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1&rec=25&run=13

2010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
基调,全面落实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改善民生三项战略任务,
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
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 141.27亿元,比上年
增长17.2%,人均GDP达到13.76万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
6.1%; 第二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
14.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7.2:56.6:36.2调整为6.4:56.4:37.2,服务业
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8170人,增长3.2%;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31545元,增长4.5%。全区新增就业岗位安置人数2667人,其中失业职工再
就业947人,就业困难群体299人。完成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人数1966人,新增转
移农村劳动力4562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3人。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产值稳定增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18亿元,增长6.8%。
其中农业总产值5.85亿元,增长7.6%;林业总产值0.47亿元,增长4%;牧业总产
值3.24亿元, 增长11%;渔业总产值7.02亿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1.61亿元,增长4.3%。
粮食产量降低。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4万亩,粮食总产量1.42万吨,下降14.4
%; 单产335.8公斤/亩。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2万亩,夏粮总产量0.63万吨,
单产326.9公斤/亩;秋粮播种面积2.32万亩,秋粮总产量0.79万吨,单产343.1公
斤/亩。棉花面积28.76万亩,总产量1.56万吨(皮棉) ;蔬菜总产量0.49万吨,水
果总产量2.99万吨。
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区新增片林1.8万亩。其中,防护林1。7万亩,经济
林0.1万亩。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绿化4.7公里,新建沿海防
林基干林带土方及建筑物工程4.03公里。建设3万亩黄河口冬枣品牌基地、100亩精
品区、2000亩示范区,新建、修缮冬枣、葡萄及其他杂果大棚20个,植树12万株。
林木覆盖率达到15%。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畜牧业成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区新建
各类养殖小区40处, 累计建设246处,其中特色养殖23处、肉鸡35处、肉鸭45处、
生猪76处、 肉牛12处、奶牛8处。通过小区养殖和规模生产发展,全区基本形成了
肉禽、生猪、草畜禽等三个养殖板块。全区生猪、肉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
和90%以上, 申请生猪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发展畜禽养殖合作社4家、协会2
个。 全区猪、 牛、 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17。 4万头、 1.77万头、22.4万只和
507.74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96万吨,增长13%。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长4%。全年实现水
产品总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养殖产量10.5万吨、捕捞产量1.7万
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15万亩,认证无公害水产
品19个。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服务能力提高, 农机总动力
2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
法人企业)完成总产值39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实现工业增加值83.2亿元,
增长27.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7.7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40.32%, 比年初提高3.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总产值53.99
亿元, 增长41.8%; 重工业总产值337.2亿元, 增长38.3%;轻重工业结构比例
13.8:86.2。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90.52亿元,增长43.9%;
利税43.93亿元,增长57.9%;利润23.62亿元,增长4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
数达到584.19,总资产贡献率28.24%,资产负债率62.6%,流动资产周转率5.2次
/年,全员劳动生产率56.35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78%。
建筑业稳步增长。 全区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13.68亿元,
比上年增长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88万平方米,增长7.4%;竣工面积2.28
万平方米,下降19.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增长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适度扩张。在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量跨上新台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5亿元,
比上年增长28.3%。 其中,城镇投资141亿元,增长38.8%;农村投资20.5亿元,
下降16.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37亿元,增长60.8%;第二产业完
成投资88.05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7.08亿元,增长34.3%,快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35.34%,比上年提高4.2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全年完成投资4.11亿元, 比上年下降24.8%,房屋竣工面积47.14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08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 其中, 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2.15亿元, 增长18.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4.02亿元, 增长19.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20.99亿元,增长
18%; 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5.18亿元,增长21.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
企业中,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38.9%,纺织服装鞋帽类增长139.8%,
家电类增长113.9%,金银珠宝类增长275%,家具类增长18.1%,建筑及装潢材料
类增长26.4%。
对外贸易实现强劲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621万美元,增长70.9%。其中,
出1~4132万美元, 增长41%;进2489万美元,增长163.4%。从重点产品出口情况
看,出口增长的产品主要有塑料制品、化工产品、石油装备。塑料制品出I~1027万
美元, 增长15%;化工产品出380万美元,增长544.1%;石油装备出205万美元,
增长75.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592万美元,增长26.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道路货运总量721.5万吨,增长8.9%;货运周
转量77050万吨公里, 增长12.3%;道路客运量143万人次,增长7.6%;客运周转
量8880万人公里, 增长12.3%。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981.93公里,其中干
线公路里程127.7公里, 省道、 县道、 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分别为207.61公里、
57.2公里、193.19公里和612.7公里,村道里程783.54公里。
邮电通信业运行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882万元,比上年下降7.7%。
其中, 邮政2315万元,下降6.7%;电信20567万元,下降7.8%。年末,固定电话
用户数3.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33.13万户,互联网用户数2.51万户。
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区2A级旅游景区达到4家,星级餐馆5家,星级宾馆4家,
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 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家。全年共接待
海内外游客29万人次,增长16%。实现旅游总收入1.15亿元,增长16.5%,其中国
内旅游收入1.14亿元,增长16.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实现全口径财政总收入239103万元,增长73%,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76463万元, 增长30.3%。全区地方财政支出9.93亿元,增长22.5%,其
中, 农林水事务支出20247万元,增长75.9%;医疗卫生支出4887万元,增长19.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75万元,增长46.1%;科学支出1516万元,增长26.4%。
