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镇乡村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8&rec=43&run=13

第一节村庄与集镇的形成
河口区全境是一块新生地带,是由黄河泥沙冲积而成的沉积平原,成陆时间晚。据
《黄河志》记载,境域成陆时期大致分两个:
古代造陆汉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决口改道,经济南由千乘(今利
津西境) 入海,今利津城北、东皆为大海。随着黄河的泛滥淤积,陆域不断向大海方向
推进。到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 ,黄河改道,由淮河入海,经一千四百年,利津陆域向
大海方向推进百余华里。当时海岸线为今六合乡薄家嘴、河口城区、新户乡老鸦嘴一线。
此后三百六十年,河不入境,造陆停止,且海岸线逐渐退蚀。
近代造陆清代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 六月十九日黄河在河南省兰阳铜瓦厢决口,穿
过运河,夺大清河道,复由利津县经宁海(现垦利县) 、薄家庄、韩家垣子、肖神庙(老
爷庙)东北二河盖牡蛎嘴入海。至1976年4月28日罗家屋子截流黄河由刁口河改清水沟流
路,黄河在河口区境内较大的流路有六条次,历时一百年九个月,实际行水时间七十二
年十一个月。
1855年前全境内造陆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从1855年起,黄河每年携带11亿吨左右
泥沙输入河口地区, 其中有三分之二沉积在三角洲和滨海地区,年均造陆21.26平方公
里。至1976年黄河改道经清水沟入海,黄河在河口区境内造陆面积1858平方公里。1855
年前,在今六合乡境内,已有盐民、渔民及垦户居住,因黄河不断摆尾、泛滥、淤积,
使得这一地区居民一直处在流动之中。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1917年,黄河两次改道,
使得今羊栏河以北逐渐淤积出大片沃土、洼大草深,盐民、渔民、垦户逐渐增多,但由
于黄河泛滥、尾闾摆动,居民难以定居未形成村庄,更难形成集镇。1931年国民党政府
韩复榘部55旅来此屯垦。1935年黄河在郓城决口,国民党政府组织鲁西南灾民迁此垦荒,
在今四扣、义和一带出现有组织的移民村,其它一些为生计所迫流落此地垦荒者,逐渐
形成一些小的村庄。除六合乡部分村庄历史逾百年外,河口区其余村庄和集镇形成的历
史均不到百年。
河口街道办事处的形成1911年利津知县宁健光偕同纪鹗元、李泽坦、胡钦贤勘定面
条沟荒地百顷,作为公学堂,称劝学所,是为该区域最早村庄(今劝学村)。1931年,国
民党山东省政府在今新建村安置部分伤残士兵 (功劳兵) ,人称劳兵村。1935年鲁西南
4200余移民来今西五村蔡家屋子、甜水井一带垦荒,后来南迁6华里,自十扣(1936年利
津县刘奎元在今四扣村领地十扣)向东安排了十个闾。当时在今河口城区东设置四区乡,
人称四区街。
1938年9月10日, 发生特大海潮,四区街居民十有八九遇难,几十万亩良田严重碱
化,多年寸草不生。1940年,河北省静海县何云详迁至今四扣地段居住,后来形成村庄,
取村名四扣村。1958年形成四扣集市。1963年沾化县基于此建四扣人民公社,1984年改
为四扣乡,1991年四扣乡政府迁至今二吕村西,2001年2月四扣乡与原河口办事处合并,
称河口街道办事处。
1954年,国家农垦局在河口地区创建劳改农场,场部及三分场旧址在今河口城区东
邻。1964年4月5日,海潮再次袭击河口地区,良田严重碱化,房屋倒塌,劳改农场远迁
新疆。
1961年7月, 地质部在义和镇南3公里处打出本地区第一口探井沾1井,发现良好的
油气显示,从而揭开了河口地区石油勘探的序幕。1971年10月19日,义11井测试日产原油
1161吨,天然气7.4万立方米。当月燃化部和胜利油田(时称九二三厂) 党核心领导小组
发出“向河口进军” 的指示,开始河口地区大规模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1972年7月15
日, 在八吕村南面条沟南畔设立石油会战指挥部河口指挥部。1974年6月,沾化县在河
口指挥部驻地设立河口办事处。1984年8月移交利津县人民政府代管,同年9月26日交河
口区人民政府。
1984年9月6~8日, 河口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河口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区名沿用企业名字“河口”,胜利油田河口基地为河口区人民政府驻地。此时,油田河
口基地占地近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2.56万人,已具备小城镇雏形。
孤岛镇的形成1934年,黄河决口形成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其中神仙沟、甜
水沟与渤海水域之间形成孤岛,故此地得名孤岛。
自20世纪50年代初,孤岛共青团林场、同兴农场、青坨农场、黄河农场、济南军区
农牧场相继在此开荒、 造林。1963年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此建立军马
场,并相继接收了其他农场、林场。
1968年5月17日,胜利油田在此地区打出第一口探井渤2井,1970年胜利石油会战指
挥部开始在此开发建设, 1972年成立孤岛指挥部。1992年6月设立孤岛镇。随着孤岛地
区的开发建设, 外地来此经商、务工人员逐渐增多,1993年12月7日正式设村,取名镇
苑村。 境内最早村庄是1967年建立的西韩村,1994年7月由垦利董集乡划归孤岛镇,改
称丰华村。
仙河镇的形成1960年后,垦荒、捕鱼者渐至此地散居,1967年,垦利县红光渔业社
渔村部分居民迁现渔村居住形成自然村渔村。
1973年胜利石油会战指挥部开发桩西油田,建成了油田职工生活基地,时称孤岛新
镇。1987年5月,经中顾委委员林乎加提议,改名仙河镇。1992年6月成为建制镇,以后
又陆续建4个行政村。
义和镇的形成1914年,沾化县流钟火把张村李大龙等来此垦荒,后来又有利津、寿
光、 沾化、 无棣及鲁西南大批移民来此垦荒耕种。立村名义和庄,取和睦团结之意。
1935年2月形成义和集市, 1942年, 按方位分成西北、东北、西南、东南4个行政村。
1957年定名为义和镇。该镇最早移民系蒲台县高有亮,于1900年迁蒲台屋子即今蒲台村。
新户乡的形成1928年,沾化县孙迁户村李庆太、李汉青(一说李世卿兄弟)等人来今
东村、 西村居住,立村名为新迁户,简称新户。1957年成立新户乡,1962年5月形成新
户集市,该乡最早迁入者为于1918年自沾化县永丰乡大王庄迁入大王屋子(即今南王村)
的王关义和迁入坨子(即今东风村)的王德胜。
太平乡的形成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1917年黄河两次改道,遂使沾化以东,利津
以北数百万亩海滩荒碱地淤为沃土,垦户渐多,后因黄河故道以西新淤积出一大土岭,
地势高平宽阔,沾化县流钟口,黄升店人迁此种地,因希望平安,故取名太平岭。又有
沾化县黄升店堂号为“双胜永” 、“清香永”、“泉胜永”的3家大户在土岭附近占地
租佃,来此种地的农民遂称为三大永屋子。1930年,曾任过山东省议员、国务会议员的
黄升店人王成业之父王胜芳(即“双胜永”)将以上3村合为1村,取名太平镇。同年建立
集市, 后曾取消,1948年3月又恢复集市。1958年成立太平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太平
乡。 本乡最早移民为沾化县荚家村人王锡林、 王岳青、王云芳,于1913年迁今东兴村
(老鼠头)居住。
六合乡的形成清道光十年(1830年),利津县丰国镇(今汀河)河圈村于金山、于银山、
于盖田、于凤山等4户迁今于家村(鱼窝棚、于窝棚) 为境内第一村。他们以打鱼、割苇
为生。1964年,淫雨成灾,黄河泛滥,肖庙公社东北部的庙一、庙二、薄家咀、大夹河、
小夹河、下小街六个村被淹。1965~1967年政府拨款另立新村,将六村合一而形成新村,
称六合村。1968年荆家、肖庙两公社合并为六合公社,建在六合村,1984年改成六合乡。
该乡最早集市为老爷庙集市, 形成于1964年7月。 1982年5月形成六合集市,乡驻地于
2000年底迁往辛河路东侧新址。

