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5&rec=4&run=13

--2006年2月25日在东营市河口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营市河口区代区长聂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
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领
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
得了新的成就,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05年, 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3.8亿元,是2000年的
3.2倍,年均增长26.1%,高于“十五”计划预期12.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2
亿元,是2000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2亿元,年均增
长70.2%,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是“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10倍;三次
产业比例调整到14.8∶63∶22.2, 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31个百分点。 与
“九五”时期相比,全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工业经济迅猛扩张。 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15亿元、销售收入
52.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11.3倍、17.5倍和21倍。
加快培植“三个一批”,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石油综合加工能力
达到500万吨, 原盐生产能力达到140万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8家增加到44家,
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达到8家, 富海、中海、黄河口家具等骨干企业快速膨胀,支撑
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五年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7.7%提高到25%。
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冬枣、水产等优势产业持续壮
大,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浅海滩涂护养面积扩大到37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
2.1万平方米;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累计投
资1.2亿元,开发整理荒碱地14.5万亩,农民人均新增耕地0.7亩。各级对“三农”的支
持力度明显加大,五年用于“三农”的财政性投入达到3.5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倍。
服务业快速发展。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亿元,是2000年的1.9倍;
商贸设施日益完善,河口商贸城、黄河口建材批发市场、河颐农贸市场建成投用。金融
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89亿元、贷款余额23.56亿元,
分别是“九五”末的2.3倍和4.4倍。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户
分别发展到1144家和4674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改造步伐加快,黄河广场、城南生态园、西湖公园、
环城水系、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市政公用设施建成投用或正在建设中,城市功能更加完
善;新建、改造城区道路26.7公里,形成了“四纵七横”的城市发展框架;新增绿化面
积70万平方米, 绿地覆盖率达到35%;中心城建成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大到19.2平方
公里。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有效,市容市貌显著改善,荣获全
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区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称号。小城镇和村庄改
造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水平由66.2%提高到70%。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五年投资3.81亿
元, 建设、 改造等级公路117.6公里、农村道路523.6公里。水利建设不断加强,投资
1.2亿元, 先后实施了王庄二干衬砌改造、东水源建设、沾利河与神仙沟治理等一批重
点工程,形成了引蓄排节一体化水系,引水供水能力大大提高。城乡电网改造全面完成,
220千伏河口变电站建成投用, 电网供电最大负荷达到15亿千瓦。“数字化河口”加快
推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五年引进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
资29.3亿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外经外贸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利用外
资4626万美元,完成出口总值6695万美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9.7倍和6倍。开发区
快速发展, 建成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3家,成为对外开放和工业发展的重
要载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济军基地企业
和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力度加大,政府采购全面推行,集中支付规范
运作;区乡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经
营城市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深入实施;投融资、粮食流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取得
新进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五年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
项目64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77项。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
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
水平进一步提高,耕地资源得到严格保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
双拥共建工作扎实开展。文体、广电、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档案、统计、史志、
气象、防震、黄河防汛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
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信用河
口”建设扎实有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区深入实施。加强“平安河
口”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毫不动摇地抓好安全生产,
保持了社会持续稳定。大力推进政府工作提速,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行政效率和服
务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末的8597元增加到
135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49元增加到4482元,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825元和682
元。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城乡集
中供水、有线电视入户、农村道路建设、“一池三改”和市场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村
村通自来水、通柏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2000余户群众用上了洁净的沼气,极大
地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及附加,停
征了乡村公益事业金,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彻底结束了农民缴粮纳税的历史。扎
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5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加
大社会保障力度, 初步构建起了以“阳光190”社会救助中心为平台,集医疗救助、教
育救助、住房救助、临时救助、法律援助于一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救济、
救助资金2421万元;建立起了覆盖全区城镇职工、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网络,有
效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实
现了应保尽保;为城镇贫困居民建设安居楼房280套,为农村特困群众建设安居住房240
套,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区人民团结一致,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圆满完
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全区
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6%,外贸出口增长44.4%,地方财政收入可比增长37.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8%,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的五年;是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
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五年。这五年里,全区有十项重要经济指
标实现了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翻了四番;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实
际利用外资翻了三番;全区生产总值、外贸出口总值、各项贷款余额翻了两番;第三产
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各项存款余额均翻了一番多。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
进! 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
区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油地军齐心协力、
携手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向各位代表和政协
委员,向所有为河口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
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应对各种复杂形势和激烈
