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2&A=10&rec=4&run=13

(2010年1月5日)
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区长武林中
(摘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
工作基调,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运行调度,各项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区实
现生产总值105亿元, 增长1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6亿元、64亿元、33.4
亿元,增长6%、21%和1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6.17
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87亿元,增长10.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0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8家,比上年增加12家,完成增加值
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利税28亿元,分别增长25%、31%和30%。石油化工、盐及盐
化工、 精细化工、 石油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突破
300万吨,原盐产量达到80万吨,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7万千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全力打好企业运行保卫战,政企联动,携手共渡难关。实行区级领导联系企业和企业特派员
制度,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组建财政性担保公司,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有效解决了中小
企业融资难问题。制定落实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骨干企业加大投入,实施技
改扩规,当年完成技改投入15亿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一区五园”发展框架初步形成。
实行经济开发区封闭运行管理,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业水厂建设、园区绿化工程,基础配
套日臻完善。 盘活开发区闲置土地210亩,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
作,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2%,化学需氧量削减53.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
农业效益稳步提升。粮棉生产喜获丰收,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达到2.04万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池塘健康养殖示范区2万亩、畜牧标
准化养殖小区37处,水产品总量、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1.7万吨、3.6万吨,增长5%和12.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家,带动6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积极发展蘑菇、红薯、肉鸭等特色种养殖,建成特色产业村33个。
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介力度,成功举办首届黄河口冬枣文化节,冬枣、对虾、海参等26
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3.5万
亩、现代渔业开发项目3万亩,疏浚治理河道4条51公里,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滨海大
道绿色生态河全线贯通,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即将开港运营。加强农村信用平台建设,东
营惠农担保公司投入运营。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837万元。着力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免费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区乡土地流转服务
中心6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400亩。
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8%。 精心打造黄河口旅游品牌,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
旅游收入9870万元;仙河镇、孤岛镇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金融运行态势良好,金融
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亿元,比年初增加8.8亿
元。达成银企合作协议61项,贷款金额55.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对外贸易进一
步扩大,完成进出口总值4900万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4000万美元、增长10%,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1400万美元。
(二)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在宏观环境趋紧、制约因素增多、困难
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增长的第一手段,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
年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71个,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从8月份开始,集中150天的时间,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战”。按照“洽谈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
一批”的要求,对52个投资过2000万元项目实行重点调度,落实“四个一”推进机制、“两
审终审制”和手续代办制,有效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全区洽谈签约项目达到30个,计划投
资71.2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24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12个,计划投资15.7亿元;竣工投
产项目18个, 其中海鑫钻杆、常青树化工、安诺其纺织等投资过亿元的项目7个,完成投资
21.4亿元。 成立8个专业招商组,加大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力度,当年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
资19.3亿元。积极做好项目编报和争取工作,争取上级扶持项目38个,落实资金1.81亿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启动实施了城
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重点区块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城区详规
覆盖率达到89%。 提速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投资5.85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3项。昌盛河
西岸绿化、西湖公园北岸衬砌绿化、朝阳河清淤及修复工程顺利完工,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
方米。 改造延伸河仙路、黄河路、渤海路和仙河镇兴凯湖路,配套雨污分流管线7公里。天
然气管网改造、河安小区市政配套全面完工,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广电中心、第二殡仪馆
建设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注册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
责任公司和鹤翔资产运营中心,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深入开展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加快推进村镇建设,启动实施村庄迁建合并工程,
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农民新建住房1623户、改造住房664户,惠及群众8100余人。积
极创建农村文明示范区, 改造城乡供水管网229公里,新建清洁沼气池1000个,修复农村危
桥10座、病险水库1座,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高标准实施“三网”
绿化示范区和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 新植树木357万株,荣获“全省经济林示范区”称
号。
(四)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55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38元,分别增长13.5%和10%。新增城镇就业2700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以内。 “阳光190”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 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920万元。全省社会救助工作
会议在我区顺利召开。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新建经济适用房300套,落实廉租房220
套,河口城区和孤岛、仙河4346套油田职工住房建设基本完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
治能力不断增强, 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17处、乡镇卫生院3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到98%。 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实施了中小学
校舍抗震安全改造、职教中心综合教学楼和河安小学建设工程,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继续保
持人口低生育水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建
区25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扎实开展“迎国庆、保全运、促发展”百日会战行动,圆满完成建
国60周年庆典和十一运安保任务。加大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隐
患排查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社会秩序持续稳定。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不断加
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应急管理、档案、
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五)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政府施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清理规范