第二节建设综述
河口陆域形成年代较晚,其村庄和集镇形成历史普遍较短,只有六合乡部分村史逾
百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河口区境内村镇规模较小,分布不集中,各村庄自成体系,缺
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只能满足简单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功能不健全,一般村庄的公共
设施只有石碾、小庙宇及简易土路,村民住宅乱搭乱建,村内道路自生自灭。1958年起,
人民公社建起大队办公室、仓库、集体饲养处、场园、养猪场及敬老院等,1984年河口
区人民政府成立前,村镇住宅建设无统一规划,布局分散,档次较低。建区后,河口区
村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1992年全区实现村村通电。1995年实现全区村村通柏油路,居
全市第二位、 全省第八位。1997年自来水普及率达85%以上,被国家爱卫会授予“全国
农村普及自来水先进区”称号。孤岛镇在2000年全省237个中心镇综合评价中列第一位。
2002年全区村镇建设共完成投资2.42亿元。 当年新增住宅建筑面积20.51万平方米,新
增公共建筑面积10.74万平方米, 新增生产性建筑面积6.63万平方米。2003年,仙河镇
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并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全区乡镇驻地
建设共完成投资2亿元,当年新增住宅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年末实有住宅面积483万
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积5.29万平方米,新增生产性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乡村新
修道路长度48公里,乡村道路总长度1178公里(含建制镇)。

2004年全区镇乡驻地建设主要指标表

┌───┬───┬─────┬─────┬─────┬───┬───┬───┬───┐
│名称 │用地 │住宅竣 │公建竣 │生产建筑 │自来水│新安装│年度建│管理机│
│ │面积 │工面积 │工面积 │竣工面积 │普及率│路灯 │设投资│构人数│
│ │(公顷)│(万平方米)│(万平方米)│(万平方米)│(%) │(盏) │(亿元)│(人) │
├───┼───┼─────┼─────┼─────┼───┼───┼───┼───┤
│孤岛镇│650 │4.19 │1.55 │1.24 │100 │20 │0.63 │4 │
├───┼───┼─────┼─────┼─────┼───┼───┼───┼───┤
│仙河镇│700 │3.41 │2.11 │1.22 │100 │15 │0.64 │5 │
├───┼───┼─────┼─────┼─────┼───┼───┼───┼───┤
│义和镇│220 │0.56 │0.35 │1.01 │100 │12 │0.20 │4 │
├───┼───┼─────┼─────┼─────┼───┼───┼───┼───┤
│六合乡│52 │0.68 │0.75 │0.52 │100 │2 │0.16 │4 │
├───┼───┼─────┼─────┼─────┼───┼───┼───┼───┤
│太平乡│59 │0.33 │0.16 │0.30 │100 │6 │0.11 │3 │
├───┼───┼─────┼─────┼─────┼───┼───┼───┼───┤
│新户乡│76 │0.20 │0.37 │0.40 │100 │4 │0.07 │5 │
└───┴───┴─────┴─────┴─────┴───┴───┴───┴───┘

