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9&rec=4&run=13

(摘要)
河口区人民政府区长聂建军

一、2008年政府工作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
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
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初步统计,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5亿元,比上年增
长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7亿元、52亿元、26亿元,增长7.5%、24.5%和26%。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3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3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达到99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亿元、贷款余额31.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
加13.1亿元、 3.2亿元。镇属经济发展迅猛,乡级财政总收入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地方财政
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达到5个。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1: 62.9: 27调整为8.2:
61.2: 30.6。工业发展速度和效益同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亿元、利
税19.7亿元、 利润12.1亿元,分别增长38%、45%和45%。主导产业快速壮大,石油化工、盐
及盐化工、 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实现产值165亿元,占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 积极推进中海石化与中海油集团战略合作,注册成立
了中海石油东营石化有限公司, 计划投资60亿元,实施500万吨炼油及配套项目建设,为石
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区工业经济已进入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的新阶段。
企业规模不断膨胀,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油田改制企业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23家。新开工投资过5000万元
的工业项目1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国华风电、仕通化工、金兴盐化等重点工
业项目进展顺利。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启动实施了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临港化工园、
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黄河口海洋渔业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规划,“一区五园”发展格局初
步形成。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冬枣、水产、畜牧、棉花等传统产业持续壮大,完成冬枣产
量2万吨、 棉花产量2万吨、肉蛋奶产量2.6万吨、水产品总量13.5万吨;特色种植、养殖产
业加快发展,建成特色产业村50余个。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家,
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2家,“黄河口文蛤”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组评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整理荒碱地3.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疏浚治理河道3
条39.6公里,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三网”绿化工程扎实推进,完成路域绿化150公里、水系绿化76公里、农田林网7万亩,新
植树木416万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编制完成了300人以上村庄建设
规划,创建市级小康文明村15个;改造供水管网320公里,建设乡村公路50公里。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6%,提高3.6个百分点;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亿元, 增长26%。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膨胀规模、提
升档次。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研发服务等新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神舟物流被省政府授予
全省服务名牌企业称号,仙河蓬莱公园、新户百枣园顺利通过国家AA级景区验收,黄河口产
业技术研发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投用,转化科技成果86项。
--对外开放实现新的突破。坚持以产业招商为主线,依托主导产业规划,高标准策划编
制项目, 加大专业招商、领导招商和企业招商力度,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80个,到位外
来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常青树化工、亿鑫化工、海润钢管、海鑫钻杆等15个投资过亿元的
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完成进出口总值4500万美元,增长32.8%,其
中出口3600万美元,增长39.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0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顺利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组织实施了水系景观、抗震防
灾、燃气、排水等6项专业规划,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88%。完善城市建设融资机制,通过市
场化运作、油地共建和多方争取,投资13.7亿元,实施城建重点项目21个。环城水系建设完
成年度计划任务,高标准实施了西湖公园、城区东西两个入口、昌盛河景观建设和水系清淤
工程,新增水面42万平方米、绿地28万平方米,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新建改造河仙路、河聚
路、渤海路等城市道路10.4公里,改造城区支路6条,配套雨污分流管线5.2公里,道路框架
更加完善。 河安小区179座楼盘全部竣工,顺利分房到户;河口城区及孤岛、仙河油田职工
住房建设全面启动,新增住宅面积95万平方米,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启动实施文体
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第二殡仪馆、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加强城市精
细化管理,以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市容市貌明显
改观。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00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6620元,分别增长15%和16.3%;城乡人均储蓄达到3.65万元,比年初增加5100元。加
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了黄河口油地军港就业联动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转移
农村劳动力455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阳光190”社会救助保障体系日益
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累计发放各
类社会救助资金770万元。重视加强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安居住房140套,
累计达到800套, 安置城镇廉租住房58套,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大食品药品
监管力度,妥善做好手足口病和奶粉事件预防处置工作。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资1950万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
取暖工程、校舍改造工程和职教中心改扩建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保障体
系不断完善,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处,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全力以赴支援四川抗震救
灾,累计筹集捐款650万元,建设过渡板房160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顺利
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验收。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人事人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老
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应急管理、
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河口
污水处理厂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大力推进“平安河口”建设,公开接访和基层处访工作取得
明显成效,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加大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力度,集中开展安全
生产专项整治,保持了区域政治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创建文明城
市和依法治区工作深入开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
快工作指导转变。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立足又好又
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迅速调整工作布局, 转变发展思路,实践证明,区委、区政府确定的
“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
的奋斗目标是符合河口实际的。 二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和“记三情、铸三线”活动
为抓手,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争先创优意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作中,注重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高起点编制了海洋经济发
