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4&rec=3&run=13

--2005年1月5日在东营市河口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东营市河口区区
长赵豪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
持下,在油地军校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
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迎难奋进,胜利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所确
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
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达到22.5亿元,增长32.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4亿元,增长15.5%,其中地方完成35亿元,增长5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亿元, 增长14.1%;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8亿元,增长
37.13%;各项存款余额68亿元,贷款余额2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05亿元、3.92亿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1801元、 523元。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
计划主要预期目标提前一年基本完成。
(一)工业经济迅猛扩张。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加
快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和后劲的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7.2亿元,与上年相比实现了翻番;完成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3.4亿元、利润
2亿元, 分别增长109%、100%、100%。坚持以大投入促上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完成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长30%。实施工业项目3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20个,
中海石化120万吨常减压和富海石化20万吨重油深加工等一批骨干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仅上述两项完成投资2.18亿元, 达产后可年增产值25亿元,利税3亿元。制定出台优
惠政策,扶持骨干企业加速膨胀,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3
家。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亿元,占规
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3%。盐及盐化工产业快速起步,新上盐及盐化工企业6家,开发盐
田12万亩。民营经济持续膨胀,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5312户,民营企业发展到759家,
累计注册资本金4.87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突出“冬枣、棉花、荒碱地
开发”三大重点,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其中,棉花总产完成1.27万吨,创历
史新高,增长81.4%;新植冬枣3.4万亩,总面积达到10.8万亩,冬枣总产量达到7070
吨,是上年的2倍;荒碱地开发完成9万亩,增加耕地3.5万亩。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2
万平方米,渔业养殖基地扩大到42万亩;完成水产品总量8.4万吨、肉蛋奶总量2.1万
吨, 分别增长6.1%、16.9%;新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家,总数达到78家,海星长盈
集团、河口冬映红枣业、振宇水产资源开发、东营力大王农畜产有限公司等骨干龙头
企业快速膨胀,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王庄二干
一分干等5条河道改造治理工程全面竣工;造林绿化成效显著,新建造纸林1.73万亩,
绿化村庄50个, 建设绿色通道82公里;“一池三改”超额完成,建成沼气池840个。
“三农”投入持续加大,各级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达到1.11亿元,增长64.61%;
直补粮农资金27.35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开放和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扎实推进大开放、大招商,全区共引进投产和在
建项目47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9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增长
21.3%。专业招商不断拓展,成立了6个专业招商部,设立了33个驻外招商站,专业招
商占全区总量的69%。 园区经济加快发展,开发区入驻企业达到74家。对外经贸不断
扩大,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972万美元,增长74.5%,其中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增
长22.95%。成功组织参加了第二次东营经贸洽谈会。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成立了区国
有资产管理运营中心,增强了政府融资功能。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实现了采监分离。
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深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特产税,降低农业税,全区
农民减负414万元。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完成油田、济军基地企业改制6家。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投资体制、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单位管
理、油田分离办社会等项改革稳步推进。
(四)城乡建设取得新成绩。高水平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详细规划,
城区详规覆盖率达到72%; 完成村庄规划19个。城市建设和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实
施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5.6亿元,其中当年投资2.2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4
公里; 实施了羊栏河改道,疏浚排水管网6.6公里;河口商贸城一期、黄河口五金装
饰材料批发城顺利完工;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即将竣工,农业综合大楼、财税大楼、开
元大厦、河口宾馆相继建成投用。“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李坨、广河新村顺利建
设。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被评
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区。城市经营进一步搞活,依法招拍挂出让土地59.7万
平方米,增加收益1.19亿元;启动实施富海花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12个,完成建筑面
积12.9万平方米, 总投资1.25亿元。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70%,孤
岛镇创建为全国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新建、改造乡村公
路59条180公里。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
开展,评选精神文明单位30个,建成小康文明村20个。科技开发推广力度不断加大,
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成为省级专利园区和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素质教育全面
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升学率达到81%,本科录取首次突破200人,其中
2人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搞好农村卫生合作医疗,
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建区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成功举办。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就业安置能力不断增强,
新增就业806人;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两个确保”继续保持100%,城乡低保实
现应保尽保。全省首创的“阳光190”救助深入实施,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79万元,
救助困难群众4199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两委”换届选举顺利进行。加强
