浮桥 位于黄河下游,自然保护区瞭望塔以东12公里,黄河入海口上游10公里 的黄河主道上(油田称清八段) 。2001年,由油田架设,桥宽12.6米,桥长 180米,负荷60吨,日通过30~40辆车,油田管理,不收费。 气垫船 1994年,大桥公园从天津购买气垫船1艘,由航运公司派技术人员去天津 试航,由汽车运来,停靠一号渡口,由大桥公园管理,可载人去黄河口旅游, 由于气垫船费用高、游客少,于1997年卖出。 主要航运企业 垦利县开元舟桥有限公司 其前身为垦利县航运公司,1979年10月21 日前,有3艘木船,1艘机动拖船,11名船工,由民丰公社的双河、寿山、双 河镇、复兴4个生产大队联合管理。1978年5月5日,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批准, 在垦利县一号坝开设机动船渡口,以适应胜利油田建设和黄河两岸往来运输 的需要。1979年春季开始筹建,先后从东营火车站装卸队调入职工36人,从 洛口调入技术工人10人,从滨县航运公司调入技术工人8人,从利津县航运 公司调入技术工人1名,共55人组成船队。同年10月21日,垦利县航运公司成 立,具体组织领导一号渡口的机动船渡运事宜。山东省交通厅投资14万元, 从洛口造船厂购进1艘载重量为80吨的双体轮渡——垦利1号船,于1979年11 月8日正式开渡。 公司成立后,经济效益较好,成为垦利县的拳头企业。1989年10月,胜 利黄河大桥通车后,公司业务受到冲击,为摆脱困境,公司建设冷藏厂,分 去32名职工,精减70名临时工,又分出28名职工成立筑路公司。剩余57名职 工继续从事渡口营运,于1991年7月迁建林乡,1992年7月架设浮桥,采用渡 船与浮桥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进行渡运。公司于1997年11月25日改名为开元舟 桥有限公司。 东营市黄河口游船有限公司 东营市黄河口旅行社和垦利县开元舟桥 有限公司合作,于2002年10月1日成立。有游船1艘,40个座位,2台弦外机, 每台200马力,船员2人。公司办公在开元舟桥有限公司,游船停靠孤东浮桥, 至11月中旬,经营收入15万元左右;中旬后,天气冷,游船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