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唐朝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5&rec=3&run=13

隋朝
607年(大业三年)改会城县置高苑县。治所在古披阳城,即今高城。
唐朝
687年(垂拱三年),本地民大饥,饿死者无计。
宋朝
965年(乾德三年),济水(时亦称清河)溢,高苑大水无患。
966年(乾德四年)八月,清河漫溢,毁坏高苑县民舍,秋粮歉收。
1077年(熙宁十年),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于梁山水分两支,北支大致走
漯水故河道,称北清河,经今青城地。济水河道渐废。

1130年(天会八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调民夫沿济水故道开挖小清河,历
时8年竣工。
1148年(皇统八年),小清河改道于高苑县城南。
1194年(明昌五年),黄河北决阳武,与菏水、汶水等汇流入北清河。始称
北大清河。
1233年(天兴二年),置青平镇为青平县。后改为青城县。
元朝
1333年(元统元年),华总管、小郭元帅筑青城城池。
1344年(至正四年)三月,高苑地震,有民房倒塌。
明朝
1369年(洪武二年),由山西省洪洞县、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居民。
1453年(景泰四年),知县蔡澄始筑高苑城池。
1456年(景泰七年),秋,阴雨40日,河溢,高苑青城大水,庄稼绝产,民
大饥。
1473年(成化九年),疏竣小清河道,设置闸所。开挖支脉沟。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疏竣小清河,并插柳固岸,修铺舍防盗。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小清河在高苑县境决口,造成水灾。
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高苑地震。
1569年(隆庆三年),高苑大水。
1576年(万历四年)五月十四日,高苑、青城大风雨,毁屋拔树,禾尽淹。
青城昭庆寺之佛殿兽漂在漏泽园。
1584年(万历十五年)正月至六月不雨,民大饥。
1588年(万历十六年)六月九日,高苑、青城县地震。
1590年(万历十八年)八月四日,高苑飞蝗蔽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春,河、沟、井之水无风自沸。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夏,青城县大水。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春,大旱,井、河干枯,麦无收。瘟疫盛行,秋蝗
食谷,人无食。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大旱,民饥。
1629年(崇祯二年)工部尚书杨梦衮因涉魏忠贤案被贬回家乡青城,1632年
卒于徐家寨。
1631年(崇祯四年)十二月,明将李九成叛明起义,克青城。
1640年(崇祯十三年),大旱,饥民死于路。
清朝
1644年(顺治元年),青城民反,知县王之拱被杀。
1646年(顺治三年),高苑民反,杀知县武振华。
1647年(顺治四年),高苑民谢千造反,占据刘家镇。清兵攻之,谢千突围,
部下皆遇难。清兵滥杀平民27人。
1652年(顺治九年),高苑大水。
1664年(康熙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降雨霜,麦苗多遭冻害而死。
1668年(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声如雷,毁坏城堞庐舍,人死伤无
计。
1679(康熙十八年),终年不雨,免俸银十分之三,民饥。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高苑县遭大水。是年,疏浚小清河道。
1697(康熙三十六年),大雨雹,禾毁民饥。
1703(康熙四十二年)夏,阴雨连绵60天,大涝,庄稼尽淹,民饥。
1718(康熙五十七年),建军张坝,开通支脉沟。从高苑之军张口(今樊家
村乡道口村南)起,经博兴、乐安二县汇小清河同注于海。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大风,昼晦冷甚。是年,夏旱无
禾。
1721年(康熙六十年),春、夏旱,岁无麦。八月十五日降霜,晚谷尽死。
1724年(雍正二年),青城地震。
1730年(雍正八年)秋,大水。低洼处泉水自涌,房舍倒塌,庄稼被淹。
1736年(乾隆元年),在青城十字街修文台。
1740年(乾隆五年),披帑金5万两,扩挖支脉沟。翌年竣工。
1742年(乾隆七年)冬,天气特冷,井中水多数结冰。
1744年(乾隆九年),大雨雹,伤麦禾。八月降霜,晚谷无收。
1745年(乾隆十年)五月初八日,雹大如酒杯,树叶、禾、麦尽毁。
1746年(乾隆十一年)秋,高苑遭水灾,官府发抚恤粮。
1755年(乾隆二十年)夏,青城文昌阁建成。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十四日青城地震,有声如雷。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高苑知县张耀璧主修《高苑县志》。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青城知县方凤主修《高苑县志》。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13个县的民工疏浚展宽支脉沟。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青城知县张薇垣集资修葺文阁。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在青城城内东隅建魁星楼,崇三仞,与文昌阁相
望。后楼毁。将魁星神位移于方昌阁并祀。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邹尚志补修《青城县志》。
1851年(咸丰元年)秋,大涝,庄稼无收。
1855年(咸丰五年)六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之铜瓦厢决口,洪水夺大清河
道,经本地至利津入海。自此,大清河改称黄河。
1858年(咸丰八年),于黄河南沿始筑民堰。
1859年(咸丰九年),大旱,麦无收。
1862年(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捻军围困高苑城。二十五、二十六日攻
城未克,二十七日撤走。
1867年(同治六年)五月,捻军一部攻青城,未克。
1876年(光绪二年),特旱,小麦绝产。
1883年(光绪九处),治理小清河。
1884年(光绪十年),高苑大水。是年在黄河民堰外堤,亦称官堤,底宽17
米,高2米。即今黄河大堰之基。
1885年(光绪十一年),疏浚小清河。
1886年(光绪十二年),再次修筑黄河大堤,历时9年完成。
1888年(光绪十四年),黄国人郝馥兰开始在青城、水牛李设教党,传播基
督教。6月13日,奉天、京师地震,本地有震感。
1889年(光绪十五年),涝灾,民食草根树皮。
1891年(光绪十七年),支脉沟上游展宽筑堤,载弯取直。
1892年(光绪十八年),治理小清河,从乐安县金家桥向西至曹家坡段取直。
同时在支脉与预备两河套内,选择洼区接开正河。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8月10日凌晨,黄河于青城县马扎子处决口,高苑、
青城全境尽淹, 水患3月余,死人无计,损失惨重。翌年春,筑青城护城堤,以
工代赈,支银1.2万两,3个月完工,第三次维修黄河大堤开始,历时7年竣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前池村民李鹏祥上参贪污支脉河买地款的工部尚
书廖思精,廖被御批腰斩。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高苑、青城始设“大清邮政代办所”。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 2月,黄河凌汛,冰厚30厘米。18日夜,大道王处
冰层卡塞, 致使南岸桑行赵等5处决口。同时北岸马张家、张肖堂村亦决口,南
岸口门遂自行淤塞。
6月10日,在义和团运动影响下,田镇、皂李村崔曰永等组织700余农民举行
暴动,杀教徒、毁教堂。8月23日,义和团与清兵在田镇激战。8月25日,清兵包
围皂李村。义和团死伤百余人,崔曰永被俘。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高苑、青城县设巡警局。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制,颁布教育官制。高苑、青城县
各设高等小学堂1处。翌年,传习所停办。
疏浚小清河。
第四次维修黄河大堤开始,历时4年完成。
始建胡家屋子天主教堂。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王传钵主修《高苑县乡土志》。
高苑、青城县成立劝学所。为全县教育管理之总枢。
1910年(宣统二年)夏,青城县成立议事会。
1911年(宣统三年) ,唐坊后展村设天主教堂,辖本堂2处,隶属博兴杨司
官庄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