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创建为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城。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进一
步提高,顺利通过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验收。推进“生态河口”建设,加大
污染防治力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搞好土地清理整顿,严格依法用地,土地资源
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认真做
好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计划、统计、物价、质量监督、老龄、民兵、人防、气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
绩。
(六)十七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04年重点建设项目在计划实施16项的基础上,
根据群众意愿,增加了义新路建设,共17项,计划总投资5.6亿元,目前已完成4.8亿
元, 完成计划的85.7%。其中,13项工程已基本完成。海昌路、阳河路、河兴路延伸
工程基本竣工, 城市路网更加完善;6.5公里辛河路拓宽改造和15公里义新路建设全
部建成通车,特别是义新路建设,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西部乡镇发展的交通瓶颈;环城
水系工程, 实施衬砌1743米,实现东西南三面贯通;城区排水工程,新建泵站3座,
敷设管线4300米, 增强了城市综合防汛能力;东水源工程顺利竣工,打通干渠34.83
公里,修建建筑物35座,实现了东西水源互补,保障了全区工农业生产用水供给;乡
镇集中供水工程,敷设管线53公里,实现了送水至新户;沾利河综合治理工程提前竣
工,被评为市级优良工程;神仙沟清淤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共治理23公里;荒碱地开
发超额完成, 新增耕地3.5万亩、养殖水面2.2万亩;河口220KV变电站和城区电网改
造基本完成;开发区配套工程全部实施,实现了“七通一平”;“平安河口”建设工
程顺利完成, 公安综合指挥中心大楼和8个治安岗亭建成投用。其余的跨年度工程基
本达到了计划进度。 中心商业区改造工程一期拆迁完成,拆迁3.6万平方米;教育小
区建设进展顺利,实验学校综合楼主体完工;河颐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完成;仙河立交
桥建设完成工程总量的85%。
(七)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政府效率年”和机关规范化建设活动,
大力推进学习型、法治型、效能型和清廉型政府建设,加快政府工作提速,有效地提
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搞好政务督查,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
实。健全完善政府采购、乡镇集中供水、公路两侧建设和科技三项经费使用等一系列
管理办法,规范了政府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面复率均保持100%。加强廉政建设,
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政府工作人员廉洁勤政意识明显增强。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全区上下聚精会神搞
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展现出思想观念大更新、油地军校大团结、经济社会大发展、
城乡面貌大变化、 发展环境大改善的可喜局面,创出了建区以来的6个历史之最:地
方经济总量增加最多、增速最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增速最快,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最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最多,冬枣、
水产及棉花产量最高。工作中,我们突出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进经济大发展,面
对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迅速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工作布局,在坚持年初“一三四三”
总体思路的基础上,立足河口实际,充分考虑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优势,把工作重心转
移到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来, 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的路子, 提出了工业发展
“1126”的奋斗目标,统一了全区上下的思想认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为加快发展
赢得了主动。
二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化解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
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专门的指挥部,搞好运筹,加强调度,跟踪落实,以重点
项目带动了全局工作的进展。针对国家宏观调控给我区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我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瓶颈,想尽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土地、水源、交通四个方面的制约,为经
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工作首位,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赢得群众的拥
护。全区实施的17项重点工程,如城区排水、乡镇集中供水等多数与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关;同时,还实施了河宁住宅小区安全封闭、路径健身设施、城乡道路改造、“村
村通”有线电视和“一池三改”等一系列便民利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
活条件。
四是深化油地军校共建,凝聚发展合力。按照“思想抓融合、资源抓整合、项目
抓结合”的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团结共建,携手推进各项改革,共同建设城市基础设
施,联招联引外资项目,联防联治油区治安,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进程。全
区共实施共建项目13个,总投资2亿元。
五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区20周年取得的丰硕成
果,使全区上下精神饱满,热情高涨。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埋头苦干的扎实作风;不断加
强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
齐劲足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
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监督支持和各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结果,也是油
地军校紧密团结、携手共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们发展速度快,增幅高,经济跨上了新的台阶,但经济总量小、实力弱的问题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突出表现在:工业化程度较低,企业规模小,骨干企业支撑
带动能力不强;对石油资源产业依存度过高,尚未形成优势主导型产业,经济增长和
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农业生产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现
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困难群众的生
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特别是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投融资渠道狭窄,建设资金
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有些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还不能适应
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以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
真加以解决。
二、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
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国际经济正在复苏,产业转移步伐
加快;国家宏观调控基本保持稳定,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趋于平衡,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
发的加快,以及东营港、环渤海高速公路、黄东大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
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此外,经过建区20年来的发展,加速全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环境更加优化。总体上看,今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
