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人物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4&rec=78&run=13

董积躬 字师道,青城北关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参加德州举试,
中第二名举人。金天德三年(1151年)中进士。初任县尹,勤政平讼。后升任海
州知府。再调陕西,治理疏浚三白(太白、中白、南白)渠。在任期间,以便民
为己任,整修水利,灌溉农田,深得民心。后任山东东路转运都司判官提举学校
事。皇帝赐紫金玉带以彰其绩,官升至中宪大夫(正四品)。其父董大有,父因
子贵,亦得赠官。董积躬墓在县城西北近城墙处,墓碑高大。民间传言“先有董
家墓,后有青城城”。据说元代1333年修城池时,设计为一正园形,而修筑西北
角城墙时恰巧经过董家墓地,董家后人为保“风水”极力反对,因董家势力强大
和古时挖坟犯法,修筑者为避开董家墓,只得将城墙向里侧凹进一弧形,致使城
墙不成正圆。1958年春,为打井抗旱,挖坟献砖,董积躬墓被毁。墓有三室,均
系青砖砌拱,墓穴中水很深,棺骨已朽,有灯盏陶罐出土。
杨朝英 元代散曲家。字英甫,号澹斋,青城人,生卒年未详。曾官居郡守、
郎中,后归隐田园。与贯云石、乔吉、卫立中、吴西逸、阿里西瑛等是交往密切
的诗友。他筛选元人散曲,搜罗非常丰实,辑录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
野新太平乐府》两部散曲选集,人称“杨氏二选”。选集保存了大量的元代散曲
宝贵资料,元人散曲多赖此传世。同时,杨朝英又是一位散曲作家,不过所作散
曲传世不多,今仅存二十六首小令。
杨梦衮 字岱宗,1577年生于青城县徐霞寨,幼年随祖父迁入小新城街(今
木李镇内杨村)。自幼聪敏好学。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青城县令王仪倡修
《青城县志》,杨梦衮为编纂者之一,1612年刻印出版。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秋试名列“乡魁”。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二甲进士,后参加由
万历皇帝亲自主持的“策问”,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编修国史。
1624年,出补兵部给事中。时值魏忠贤擢秉笔礼司太监并兼管东厂,他专断
国政,横行无忌,结党营私,朝廷政治日益腐败。杨梦衮联同以杨琏、左光斗、
魏大忠等为首的“东林党”反阉党揭发魏忠贤,此疏之后,又参劾阉党“十狗”
之首张凌云。帝见衮疏,参劾其爱宦魏忠贤,大为不悦,又念衮之德才,只令扣
罚其俸银三月。1597年,明代宫廷大火,三大殿荡然无存,杨受命督修。其对工
程尽职尽责,以图纸为准,杜绝偷工减料。圆满完成三大殿修复任务。因功绩卓
著,渐升至太仆寺卿、工部尚书,又晋加太子太保、柱国光禄大夫,并上封三代,
封杨之妻王氏为一品夫人,并在小新城街为杨梦衮立“日近天颜”坊。
崇祯元年(1628年),杨梦衮送夫人王氏遗骸回青城安葬。阉党分子台中张
道长趁机上疏,污称杨梦衮侵欺三殿工程款、为忠贤附党。思宗未经查证,即将
衮削职为民。
杨梦衮逢丧妻之苦,又遭六子连续夭亡之痛,今蒙削职不白之冤,疏上昭雪,
如石沉大海,遂屏迹邹平山林,自名“长白山樵”,著书立说,以乐天年。
杨梦衮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遗嘱:死后不入先人墓,葬于长白山麓,
碑刻:云林樵冢。所著书籍,尽取焚之。杨梦衮谢世,崇祯帝为其昭雪(时间无
考)。将他和夫人王氏,隆重地移葬于青城县城西北二里处,花费巨资请能工巧
匠,树青石“双龙”罩头碑两块。
于永清 青城县邵家庄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曾任湖广道监
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万历帝旨建“累荷龙章”、“五承简命”牌坊以彰。
其子于四裳、于四印及其孙于重华(字二唐)、于重寅均为进士。其在青城东街
置产建于氏祠堂,并雕刻于永清之青石像一尊,踞座路南。
董朱衮 字繍章,青城县董家沟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于清
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参加乡试,中第83名举人。1649
年殿试, 中三甲第358名进士。历任礼部观政、平凉府庄浪县知县、户部贵州清