2004年全区村庄建设主要指标表

┌───────┬────┬────┬─────┬───┬────┬─────┐
│名称 │村庄个数│村庄用地│年度住宅 │年度建│累计编制│村庄建设 │
│ │(个) │面积 │竣工面积 │设投资│村庄规划│规划编制率│
│ │ │(公顷) │(万平方米)│(万元)│(个) │(%) │
├───────┼────┼────┼─────┼───┼────┼─────┤
│孤岛镇 │2 │65 │0.12 │225 │2 │100 │
├───────┼────┼────┼─────┼───┼────┼─────┤
│仙河镇 │5 │25 │0.03 │180 │4 │100 │
├───────┼────┼────┼─────┼───┼────┼─────┤
│义和镇 │46 │315 │1.52 │1186 │18 │40 │
├───────┼────┼────┼─────┼───┼────┼─────┤
│六合乡 │28 │241 │1.50 │1070 │16 │57 │
├───────┼────┼────┼─────┼───┼────┼─────┤
│太平乡 │40 │432 │0.31 │509 │11 │28 │
├───────┼────┼────┼─────┼───┼────┼─────┤
│新户乡 │35 │302 │0.93 │656 │11 │31 │
├───────┼────┼────┼─────┼───┼────┼─────┤
│河口街道办事处│22 │525 │0.27 │212 │10 │45 │
└───────┴────┴────┴─────┴───┴────┴─────┘

河口街道办事处
河口区街道办事处位于河口城区,东与孤岛镇相邻,西与义和镇、新户乡接壤,南
与六合乡为界,北临渤海,总面积476.7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区面积18.6平方公里。
地方总人口22649人(含非农业人口14132人) 。辖22个村民委会员(29个自然村)4个社区
居委会。
2000年后,在河滨路西侧先后建商业楼房1200间。2004年,住宅、公用设施、道路
建设投资分别完成350万元、48万元和200万元,新增公用设施面积3000平方米,新增住
宅面积2400平方米,新增乡村道路10公里,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70公里,水、电、路、
讯全部实现村村通。 固定电话及手机普及率平均达到30部/百人。城中村李坨村的新村
建设是河口区村庄建设的典例,已基本形成独立配套完善的河凯居住小区。八吕新村建
设全面完成。 规划占地200亩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成,2005年上半年已有10余
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在园区落户。

义和镇
义和镇位于河口区西部,地处黄河故道, 距河口区政府驻地16公里,是河口区城镇
体系规划确定的重点城镇。义和镇北与太平乡、新户乡相连,南与利津县虎滩乡相邻,东
靠河口街道办事处, 西与滨州市沾化县接壤。 总面积129.74平方公里。总人口24348人
(含非农业人口6877人)。辖46个村民委员会(49个自然村)。
建区前建设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田园荒芜,村舍被毁,老百姓
流离失所。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村舍零零落落, 布局松散混乱,房屋破旧不堪,土地浪费
严重,没有公共设施。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住房建设兴起,但除少数砖瓦房外,大部分为土
坯草房。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富裕起来的农民盖起了砖瓦房,居住条件大为
改观。
建区后建设1991年义和镇政府行政办公楼建成,投资45万元,建设规模1470平方米。
1991年4月20日义和镇贸易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投资25万元,200平方米。1991年9月
25日投资50万元建设面积为250平方米、设座701个的义和影剧院;投资50万元新建和改
造镇中、 小学教学楼两所,仪器室、实验室、校舍105间;投资75万元完成了主要街道
1471平方米的拓宽工程,新装路灯31盏,并改造了通讯线路;投资25万元建设了义太路
义和段,安装总长6公里的自来水管线。1992年4月29日,王集水库建设工程全面启动,
整个水库占地3000亩,工期一年,有效库容450万立方米。1992年7月义和镇东北村姜瑞
投资25000元办起了义和镇第一家私人幼儿园。1994年7月义和镇木器厂插接式拆装聚酯
家具厂建成并投入使用。1996年9月15日义和镇建设果品批发市场。1998年8月底,河口
区义和镇希望小学成立,该校由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投资30万元,区、镇两级政府配套资
金50万元共同兴建,建筑为三层楼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2000年12月21日义和镇薄
家村设立薄家集贸市场。 2001年4月6日滨孤路取直工程改造工程破土动工。2002年2月
聘请市规划院专家对义和小城镇建设进行了高标准、高质量规划设计,义和镇梯形小城
镇框架基本形成。同年6月7日义和镇“两通”工程建设全面竣工。全镇46个村实现村村
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整个工程投资120万元,新修公路4.06公里,补修2.5公里;2002
年小城镇建设商品楼开发投资3400万元, 建成面积7万平方米;2002年10月义和镇中学
教学楼建成,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投资80万元;2003年3月义和镇老年活动中心动工兴
建,总投资130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同年11月竣工;2003年8月义和镇首集市场
破土动工,投资129.07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2004年商品楼开发建设4万平方米,投资
1000万元;2004年5月义和镇信用路重建工程开工,全长310米,宽18.5米,投资30万元;
10月义顺路新装路灯50盏,全长1公里,投资28万元。

