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粮油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5&rec=133&run=13

粮食加工 建国前,粮食加工全靠石磨石碾,以人力或畜力推拉,效率很低。
1949—1960年,农村仍沿用古老的粮食加工方法,机关、学校、工厂用粮已用机
磨加工。1961年10月由邹平县面粉厂分出部分设备搬至田镇,建高青县面粉厂。
有职工25人,40马力柴油机1台,圆筛2个,石磨2盘。1962年3月增添20 钢磨2台,
班产普通面粉8400公斤。 1964年增添六轮平筛1个,柴油机1台,20 钢磨台,班
产标准面粉1.84万公斤。1971年增添六轮平筛1个,70千瓦电动机1台,洗麦机、
打麦机、 刷麸机各1台。班产标准面粉1.93万公斤。以供应职工食堂为主,兼为
群众加工。70年代,随着电力的使用,农村开始出现村办粮食加工点,机磨遍布
全县,石磨逐渐淘汰。1978年后,先后建立旧镇、青镇、花沟、樊家林、寨子和
县农机局面粉厂。到1985年,县及乡镇属面粉厂有7家,年产值227万元。独立核
算的6家面粉厂,共有职工165人,动力机械524千瓦,加工面粉10858吨。此外,
农村还有许多个体、联办、村办面粉厂(点)。
食油加工 清代, 青城县有油坊3处,以榨豆油、棉油、香油为主。1932—
1934年间有4处, 共15人,拥有资金3400元,年产豆油18吨。1947年,高苑、青
城县共有油坊59家。 其中,棉籽油坊25家,年榨棉油198.5吨;豆油花生油坊34
家,年产油216吨。手工榨油用大木梁等压榨,效率很低。
建国后, 1950年9月在田镇建立油棉厂, 设榨油车间,有螺旋榨油机2部,
1957年加工量达729吨。后因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低,1977年仅榨油160吨。
1954—1978年间由于粮、棉、油属国家一类统购物资,民间榨油很少。1978年后,
随着棉花种植业的增加, 榨油业发展较快。 是年,田镇公社建立油棉加工厂。
1982年青城、唐坊油棉厂均设榨油车间。1983年,全县产食油1256吨,其中乡村
榨油352吨。 1985年建立黑里寨联营榨油厂。是年,全县食油产量4900吨,其中
乡村榨油1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