展规划、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
依据;注重强化政策激励,围绕培强做大工业企业、支持油公司发展、培育服务业发展载体、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各方面的创业热情;
注重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动发展,在城市资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大力推进市场化运作,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注重发挥乡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载体作用,
完善对乡镇的综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乡镇发展工业、培植税源的积极性,促进了城乡一
体化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所
求, 投资18.3亿元,组织实施9项便民实事和12项重点工程。四是必须坚持油地军港团结共
建,推动区域和谐发展。不断深化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精诚团结,共同担负起区域发展
的重任,在携手推进城乡建设、合力实施“三网”绿化、联防联治社会秩序、统筹解决社会
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去年共议定实施共建项目21个,总投资17.3亿元。五是必须坚持
求真务实、重抓落实的思想,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建立健全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
督“三个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对每项工作都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强化调度,严格督查,
顺利完成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生产比较粗放,标准化、集约化
程度不高,工业经济总量还比较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②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民
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③税源结构单一,地方税源发展缓慢,增
收压力不断加大;④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⑤政府职能有待进一
步转变,部门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有一定差距,等问题。
二、2009年政府工作安排
河口区2009年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重大机遇。从挑战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
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加深,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受大环境
的影响,我区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市场萎缩,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会
更加突出,保运行、保增长的压力很大。从机遇来看,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区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较快增
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
府以此为契机,全力打造“四区一城”主体产业区,加快实施“三路两港一场”、环渤海高
等级公路和沿海防潮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区加快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推动经
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经过建区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区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发展
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区上下政通人和,油地军港团结一心,干部群众精神饱满,干事创业的
热情空前高涨,为今后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200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立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构筑以“一区五园
一带两线三基地”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区五园一带两线三基地”,就是依据我区海洋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区
域发展布局,规划建设以河口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通海工业园、中海工业园、临港化工园、
黄河口海洋渔业产业园、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为骨干的现代产业园区;依托环渤海高等级
公路,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构筑海洋经济产业隆起带;精心打造神仙沟、滨海长廊两条
特色旅游线路;着力建设北部盐业基地、东部渔业基地和港口配套服务基地,尽快形成产业
集聚优势,拉开大开发、大发展的框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8%,外贸出口总值增长10%,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去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是: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8%, 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持平,化学需氧量削减10%,人口自然
增长率控制在6.24‰以内。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发展。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增长的第一动力,
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改善金融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一是创新融资机
制。牢固树立融资发展的理念,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
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围绕城市建设、园区配套、“三网”绿化、水利建设等方
面,探索成立专业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存量资产,筹集建设资金,搭建政府融
资平台。发挥企业投资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抓住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借助信贷手段,
扩大投资,增上项目,加快发展。激发民间投资热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完
善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和二三
产业经营领域,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加大国债资金和上级专项扶持资金争取力度,搞好项目
论证储备,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政府对投资的
调控力度,按照中央和省市政策要求,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在保证法定支出的基础上,加大
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投资
力度,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三是优化金融服务环境。鼓
励金融机构用足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改善信贷服务,加大对企业的贷
款投放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
设立中小企业互保资金,争取股份制银行到我区设立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积极搭建融资平
台,深化银企合作,促进银企互信。加强信贷监管,大力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提高社会整体
信用水平,确保金融环境安全。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以培育壮大生态
化工、石油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推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抓住与中海油合
作的战略机遇,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加快推进500万吨重油综合利用、350万吨蜡油催化及配
套项目建设,带动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提升档次、扩张规模,促进石油化工、氯碱化工、
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打造绿色生态化工基地。依托石油装备工
业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
业规模,打造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
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增强产业竞争力。鼓励发展风力发
电,积极推进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培植新型能源工业。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按照“稳定粮棉、提升果蔬、做强渔业畜牧”的思路,进一步优化
产业布局,集中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突出渔业发展主导地位,着
力做活水文章,培植大产业,实施海水养殖池塘开发和“上农下渔”修复项目,整合养殖资
源,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业效益。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鼓励大户经营,集中培植一
批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指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搞好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对主导产业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销售型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农民小额贷款担保体系,完善农村合作信用机制,切实解决
