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私营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5&rec=175&run=13

摊贩 清末, 高苑、青城县的商品交易主要靠个体商贩。有的固定在城镇或
乡村摆摊,有的走街串巷叫卖或流动于集市,如货郎担、酱油挑、布贩子、青菜贩
子等。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高苑县有私营商贩338人。
民国初期,个体商贩不断增多,经营范围有所扩大。后因战乱连绵,经济凋敝,
个体商贩发展缓慢。
建国初,百废待兴,个体商贩逐年增多。1952年全县有摊贩919户,多分布于县
城和集镇,全年营业额199亿元(旧币)。1954-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少个体
商贩归入集体商业。60一70年代, 个体摊贩被视为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受到限
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个体商贩如雨
后春笋发展起来。他们从济南、淄博等大中城市购货, 在县城、乡镇或交通要道
设门市部、售货亭、售货车或摆摊经营,有的奔走于大街小巷。1985年,全县有个
体商贩3710户,从业者4005人,营业额达1283万元。
商店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青城有店铺4家,高苑有店铺3家,均经营生活
日用品。民国初《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记载:1919年,高苑县有钱庄6家、药铺4
家、油坊2家、杂货铺11家、当铺1家,青城有钱庄5家、药铺7家、油坊3家、布店
7家、杂货铺25家。到1931年,高苑、青城县有商店34家,其中棉絮业4家、杂货铺
10家、面粉业4家、布业3家、油业3家、药店10家, 资本最大者银币4000元,最少
者数百元, 全年交易总额银币61.9万元。翌年,商店增加到46家,经营项目增加丝
绸、粮食、土产品等,其商品多由周村、济南购进,粮食及土产品亦销往周村、济
南等地, 全年交易额约70万元。1934年,高苑有商店62家,青城有148家,经营商品
近千种。1938年后, 由于日军侵入,大小店铺屡遭抢掠,青城只有饭铺2家,田镇仅
剩药铺1家。至建国前,本地商业一直未能得到大的发展。
50年代初, 原关闭歇业的私人店铺陆续营业,田镇有"德兴隆"酱菜铺、"天顺
远"油坊、"红蓉"药房、大布社庄等; 青城开业的有杂货铺9家、酒饭馆20家、照
相馆1家、中西药房3家、图书文具店5家、布店6家、鞋帽店2家、酱菜铺3家。
1954年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是改造私营棉布商, 全县
共37户、83人, 安排到供销部门的11户、35人,转人农业、窑业的2O户、48人,保
留6户个体坐商。1955年2月,全县有私商947户,从业者1411人,资金22万元。1956
年,私营商店有80.2%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其财产一律折价进行公私合营,给予定金
股息。从1958-1978年,商业经营绝大多数由国营、集体承办,飞私营商店甚少。
1979年后, 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条流通渠道的商品
流通体系, 个体商店逐年增多, 分布于各城镇和部分村庄, 经营规模走来越大。
1983年, 全县有证个体商店2040个,从业者2977人,商品零售额为1397万元。1985
年,全县有证个体商店3000个,从业者4500人,营业额达27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