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6&rec=157&run=13

[概况] 太平乡位于河口区西部,距河口城区20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2006年底,
辖59个自然村,40个村民委员会;有3720户,12127人;其中女6171人,非农业人口711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3‰。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1.66亿元 (现价,下同) ,比上年增长20.5%,农业增加值
6542万元。工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166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16万元;全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4公顷, 总产3831万吨;瓜菜100公顷,总产0.3万吨;棉花1848
公顷, 总产2470吨;种植业产值4565万元。全年造林1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96%;
林果总产2400吨;林业产值432.6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6121头,猪存栏1万头,羊存栏
44236只, 家禽存栏19万只;畜牧业总产值4118万元。水产品总量4395吨,渔业总产值
2300万元。 有水库63座,总蓄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15828千瓦,农村
用电量120万千瓦时。 乡镇企业总产值1.68亿元,利税1740万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产
值1.68亿元、 利税1740万元。财政收入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92元,比上年增加
536元。有中学1处,小学2处,在校学生共125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
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2006年,全乡实现GDP1.66亿元,增长20.5%,其中一、二、
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6542万元、6876万元、3164万元,分别增长7.8%、36.7%、16%。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06万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92元,
增长12%。
农业和农村经济2006年全乡小麦实际收获面积428公顷, 总产量1925吨,兑现直补
资金近15万元。突出发展畜牧、林果、棉花等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畜牧生产
成绩喜人。在抓好肉鸡、肉鸭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貂、狐、貉等特色养殖。全年肉鸡、
肉鸭养殖小区发展到11个,存栏17万羽,出栏88万羽;增上貂、狐、貉养殖户31个,良
种存栏5万只, 出栏达到10万只。建立完善畜禽协会,强化技术指导,形成“七统一”
服务模式,把养殖户组织起来闯市场,养殖规模进一步壮大。认真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
防治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网络,全乡禽类免疫率达到100%。林果
生产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冬枣生产协会建设,着力抓好冬枣园管理,建成4000亩标准
化生产示范园。冬枣生产喜获丰收,结果面积达到8000亩,总产2000余吨,产量和质量
创太平乡历史最高水平。帮助农民构建营销网络,积极联系外地客商,全力帮助枣农解
决好冬枣销售问题。 认真实施“千村绿化”工程,共植树2万株。全面做好美国白蛾防
治工作,每村配备1-2名专职防治员,虫害防治取得初步胜利。种植优质抗虫棉2.3万亩,
籽棉总产2470吨。
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
加大,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刘片2万亩荒碱地开发项目全面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
总投资698万元, 开挖土方173万立方米,新建各级建筑物267座。市直、区直机关驻太
平乡下派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先后实施修路、建标准化冬枣生产园、建养殖小区等工程,
共上项目、 办实事40余件,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使所包各村经济迅猛发展,面貌
焕然一新。
工业及民营经济2006年,引进东营海河正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东营华洋盐业开发
有限公司、东营富辉工贸等项目,全乡招商引资额达到288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指
标的140%。振宇公司发展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完成2600余万元,完成出
口创汇100余万美元, 成为全区出口创汇大户。引进黄龙基业、万富春等林业公司,对
农民致富的带动作用逐步凸现。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大技术、资金扶持力度,输
血强体,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使一批个体企业由小变大,实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投资190万元建成计生综合
服务楼,认真落实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加强计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水平和服
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优质服务、村民自治进一步深入。积极推行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参保率达96%。全力做好民政工作,2006年为31户(51人)发
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49万元;为291户(780人) 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46.62万元;发放救济金23.05元,面粉4.9万斤,全乡基本达到应保尽保的目标。
稳定工作严格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2006年,
通过深入调研和细致做思想工作, 彻底解决沉积多年的村级历史遗留问题9件,有效地
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打防结合的防范机制,搞好油地共建。
以大局为重,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大北地区的稳定。抓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安
全生产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冬枣、畜牧、棉花等产业,加强
农民科技培训。沼气池总数达到1112套,三分之一以上农民用上沼气。实施城乡集中供
水工程,20个行政村通上自来水。对新兴、韩家两村实施合并工程,新建住宅65户。大
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党委、政府在年初把2006年定为“太平乡农村环境综
合整治年”,共清理街道90余条,清运垃圾60余吨,绿化植树12万余株,农村环境得到
明显改善。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
明显成效,涌现出和平、兴华、刘、联合等全区创建典型村,各创建村面貌焕然一新;
对评选出的38名“好媳妇”、“好婆婆”进行大力表彰,带动全乡风气的好转。

[行政村概况]
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英福。该村位于太平乡政府驻地西南8.5公里处,
现有76户272人, 耕地面积790亩, 其中, 冬枣园780亩。2006年实现自来水户户通。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12.5元。
丁王村党支部书记鲍世昌, 村委会主任王长杰。 全村现有38户110人, 耕地面积
404.9亩。 该村地广人稀,以种植业为主,粮棉生产占主导地位,近年大力发展养羊,
人均存栏6只,成为太平乡养羊专业村,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905.7元。
果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希成, 村委会主任盖新贞。 全村现有31户86人, 耕地面积
359.2亩。 该村以地处黄河故道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及林果生产。2006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