农业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抓好冬枣、文
蛤、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和宣传推介,打响黄河口品牌,进一步扩大
市场销量。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
渠道。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产品品质。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档
次、扩大规模,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于服务
港口、油田和本地企业发展,加快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型业
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油田改制企业在生产服务领域的优势,强化政策扶持,积
极开拓市场,努力打造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依托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大力发展科
技研发产业,按照“盘活闲置资产,整合研发资源,提升孵化档次,引领产业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扩大孵化规模,提高研发能力,促进高科技成果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发展文
化旅游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好建区25周年文化庆典活动,塑造文化品牌,提升
区域形象;鼓励建立形式多样的文化组织和经济实体,扶持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
业繁荣发展。加大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力度,规划建设湿地生态公园,精心打造神仙沟和滨海
长廊两条精品旅游线路,搞好项目策划和对外招商,尽快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传
统服务业。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加强设施改造,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银座
广场、胜大超市、神舟物流等骨干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各类专卖店、特色店,促
进商贸业繁荣发展。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需求,尽快形成一批消费热点。
(三)积极培育发展载体,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坚持把骨干企业、工业园区和乡镇经
济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强化扶持引导,搭建发展平台,壮大经济综合实力。一是赶好
“三驾马车”,发展壮大企业群体。深入实施企业带动战略,把民营企业、油田改制企业和
招商引资企业作为拉动工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尽快做大
做强。重点支持骨干民营企业增投入、扩规模、上项目,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龙头;支持油田改制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盘活闲置资产,积极
开拓市场、扩大产能,培植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外来投资企业按照产业规划,加大资金投
入,新上后续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清理和规范各种收费,严厉查处乱检查、乱收费、
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建设“一区五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完
善落实经济开发区封闭运行机制,理顺管理服务职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加快
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大载体招商力度,清理整合闲置土地,促进项目集中布局;以经济开发
区总体规划为指导,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绿化、美化
工程,鼓励建设高层厂房,提升开发区的品位和档次。高标准实施中海工业园、通海工业园
基础配套,加大投入力度,启动建设工业污水处理、热电联产和工业用水等功能设施,统筹
解决开发区排污、用电和供水问题。加快黄河口海洋渔业产业园、黄河口农副产品加工园和
临港化工园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抓好产业招商,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创新管理体
制,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坚持区属经济与镇属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进一步下放管理权
限,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激励政策,提高乡镇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各乡镇、街道发挥优
势,突出特色,集中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培植支柱产业,壮大乡镇财源。
(四)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依据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基地建
设,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一是以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为龙头,加
快建设现代高效渔业基地。推进中心渔港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建设标准,
确保尽快投入运营;按照“港园一体”的思路,整体策划中心渔港及海洋渔业产业园的发展
定位、基础配套和管理运营,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心渔港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集
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修船造船、商业贸易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端渔业产业园,打造渔
业发展的龙头。同时,发挥东部渔业资源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社会融资等方式,整合社会
资源,搞好科技攻关,推进海参、大闸蟹、贝类等特色养殖基地建设,提高渔业综合效益。
二是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以北部沿海为重点,按照“一水
多用、梯次开发、循环发展”的思路,把海水养殖、制盐、提溴和精细化工有机结合起来,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现有盐业企业,加快发展两碱化工、溴化工和
苦卤化工等关联产业,努力在原盐深加工上实现突破。三是以东部城镇为中心,加快建设港
口配套服务基地。发挥东部城镇的优势,创新土地利用和建设融资机制,完善城镇功能,大
力发展临港服务业和配套产业,构筑港口生活服务基地和物流商贸平台。加快推进河仙路改
造和仙河通港公路建设,实施兴凯湖路改造,完善东部城镇路网结构,为承接港口辐射、发
展临港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根据城市总
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类专业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规划执行力度,科学指导城市建
设。加强环城水系建设,重点搞好西湖公园、昌盛河沿岸绿化和景观设计,实施水系清淤工
程,配套建设水上休闲、娱乐设施,努力打造河湖相连、水绿共生的生态碧水系统。加强市
政设施建设,实施城区主干道路改造和供气、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继续推进人民医院迁建和
文体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第二殡仪馆、计生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
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实施黄河路两侧立面改造,丰富文化内涵,聚集人气商气,提
升城市形象。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强化社区和物业管理,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
治活动,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搞好新一轮城镇建设规划修编,
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推进沿海防潮堤、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和沿海生态防护林
建设,构筑区域安全防护屏障,增强基础承载能力。
着力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坚持以“四新”工程为抓手,加大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
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实施孤东干渠、义太支渠、
神仙沟综合治理工程,改造新户水库,实施1.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2.2万亩现代渔业开发;
继续加强乡村公路、农村自来水、清洁能源、数据通信等设施建设和管护,搞好特困群众安
居住房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禁止乱搭乱建行为;完善农业
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确保发挥最大效益。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抓好市级农村文
明示范区和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三网”绿化工程。突出抓好城乡道路、骨干河道、
农田林网和园区绿化,完成绿化面积2.6万亩,植树340万株,全区主要交通干线基本实现全
路域绿化。进一步配套灌排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加强质量监管,最大限度地提高林木成活
率和保有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和企业参与“三网”
绿化的积极性。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集中开展国有土地清理整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水平;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
法行为,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进发展
的内在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
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