新户乡
新户乡位于河口区西北部,乡政府距河口城区30公里。北临渤海,西临沾化县滨海
乡, 南临太平乡、 义和镇、 东邻河口街道办事处。 总面积493.48平方公里。总人口
13620人(含非农业人口2025人)。辖35个村民委员会(56个自然村)。
建区前建设1968年5月新户公社成立归属沾化县管辖,公社驻地面积0.2公顷,有10
间土木结构平房。 1983年9月新户公社划属东营市,由利津县代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
设占地12.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房屋均为1968年后所建,均为砖瓦结构
的平房。1983年公社驻地通电。
建区后建设1984年6月,撤公社建新户乡。是年9月份河口区政府正式成立,同月新
户乡移交河口区管辖。建乡后乡驻地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1985年华北油田来新户会战,
1986年通柏油路,是年建设占地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机修大队,测
井大队、运输大队、供应站、管子站等单位,房屋多是砖瓦结构。1987年胜利油田来新
户会战, 建设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修建油田医院、指挥部、运输
队、供应站等单位,房屋多是砖石结构。1994年华北油田、胜利油田单位迁走,房屋归
新户乡政府管理。乡驻地道路建设有8条,东西路4条、南北路4条。大义路(海通路) 为
出入主路。 乡驻地道路总长1500米、 路面宽8米, 1986年铺设沥青路面,2003年改造
1200米、 拓宽21米沥青路面,安装路灯65盏。文化路长500米,路面宽10米,1996年铺
设沥青路面。鸿海路长600米,路面宽10米,1986年铺设沥青路面。府前路长450米,路
面宽8米,1987年铺设沥青路面;2002年改造450米、拓宽13米沥青路面,安装路灯32盏。
府东路长900米, 路面宽10米,1997年改造铺设沥青路面。市场路长1400米,路面宽10
米,2003年铺设沥青路面。
1996年竣工的新户中学教学楼是新户乡第一栋砖混结构的4层楼房,该校占地4.5万
平方米,2004年建设吃、住、行配套工程,获市规范化学校称号。1998年新户乡政府搬
入办公新区, 建设占地4.3万平方米,建筑占地0.9万平方米,绿化占地1.6万平方米,
房屋为砖混结构和砖瓦结构。1999年新户医院门诊楼建设竣工,建设占地1.1万平方米,
楼房建筑面积960平方米, 是新户乡第二栋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1999年乡党政部门职
工住宅建设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占地0.7万平方米,房屋为砖、石、瓦结构。2000年
边防站三层办公楼建设竣工,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2002年教师和
医院职工住宅建设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占地0.65万平方米,房屋为砖、石、瓦结构。
2003年新户敬老院楼建设竣工, 建设占地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房局部
为三层砖混结构。 商业街市场始建于1995年,2002年在大义路西侧建商业楼8栋,建筑
面积0.7万平方米,楼房为砖混结构;河口冬枣市场2003年建成,建设占地3万平方米,
场地全部硬化。2004年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太平乡
太平乡位于河口区的西部,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乡政府距河口城区25公里。东邻义
和镇, 西南与沾化县相邻, 北与新户乡接壤。总面积84.17平方公里。总人口12118人
(含非农业人口2522人)。辖40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
建区前建设太平乡行政驻地位于太平乡的东部,依托太一、太二、太三村、联合村
形成乡驻地小城镇。建区前,太平乡的小城镇建设以政府、教育、供销、信用社等单位
为主体, 主干道路只有府前街,道路宽仅5.5米,排水、照明、通讯等设施不配套,路
旁的房屋以土坯房为主,只有乡直单位为单层的砖木结构房屋。
建区后建设随着太平乡经济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太平乡的小城镇建设开始大幅
度改观,乡政府于1998年委托滨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太平乡总体规划,1998年秋季,
按照总体规划的布局, 乡政府投资150万元,对府前街进行拓宽改造,完善了水、电、
讯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太平乡驻地主干街道的“美化、硬化、绿化、亮化”,街道两旁
的房屋全部进行拆迁改造, 总投资达500多万元,一个新型小城镇初具规模。2002年10
月,太平乡委托东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并按总体规划要求,开始
加大建设投资力度。 2002~2004年度总投资500多万元,对府前街、北外环路、市场街
进行改造;2004年度,在上级的扶持下,投资1800多万元,打通太平进出的主干道新义
路, 完善了整个小城镇的道路体系;投资600多万元新建连村路30多公里,完善了整个
乡域的道路框架。2002年,投资120多万元新建太平乡幼儿园楼;投资270万元新建小学
教学楼; 投资800多万元新建太平乡科技综合大楼;先后投资80多万元新建了太平乡敬
老院;投资420多万元完成了太平乡集贸市场的搬迁。投资247万元的计生服务楼,投资
428万元的中学教学楼已破土动工,预计2005年年底竣工。
村庄规划建设以打破“地屋子式”的居住环境为突破口,进行村镇体系规划,把原
40个村委会按总体规划的要求合并成18个村委会。 1992年始,以刘NFDA1村、中义
村为重点进行规划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区村庄规划建设现场会在太平乡召开。
至2004年底,完成全乡合并规划后18个村委会中的11个村建设。官庄、龙王等村获得区
小康文明村称号。

