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3&rec=149&run=13

【概况】 中国石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
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和
四大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学校有东营、青岛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00公顷,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图书
馆藏书总量390万册(含电子型图书)。学校建有研究生院,14个教学学院(部),
以及后备军官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培训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人、
研究生4500余人,留学生350人,函授网络在籍生5.8万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58
余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819人,博士生导师138人,硕士生导师744人。专任教师
中有两院院士5人, 中组部“千人计划” 2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持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省教学名师9人,5人被评为“全国优
秀教师”,4人分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6人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学校现已建立起一支由学术
带头人、后备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责任教授和学术顾问组成的学术梯队。
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
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点,99个硕士点,另有MBA和1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5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校教育体系完备,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
理。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
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
校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
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2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
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学校骨干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石大胜华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
业试验基地。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
作会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等精神为重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
契机,强化全校对中央精神和科学理论的学习。以争先进位活动为抓手,引导党员
干部把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改革创新谋
划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年初召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
委领导集体,顺利完成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年共有
9位校领导、 5位处级干部参加省部级培训,选派3人到政府单位挂职锻炼。充分利
用党校培训平台, 开展对全校270名处级干部和87名机关科级干部的培训,提高队
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探索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形式,支持和鼓励在重大项目
组、重点实验室等最具创新活力的组织单元组建党支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
边” 的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学生群体的全覆盖。研究制定
“二级党校建设试点方案”,推动二级党校建设改革。全年工作以扩大覆盖、强化
功能、增强活力为重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风廉
政建设,惩防体系更加完善。编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
工作制度汇编》,成立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大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
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廉政教育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涌现出一批优秀
集体和个人。 山东省先进班集体“电子06—1”国防生班成为济南军区集体成才先
进典型。储建学院“唤新”实践队以排名全国第一的成绩被团中央评为“青苹果计
划(2010)”优秀活动总结奖一等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全面加强。

【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2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特区”工作,开办俄语强化
试点班,与美、英、俄等国高校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验
教学资源共享,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涵建设,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代表学校
参加全国成果展示会获奖数量列全国高校第一。“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果,新
增国家级和山东省特色专业各1个, 国家精品课程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5门、山东
省双语示范课程1门,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推进研究生培养机
制改革,学校成为首批64家“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和50个
“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之一,有3个工程领域被评为“全国工程硕
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完成申报新增一级学位点的自行审核工作。获批新
增2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创新教育成效显著。40个国家大
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大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
项19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9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三大检索论文161篇,
申请国家专利5项。1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篇博士论文和8篇学士
论文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落实五大支持系统,为本科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
2630余万元,创历年新高。制定《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实施办法》,发放奖学金总额
达3800余万元。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和研究生“三助”工作力度,学校被评为“全国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再创佳绩,大学生男排获2010年全国
大学生排球锦标赛亚军、2009~2010全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赛第五名,蝉联中国大学
生沙滩排球锦标赛冠军。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进一步发展。全年招收网络、函授教
育学生2.5万余人, 在籍学生总规模达5.8万人。新建校外教学站点14个,新增3门
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5门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全年共举办各类培
训班96个、达2937人次,外籍项目培训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领
域得到拓展。招生、就业工作再创佳绩。录取普通本科生4792名,全日制博士、硕
士研究生1720人。 其中本科招生理科一志愿率达98.23%,29个省市区的一志愿率
均为100%, 生源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共有毕业生5842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连续16年超过90%。

【科学研究】 全年新增纵向课题297项,到位科研经费突破4亿元,获国家科技进
步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2项,其中一等奖5项。文科科研实现新突破,获山东省
优秀社科成果奖4项, 两部著作入选“高校社科文库”部分资助出版计划。《中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成为连续3届
获此殊荣的40种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
次获得“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学校积极参与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
认定工作,申报“国家能源复杂地质环境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研发中心”、
“国家能源重油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研发中心”2个中心;5个实验室通过中石油重
点实验室建设平台验收, 2个研究室已通过中石油认证并纳入其重点实验室平台建
设规划。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中国产学研促进会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
创新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完成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一期建设任务, 期间新增2个国家重点
(培育)学科、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产生以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代表的一批标志
性成果。完成并上报平台建设二期规划,2011年开始实施。“211工程”8个重点学
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论证并执行过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校级重点学科建设,
实现各级各类学科的全覆盖支持。依托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建设,
培养汇聚“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一批高
层次人才,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省创新团队等多个高水平
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人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孙越崎青年
科技奖。 全年招聘专任教师74人,其中博士69人、教授4人。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
度,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人才建设工程拔尖人才、骨干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继续实施
“外语水平提升及双语教学培养计划”,支持教师出国研修。

【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国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6个下属
企业,及姜堰市政府、常熟开发区、东营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或共建项目协议。召
开2010年校友工作研讨会,设立校友返校日,首次召开校友返校庆典大会,新成立
4个校友会, 校友会总数达到49个。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创新局面。与国外10所大学
建立和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磋商机制(MOU协议) ,以创始成员身份加盟中欧高等
工程教育联盟。落实与海外高校“2+2”、“3+1”等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项目,先
后派出40余名学生进行合作培养。中英联合培养油藏管理硕士项目第二期、中澳企
业管理硕士项目得到教育部批复。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启动“荟萃海外名师”项
目,顺利执行“111计划”。派出青年教师海外英语培训21人,出访学科团队7个,
推荐5名处级干部出国研修。全年招收留学生350名,其中学历生194人,占55%以上。
成功举办首届国际文化节,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刘华)

小资料
“985工程”简介

1998年5月4日,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
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
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 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
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建
议得到了原则上的肯定, 这是“985工程” 的名称由来。 以当年财政收入测算,
“985工程”总投入将在300亿以上。
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被确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两校各自获得教育部
18亿的拨款额度,分3年以每年3、6、9亿的进度执行。
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结束后,全国十几所大学都把奋斗目标定为“世界一流
大学”。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
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985工程一期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
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
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同济
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85工程二期名单: 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该报与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共同发布这一排
行榜。在榜上,中国内地有3所大学进入世界100强,分别是第37位的北京大学、第
49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第58位的清华大学,同时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
学在榜单上也位列前200名。 中国香港等地区也有数所大学排名靠前,其中排名最
高的是第21位的香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