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华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4&rec=107&run=13

【概况】 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列国家“九五” 、 “十五”
“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北二路271号。30余年的建设和
发展,石油大学(华东)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管、文、法、经等学科协调发
展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以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同时开展成人教育、高等职业
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
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至2002年末,学校共有13个院
系, 4 6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博士点、
31个硕士点;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1个国家工科
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专任教师1096人,教授、副教授489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
博士生导师53人, 硕士生导师275人;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4000人,各类研究生
2000人,成人教育学生13000人,网络教育学生6000余人。
石油大学(华东)被誉为“石油科技人才的摇篮”。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
名博士、硕士和本、专科毕业生,以及20000名函授、夜大毕业生,25000名培训生。
这些毕业生大都成为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管理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有的走上重要领导
岗位,涌现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楷模”秦文贵等全国知名人物。
学校具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专兼职科研队伍,并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承
担重大、多学科联合攻关科研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特别在石油、石化工业科技前沿
重大研究课题上具有明显优势。“九五”期间,全校科研经费累计达2亿元,获得省
部级以上奖励158项,获得国家专利144项。在全国大学中,自有知识产权排名31位,
“九五”高校申请专利名列第35位。2002年到位科研经费7500余万元,承担的国家“
十五”攻关一级课题1项,国家攀登计划、“973”、“863”项目14项,各类基金项
目61项。与11个国家60余个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所)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每年都
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年内来校工作、讲学访问的外国专家学者近50人次。校
园占地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6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7万册。建有高标准的
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学生公寓,还有集生产、教学与科研功能于一体的炼油厂
、机械厂、仪表厂等校办企业。校办企业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在全国高校校办产业中
排在前10位。学校正积极兴办石油石化高新技术产业园,目标是建成国家级的大学科
技园。学校与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已建立实习基地和素质教育
基地24个。

【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2002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
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精神,把党建和思想
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组织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十六大”盛况,邀请人大代表、“十六
大”代表传达“两会”精神和“十六大”精神,举行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开展以
“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道德”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校党委制定印发《石油大
学(华东)组织干部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把发展党员、科级干部的管理等工作权限
下放到各二级党委。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大干部的调整
交流力度,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协助教育部做好副校级领导干部的调整工作,
积极配合山东省委做好推选学校党的十六大代表、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省高校党代
会代表及有关干部考察的各项工作。纪检、监察工作立足教育,着眼防范,重点抓作
风建设、规范招投标活动、校务公开、行政效能监察方面加大力度,出台了《石油大
学(华东)招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石油大学(华东)校务公开试行办法》等文件。

【学科建设与“211工程”】2002年,学校全面完成“九五”“211工程”建设总
结,国家级重点学科从1个增加到5个,完成13个省部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验收工作,制
定新一轮博士点、 硕士点学科规划。“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教育部审核,二期“211工程”建设开始启动,建设的重点是7个学科群 (化工与
环境、地质与资源、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油气井工程与工程力学、油气田开
发工程与管理、油气储运与土木工程、机电控制与材料科学)、两大公共服务体系(校
园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图书文献保障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全年,有34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目前教师中有博士103人、
硕士456人,博士150人、在读硕士40人。补充专任教师84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30
人, 有4位海外留学人员应聘来校工作。新增12名博士生导师,审定遴选硕士生导师
27 5名; 有18名教师晋升教授,35名教师晋升副教授。有1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1名教师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人才培养与就业】 投资600余万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十五”教学改
革中期检查, 深入推动教学改革。有3部教材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建
成覆盖全国主要油气田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新增6个本科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6个,
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招收研究生544人,本科生4146人,专科生678人,成人教育学生
3 914人, 网络教育学生4924人。有1位博士生获“建昊奖学金”,1篇博士论文、51
篇硕士论文获山东省优秀论文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
获山东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奖率为全省各高校之首;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
化学实验竞赛,名列全国团体第4位,3人分获个人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
语竞赛中, 首次获得特等奖。推荐免试研究生189人,向外推荐的43人中,40人被全
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录取。争取国家奖学金106万元,发放各类奖学金、
助学金近700万元,组织落实助学贷款500余万元。成功组织2003届毕业生双选工作,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第9年超过95%,石油工程等部分主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供需比
最高达1∶8。

【科研与科技开发】年内科研经费达7500万元,比上年增加800万元,连续7年以
年均500余万元的速度增长。争取、落实国家863项目6项,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取得2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实施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
司重点项目“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进入工业化试验阶段,世界首套两段提升管催化
裂化装置在学校胜华炼油厂一次投产成功。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提高油
气采收率研究中心,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沥青应用研究中心,在建省部级以上
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达到17个。全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1项,验收鉴定科研成果67项。

【体制改革与校办产业】 新成立2个学院,学院总数达到10个,以学院为实体的
两级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处于山东省高校前列。工资改制顺
利完成, 实现由企业工资向事业工资的平稳过渡,全校职工收入比上年增长26%。开
展对全校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工作,建立起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理顺校办企业管理
体制, 正式组建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改制7个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石
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项目“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的中试装置改造,一次投产
成功,效益显著。年内,校办产业实现各项收入10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校办企
业净资产达到1.6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9%、10%、5.4%,并上交学校1200万元。

【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外国专家60余名,开展10余个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招
收外国留学生20人次。 与国外2所大学建立友好校际交流关系,派出45名大学生出国
学习。 成功召开海峡两岸科学技术研讨会,与台湾3所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外派各
类出国人员130人次,6人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学习及合作研究。

【办学条件与职工生活】第四教学楼、体育运动中心、580套118型住宅楼竣工,
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已开工建设体育馆、科技交流中心、学生第五餐厅共32000平
方米。新分调住房900余套,教职工住房基本达标。提高了饮食、水电、维修、交通、
通讯、医疗等各项服务水平。落实离退休的各项政策,保证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老
有所养。校园治安情况良好,中小幼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对校园进行大面积整修,美
化了校容校貌,校园环境进一步改善。

【油地校结合与社会服务】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组织教师、科研人员赴青海、
中原、大庆、辽河等油田参加项目投标,加强与全国各大油田的沟通与合作,走访校
友,宣传学校,收到良好效果。学校与地方坚持地校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地校双方相
互支持,联合推动多项工作。校党委组织部通过向校外和上级部门输送及外派干部,
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学校组织教师与东营市各县区继续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合
作项目达47项。学校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有力地配合了“信用东营”建设。(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