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126项, 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推行
网上办公,将公共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面向社会公开,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深入开展“政企联动、共克时艰、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活动和“通渠道、除障碍、清死
角”专项治理,出台“十条禁令”,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一步优化了经济
发展软环境。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设立区长公开电话,开办“市民心声”栏目,集中解决一
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提案55件,办复率
达100%。完善廉政公开承诺制,强化审计监察,认真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
新的成效。
2009年工作体会: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发展定位。面对复杂变
化的宏观形势,立足河口实际,抢抓发展机遇,研究确立了“以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关注
民生、和谐发展为主题,科学规划‘一区五园一带两线’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努
力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实现率先崛起”的总体发展战略,在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
凝聚了合力,激发了工作干劲。实践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危机和困难面前,信心比黄
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善于把握机遇,找准目标定位,就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二是找准制约区域发展的根本症结,创新运作机制,全力攻坚克难。针
对河口发展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的基本特征,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工业化、城市化和
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举全区之力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战”,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取得了
丰硕成果,为实施国家战略积累了经验,夯实了基础。实践证明,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河口
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敢想敢干,努力攻克大项目、培植大产业,就一
定能够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三是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尽心竭力办实事、
解难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事关河口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研
究确定了10项重点工程和10件便民实事,全部完成年度计划,让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实践
证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
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祉,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事业发展积蓄强大力量。
四是深化油地军港团结共建,凝聚发展合力,促进区域和谐。始终高举油地军港团结发展的
旗帜,本着“以发展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团结共识,完善共建机制,
凝聚各方力量,实施共建项目7个,总投资2.3亿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实践证
明,推进区域发展、共建美好家园、让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油地军港
的共同责任和共同心愿,只要各方精诚团结、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就一定会将我们共同的
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五是树立重抓落实的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
府的根本职责,创新工作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把主要精力向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
保障改善民生倾斜,实行周调度制度,强化督查考核和行政问责,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树立狠抓落实的强烈责任感,对事业倾注真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就一定会战胜各种困难险阻,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①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尚未形成完
善的产业体系;②城市功能还不完备,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与群众期望还
有一定差距;③农业生产比较粗放,品牌效益发挥不够,产业化水平较低;④财政增收压力
加大,收支矛盾日益突出;⑤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
难;⑥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较多,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⑦个别部门和单位服务意识不
强,办事效率不高,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政府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
为国家战略,并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总体规划。河口地处黄河三角洲最前
沿,是东营港的腹地支撑区和最强辐射区,既有临港优势,也有丰富的土地、海洋、油气、
生态等资源优势,借助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必将迎来一个大开发、大发展、大突破的
崭新历史阶段。二是,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是,经过25年的努力,我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已经步入
快速膨胀期,区域发展的大框架正在拉开。特别是当前,全区上下政通人和,油地军港团结
一心,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为我们战胜困难、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机遇难得,形势逼
人。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大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借势而为,努力夺取全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按照“站在新起点、着眼新阶
段、树立新目标、开创新局面”的要求,围绕构建“一区五园一带两线”和“五大基地”发
展格局,突出“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关注民生、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实施工业化和
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和谐城乡建设、政府效能提升“三大行
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机制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
会平稳较快发展,为推动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长11%,外贸出口
总值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
率控制在2%以内。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持
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
2010年工作
把握“一条主线”,实施“三大行动”,突出“四个重点”。
一条主线,就是以实施国家战略牵动全局,高点定位,提升境界,全面融入国家战略,
立足开发建设最前沿,聚力攻坚,勇挑重担,奋力抢占区域发展制高点,加速推动在黄河三
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
三大行动,就是适应国家战略的新形势,采取得力措施,整合优势力量,集中三年时间,
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和“政府效能提升行动”,努力提
高大项目支撑带动力、基础设施承载力和政府执行力,为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四个重点,就是:
(一)以重大项目攻坚为核心,加速膨胀经济总量。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打造优
势产业集群、实现河口经济腾飞为目标,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为推动主导产业
裂变扩张搭好骨架、储备后劲。今年力争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不少于30个,过亿元项目
不少于20个,过10亿元项目不少于4个。着力实现五个突破:
在招大引强上实施突破。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打好国家战略牌,大力
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努力扩大招商成效。依据主导产业规划,精心策划包装项目,锁
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定向招商、资源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培养选拔专业招商人才,优化重组专业队伍,创新招商运行机制,确保每个专业招商组
年内至少引进1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探索以商招商、中介招商、
委托招商、网络招商等有效模式,千方百计促进项目落地。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强化招商
选资意识,坚持把大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主导产业,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经济发
展的支撑力和爆发力。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把项目审批关口,坚决杜绝新上高
耗能、高污染项目。
在项目运作上实施突破。完善项目推进服务机制。全面落实“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
具体承办、一套班子靠上推进、一套方案运作实施”的“四个一”机制,严格执行“两审终
