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4&rec=118&run=13

【概况】2002年,全区民政系统按照国家、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
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战略,突出城市民政工作的地位,实现城乡并重、
共同发展的目标,多项工作跨入省、市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等荣誉称号。以创建“全国社区建设
示范区”和迎接全省社区建设现场会议为契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层次进一步提升,
在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和社区功能配置的同时,加大对社区工作信息化建设、社区服务
网络化建设的力度, 投资近200万元,建成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市民求助中心、社会
捐助中心、职业培训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一体的东营区社区服务中心和全省最大
的社区无线传输网络,开通“190”市民服务热线,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网,
从而达到社区工作在组织、硬件、信息等方面的全面整合。结合全区村委会换届选举,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全区201个村民委员会有186个一次换届选举成功,
选民参选率达到95%。 继续深入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使
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村务管理之中。 全年累计下拨救灾救济专项资金230万元,救助
贫困群众2万余人次; 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区”四连冠。老龄工作全面启动,组建东
营区老龄委办公室。组织开展即开型社会福利有奖募捐2000万元大奖组现场销售活动,
实现销售额230余万元。

【社会行政管理】开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调整加强力量,协调科
技、文化、教育、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使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
健康发展。至年末,共登记注册民间组织631家,查处非法民间组织2家。根据民政系
统基层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设置开放式的婚
姻登记大厅,配备照相室、档案室、发证室,公开服务承诺、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
标准。在东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婚姻登记分处,实行东西城分片管理,使居民能
够就近办理婚姻登记。 全年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4822对;离婚登记340对,婚姻登记
合格率100%, 女性初婚晚婚率99.9%。制定出台《东营区殡葬管理规范》,组建东营
区民政执法监察大队,加强对经营性公墓、殡仪服务场所和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查
办违法经营摊点、门头23处,并为符合条件的销售单位颁发《殡葬用品经营许可证》,
规范了全区丧葬服务市场。 共办理国内收养登记11例,与东营110密切配合,共收容
处置流浪乞讨人员5名,弃婴2名。

【社区建设】全区贯彻区委的战略部署,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社区建
设工作取得较大的突破,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一是加快社区基础设施
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原则,克服资金不足、选址难等
问题, 投资4500万元,新建社区办公及服务场所,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社
区办公场所平均每处达到1000余平方米,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均在4000平方米以上;投
资1 80万元,对区民政局办公楼进行改造,建立1000余平方米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
并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控制平台,建立覆盖各街道和社区的信息化社区服务网络,实
现网上办公、服务,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二是提高社区规范化水平。按照全国
示范社区站室设置标准, 结合东营区实际和居民的需求, 规范设置社区站室,达到
“四室、三站、一校、一场所”的标准;建立健全社区规章制度,对重要制度、基本
规章上墙公开;完善社区基础资料,建立“十档、十簿”,并全部录入微机,实现微
机化管理;重新调整10个社区四至范围,对21个社区名称进行规范。三是进一步落实
社区职能。区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区职能的意见》,区直有
关职能部门都按照重心下移、费随事转的原则,制定职能下放社区的实施方案,赋予
了社区管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各项权力,使社区在城市基层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区公安分局按照“一区(社区)一警”的要求,每个社区都建立社区警务室,
有30余名公安干警离开机关,走进社区,指导社区组建巡逻队,研究治安防范措施,
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民政部门以社区为依托,全面整合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完善
社会救助网络,对城区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对各类民间组织进
行详查摸底,并在部分民间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利用协管、监督、联系等方式,实现
对民间组织的全面掌握和依法管理。卫生部门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建立社区卫生服务
站,为社区内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查体,普及健康知识。计生部门建立以
“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加
强社区常住人口、空挂人口、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计生的管理。城管部门把道路保洁、
垃圾清扫公开拍卖, 并协助社区搞好垃圾清运。 四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全区开通
“190” 社区服务热线,初步建立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
区服务站为基础、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社区服务网络。各社区根据辖区内不同居
民的需要,积极创办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设立了家政服务、中介服务、医疗保健等
10余类近百个服务项目,把服务拓展到各类人群,延伸到千家万户,深化到生活细节。
同时,各社区整合社区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解决了居民在生活和工
作中的困难,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