六合乡
六合乡位于河口区南部, 乡政府距河口区政府驻地6公里,东接孤岛镇,北与河口
城区及河口街道办事处接壤,西、南临利津汀罗镇,辛河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总面积
138.08平方公里。总人口14994人(含非农业人口4521人)。辖28个村民委员会(28个自然
村)。
建区前建设六合乡原驻地(东区)于1968年建立。1981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乡
驻地的六合村、西崔村村民为种地方便相继搬离,乡驻地人口明显减少,且原乡驻地离
交通主干线辛河路较远,给城镇建设、居民生活、信息交流等带来诸多不便。村镇建设
工作随意性较强,且规模小。
建区后建设1990年后,通过国家投资、乡村集资、个体投资和争取油田支援等方式,
投资240万元, 先后修建利六延伸路、义兴路、合崔路共33.3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
村通柏油路,形成以辛河路为枢纽,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网。为解决群众用电吃水难问
题,乡党委、政府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资金,实现了村村通电,满足了人民生活
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1991年投资65万元,为21个村安装自来水,解决人畜用水问题。
1992年投资30万元, 上程控电话1000门,实现全国直拨。1994年投资2万元,全乡开通
无线调频广播, 及时把党的政策和农业科技传播到农民心中。1993年9月,乡党委、政
府对全乡自然、经济、人口、用地等进行全面调查、整理、分析,几经研究,决心把西
区规划好、建设好,使西区逐步成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特邀滨州地区规划
设计研究院作规划,分别于1995年、1998年、2002年对总体规划分别进行调整。2004年
执行的规划范围为西至辛河路,北到河王渠,东到和平路,南到安六路 (包括荆家、小
义和、安家、范家和于家5个村);城镇性质为河口区的卫星城镇,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的新型综合城镇;发展方向是依托辛河路,在其东侧、河王渠以南以多组团的模式构筑
建设框架。规划确定乡驻地用地规模为近期83.1公顷;远期146.8公顷。
1995年10月乡政府投资145万元,建成2815平方米的乡中学教学楼;2001年6月投资
30.6万元, 建成719.18平方米的乡中心小学二期工程; 2002年4月投资152万元,建成
2277平方米乡中心小学教学楼;2003年4月投资200万元,建成2300平方米的乡中、小学
宿舍楼;2004年3月投资200万元,建成1600平方米的乡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使全乡教育
布局更加合理。 1999年5月投资186.72万元, 建成2100平方米乡政府办公大楼, 占地
10000平方米; 2000年4月六合派出所办公楼建成,投资100万元。2002年2月投资221万
元,建成2698平方米的乡职工住宅楼,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改善了生活条件。2002
年9月投资190万元,建成1997平方米乡计生综合服务楼,占地2400平方米。乡办公大楼
和计生综合服务楼的建成,改善了职工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办事效率。1999年10月投资
55万元,建成乡职工住宅平房;2003年5月投资55.43万元,建成870平方米的乡敬老院,
投资64万元进行了硬化、绿化等设施配套,敬老院的投入使用,使入院老人有了一个良
好的生活环境。 2002年10月投资53万元,建成428平方米乡卫生院门诊楼,解决了西区
就医难的问题。
农贸市场位于乡驻地南部,辛河路东侧,占地总面积12万平方米。2001年,乡驻地
市场一期工程投资200万元, 建商品楼5000平方米,入住业户48户;2002年二期工程投
资516万元,建二层商品楼7373平方米,入住业户60户。市场集餐饮、经营百货、水产、
肉类、副食、蔬菜等于一体,极大方便了驻地群众生产、生活,繁荣了驻地经济。2003
年硬化市场地面2.3万平方米, 修建排水沟7000米,建设公厕2处,投资150万元。乡驻
地供水管线达到11000米,年供水量18万立方米。
亮化硬化绿化2001年至2004年底,乡驻地顺河路、光明路、永安路两侧安装路灯91
盏, 乡政府驻地主要街道基本实现亮化;乡村公路建设达到88.75公里,由专人负责,
专人养护,路况良好。投资20万元,对府前街、中学、小学、卫生院、派出所院内进行
绿化, 新增绿化面积9700平方米。2004年乡绿地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建设绿化面
积16000平方米; 投资18万元,对乡政府、敬老院、派出所、医院、乡职工住宅区等院
内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累计乡政府驻地绿化面积达到31700平方米。
乡驻地新村建设2004年后, 安家、于家、范家新村建设陆续开工,3村已建成住宅
40户。辛河路两侧,河王渠以南,建设初期以平房为主,2000年后,按二层楼及以上标
准建设,路东侧建设离路边石41米,路西侧建设离路边石13.4米。建设项目统一报区建
设局审批,执行“两证一书”制度。2004年底,六合乡驻地建成区达0.85平方公里。
城中村改造2002年始,六合乡按照全区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三义
和、广河、协胜3村围绕村居改造做了大量工作。
三义和村,全村150户,517人,主要产业为劳务业、交通运输业、个体私营业、饮
食服务业。2003年完成了占地2200亩的商住小区总体规划,其中别墅住宅区占地300亩。
2004年底,村内建有家具、建材、蔬菜、工业品批发四大专业市场。自实施城中村改造
始,共投资150万元,完成村办公综合楼建设;投资150万元,完成建材市场改造;投资
270万元,新建蔬菜批发市场;投资650万元,建设工业品市场改造工程。
广河村,2004年全村120户,446人,主要产业是劳务业、商饮服务业、个体经营业。
新村规划330亩,需逐步拆迁改造的老住宅区占地815亩,海昌路东未利用土地2800亩。
自2002年开展旧村改造、 新村建设后,共拆除旧村建筑4000平方米,建设商品楼1.2万
平方米;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及在建别墅60栋,并完成相关设施配套,新村初具规模;
投资200万元,完成村综合办公楼和老年公寓建设;投资800万元,建成汽配城,旧车交
易市场、煤炭批发市场正准备启动。银河棉业有限责任公司、永强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
司、 广河棉油公司相继落户广河,带动了全村的发展。2004年1月,广河村在全市率先
实施了村集体资产改制,成立了广河科贸有限公司,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为村集体经济
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协胜村,全村280户,916人。主要产业是劳务业、运输业、建筑业。新村规划占地
600亩,已投入资金730余万元,建成别墅23栋,并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老住宅区占
地900余亩, 正在进行部分拆迁。在城区规划区内,2002年开发台田3800亩,其它用地
2000余亩(其中,水库300亩,预征地300亩。对外长期承包400亩) 。2002年河民路拆迁
工程新建周转房150间,现使用44间,其它闲置。2004年3月村集体及部分村民出资成立
了一家建筑设备租赁公司,经营效益较好。