审制”和重大项目手续代办制,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项目推进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破
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进一步深化银企合作,
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融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黄河三角洲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向我区倾斜;规范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改革土地管理利用方
式,用足用活高效生态经济区有关土地政策,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在企业扩规上实施突破。坚持扶优扶强,认真落实加快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实施
“骨干企业培育计划”,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过10亿元的达
到10家以上。重点支持中海石化新上240万吨/年催化裂化和500万吨/年炼油提升项目,支持
富海石化加快推进2万立方米气柜、100万吨/年加氢装置、20万吨/年汽油改质和200万吨/年
重油催化项目,新上25万吨/年气分、40万吨/年焦化项目。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帮助企业完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主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一批增资扩产项目,以增量盘
活存量,加速成长壮大。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启动财政性担保公司,推行联保融资模式,破
解企业融资瓶颈。大力扶持油田改制企业,按照“选好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帮助解决
土地手续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新上扩建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
支持全民创业,降低准入门槛,强化政策扶持,催生一批专业配套企业,不断壮大企业队伍。
在产业提升上实施突破。按照高效生态经济的要求,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为目
标,以新上项目为载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石化产业,抓住与中海油合作的机遇,支
持中海、 富海满负荷生产,加快扩规项目建设,力争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盐及盐化工产
业,在整合盐业资源、提高原盐产能的同时,集中突破盐化工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力争
完成原盐产量100万吨。重点推进实施大海集团6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及配套项目,延伸化工
产业链条,在促进石化、盐化一体化发展上实现突破。石油装备产业,重点推进在建、续建
项目尽快投产,实现产业集中布局,打造黄河口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重点推
进总投资22亿元的3个风力发电项目、 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以及总投资
15亿元的华锐风电设备制造项目,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打造黄河三角洲新能源产业基地。认
真落实服务业发展规划,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服务外包等
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搞好景点包装和运营策划,精心打造神仙沟、滨
海长廊、石油小镇等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景观,提升旅游产业档次和规模。加快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孵化水平。高度重视节能
降耗,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努力实现绿色增长。
在园区建设上实施突破。围绕打造“经济发展核心区、招商引资先导区、主导产业聚集
区”的总体定位,高水平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大“一区五园”基础配套力度,
统筹解决排污、燃气和供水问题,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规划建设北部新型工业基地,高
标准实施基础设施配套,按照高效生态经济的要求,集中布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
的盐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与临港开发区联动发展的
格局。坚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原则,加大园区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为新上
项目腾出发展空间。
(二)以打造湿地之城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准确定位、拉开框架、挖掘
内涵、提升层次”的思路,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乡布局,推动组团
发展,全力打造黄河口湿地之城。
坚持高点定位,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始终把“湿地生态”作为城市
基本定位和标志性品牌。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高起
点编制区域战略规划;按照中心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三个层级,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
总体规划;加快配套重点区域详细规划,逐步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建立完善群众参与、专家
咨询与领导决策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机制,着力提升片区、项目和单体设计水平,建设群众满
意的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强化规划执法刚性,严查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
肃性。
拓展中心城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建设三大区块。一是打造西湖区。以建设全国
一流的湿地生态景区、文化创意园区为目标,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团队,对李坨水库及周边区
块进行整体策划,瞄准高端定位,实施深度开发,打造水绿共生的现代城市景观,带动城市
向西扩张。二是提升工矿区。强化城市规划约束,提高城区工矿用地使用效益,鼓励油田大
院子逐步向城区外围和园区搬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大对城区和周边闲置土地清理力度,
统一储备,集约利用,拓展城市空间。三是改造城中村。按照“政府主导、村民自愿、市场
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启动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河滨小区二期及周边配套建设,改善
城郊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突出抓好“畅、绿、亮、美、洁”五大工程建设。
“畅”,就是以路为纲,拉开基础建设框架。重点打通城区断头路,改造提升公园街、黄河
路和海宁路; 规划建设西外环路, 对海盛路、顺河路进行延伸改造,拉动城市扩张发展。
“绿”,就是以绿为带,构筑城乡生态景观系统。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
乡镇示范区7处、 柽柳林示范区2000亩、保护区4万亩、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5.1公里,新增
绿化面积2.1万亩; 城区重点搞好道路绿化、空白地绿化和油田大院子绿化,加快构建“森
林环抱”的大绿化格局。“亮”,就是实施城市主干道路和沿街建筑亮化工程,扮靓城市夜
景,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美”,就是抓好城市景观建设,打造一批精品工程,精心搞
好策划,融入黄河口、大湿地、石油城等文化内涵,彰显区域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洁”,
就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城市
管护水平。实施河口垃圾处理场扩建和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在重点路段和居民小区建设
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0个;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狠抓城区污染治理,提高城市保洁水平。
创新融资机制,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实行市场化运作,是突破城市建设融资瓶颈最现实、
最有效的出路。本着推动城市滚动发展的原则,依托城建投资发展公司、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和鹤翔资产运营中心三大融资平台,盘活存量资产,搞好策划包装与市场分析,实施分期开
发,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
府投资为导向,积极引入BT、BOT、TOT等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
设,放大政府资金投入的倍增效应。整合城区及周边低效利用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
储,统一开发,尽快把土地存量优势变为城市发展优势。加快建立城市规划与土地储备相结
合的联动机制,严格控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周边土地,提高政府对土地的调控能力。进一步
探索油地共建共管的新机制、新办法,超前谋划,搞好对接,形成推动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加强村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搞
好乡镇间分工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强乡镇驻地特别是东部城镇基础设施配
套,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认真做好“一包三派”和油田帮扶乡
镇工作,整合力量,探索建立支持村镇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调整完善村庄建设规划,扎实
推进村庄迁建合并工程,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确保新建农村住房1560套,改造
危房600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5处,与农村文明示范区和卫生、计生、民政等公用设施相结
合,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布局,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继续加强农村水、
电、 路、讯等设施建设和管护,新建改造乡村公路59公里,修复农村危桥5座。加强农村环
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三)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抓市场、带龙头、建基地”的思
