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51&A=13&rec=112&run=13



【社区建设】  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成3处镇(街)社区服务中心、5处城市社区
服务站和4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开展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采取部门
帮扶、 政策扶持、重点倾斜等方式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出中山乐百家、阳光365、
数字青华、快递生活帮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带动全区社区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全区有4个社区被表彰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开展社区建设管理集中
整治活动,成立社区建设管理集中整治工作领导机构,科学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组
织召开全区动员大会。年底,市区事权划分确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拟定社区内部运
行机制实施意见、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调整方案及社区建设配套文件10个,16
个小区完成“三防”建设,29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维修项目全面竣工;累计清理
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毁绿种菜30000余平方米,各类生活、建筑垃圾1200立方米,
完成集中整治任务的50%以上。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5月,东营区
被表彰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

【双拥与优抚】 认真做好迎检筹备工作,高标准整理规范档案资料,投资120多万
元, 在主要路口设置大型宣传牌32块,安装广告宣传牌750块,建成双拥宣传一条
街55条,刷写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1250条,营造浓厚的双拥创城氛围。全面落实优
抚安置政策,及时提高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和1954年至1957年入伍的在乡退伍军人的
生活补贴, 投资67万元实施“百户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房屋修缮工程”,投资114万
元为农村重点对象购置了取暖用煤,有效提升广大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广泛开展
“爱心献功臣”活动,“八一”期间投入资金95万元,走访慰问11个驻军驻警单位
和部分重点优抚对象,为88名在乡抗日老战士每人发放3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
组织举办庆“八一”军民联欢晚会。全面推行优抚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开发建设优抚医疗“一站式”结算服务平台系统,并在辖区内三家定点医院安装启
用,为广大优抚对象就医提供方便。加强渤海区抗战烈士祠配套设施建设。投资70
万元,对渤海区抗战烈士祠的三个展厅进行装修布展,丰富各展厅的史料内容,提
升爱国教育基地的服务功能。完成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双考”安置
办法,全区80名城镇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扎实做好涉军人员稳定工作,全区涉
军人员无一人到省、 进京上访。6月,东营区顺利通过国家、省双拥创城验收团的
检查验收。

【社会救助及救灾救济】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联动平台建设。按照“政府领导、归
口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类救助资源,构筑起以“情暖
万家” 为服务品牌、横连区直15个救助职能部门、纵贯10个镇街、262个村居的社
会救助联动平台,实现全区社会救助工作高效运转、全面覆盖。加强城乡低保规范
化管理。深入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公开听证、“三审三
公开” 等制度, 规范完善三级低保档案资料,重新清理核查保障对象,全年新增
146户295人,调整272户580人,取消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224户、410人,城乡低
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010年,全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160.1804万元,
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269户、12932人。健全物价上涨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联动机制。
8月1日起,启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挂钩联
动机制, 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补差、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
年1620元补差、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并对城市低保对象每人发放
200元、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每人发放100元的一次性价格补贴,共发放一次性
价格补贴174.43万元。完善减灾防灾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减灾防灾专门领导机构,
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下发救灾资金109万元,御寒棉被330床,救助受
灾群众5500人次。 加快推进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建设。投资548.2万元,新建农
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房屋164套, 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房屋9套,并为146户受灾群众
的危房进行修缮。做好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城镇困难居
民冬季取暖救助等专项救助工作。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5户;
救助弃婴5名、流浪乞讨人员26人次;2010年1月发放中心城区困难群众冬季取暖救
助金463.85万元,救助城市困难居民5766户;发放低保对象家庭子女高校本科救助
金48000元,救助符合条件的本科大学生24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1.93万元,救助
因病、因灾致贫家庭235户。大力实施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积极筹措资金500多万元,
重点实施辛店街道敬老院整体搬迁、龙居镇敬老院新建和六户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
全区五保供养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共有农村五保对象611人,其中606人实行集中供
养, 集中供养率99.2%,全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12.66万元。开展慈善救助活
动,组织开展支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活动和“慈心一日捐”活动,共筹募抗震
救灾资金31万元,慈善资金167万元。投入善款135万元,组织实施贫困母亲、贫困
学生、 情暖万家、“夕阳扶老”等慈善救助活动,救助困难群众489人,资助村居
老年活动室22个;新建慈善超市3处、慈善大众浴室2处。

【老龄事业】 全面落实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政策,共为12677名70岁以上老年人发
放生活救助金420万元。 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开展社区空巢老人
志愿服务活动, 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信息平台1处。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全区
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的老年人达到18586人,占全区老年人的55%以上。加快推进社会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800万元,在牛庄镇规划建设占地28亩,建筑面积7125平
方米, 设置床位300余张的集优抚保障、孤老供养和社会养老于一体的东营区社会
福利中心。 该项目7月开工建设,12月完成主体封顶。加快推动特色突出、综合服
务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高档次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全区已有三家企业确定社
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意向,其中东赵集团、华林庄园两家企业投资建设的养老服务
机构正在办理有关规划和土地手续。广泛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组织举办东营区第二
十三届“长寿杯”老年人门球比赛、全区首届“健康杯”老年书画展、社区老年人
文体展演等活动,推动老年人体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事务管理】  加强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投
资30万元,新装修婚姻登记服务大厅,配齐配全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登记服务规
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2010年,全区办理结婚登记4805对、离婚登记1671对、收
养登记28起,登记合格率100%。加大殡葬执法管理力度。加强对殡葬市场的管理,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和土葬回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火化率始终
保持95%以上。 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重点区域坟墓规范治理工作,累计平迁坟头
6677个。加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大力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2010年度新登记社会
团体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个,全区社会组织发展到110个(其中社团25个、民非
85个)。严格落实社会组织年检制度,提高审批和年检质量,年检单位75个,年检
参检率100%。强化社会组织监管,联合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为期一个
月的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通过社团自查、重点
检查,全区23个社团各项财务制度健全,收支规范,未发现私设小金库现象。加强
民办学校、幼儿园周边安全集中整治,对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拉网
式检查,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依托区民政局成立中共东营区委
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并在77个新社会组织成立党支部,全区社会社会组织党组织
覆盖率79%。 加快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广饶—东营、东营—垦利两条
边界线的联合检查工作, 共检查界桩33个,并对广饶—东营边界线上的5块界桩、
东营—垦利边界线上的1块界桩进行修复, 整理上报联检资料30余份;严格落实边
界线“两图一责”管理模式,将其全面延伸到镇街,并分别与广饶、博兴、垦利等
相邻县、镇乡、村签订平安边界创建协议,建立平安边界创建的长效机制;大力实
施“数字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推进镇政府驻地道路地名设标工作,新增设镇驻地
道路标志牌10块, 编辑出版新的东营区城区地名图,8月完成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
任务, 充实完善地名信息27352条,地名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张建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