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适度发展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
农村金融体制,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
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深化财政管理
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
机制,强化财政投资跟踪审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
全行政审批集中办公制度,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办事程序,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进一步深化产业招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产业招商的路子,按照产业规划,加强项目策
划包装和推介,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力争取得更大突破。突出抓好专业招商,进一步充实
专业招商队伍,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确保每个专业招商组年内至少引进
一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突出重点领域招商,围绕石油装备、生态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
产业,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强对接联系,搞好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企业来我区投资
发展。突出大企业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嫁接
合作,靠大联强,借力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高招商项目质量,严格项目审
批管理程序,坚决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强化项目运作,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
提高项目推进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项目及早落户,尽快投产见效。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出口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和产品,培育出
口品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出口规模和效益。做好外派劳务工作,引导油田改制
企业发挥优势,走出国门承揽工程业务,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外贸出口新亮点。
(七)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
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深化油地军港团结共建。认真落实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重大决策联商联议、基
础设施联建联管、产业项目联招联引、重大活动联办联庆、社会治安联防联治,论证实施一
批重点建设项目,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支持胜利油田、
济军生产基地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深入挖掘区域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潜力,
采取多种方式合资合作,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扎实做好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加快整合区域
内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托黄河口油地军港就业联动服务中
心,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年内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严格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
准、工资支付“三项制度”,进一步增加企业职工收入。切实做好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基本
生活保障,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提
高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重视改善老年人生活,对全区70周岁
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确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
油田职工住房建设,启动建设河滨小区二期工程,年内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00套。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新建河安小学,搬迁河运小学,推进教育小区续建,优化教育资源配
置;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抗震校舍安全改造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进一
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乡村卫生设施改造,提高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水平,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做好老龄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巩固
双拥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史志、档案等方面的
工作,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调解机制,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扎
实推进平安河口建设,加强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依法严
打各类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
度,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加强对生产、加工、
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建立完善自然灾
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2009年,河口区按照“突出重点、提升内涵、量力筹划、全力推进”的原则,集中精力
组织实施好10项重点工程,为民办好10件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完善项目建设筹
资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调度,确保按期完成,做到取信于民。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提高科学发展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大胆创新,始终保持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
心,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实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把握发展规
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着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
念和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办法突
破困境、推动发展。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不断丰富头脑,开拓视野,
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新的境界、新的作为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二)转变职能,务实为民,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注重用市场的
手段发展经济,努力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服务效率,创造更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
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
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严格落实服务承诺、行政问责和责任追究
制,推行“阳光政务”,强化效能监察,促进政府工作提速。
(三)规范运行,强化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执
法权限,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复议和执法监
督,严肃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自觉接受人大依
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严
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决策评估等制度,
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提高工作落实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说实话、
办实事、求实效,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改进文风会风,努力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应酬活动,拿出更多时间和
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工作体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强
化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落实。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站在全局
思考问题,围绕中心干好工作,加强配合,协调联动,切实克服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等问题。
严明纪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五)执政为民,廉洁勤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
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行
政监察,重点抓好土地批租、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认真落实
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
类违法违纪案件,树立起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