吏司员外郎、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户部清吏司主事,1666年任四川典试正主考。
在工部期间,曾奉命督理修缮太和殿、交泰殿、乾清宫,完工后,御赐彩缎二端
(六丈为一端)、马一匹、鞍辔一副。清康熙九年(1670年),升任山西提学道、
按察司佥事, 从四品。三年届满后诏封候补朝议大夫。1674年,董捐银120两重
修圣庙(文庙);复捐银30两,重修文昌阁;又捐银数百两,修董家庄通济桥,
时人赞之,立碑以记。
霍 炳 青城东大张人,明崇祯已卯科举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钦
命恤刑江西,封朝议大夫晋阶资政大夫,直隶通州道副使晋阶加五级。
韩廷芑 字燕翼,青城街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顺治三年
(1646年)行乡试,中第四名举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旋改内翰
林弘文院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因疏劾工部侍郎傅景星在官与细民争利,罢之,
转任河西道佥事,备兵宁夏。四年后迁任湖南道参议,驻守宝庆。后迁任琼州道
副使兼理学政、金衢道参政。1662年,康熙登极,覃恩进行中俸大夫,赠父如其
官,母封太淑人。康熙九年(1670年),任江西督粮道参政。康熙十二年(1673
年),因灾荒上报失实被降级。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任天津海防道副使。
一年后因病回归故里青城。
他为官清正,执法严明。在宁夏任守备时,兵素骄横,有欺人之婚者,他绳
之以重法,为之厉禁,此后无人敢触法律。在湖南任职时,所在地迷信神巫,巫
以祸福要挟人,民甘受愚弄而不觉醒,乃至有以刃断人臂者,他效法古时西门豹
治邺,逮治有恶行的巫人,抛其神于江中,惩邪倡明。在琼州任上,治军严禁,
不畏强暴。对不少屈兵虐民者逮捕之,所有官兵不得欺民扰市,购物必须按价付
钱。靖南王居广州,旗人暴横,有司莫敢问,一日有三人骑马登韩公之堂,自称
藩人,睥睨自如,公令缚之并欲申报朝廷,至靖南王谢罪方才了结,此后藩人不
敢横行。在任江南督粮道参政时,因遭运多年积弊,朝廷亏空白银二十余万两。
为清理此案,前后有15人降职、死亡。友人为他担心,他毅然曰:夸娥移山,精
卫填海,江漕之案虽难,但比移山填海差矣,吾乐为其易,谁为其难者。欣然赴
任。就职后稽察三年,为朝廷追回白银六万余两、米三万余石;又报请朝廷蠲免
宁州、新喻、新淦、庐陵诸州及南昌、九江、二卫荒绝无力赔补者;积案告结,
监狱空置。为恤民艰,下令打击投机行为,免除了许多项收费。后当地军民感念
其政德,在滕王阁的右侧建韩公祠以敬之。
他孝顺长辈,尊敬兄长,诚信待人。对宗族子弟才而向学者,资助教导之。
其妻郭氏,封淑人;长子逢庶,选贡生,朝成县教谕;次子逢庥,贡监生,广州
新宁知州。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病逝,终年70岁。其墓志铭为刑部尚书桓
台人王渔洋所撰。
李连清(1854~1909) 字子和,亭子李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选
岁贡。此前,由本村在济南开“中立堂”的李连进推荐,任山东巡抚张曜家“专
馆”教师,科读其两子,几经寒暑两生中举,巡抚挽留先生在衙做幕友,先生婉
言谢绝,返回后参与治理黄河,河功保举,选用候选训导。在济任教其间,县遇
灾情,县令常是写好公文,通过先生转呈巡抚求赈粮款,无不奏效,邑民受益匪
浅。
他还是县内晚清书法家之一,现其曾孙尚存其在巡抚家任教时手抄21名举人
卷。
黄泽沛 贵州荔波人。 原名邓国瑾, 系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之叔。拔贡,
1919年任青城县长,为官以清、慎、勤三字为准则。是年,蝗灾发生,公拨民夫
挖壕截堵,亲身督率,民皆从之,盛夏烈火劳苦不辞,终将蝗虫捕灭,年庆有秋,
民皆感德。后调淄川、益都等县,政绩卓著。
杨启东 1933年冬任青城县长。 1934年捐俸200元, 为县民众教育馆购置
《文库集》,是年扩修县府住房26间,争取省补充款1500元,不足部分以俸继之。
同年春率所有僚属,自北门向东植树千余株,计划三年完成护城堤(3410米长)
上的绿化任务。1935年主修《青城县志》。
郑玉田 号云笙,杂姓刘村人。毕业于山东省优级师范,经中央特种文官考
试合格择优录用,任金乡县县长。后改任山东省立第四中学校长。他任职时间长
而成绩卓著,把四中办成了鲁北有名气的中学。
他重视图书设置,当时四中图书馆号称山东第二。有全部二十四史,大英百
科全书,其他还藏有各种中外书籍刊物。据1920年省督学马汝梅视察该校后报称:
四中图书馆是另辟专院, 雅静异常,计房五间,陈列合宜,具有书籍2万册,新
旧益备,足敷师生阅览之用。
他还特设一个业余教学班,招收成人,时间一百个课时,学习内容有《千字
文》、应用文、珠算及普通常识,结业后,学员会写简单书信、记帐、算帐。关
心女子教育,附设了一个女生班。设立勤工俭学,学校设“励学商店”,主要销
售中、小学生文具,货真价实。设立“印制局”一处,有铅印、胶板印。学校设
有医疗室、澡塘,购买了发电机,供学校照明,方便了广大师生。
史文彬(1887~1942) 字志卿,青城县史家村人。父亲史德森、母亲史李
氏都以农为生。史文彬兄妹5人,他排行第四。因少年时患天花,脸上留有麻点。
1895年,史家村西一里处黄河大堤决口,8岁的他随父母去济南谋生。4年后,
父母相继去世。14岁时,长兄史文成因无力供其上学,便托人将其送到由教会主
办的济南公益学校边做工、边读书。1907年,史文彬转入济南铁厂做工。1912年,
因与欺压工友的工头作斗争险遭警察局逮捕而离开铁厂,后以钳工手艺考入北京
长辛店铁路工厂当白铁匠。 他为人刚直不阿, 乐于助人,在工人中威望较高。
1915年,经工友介绍,与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李家胡同张姓姑娘结婚。
1918年秋,湖南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学习,受到他的热情帮
助。何长工曾回忆说:“还记得我们那麻子师傅,钳工技术很高,……费了好多
苦心来教我们……”。史文彬也从学生中听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并阅
读了学生们带来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劳工神圣》
等宣传革命道理的文章。12月,毛泽东、蔡和森到长辛店铁路工厂看望学生,了
解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曾同史文彬进行交谈,启发了他的阶级觉悟。
1919年, “五四”运动后,为抗议北京军阀政府逮捕爱国学生,6月中旬,
史文彬等组织工人在长辛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卖国贼”、“释放爱国学生”
等口号。并参与组织长辛店各界联合会、爱国十人团,开展捐款救国、抵制日货
等活动。 1920年4月,邓中夏带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到长辛店演讲,
史文彬热情接待,组织群众听讲演,并结识了罗章龙、张国焘等人。1921年5月,
成立长辛店工会,他被选为工会委员长。邓中夏说:“无论按阶级成份,按觉悟
程度, 按为人的诚恳实在,史文彬都是最可信赖的一个”。是年7月,由邓中夏
等介绍,史文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4月9日,共产党组织的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史文
彬被选为筹备委员。5月,他代表长辛店铁路工人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6月,
组织长辛店工人痛打了势力很大的工头邓长荣。 8月10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
会在郑州召开第二次会议,史文彬被选为筹委会副主任,并接受了率先发起罢工
的任务。 8月24日,为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和劳动条件,他领导了以长辛店为主
的京汉铁路北段工人大罢工, 迫使铁路当局给工人每人每月加薪3元,开除了几
个作威作福、打骂工人的工头。10月10日,他参加了在天安门前召开的各界人士
要求裁兵大会。并作为代表在会上讲话、留影。11月,组织工人惩办了被路局收
买的工贼谢德清,赶跑了经常欺压工人的外国厂长祚曼。
1923年1月5日,京汉铁路工会筹备会在郑州开会,决定2月1日举行京汉铁路
总工会成立大会,并讨论了总工会章程(草案) 。1月30日,他与李震瀛、杨德甫
等5人应召去洛阳同吴佩孚进行关于成立总工会的谈判, 未谈妥。2月1日,京汉
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如期举行,杨德甫被选为总工会委员长,史文彬当选
为副委员长。但因会场被军警包围,并实行戒严,使大会受到破坏。总工会当夜
决定:2月4日举行京汉铁路总罢工。4日上午9时,他主持大会,宣布京汉铁路总