第三节山东省中心镇--孤岛镇建设
孤岛镇位于河口区东部,黄河入海口北侧,东临渤海,南隔黄河与垦利县相望,西北分
别和六合乡、仙河镇毗邻,距河口城区22公里,总面积159.46平方公里,总人口3.69万
人(含非农业人口3万人)。辖2个村民委员会。

建区前建设
孤岛镇是一个伴随着油田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石油城镇,镇区建设可溯及到
20世纪70年代油田开发初期。由于受石油早期开发“先生产、后生活”思想的影响,油
田开发随井设点、因油设区,镇区建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无序状态。

建区后建设
建区以后,特别是1992年设立镇机构后,镇党委、政府立足油区实际,积极理顺职
能, 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全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2000年2月孤岛镇被省政府批准为中
心镇以后, 镇党委、 政府协调油地军三方力量,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成果显著。至
2004年,编制完成10项规划,详规覆盖率达79%,新增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7个居
民住宅区。 新增绿地面积17.2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8%。拓宽改造完成共
青团路、永兴路、永乐路东延和神仙沟治理,建成2个大型广场和3个贸易市场,累计建
设投资达到3.5亿元。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镇党委、政府与采油厂、社区管理中心等单位达成共识,即城镇
总体规划建设中几个功能小区建设,均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
设”的方针进行。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决不留下不必要的“二期、三期”工程,全力
构筑文明、开放的现代化城镇格局。镇区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达到排水沟、过路
桥涵同步施工,力求科学、完善、美观,镇区各居住小区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全
部建有广场或灯光球场等娱乐设施,幼儿园、小学分布合理。
公用设施建设着眼于为群众服务和未来发展,中心区建设突出特色、风格各异;文
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电影院等公用设施完备;
神仙沟两岸建有植物园,利用地下温水建起了温泉疗养院。街道及小区的路灯、绿化进
一步配套与完善,成立了消防中心和环卫中心。
城市管理依托油田的管理体制, 成立了朝阳、西苑、协作物业管理公司,建有5支
绿化环卫队伍, 配备环卫车辆20台,并设立物业管理“440”服务热线;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高标准,舍得大投入,全镇30余万平方米的公路、街道全部实现四化标准;加强对
居民教育,“从我做起,建设美好家园”、“讲文明、树新风”意识不断深化,并通过
开展文明居民,文明楼层等创优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共识,
有效地提高了小城镇的整体品位。
孤岛镇是孤岛采油厂、 孤岛社区、济军生产基地驻地,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
人口4.7万人。 2004年GDP达到8.66亿元, 财政收入达到4500万元,农民人纯收入达到
5150元。孤岛镇建有中学3所,小学8所,幼儿园11所,职业高中和油田培训学校各1所,
公园1处,中心商场6处,道路经纬成网,供电为油田电网,供水依靠引黄蓄水解决。全
镇由1个中心村和4个卫星村组成,建有14个住宅小区,以及济军生产基地的25个居住点。
镇内有三星级宾馆1处,体育馆1处 (可容纳2980人,内设现代化舞台、调节灯、大型电
子显示屏),温泉疗养院1处,给水净化站1座(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1处。
城区道路总长32公里, 面积38.4万平方米; 绿化面积140.3公顷,绿化覆盖率21.6%。
1996年被省政府授予“村镇建设十百千新型乡镇” 称号;2000年全省237个中心镇综合
评比被列为第一位;2003年被评为“省卫生镇”;2004年被国家爱卫会授予“国家卫生
镇” 称号,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被建设部等6部委评为全
国重点镇。

