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集市贸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5&rec=197&run=13

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高苑、青城县共有16个较大集市,即:高苑西门街、
北门街、东门、南门、郑家店、程家庄、崔家巷、邵家店、田镇、青城、北关、
义和镇、归仁口、小新城、李家集、小清河。民国初至1936年, 本地集市又有增
加,且规模较大.一般设粮食、棉花、牲畜、农具、编织、杂货、瓜菜、木料、柴
草等农副土特产品市场。高城、青城、田镇、义和镇、赵店等较大集市, 上市一
般约5000人, 多时逾万人, 市面在1万平方米以上。上市粮食4-5万斤、牲畜300-
500头, 成交率在50%左右。1937-1945年,由于战乱,市场萧条,高苑、青城县集市
减为12处。1948年后,本地集市趋于正常,关闭的工商户重新开业。
建国后, 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集市贸易日趋活跃。到1956年,全县集
市达30余处。1958-1961年,由于"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社会上物品医乏,集市
衰落。在此期间, 本县较小的集市如崔张店、寨子、梁孙、大李、徐家寨、刘家
镇集等自行消亡。1962年,农村通过落实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集市单位的政策后,
生产逐年回升,社会产品增加,市场渐趋稳定。到1965年,集市恢复到一定规模,如
青城集, 淄川、盐山的客商南来北往,日落方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
常的集市贸易受到不合理的限制。一是减少集日, 全县所有集市日期统一定为农
历一、六; 二是限制上市物资品种,农民家庭副业被禁止,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品
基本上由国营商业收购包销,致使集市渠道被堵塞,市场再度萧条。有些集市如樊
家林、单家村、码头、肖胡家集等自行消亡. 1978年,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仅385
万元。
1979年后, 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集市贸易日趋繁荣。1980年,
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为122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9.5%。万人以上的
集市有田镇、青城、赵店、旧镇、高城。1985年11月, 在田镇建成的顶棚人民商
场, 经营项目有五金交化、布匹服装、工艺美术、缝纫、照相、饮食服务、蔬菜
水果、医药门诊、科技咨询等,日营业额约2万元.
1985年,全县有集市26处。集市贸易成交额为2225万元,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的24%。成交粮食3205吨,食用植物油85吨,猪肉1050吨,鲜蛋565吨,牛2467头,
马964匹;骡333头,驴1578头。
子 高青县集市设置情况表
表10-14 1985年12月
┏━━━━━┯━━━━━┯━━━━┯━━━━━┯━━━━┯━━━━┯━━━━━┯━━━━┓
┃隶属工商所│ 田镇 │ 旧镇 │ 高城 │ 青城 │ 唐坊 │ 花沟 │ 黑里寨 ┃
┃ 集市 │ │ │ │ │ │ │ ┃
┃集期(农历)│ │ │ │ │ │ │ ┃
┠─────┼─────┼────┼─────┼────┼────┼─────┼────┨
┃ 一、六 │ 田镇 │ │ │ │ │ 龙桑树 │ 张官店 ┃
┠─────┼─────┼────┼─────┼────┼────┼─────┼────┨
┃ 二、七 │ │ 赵店 │ 高城 │ 青城 │ 和店 │ │ ┃
┠─────┼─────┼────┼─────┼────┼────┼─────┼────┨
┃ 三、八 │ 台李 │ 田楼 │ 河西 │ 杨坊 │ 唐坊 │ 唐口 │ 大圣寺 ┃
┠─────┼─────┼────┼─────┼────┼────┼─────┼────┨
┃ 四、九 │ 三合店 │ 旧镇 │ │ 杜集 │ 魏家寺 │ 花沟 │ ┃
┠─────┼─────┼────┼─────┼────┼────┼─────┼────┨
┃ 五、十 │ 义和镇 │ 董家集 │ 闫家庄 │ 清河 │ 孙家集 │ │ 黑里寨 ┃
┃ │ 郑家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