建设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王延峰。全村现有126户443人,耕地面积885亩。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注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成立专业建筑队。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
5055.9元。
顺河村党支部书记火焱,村委会主任孙吉安。全村现有58户171人,耕地面积410亩。
注重发展多种经营, 全村40%以上农户从事商品营销。同时,该村木器产业发展较快,
现有木器厂3家, 木器产品辐射周边乡村,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324
元。
兴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刘梅祥。 全村现有人口98户306人,耕地650亩。
2006年, 在市人大包村组帮扶下,该村共投资199万元,先后建设柏油路2026米、排水
沟1800米、 特色养殖小区1处、冬枣标准化生产园350亩、1000平方米的冬枣专业市场1
处、 沼气池70个及村文化大院1处,并实施小康引水工程,户户通上自来水。这些项目
落成后,兴华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群众收入快速增长, 逐步形成以冬枣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 冬枣园发展到
350亩,2006年冬枣总产量100多吨,总收入50万元。畜牧业以貂、狐、貉等特色养殖为
主,养殖小区占地40多亩,貂、狐、貉存栏5100只,2006年,创纯利润90万元,人均增
收3000元。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被评为东营市小康文明村。
太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久茹。全村现有74户202人,耕地606.2亩。该村
60%以上的户从事商品经营, 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和蔬菜贩运,发展大田菜,渔业养殖。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95.4元。
太二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赵宝民。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以东1公里处。现有
170户548人, 耕地843.8亩,水库1座,文化大院1处,卫生室1处,电话130部,有线电
视覆盖率达30%。 2006年,在市政协包村工作组大力帮扶下,投资10万元对冬枣园进行
建桥、 架电等配套建设,投资2万元建设生产桥1座,投资2万元对文化大院进行改造,
投资1.2万元帮助农户建成沼气池66个, 实施小康引水工程,使自来水全部入户。该村
以农业为主, 现有小麦100亩,平均亩产200公斤;苹果园180亩,平均亩产2000公斤。
近年来, 该村相应乡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号召,发展起冬枣园400亩,2006年亩产冬
枣250公斤,使冬枣成为该村主导产业。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33.8元。
太三村党支部书记刘久如,村委会主任王希安。全村现有82户239人耕地面积694.7
亩。 该村以商品经营为主业,40%以上的剩余劳力从事集市贸易,在种植方面大搞高效
农业,近几年海水捕捞发展很快。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806.7元。
南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王胜林。全村现有250户776人,耕地2867.15亩。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注重林果生产,重点发展蔬菜、花生、地瓜,新建大棚43个,畜牧
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47.9元。
中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堂。全村现有52户182人,耕地702.9亩。该村
位于太平乡农业综合开发区内,以粮、棉间作为主,畜牧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村人均
纯收入4993.8元。
坝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树祥。全村现有72户227人,耕地面积610亩。该
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养牛100只,养羊750只。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中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相同。全村现有21户65人。该村良田较少,但拥
有6000亩荒碱地,植被丰富,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50元。
龙王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杨振歧。全村现有54户164人,党员7人,村干部3
人。 耕地面积840亩, 以种植棉花、 冬枣和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2006年,该村建成
7000平方米的肉鸭养殖小区1处, 总投资40万元,年出栏能力32.4万羽。2006年全村人
均纯收入5200元。
东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振鹏。全村现有140户438人,耕地面积1311亩。
该村土地广阔,荒碱地较多,又处于太平乡农业综合开发区内,开挖渔塘18个计250亩,
养羊1000多只,芦苇开发2750亩,开发上农下渔3000亩。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985.2
元。
新兴村党支部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希忠。全村现有45户126人,耕地面积398亩。
该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近年新开发土地200亩。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615.4元。
艾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山。全村现有77户222人,耕地面积497亩。该
村以农业为主, 90%以上农户从事农业,主要收入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2006年全村人
均纯收入4900.9元。
北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成立。全村现有56户176人,耕地面积343.32亩。
该村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为主。
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冬枣种植。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853.7元。
刘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杨奎忠。 全村现有128户406人,耕地面积1200亩。
2006年,该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620万元,建设文化服务楼1栋,道路硬化
20000多平方米, 建成本村特困户安居房24个,完成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新建垃圾池等
卫生配套设施,实现人畜分离、禽畜圈养化、村容村貌美化绿化、保洁实行专人负责管
理。同时,建立完善卫生制度,成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专职小组对其监督。开展家庭健
康教育活动,倡导“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整洁,美化绿化家居”,塑造新型农民形象,
60%以上的农户都评为文明卫生户, 村民的“禁烟、减盐、少酒”等健康知识知晓率达
到了80%以上,村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也达到了60%以上。该村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 全村种植冬枣300亩;优质棉900亩;肉鸡、肉鸭养殖小区1
处, 目前肉鸡、肉鸭存栏量达到2万只,村民在做好种养业的同时,积极外出打工,增
加收入。2006年该村被评为东营市小康文明村。
西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发柱。全村现有130户437人,耕地面积1335亩。
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棉花等,棉花生产成为该村主要经济来源,近年
来发展果树生产,现有冬枣640亩。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22.9元。
三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山。全村现有54户153人,耕地面积465.65亩。
该村荒碱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养殖成为该村的主要经济
来源。 2006年开发荒碱地600亩,建成粮棉生产基地,群众收入进一步增加。2006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5068.5元。