的竞争,知难而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
展观统揽全局,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比学赶超,打破常规推进发展,
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二是始终坚持把上级指示精神与河口实际相结合,创
造性地开展工作,确立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投入”的工
作思路,实施了工业强区、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民营经济五大战略,促进
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始终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扩大投入,
加强调度,跟踪落实,以重点项目带动了全局工作的进展。四是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
在工作首位,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每年实施一批民心工程,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
好事, 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五是始终坚持油地军团结共建,认真贯彻
“思想抓融合、资源抓整合、项目抓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共建力度,共同推进
各项改革,联手共建基础设施,齐抓共管油区治安,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
面融合。六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建立完善科学的责任目标决策、执行、监督体
系,强化督查考核,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确保了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在推进发展的过
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的
扎实作风,营造出了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浓厚氛围。这些经验是全区人民
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法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坚持、
完善好这些经验,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努力开创河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
题,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特别是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综
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支撑拉动能力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综
合功能还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财源结构不合理,主体税源不稳固;城乡二元结
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
与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政府
自身建设还需加强,个别部门工作人员作风不扎实、工作效率较低,等等。对此,我们
一定高度重视,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从今年起,已进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
全会精神,区政府编制了《河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予以审议。
“十一五”是我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深入发展,
科技进步、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成熟,宏观发展环境日益完善;
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建设进一步加快,对我区的发展必
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东营港扩建、荣乌高速、东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实施,将进一
步打开我区对外开放的通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区已步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
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速,发展的活力更强,后劲更足,基础更加牢固。同时,
这一时期国内外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发展滞
后于经济发展的“短腿”效应正在显现;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压力。总体上看,机遇大于
挑战。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形势,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前快速迈进。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工、重农、活商、兴城”的发展思
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区、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招商引资和科教兴区“五大战略”,优
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
质和综合竞争力,为把河口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城市和新兴的港口经济区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
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地方固定资产
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年均增长8%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
末降低20%以上。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要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八项工作”,努力实
现“八个加快”。
(一)深入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化学工业基地。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努力提升企业自主
创新能力。加快培育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扶持发展纺织、
制药、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力争到
2010年,石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原盐、溴素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和
1万吨,产量达到100万吨和7000吨以上。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鼓励骨干企业搞好战略
策划,不间断地扩投入、搞技改、创名牌、上项目,尽快培植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
企业集团,力争有20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5家企业过10亿元,2家企业过50亿元;
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一批名牌产品。按照“产业成链、企业组群、资源循环利用”
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开发区,规划建设骨干企业工业园和临港化
工园,进一步明确产业方向,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的承载能力。搞好黄河口高新技
术创业园建设,扩大孵化规模,增强孵化能力,逐步建设成为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和产业
集群园区。关心企业家成长,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推进农业现
代化。继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力争到“十一五” 末,全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8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
业链经营。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推广提高工程,培育壮大冬枣、水产等优势产业。建立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监管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绿色冬枣出口基地、
绿色蔬菜区及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坚持以耕地增
量带动农民增收, 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万亩,
开发荒碱地2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1万亩。二是强化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加快编制和
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搞好村庄建设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村庄合并。抓好农村环境综
合整治,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道路、文教卫生、有线电视、电网等设施建设,
引导农民建设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力争到2010年基本消除危旧土坯房。积极推进城乡供
水一体化工程,确保三年内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普及农村
沼气。三是着力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完善担保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扎实开展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
的劳动技能和科技水平。认真落实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
轻农民负担。积极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到2010年,
全区小康文明村达到80%以上。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以市场化、产业化、社
会化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加快现有商贸服务设施的改造,提高档次,扩大规模,重点抓好中心商业区、各类专业
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的改造建设;建设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
系;大力推进“四进两网”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搞活农村市场。大力发
展旅游业,突出“黄河口、大油田、湿地生态”特色,搞好规划,整合资源,加快旅游