路,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由偏重设施配套向注重产业提质转变,由偏重家庭生产向注重组织化
经营转变,由偏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品牌培育转变,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海星、振宇等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基
地规模,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开发精深加工项目,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力
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着力在规范管
理、接轨市场上加强指导,搭建服务平台,构筑营销网络,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依托惠
农担保公司,积极开展信用合作,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充分发挥土地流转
服务中心作用,完善扶持政策,鼓励以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土
地高效利用。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提高
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百千万”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30个百
亩高产园、10个千亩示范片和2个万亩特优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宣传推介,
完善营销网络,打响黄河口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重点建设3万亩黄河口冬枣品牌基地、
3200亩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基地和8000亩黄河口海参标准化基地。突出发展生态畜牧业,依托
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新建提升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0个。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种养殖,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体系,强化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
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托黄河口国家级中心渔港,加快海洋经济产业园规划配套,吸引
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实现公司化经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王庄二干二分干衬砌
改造和义丰干、丰产河清淤疏浚,完成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建筑物配套工程。实施土地开发
整理项目3.6万亩,现代渔业标准化池塘开发项目8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提高农业
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良
种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进玉米、棉花等政策性农业保险,严格涉农价费监管,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依法有偿流转土地承包
经营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禁止乱搭乱建行为。推进农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有条件的村走“村企合一”的发展路子。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与土
地延包制度有机结合,放活林业生产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加快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造林营
林新机制。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明晰产权,
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公司化经营的良性机制。
(四)以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本着统筹城乡、以人为本的原则,致
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便民实事建设,努力让老百姓分享到
更多发展的成果,体验到更多和谐幸福。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就业问题,依
托油地军港就业联动服务中心,发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带动吸纳就业的作用,确保新安置
城镇就业1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00人。健全城乡社保体系。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
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内参保率达到70%以
上。 完善“阳光190”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解决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继续
推进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100户,满足困难群
众住房需求。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方针,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抗震安全改造和
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教育小区配套和河安小学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以人人享有基
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
启用区人民医院,改造扩建农村卫生室33处,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打造黄河口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力争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主体育场和广电中心年内完工投用。关心
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打私、
统计、史志、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巩固扩大双拥共建
成果。扎实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全社
会文明程度。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河口”建设,构建严密的油地治安防控网络,
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断提高群众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充分发挥
区长公开电话、市民心声、政风行风热线等载体作用,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
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实施城区交通安全警示系统建设,在重点路口安装测速拍照和警示装置,在主干路段建设隔
离护栏,强化交通秩序专项治理,确保居民出行安全。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厉打
击制假售假行为,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
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解放思想,提高创新力。立足河口区情,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始终站在实施国家战
略的高度,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战略思维,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全局,以更加非凡的气魄
推动发展。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胆探
索,勇于实践,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顽强拼
搏,克难奋进,努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和困难。
二是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对重点工作逐一
量化分解,层层压实责任,跟踪督查调度,确保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
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度,精简审批流程,压缩会议、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高标准建设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一条龙服务,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绩效评估和奖惩考核
力度,强化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坚决兑现奖惩。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推行一线
工作法,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面对面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行使、透明运行。健全重
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切实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加强普法
宣传教育,认真组织“法治河口”创建活动,提高法律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两清理一规范”
活动,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及时了解民意,化解
矛盾,改进政府工作。
四是保持清正廉洁,提高约束力。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
浪费,努力压减开支,强化审计监督,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
设责任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大纠风治乱力度,严查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
为。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加强公
务员队伍建设,时刻把群众福祉放在心头,把推进发展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评判作为第一
标尺,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不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争做勤奋敬
业、勇挑重担、为民务实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