仁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忠亮。全村现有113户355人,耕地面积1250亩。
该村土地肥沃,排灌系统配套,以种植棉花为主,近年冬枣种植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4902.2元。
星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其芳。全村现有43户160人,耕地面积550亩。该
村位于太平乡农业开发区内, 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棉花、大豆等农作物,80%以上
村民收入依靠种植业。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23.8元。
星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路林廷。 全村现有50户141人,耕地面积470亩。
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995元。
双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新堂。全村现有38户116人,耕地面积331亩。该
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闲季节对外输出劳务。2006年全
村人均纯收入5043.5元。
一顷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宪廷。全村现有54户190人,耕地面积436亩。
该村以棉花种植为主,近年来庭院经济发展较快,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种植瓜果蔬菜,
达到人均1亩菜,半亩果。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67.7元。
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延忠。全村现有83户293人,耕地面积774亩。该
村位于万亩开发方腹地,土地宽广、肥沃、平整,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主要以棉花、大
豆生产为主,农闲季节对外输出劳务。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05.3元。
南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化刚。全村现有168户584人,耕地1123亩。该村
经济以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种植为主。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02.1元。
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荣河。全村现有198户663人,耕地面积1615亩。
该村位于黄河故道,沙质土壤,适合发展香椿和蔬菜种植,运输业发展较快,粮食总产
量居全乡前列。2006年双泉工贸区建设全面启动,必将拉动该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
全村人均纯收入5069.8元。
赵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松林。全村现有62户234人,耕地面积706亩。该
村土地宽广、肥沃、平整,水浇条件好,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大豆、棉花等。近年来运输
业发展迅速,全村25%以上农户从事长途货运。2006年村内建成年营业额400百元的棉花
加工企业1家。 2006年,全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06年全村人均
纯收入5118.4元。
肥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旭河。全村现有71户234人,耕地面积598亩。该
村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香椿、 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2006年香椿园发展到400亩、大田菜
50亩,成为全乡蔬菜专业村。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953.2元。
胜利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高令岐。全村现有127户393人,耕地面积946亩。
该村经济以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主,种植优质高产花生和早熟蜜桃;貂、狐、貉特色
养殖历史悠久,近年建成河口区貂、狐养殖试验室和特色养殖小区。2006年全村人均纯
收入5251元。
丁家村党支部书记火焱、 村委会主任刘德田。全村现有115户392人,耕地面积568
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突出发展冬枣种植业。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62元。
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景玉。全村现有64户231人,耕地面积576亩,其
中有冬枣430亩,桑园36亩。该村土地肥沃、平整,水浇条件好,主要种植果树、花生、
大豆瓜果等。近年来,庭院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香椿、蔬菜等,成为该村农民增收
的亮点。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5066.7元。近年来在市区包村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基础设
施建设得到加强, 新建文化大院1处,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文体设施齐全,实现自来水
户户通目标,户户安装沼气池。2006年该村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联合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韩兴利。全村现有143户451人,耕地面积656亩。
该村以棉花、 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种植为主,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村60%
以上的户从事家庭副业。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122.3元。在市区包村单位帮扶下,全
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建成文化大院1处,安装体育器材10套,户户安装沼气池,实现
自来水、有线电视户户通目标。被评为市级小康文明村。
太和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张希成。该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1公里处,现有
105户343人,耕地面积1044亩。全村有水库2座,安装远程教育设备1套,电话58部,普
及率58%。该村以种植业为主,重点发展林果生产。全村有果树园200亩,专业户15户。
冬枣产业发展迅速,有冬枣示范园590亩。农民自发组织小型建筑队7个,约70余人,长
年从事农村平房建设,既增加个人收入,也方便群众。2006年人均纯收入5117.3元。该
村在市政府办公室帮扶下,实施管网改造工程,自来水入户100个;有线电视安装96户,
覆盖率达91%;投资70余万元实施2600米街道硬化工程。
韩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竹祥。全村现有40户129人,耕地面积260亩。该
村人口较少,荒碱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畜牧业。全村现有养鸡户19户,利用盐碱地发
展芦苇生产, 现有芦苇100亩,个别农户从事海上捕捞。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48.1
元。
龙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月辉。全村现有58户188人,耕地面积483亩。该
村充分利用靠近水源及集市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商品运销。2006年全村人
均纯收入5058.9元。
立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宗春生。全村现有70户243人,耕地面积664亩。该
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907.9元。
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民安。全村现有62户203人,耕地面积435亩。该
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畜牧生产、芦苇生产,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06年人均
纯收入5067.6元。在市区包村单位帮扶下,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文化大院1处,
安装体育器材10套,户户安装沼气池,实现自来水、有线电视户户通目标。2006年被评
为市级小康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