件较多。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河口跨越式发展
的新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营造三个环境,
发挥三大力量”,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跨越。抓住“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以“工业发展年”活动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实
施“工业强区”战略。突出“三大重点”,就是突出抓大企业、大产业和大项目,加
速壮大工业;突出搞好荒碱地开发、水利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稳步提升农业;突出完
善功能、扩张规模和提升形象,大力加强城市建设。营造“三个环境”,就是营造稳
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营造团结奋进的创业环境。发挥“三
大力量”,就是依靠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扩大对外开放;依靠民营经济启动内力,释
放经济增长的活力;依靠油地军校共建凝聚合力,全面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3.5%;其中地方生
产总值完成27.94亿元, 增长24.2%。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5亿元,增长30%。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亿元,按可比口径增
长10.56%; 外贸出口总值完成2100万美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增长7%。
为圆满完成今年的任务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
工作。
(一)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加速壮大工业经济。突出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深入
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坚持以扩大投入为主线,集中力量上大项目,培育大企业,
发展大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总体上,就是建设“一大园区”,培植“两大
产业”,做强“四大企业”。一是加快培植支柱产业。着眼于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
系,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石油化工、
盐及盐化工两大产业。石化产业,依托中海、富海两个化工企业,不断提升原油加工
能力和深度, 发展关联产业, 推动产业升级,力争今年实现石化总产值30亿元,到
2007年达到76亿元。盐化产业,发挥盐卤资源优势,扩大原盐生产,搞好精深加工,
开发溴素、氯碱等盐化产品,力争年内原盐产量达到20万吨,到2007年达到100万吨,
建成东营市最大的盐及盐化工生产基地。围绕家具制造、制药、精细化工和棉花深加
工等,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大产业。紧紧抓住东营
港扩建的有利时机,规划发展临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
业。围绕“1126”目标,集中实施骨干企业培植工程,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
力强的优势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其加大投入、延伸产业、扩张规模、做大做强。
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企业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重点扶持富海、中海、
通海和黄河口家具四大骨干企业, 力争4家企业年内实现产值3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
上工业产值的91.4%。 围绕骨干企业的膨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以大项目推动企业
大发展。对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的“富海”常减压、焦化、加氢和MDI项目、“中海”
联合加氢和焦化项目、“通海”轻烃回收改扩建和氯碱项目、旭业塑胶磺酸钠项目、
仙河制药厂夏枯草开发项目以及新瑞化工、春兴化工和安景公司的盐化工项目,实行
区领导、牵头部门、金融单位帮扶企业的机制,加强调度,搞好服务,促其早开工、
早投产、 早见效。今年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入要达到13亿元,增长30%。三是努力培
育知名品牌。认真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搞好优势产品开发,争创名牌产品,
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积极抓好区域性知名产品欣马酒、华八井、仙河制药、
黄河口家具等品牌创建工作,以名牌带产品,以产品兴企业。四是建设大园区。目前,
开发区已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基地和龙头。要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的思
路,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同时,搞好园区招
商,引大聚强,提升效益,增强集聚带动功能。突出办好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
以创业园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富海、中海、通海等骨干企业围绕支柱产业
建设工业园,加速扩张规模,壮大实力。五是继续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产权
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加大对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支持
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速改制,自主发展,焕发生机。六是加强
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企业家的培育和引进,使其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创
业意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落实企业家奖励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
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坚
持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农业开发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和标
准化水平,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耕地总量扩张。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抓住国家支持农业开发的机遇,集中力量搞好荒碱地开发,
以耕地的增加带动农民收入的提高。突出搞好重盐碱地连片开发,确保完成开发面积
6万亩,实现全区农民人均增加半亩地。通过增加耕地面积,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
上。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稳定发展冬枣、水产、畜牧等主导产业,
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努力提高规模效益。冬枣业,重点在加强管护、提高品质、
拓展市场上下功夫,新建冬枣园1万亩,实现产量1万吨。水产业,突出搞好浅海护养、
工厂化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 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增加工厂化养殖4万平方米,改
造海珍品养殖池3850亩, 高标准建设1万亩贝类养护园,积极推进中心渔港建设。畜
牧业, 继续走肉羊产业化的路子,实施品种改良,提高肉羊品质,实现肉羊改良6.8
万只。围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产业化经营
水平,增加农业延伸效益。重点对海星长盈集团、河口冬映红枣业、振宇水产资源开
发、东营力大王农畜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增强带动能力。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搞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建设,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2.5万亩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和2
万亩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三是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良种推广工程,
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实施“千村万户”农民
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干渠、
支渠、田间渠道改造和骨干河道治理,进一步配套完善引、蓄、排、节水利体系。突
出建设“三大体系”,即实施东水源延伸配套和河渠治理工程,形成东西贯通、水源