第四节全国小城镇建设
试点镇--仙河镇建设
仙河镇原名孤岛新镇,位于河口区东北部,南倚黄河,东、北两面临渤海,距河口城区
35公里,距黄河入海口25公里,东红高速公路(东营港至江苏红花埠)贯穿全镇。总面积
657.0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9.6公里,全镇人口3.49万人(含非农业人口3.42万人)。辖
村民委员会5个(自然村5个)。有可耕地16万亩,天然草场5万亩,苇场20万亩,柽柳林3
万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万亩。境内有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桩西采油厂、社区管理
中心、海洋石油开发公司、钻井一公司、孤北电厂、油田井下作业三公司、济军生产基
地等单位和5个村委会。 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9亿元,城镇人口人均纯收入6257
元。
1983年,由同济大学完成孤岛新镇总体规划编制,于1986年该规划荣获建设部“规
划金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规划有振兴、中华、团结、友爱、建设、文明、光明、
幸福等8个居住小区16个居民村。 镇区规划面积5.25平方公里,1984年开始建设,1985
年, 900多户入住新居。1992年被建设部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0年由同济大学
编制仙河镇新一轮总体规划, 规划控制面积28.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扩大至11.85平方
公里; 有东西走向道路11条,以江河命名,南北走向道路9条,以湖泊命名。至21世纪
初16个居民村全部配套完善,其中12个小区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称号,
有4个小区获“山东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
2004年,仙河镇驻地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
积73.3万平方米;道路总长65公里,排水管道108公里。绿化面积195公顷。镇内有高中
1所,初中2所,小学3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2所) 、幼儿园7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2
所) 、游泳池1处、公园2处、文化广场3个,有大型商场2个,电视台1个,污水处理厂1
个。电话每百人83部。
“镇在林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鹤舞祥云、人间仙境”是为仙河镇真实写
照。
仙河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四面环水、海岸曲折、草场
平缓、槐花似雪、芦荡飞絮的有利条件,在镇区中间开挖人工河,将周围的槐林、河流
巧妙利用,建成了森林公园、水上公园及现代化游乐设施,将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和谐
地融为一体;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再到建筑物单体设计基本由
一个设计单位完成,保证了规划意图、理念的实施;做到建设审批一支笔,一开始建设
就由孤东采油厂一位副总师一人签字审批;有专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杜绝一切违章建
筑;纳入政府依法管理城市轨道;1992年建制镇成立后,镇政府认真履行城市政府管理
城市职能,吸取仙河镇在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开拓了油地军齐抓共管、
工农共建之路,将城镇建设与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长期做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
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2000年后,仙河镇先后施工神州路西延工程,该
道路长3430米, 宽35米, 沿路设有桥梁3座, 融资3880万元;互通立交桥建设,投资
1500万元,该工程将使神州路与高速路成功对接,方便出入仙河镇的交通,同时可带动
路两侧沿路的发展;政府牵头协调油田、济军生产基地投资2000万元,对神仙沟城区段
全面清淤衬砌,同时对镇内红旗渠进行了治理。2004年实施仙河商城和锦河小区的开发,
锦河小区是仙河镇第一个商品住宅和别墅小区, 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建筑面积5.4万
平方米,该小区获“山东省城市住宅优秀小区”称号;同年,拓宽改造汉江路1.5公里,
开始建设幸福三村住宅小区。
1992年,仙河镇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代表
山东省赴京参加建国45周年全国小城镇建设成就展;1995年被列入全省“百新工程”建
设试点镇;1995年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住宅小区”;1995年被东
营市政府授予“东营市卫生镇”称号;1996年被东营市政府评为“东营村镇建设十百千
活动先进单位”;1999年通过“市级小康镇”验收;2000年被国家爱国卫生委员会评为
“全国卫生镇”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建设厅授予“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2003年被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2004年被中共东营市委员会授予“创建国
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国家卫生城镇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被东营市政府授予
“村镇建设先进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 基、李鹏、田纪云、邹家华、姜
春云、吴官正等先后到仙河镇视察。

第五节村庄住宅建设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口区村庄住宅建设质量和档次逐步提高。到2003年底,
全区乡镇驻地以外178个村庄的住宅建筑面积249.9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87.1万平方
米, 砖木结构121.7万平方米,土草房41.1万平方米。村庄人均住宅使用面积27.3平方
米,居住面积达23.2平方米。

仙河镇海星村住宅

平房一般为正房4间, 建筑面积60平方米左右,砖石结构混凝土梁,大玻璃门窗,水泥
地面或砖铺地面。建筑造型多样化,有三厅两厢,出廊出厦的厅房,叫“锁皮厅”。标
准高一点的平房, 房间对面开窗,有的临街山墙也开窗并加宽加高,采光面积在20%以
上。平房屋面有瓦屋顶和钢筋混凝土平顶,可晒粮和放物,正屋多为红瓦尖顶房。
楼房多为二层楼房,占用宅基地面积较小,在农村沿街多见。这种楼房平面布局简
单,立面有完整独立感,农民居住比较方便。
小康屋又称别墅式小楼、将军楼。这种单体住宅楼与城市别墅楼一样,功能齐全,
设施细致,楼内分起居室、卧室、会客厅、厨房、卫生间,不建院墙或只加半身栏杆,
不影响视线。现在,在河口区孤岛镇、仙河镇、六合乡等农村中建有这种小康屋。
2004年全区村庄新增住宅面积4.7万平方米, 绝大多数均属砖木结构。截至2004年
年底, 全区村庄住宅总面积254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27.6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
23.6平方米。