设施和景点开发建设,搞好推介宣传,打造黄河口生态旅游品牌。依托东营港、荣乌高
速公路等交通枢纽,加快发展物流业。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一批现代化、社会化、
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搞好物流基地建设,逐步打造面向鲁北
和环渤海地区的物流中心。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城市。突出湿地生态特色,
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一是高起点规划城市。加
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搞好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提高详规覆
盖率。加强规划管理,严格规划控制,规范建设行为。二是高水平建设城市。突出水环
境和绿色环境建设,全面贯通城区现有水系,开挖改造外环水系,构筑“河河相通、水
水相连”的“回”字形大水系;加强城区周边防护林建设和公园、道路、水系、住宅区
绿化,建设精品绿地,提升绿化档次。加快推进安康居住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广大群众
的住房条件。加强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点搞好东湖公园、
西湖公园、中心商业区、城区南轴线(海河路)建设及周边区块开发,规划建设医疗保健
中心、图书馆、体育馆等标志性建筑。加快“拆旧建新”步伐,推进“城中村”建设改
造,逐步搬迁城区内的油田大院子,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高效益经营城市。加大土地征用、储备和招拍挂力度,提高
土地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坚持油地军共建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构
建城市建设资金筹集和使用的良性机制。四是高效能管理城市。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
机制,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等级骨干公路,配套完善河辛路,改造升级
孤滨路,努力实现港口、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对接;规划建设河口至荣乌高速一级路 (河
虎路) 、孤垦路、新港路和防潮堤路;加强县乡路、乡村路改造,提高公路等级,完善
路网框架,提高运输能力。积极推进防潮堤规划与建设,构筑沿海发展的防护屏障;加
快引、蓄、排、节等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增加水资源总量。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完善城
乡电网,积极发展热电联产,大力推进沿海风力发电。加快“数字化河口”建设,完善
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扩大改革开放,加快提升经济外向度。坚持外向拉动不动摇,进一步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努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
间,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在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专业招商、企
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与推介,增强招商针对性,提高成
功率。坚持境内外招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境外,重点开拓韩国、日本;境
内,集中面向南方发达地区和周边地区。努力提高项目质量,围绕招引大项目,瞄准国
内外大企业、大财团,主动联系,登门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
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运作,加大推进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项
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二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
传统出口产品,培植新兴出口增长点,不断壮大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加强国际产品质量、
环境和安全标准体系认证,提高自营进出口能力。扶持发展创汇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
外贸出口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
务贸易,加快国际化步伐。三是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
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培育企业集团,积极
推进企业上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推进财政体制改
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四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全面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按照
“抓龙头、扶骨干、带群体”的思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扩投入、
上项目、上水平。鼓励乡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围绕二三产业,兴办一批各具特色的
民营企业,加速壮大乡镇财源。加强和改进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切实保护好民营企
业的合法权益。
(六)坚持开发节约保护并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立足改善人
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节约发展、清洁生产、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
态河口。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无害化的原则,积极推行清洁
生产,鼓励支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构筑企业、行业和区域循环经济体
系,重点抓好盐业综合开发和石油资源综合利用。二是有效开发和节约资源。积极推广
节能技术,采用节能设备和工艺,突出抓好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最大
限度地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支持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
术,淘汰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努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搞好环境
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湿地、林地、草地、海洋等自然资源的
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
环境管理制度,坚决控制新生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水源保护和污水、垃圾无
害化处理水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四是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搞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生态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环城景观经济林、水系绿化、农田林网防护、绿
化家园等生态建设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七)深化油地军共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大融合。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进一
步完善油地军结合机制,推动结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
一体化。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革发展,支持油地企业合资
合作,支持油田企业进驻工业园区发展。坚持油地军共建共管,加强城市和基础设施建
设,共建美好家园。强化油区治安综合整治,建立维护油区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原油
生产持续增产、增效。进一步做好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加快整合区域科技、文化、卫生、
体育等社会资源,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八)扎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河口。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搞好高新技术和先进实
用技术的转化、普及、推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
搞好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办学
效益和水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充分
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认真落实城乡低保政策,
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完善“阳光190”社会救助机制,不断扩大救助范围,提高
救助实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油地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
设,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形成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
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强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完善配套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活动设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
国策,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信用河口”建设,加快建设文明城市
和文明乡镇、小康文明村(居),全面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做好史志档案、优抚
安置、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扎实推进“平安河口”建设,大力实施信访“网底
工程”,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
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警力下沉,巩固基层基础,依法
严打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2006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2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7.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外贸出口
总值增长20.6%;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突出抓好六个重点。