互补、设施配套的供排体系;继续实施城乡集中供水村村通工程,建成城乡一体化的
饮水体系;加快推进防潮堤建设,努力构筑保障农业发展的防水体系。实施农村绿化
工程,大搞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五是狠抓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稳定和完善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
进一步落实好对粮农直补、良种和购置农机具补贴等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取消“两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二、
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城市
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要求,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增强城市
的综合竞争力。一是科学搞好规划设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高起点搞好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快控制性、修建性详规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城区详
规覆盖率力争达到76%;强化精品意识,精心搞好城市建筑单体设计,提高城市品位。
二是积极推进城市建设,逐步建设一批城市精品工程。坚持城内改造、城外扩展、园
区东进的方针,突出“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起步建设“四大区块”,即以海
河路为轴心的标志性建筑区、以西湖公园为中心的居民休闲区、以商业街为核心的商
务区、以东湖公园为中心的商业住宅区。继续搞好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和改造,加快商
业设施开发,配套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稳步推进环城水系和城市公园建设;加快城区
“退二进三”,努力提高城市的容积率和密集度;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大力实
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搞好职工住宅建设。三是高效
能搞好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年为契机,加大
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快市政、环卫、绿
化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推进城市管理一体化。 四是下大气力搞好城市经营。按照
“一储三放开”的要求,加大土地征用、储备力度,依法组织招拍挂,提高土地使用
效益;放开广告冠名权、公益设施投资、经营及市政事业养护等领域,盘活无形资产,
拓宽城市经营的空间。五是加强小城镇建设。重点搞好仙河、孤岛、义和镇的建设,
提高城市化水平。完善村庄规划,鼓励村庄兼并。六是搞好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
设。实施部分干线公路拓宽改造,新建、改造乡村公路50公里;启动中海石化热电联
产项目,推进高架电网改造和城区电缆入地工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
升通信网络的层次和水平。
(四)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
发展的头号工程,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思想,以“招大引强”为目标,完
善机制,优化环境,强力攻坚,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力争年内引进几个投资过5000万
元的项目, 实现外来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在继续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招商方式,强化“四个突出”,即突出专业招商,壮大专业招商队伍,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招商实效;突出企业招商,引导骨干企业发挥优势,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
合资联营,嫁接项目,做好“以大引大”的文章;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石油化工、
盐化工、纺织、木器等优势产业,加强项目库建设,招引“大高外”和关联项目,膨
胀产业规模;突出境外招商,瞄准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以驻站联系和登门招商
为主,加强沟通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项目推进服务
机制,促进项目及早落户,尽快投产达产。加强软环境建设,努力增强环境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稳定扩大木器、农产品等传统
出口产品,积极培植新的出口增长点。认真落实出口奖励政策,鼓励黄河口家具实业
公司、海星长盈集团、振宇水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
益。积极帮助企业搞好国际质量标准化认证,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壮大出口队伍。大
力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两头在外经营,大进大出,以进促出。
(五)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增强综合实
力、致富百姓的关键措施,一手抓膨胀总量,一手抓提高质量,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
展的新突破。强化政策导向,深入宣传发动,动员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参与、支持民
营经济,努力形成“铺天盖地”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放宽、搞活,鼓励支持民营资
本投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类经营领域。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
保体系,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向
园区集中。围绕特色产业,继续加强专业市场、专业村镇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广阔的平台。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运用现代服务手段,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重点抓好
中心商业区和首集市场改造,推进黄河口生资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旅游、
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业态,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着
眼于建设现代港口物流体系,超前规划运作,积极发展仓储物流、海上运输等临港服
务业。围绕打造黄河口生态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搞好旅游景点和设施
建设,开发旅游产品,培育旅游企业,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六)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保障经济稳健高效运行。财政是经济工作的保障和中心,
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精心研究好、运作好。大力培植地方财源,加强税收征管,完善
社会综合治税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
出, 优先保工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均月工资增加140元。在
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体救
助等方面的倾斜,集中财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乡镇财
政体制。加大财政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力度,增强政府对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
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制,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和跟踪审计,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
益。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融资能力,确保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制度,加强审计
监督,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改革,扩大金融业务;
进一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搞好信用评级,深化银企合作,提高融资水平;积极支持
地方金融机构重组整合。
(七)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基础工作,继续搞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小康文明村建设,实施净化、
硬化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信用河口”建设,营造“文明立区、诚信