第六节村庄建设选介

海星村
海星村位于仙河镇东北角, 原来仅有渔民在此散居,以打鱼为生。1998年3月28日
村委会成立, 全村共有住户40户,134口人。东营市海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全村村
民既是村民,又是公司的股民,实行村企合一。
1997年, 54名从事浅海捕捞的渔民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筹集资金50万元,承包4个
水产收购站和1处饭店, 注册成立河口区海星公司, 当年产值800万元,其中渔业产值
400万元, 利润50万元。次年成立仙河镇海星村,当年便达到小康村的验收标准。1998
年, 东营市开始实施海域有偿使用许可制度,海星村在市、区领导的扶持下取得了6万
亩的海域使用权,开始大规模发展浅海贝类养殖,取得显著效益。在此基础上,他们购
买2艘外海捕捞渔轮, 实施深海作业捕捞,养殖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名优海产。2001
年投资100万元建设10亩文蛤暂养池, 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 奠定了出口创汇基础。
2002年投资2600万元,按照国际体系标准建成长盈水产品加工厂,建设文蛤育苗场、工
厂化养殖场,承担了“文蛤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工艺及产业化”和“硬壳蛤高效人工育
苗技术” ,2个国家“863”计划和1个浅海贝类规模化养殖星火计划项目。海星公司发
展为全市最大的渔业龙头企业,被市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13家农业龙头企业之一。2001
年被河口区委、区政府授予“十强民营企业”称号。2004年底公司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
年产值达4600万元。
海星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村两委制定高标准、高起点的村庄规划,根
据规划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投资20万元对村渭东河进行改造,修建混凝土桥
1座,投资15万元实施村庄输气管线改造,村民家家户户用上了天然气。投资900万元建
成占地30亩的海星村文化广场,配套体育设施,还设有角亭,供村民健身、休息、娱乐。
投资500万元建设别墅区, 2002年有37户村民迁入180~240平方米的高标准住房。村庄
内的地面用花砖铺成,道路两侧和庭院栽植树木、花草,保持村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沿路两侧安装照明灯,广场上安装彩灯。至2002年,海星村先后被东营市综治委办公室、
东营市“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河口区人民政府等单位授予“安全文明村”、
“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三义和村

获得“全国民主法制村”称号的六合乡广河村

1950年山东省东平县湖区遭受水灾, 蒋官村等3个村部分灾民迁到利津县罗镇乡协胜村
安家落户,为表示3村居民义气和睦,定村名为“三义和村”。当时共74户,153口人,
土地面积上万亩,后因土地碱化严重和种地不便,于1972年搬迁于现在的位置。为支持
地方和油田的建设和发展, 依据惠革发[1975]10号文件,1975年将80%的土地划给油
田。位于河口区政府南部、油田腹地,已划入河口城区规划区内。全村148户,517人,
耕地面积80亩。
该村根据耕地较少的实际,依靠发展运输壮大集体经济。1980年实行责任制后,村
委会成立装卸队、土方队,号召村民大力发展运输业。1985年始投资兴建小学校、村委
办公室、旅馆、饭店等,把村庄道路扩建成柏油路,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管线。1997年,
运输车发展到26辆, 客运车4辆,小拖拉机30多辆,成为河口区有名的富裕村。1997年
投资76万元建起河口蔬菜批发市场,1998年建起河口五金建材市场,1999年兴建河口家
具城。 为适应招商引资的形势需要,2001年投资546万元兴建流动人口聚住小区,规划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可容纳100户客商
居住。2002年投资540万元建起康乐小区,建成32户别墅楼;投资800万元建成河口工业
品市场,建筑面积9700平方米。1997年三义和村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河口区经济十强
村”。1999年被省建委、省人事厅授予“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称号,2001年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广河村
广河村位于河口城区东南部,西邻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村116户,446口人。该
村依靠城中村优势,发展经济。
2002年始,广河村开始进行旧村改造、新村建设,2004年,已投资2500余万元,建
设商品楼1.2万平方米;
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的李坨村

建成文明诚信一条街和文化广场;并建成了河口汽配城;新建及在建别墅45栋,并完成
相关设施配套,新村初具规模。银河棉业、永强水泥、广河棉油等公司相继落户广河,
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2003年, 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村集体积累达到800余万元。该村先后荣获省交
通安全村、市级文明村、区级文明村和市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2004年3月投资200万元, 建成10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全部实
现集中供养, 村里为每个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每月补贴20元。至2004年底,全村有102户
被评为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达到85%以上。
2005年1月在全市率先实施村级集体资产改制,成立广河科贸有限公司。

李坨村
李坨村共有165户、575口人,位于河口城区西郊。2002年开始兴建新村(河凯小区),
规划占地25公顷。200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2004年底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竣工别墅16栋(72户)、多层8栋(192户),已有一半
村民搬迁入住, 计划2005年底完成李坨旧村整体搬迁工作。投资500万元的新村广场已
投入使用,以世界地图为背景的圆形广场造型独特、功能齐全,显示了富裕农村的大手
笔、大气魄,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同时该村投资38万元实施绿化、美化和
亮化工程,绿化后的新村广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李坨村以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开展“文化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
选活动,结合“文明进农家”、“读报街道”、“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活动,
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事事奔先
进,人人讲礼仪”成为李坨村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