(一)继续开展好工业发展年活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高”
的工作思路,将工业发展年活动延长到2007年。坚持以扩大投入为中心,大上项目、上
大项目、 快上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重点实施100万吨重油
催化、 4.8万千瓦风力发电、12万吨氯碱、8万吨/年无缝钢管等18个大项目,总投资28
亿元,其中2006年投资18亿元。加快“一区三园”建设,在强化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的
同时,起步建设临港化工园,积极推进富海工业园和中海工业园,努力增强项目的吸纳
集聚功能。力争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0%、7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
12家,其中有2家企业突破30亿元。
(二)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膨胀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冬枣高产园3万亩,整改提
高低产园4.2万亩;推进“上农下渔”9万亩水面综合利用,新建海参养殖池4000亩,新
增工厂化养殖面积8000平方米;种植棉花20万亩,建成优质抗虫棉基地10万亩。加强对
农业骨干龙头企业的扶持,新上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加工项目5个。大力推广先
进农业生产技术,重点实施好14万亩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搞好荒碱地开发,综合治理挑河及乡镇干沟支渠;继续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
程和“一池三改”工程;积极推进沿海防潮堤的规划建设。全面发展农村教育、文化、
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扎实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集中实施
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抓好水环境建设,实施环城水系北环开挖,全面贯通现有水系,
开挖改造外环水系,完善提升西湖公园、南湖生态园、挑河等景观节点;积极推进党政
办公楼周边区块和城区西区建设改造,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继续深化油地军共建,共同
推进东部小城镇建设。实施部分城市道路建设,搞好利六路和新盐路义太段改造,争取
开工建设河口至荣乌高速连接线; 实施好新户、海港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改善电
网结构,努力提高供电能力。
(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推动发展的头号工程,坚
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工作不松,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力争年内引进外来固定
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调整优化专业招商布局,强化领导招
商,扩大企业招商,大力推进产业招商,提高招商质量和成效。紧紧围绕石油化工、盐
及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制造行业,搞好项目策划包装,努力嫁接、引进一批大项目,加
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严格落实招商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切实提高项目成
功率。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强出口品牌建设,保持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年内完成
外贸出口总值3200万美元。
(五)努力做好财税工作。始终坚持把培植财源放在首位,大力培植地方税源,壮大
主体,挖掘潜力,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
入的比重。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按照保工资、保稳
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厉行节约,减少浪费,集中财力办大事。深化财
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国库支付,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增强政府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加
强审计监督和财经监管,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
(六)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
小区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调整优化农村幼儿园布局。加快城乡
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力度,积极创建省级公共
卫生安全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继续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化社会治安和
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全稳
定。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提高全民的道德文化素质。
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实施好十大工程。十件实事:
一是实施4万亩荒碱地开发和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二是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提
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三是深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编制村庄规划,推进村庄合并,加
强小康文明村建设,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五是实施健康关爱工程,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六是免除城乡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作业本费和杂费;七是推进超市进乡镇、放心
店进村和放心粮油进社区;八是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体系,扩大医疗保障范围;九是
实施广电中心大楼建设和农村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十是深入推进“平安河口”建设,
完善治安、信访基础设施,提高防控能力,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十大工程:一是城市生
态水系建设工程,实施景观水系规划及轮廓开挖、挑河城区段治理与环城水系贯通配套;
二是安康居住工程,起步建设安康小区,搞好河滨小区周边区块整治及配套;三是城市
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实施城区北外环、河聚路建设、渤海路西延和运二路改造;四是沿
海防渗排碱河开挖工程,完成马新河至沾利河标段建设;五是城郊绿化工程,实施河辛
路绿化,完成城北防护林配套和现有台面绿化;六是东部城镇建设工程,实施仙河镇红
旗沟、卫东河改造和孤岛镇光明路拓宽改造、神仙沟景观水系建设;七是“一区三园”
建设工程,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富海、中海工业园和临港化工园的规划
建设;八是城区西区建设改造工程,完成李坨新村住宅建设;九是城建项目续建工程,
重点搞好中心商业区、公园对接和海河路北延等项目建设;十是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完成厂区建设及管网配套。 以上实事和工程概算总投资16.32亿元。对这十件实事、十
大工程,我们要严格实行责任制,严格落实招投标制,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强化督查
调度,确保说到做到,按期完成,取信于民!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政府自身建设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强学习,提高综合执政能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学习掌握政
治理论,准确把握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认真研究市场经济
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当前与长远、兼顾
全面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提高统筹把握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转变职能,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快转变政府工作理念和管理服务方式,全面
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按
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引导和调节经济运行。进一步规范行
政服务中心管理,完善“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方便人
民群众。
(三)强化法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
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
公开、公正、规范、便捷的行政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
过错追究制,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
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四)廉洁自律,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法制教育,严格落实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政府机关及广
大公务员廉洁自律,执法为民。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行政监察,
强化对土地批租、工程招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杜绝暗箱操作,
提高透明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树立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
(五)改进作风,提高督查落实能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
兴求真务实之风,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努力精简会议,压缩文件,减少
应酬,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干工作、抓落实、促发展上来。大力推进决策目标、执行
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务督查,加强行政监督,全力抓好工
作落实。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重托,
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在中共河口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心同德,
干事创业,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一个繁荣、富裕、文明的
新河口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