兴业”的良好形象。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结合,增强科技对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河口街道中
学搬迁,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园标准化建设和幼儿园改造,组建职业技术学校。完善就
业服务体系,加大劳动培训力度,积极开发就业岗位;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
真落实好“三条保障线” ,新增就业1300人。拓宽“阳光190”社会救助领域,突出
抓好教育和医疗救助,全面提高救助水平。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
水平。加快殡葬管理改革,搞好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公
共卫生信息、监督执法、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建设疾控中心大楼,提高全民医疗保健
水平。配套完善文体设施,鼓励发展文化产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
育水平。 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积极稳
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促进事业单位机构、 人员等资源合理配置。认真搞好
“十一五” 计划的编制和《河口区2005-2007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坚持不懈地做好
老龄、残疾人、档案、气象、黄河河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人防等工作。
深入推进“平安河口”建设。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
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实施“金盾”工程,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重视和加强来信来访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利益。坚持不懈
地抓好安全生产,强化监督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抓好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起步建设污水处理厂,努力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土地管理,严格用地审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努力提升土地的
集约利用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
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建立健全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增强社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快形成民主、科学、
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
强政府行为的公信力。
(八)深化油地军校共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大融合。高举团结发展的旗帜,不断
凝聚发展合力,拓宽共建渠道,努力提升结合的层次和成效。加大城市和基础设施共
建力度,共同搞好项目规划论证,共同加大投入,共建美好家园。建立油地军联合招
商机制,依托油田三产企业,搞好项目包装和宣传推介,积极推出去招商。强化油区
治安综合治理,优化社会环境,支持油田主业增储上产。进一步拓宽思路,完善措施,
推动油田帮扶乡镇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整合区域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优势,加
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融合。
各位代表! 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将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建
设加工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集中实施十二项重点工程。一是城区道路
建设改造工程,实施海河路北延和西湖路建设配套。二是城乡道路改造工程,实施河
滨路城区段和滨海路拓宽改造, 建设龙四路、义牟路、义英路、义兴路、新盐路等5
条乡村公路。三是中心商业区改造续建工程,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建设和道路改造。四
是黄河广场与银河公园通透工程,拆除部分建筑物,逐步实现水域、绿地对接。五是
环城水系建设工程,开挖北环水系,实施海昌路东侧部分衬砌,全面实现“六河相连”。
六是城郊生态林建设工程,在中心城北侧建设10.6公里生态林带,实施河滨路城区段
和辛河路城区以南段绿化。七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实施2.3万亩荒碱地开发、2.7万
亩土地开发整理和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八是东水源配套工程,打通西、北支线,实
现全线贯通。九是骨干工业企业扩建工程,实施富海石化50万吨/年焦化、30万吨/年
汽柴油加氢、5000立方/小时制氢、100万吨/年常减压和中海石化50万吨/年焦化、30
万吨/年联合加氢及1.2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骨干技术改造项目。十是实施开发区配套工
程,突出搞好标准化厂房建设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十一是实施城乡集中供水村
村通工程,完成河口至孤岛自来水主管线和新户乡、太平乡、义和镇分支管线铺设,
全区自来水入村率达到60%以上。 十二是东部小城镇建设工程,实施仙河镇的神州路
配套、滨港路城区段改造、红旗渠城区段清淤和孤岛镇的神仙沟综合治理、朝阳区生
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以上工程概算总投资11.7亿元。
三、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快发展、富民强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全区人民的重托。各级政
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
步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全体公务员特别是政府各级领导
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深学政治理论,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丰富
头脑,开阔视野,创新观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科学决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
的能力。重视和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实践,努
力增强服务本领,提升工作水平。
(二)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逐
步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抓好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一站式”审
批、一条龙服务机制,方便人民群众,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搞
好行政效能监察,促进政府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转。
(三)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
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维护群众利益。大兴求真务
实之风,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少说多做,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官僚
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腾出时间和
精力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政务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
考核监督“三大体系”,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调度,努力抓出实效,干出水平。
(四)搞好廉政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强化廉政制
度建设,完善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机制,对施政行为的全过程实施有效制约监督。
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反对奢侈浪费,提倡勤俭办事业。坚
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
件,严惩各类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新的目标已经确立,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中共河口
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
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