金融信贷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5.14亿元,比
年初增加4.6亿元, 增长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68亿元,比年初增
加7.36亿元,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53.86亿元,比年初增加12.4亿元,增长29.8
%。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全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32亿元,增长16%。其中,财
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0.92亿元, 增长16%;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3.4亿元,
增长15%。全年赔付额0.85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94人,专任教师
36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040人,毕业生845人,招生670人,专任教师185人,
2010年本科录取人数达到489人,高中本科上线率53%;小学11所,普通初中3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 初中在校生4294人,毕业生1178人,招生1521人,专任
教师369人; 小学在校生8056人, 毕业生1573人,专任教师436人,小学毕业生率
100%。幼儿园33所,班数113个,在园(班)幼儿3337人,离园(班)961人,入园(班)
1498人,专任教师194人,学龄人口入园率98%。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 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
项,国内领先水平8项。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奖3项、 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项,市级以上科学
技术奖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我区首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运营,建成了山东汇海医药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零突破,东营安
诺其与母公司捆绑于2010年4月21日成功登陆创业板。 组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
发新技术、新产品120项,其中列入省自主创新产品目录13项。
质量兴区战略深入实施。年末,全区共有山东名牌产品9个,服务名牌2个。全
面实施标准化战略,1家企业通过标准化验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项、山东省地
方标准2项。 编制完成山东省石油助剂及轻烃产品监督检验中心规划设计和筹建方
案。制定企业标准9项,6个产品获得采标标志,3家企业被评为AAA级标准化良好行
为企业,对217个产品标志进行登记,标准覆盖率98%。
九、文化、广播、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文体艺术中心”投入运营,举办首届油地军港运动会。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专业团体2个, 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建成六合街道、孤
岛镇、 仙河镇、义和镇、新户镇5处综合文化站,建成2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规范化站点, 35个示范型农家书屋,41个村的农民健身工程;文化大院建成村100
%。小品《识时务者》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第七届
“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十字路口》被国家新闻出
版总署授予“我的书屋,我的家”——全国农家书屋阅读讲演活动最佳创意奖。歌
曲《家》荣获全国作曲一等奖,《石油人》和《放飞心情》在全国声乐、器乐作品
征集大赛活动中荣获歌曲创作银奖,《感恩》、《爷爷告诉我》获东营市第八届文
艺精品工程奖。书法《桃花源记》荣获“首届中国王羲之书法艺术大展”三等奖。
广播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座。
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均为100%,有线电视用户1.46万户(不
含油田),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52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在全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
会上,获得象棋比赛团体第八名、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
三等奖和田径比赛1银、5铜。在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上,全程接力获得第四名,这
是我区首次在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中获佳绩。新建汽车体育运动协会、残疾人体育
运动协会、晨练体育运动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4个。 筹备召开了河口区首届油地军港运动会,共设篮球、乒乓球、五人制足
球等11个大项、50个小项的比赛,油地军港12个代表团、1500余名运动员参赛,是
建区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6家,其中医院11家、卫生院3家、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家。 卫生技术人员1562人,其中医院
1048人、 卫生院62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4人;其中执业医师742人、执业助理医
师121人、注册护士682人。卫生机构床位1151张,其中医院1091张、卫生院60张。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宁路改造竣工使用,安装LED路灯113盏,德胜街西延主
路罩面和黄河路两侧改造工程已完成。昌盛河治理改造、河滨小区水系桥建设及南
岸绿化、 河祥路跨水系桥建设,共改造水系2.2公里,新增绿化6.73万平方米,新
增桥梁2座,绿化覆盖率达到28%。配套河聚路污水管网2.9公里,新建倒虹吸3处。
实施西湖公园北岸绿化、河安小区三侧院墙绿化全部竣工。对李坨旧村216户195个
院落、 4.8万平方米旧宅实施和谐拆迁。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建设80型经济适
用住房300套,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60套。实施廉租住房货币补
贴,为155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9.7万元。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保护完成投资2.9亿元,环境保
护投资指数达到2%。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6.7%,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生产安全事故全面降低。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97起、死亡21人、受伤82人、直
接经济损失44.67万元, 分别下降25.95%、19.23%、34.92%、44.68%,杜绝了
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小幅增长。 年末户籍人214668人, 其中,地方人口102855人,油田人口
111813人。 全区年末暂住人口36005人。全年出生人口1~1519人,人口出生率7.08
‰, 死亡率5.54‰,自然增长率1.54‰,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1。年末城镇化
率达到77.95%。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6092元,比上年增长15%,
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4元, 增长13.3%。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
入21792元,增长17.3%;经营净收入214元,增长114.2%;财产性收入766元,增
长551%;转移性收入3320元,下降14.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770元,增
长2.3%,其中食品支出3721元,增长2%,居民恩格尔系数29.1%。人均现住房建
筑面积30.76平方米。 农民人均纯收入8157元,增长14.3%,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速1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1726.6元,增长13.4%;家庭经营收
入5966.4元,增长12.3%;财产性收入274.7元,增长44.7%;转移性收入189.6元,
增长68.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44.6元, 增长8.2%, 其中食品支出
1629.1元,增长10.3%,恩格尔系数32.29%。人均居住面积31.18平方米。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
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331人、15224人和5716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733人、 4380人和9665人。城镇
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145人,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424人,农
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500人。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91人。全区有639名企业退
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占应纳入人数的100%;全年为639名离退休人员、106名
遗属支付养老金1169万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调整到1280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总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
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据待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