【双拥与优抚】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双
拥工作,区双拥工作办公室的人员、编制及经费全面落实,并召开全区创建“全国双
拥模范城(县)”动员大会,出台《东营区委、区政府关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
实施意见》,为全区双拥优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全面提高优抚对象的优待
标准。农村现役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提高到每年2860元,达到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水
平;在乡复员军人月定补标准普遍提高30元;在乡烈属 (含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
家属)和在乡革命伤残军人,每人年优待金标准提高到800元;在乡老复员军人每人年
优待金标准提高到7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每人年优待金标准提高到300元;孤老优
抚对象年优待金标准提高到1000元,各类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均列入镇、街道财政正税
支出。同时对全区优抚对象自然减员经费,实行由区民政局集中管理、专户储存、重
点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三老”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三是动员全社会力量,
为驻军驻警单位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从人力、物力,积极
帮助驻军、驻警单位开展军事演习;粮食系统开展“好米好面送军营、真情真意送亲
人”活动;电力系统开展“光明送军营活动”;教育、科技等部门和驻区高等院校开
展“好书送军营”活动,并为部队配备科技练兵设备,帮助部队培训科技人才,提高
了驻区部队的战斗力。四是区委、区政府为在东营区安置的10名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偿
提供住宅楼10套,并投资60余万元修建军休所办公楼和老干部生活娱乐设施,提高了
区军休工作水平。 10月, 东营区顺利通过全省“双拥模范区”第四次检查验收,于
200 3年1月再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

【救灾救济】2002年全区遭遇各类自然灾害较多。年初连续发生烟花爆竹市场爆
炸和广利港沉船等较大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入夏后,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农作
物受灾面积达到12144公顷, 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24.3万元。对于事故中伤亡人
员及家属, 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拨款8万余元给予救助;对于在自然灾害中受灾
的群众,实行政府救助为主、群众自救为辅、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救助办法,使受灾群
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113万元,筹集社会捐助款18.6万元,
救助受灾群众6800多人次;对两节期间的“双缺”群众,多以实物形式救助,元旦前
发放首批面粉18.1万斤(每人50斤),确保贫困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坚持规范运作、动态管理的办法,做好低保线以下贫困群众的排查工作,全面改
革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查办法,严格按照家庭实际收入,将低保线以下的贫困户纳入
保障范围。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33.1万元,救助贫困群众6502人次;发放农村低
保金22.7万元,救助贫困群众1836人次;新增城市低保对象736人,取消238人。

【老龄事业】全面启动老龄工作,设立老龄委办公室,组织开展一系列为老服务
工作。 结合社区建设,开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投资300余万元,在33
处新建社区均建立老年人健身和娱乐场所,首批建成“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项目3个, 在建项目40余个;开展全区老龄人口普查、建立健全老年人口档案;开展
“敬老模范单位”、“敬老模范个人”和“模范老人”评选活动;开展全国第十五次
老人节活动,慰问老年人656人,发放慰问金68600元,动员社会各界为老年人捐款捐
物5 0余万元。(李江伟)

【“四进社区”活动】自6月20日始,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直机关党工委联
合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暨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四进社区”活
动,建立社区党组织、党员与社区工作共建和联谊制度,推进区直在职党员参加社区
各类志愿活动,增强党员干部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强化社区意识,营造“社
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浓厚氛围。6月22日,全区在文汇街道胜安社区举行“四
进社区”暨在职党员社区志愿活动启动仪式,有300余名党员参加。仪式上,中国社
会杂志社向各社区捐赠图书1万余册,机关党工委代表区直机关向社区捐赠图书近万
册,并举行社区健身操大赛,来自区直、各街道12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张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