罢工的命令及罢工的方法、 纪律,揭开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的序幕。3
个小时内,京汉铁路各站客、货、军车一律停驶。南北交通中断后,吴佩孚大为
恼火,翌日指使宛平县知事汤晓秋找史文彬单独交谈,要其下令停止罢工,被史
文彬严词拒绝。吴遂出动军队镇压。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
洋等40余人先后遇难。 6日夜,吴佩孚派两个营砸了长辛店铁路工厂工会,并逮
捕了史文彬、陈励茂等11人。7日史等被解往保定监狱。史文彬在狱中受过鞭打、
跪铁钉等刑,始终不屈。敌欲加害,但慑于工人的压力,未敢轻举。为营救史文
彬等人,党组织曾派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王尽美假充禁卒探监。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党组织乘机将史文彬等营救脱难。
出狱当日,史文彬专程赴天津谒见孙中山,为因京汉铁路罢工失业的工人请求复
工。经孙中山干预,“二七”罢工失业工人恢复了工作。1925年初,他任中共保
定市委书记和保定铁路工会委员长。2月7日,为纪念“二七”大罢工两周年,在
郑州召开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和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他继续当选为
京汉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 同时被选为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1926年1月,他代
表全国铁路总工会去石家庄参加高克谦烈士追悼大会。 3月,出席在天津召开的
全国铁路总工会第三次会议,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后,他代表全国铁路总工会赴
京汉铁路抚慰伤亡难友和家属, 因工贼告密在北京被捕,并被判处4年徒刑,解
送张家口,经张家口工会保释出狱。此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党派史文彬到国民
军胡景翼部的铁道大队工作。 7月,国民军与直、奉军战于南口,史文彬身处危
境,侥幸混在难民中存生。国民军败退西北后,他转去广东国民军革命政府任铁
道大队顾问,抢修铁路,支援革命军北伐。10月,北伐军光复武昌后,他随国民
政府迁往武汉。12月,共产党派他加入国民革命政府,史文彬任国民政府劳工部
副司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随中共中央秘密迁往上海,转入地下,
在特别保卫科负责中央的交通工作。 1928年2月, 他在《中国工人》第6期发表
《“二七” 的精神是什么》的文章。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
斯科召开, 他虽未与会,但却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9年1月,他主持中共河
南省委工作, 在白色恐怖下,组建起豫南、豫北两个特委。9月,参加了在苏联
海参威召开的太平洋职工会议。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劳动大会上,被
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30年春,他在《劳动》第
22期特刊上发表《“二七”热血激起了全国革命的浪潮》一文。是年夏,为发动
工人反对国民党军队进攻苏联, 党派他到哈尔滨秘密工作。9月,出席中共六届
三中全会。
1931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史文彬与罗章龙等人反对王明,
并加入罗章龙组织的“非常委员会” ,任常委,参与罗章龙的宗派分裂活动。7
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议,开除史文彬等人的党籍。他旋即偕妻子携带长子长
庚、次子保寅、三子苏辰和长女小凤、次女苏兰秘密离开上海经青岛回到济南。
翌年,返回故乡青城,易名石志卿,在西门里路南开“鼎新”修表铺为生。
1934年秋,青城县国民党保安队以“来路不明,思想可疑”为由,将史文彬
逮捕,毒打审讯。史文彬只说在外作生意,后取保出狱。1939年,日军侵占青城
后,八路军地方部队在小清河北开展抗日活动。为便于同八路军部队联系,翌年,
史文彬关闭修表铺,迁到徐家寨居住。1941年,由邹七区官庄乡干部王凤祥带领,
史文彬见到了八路军清西地委书记李曼村。经清西地委向中共山东分局和中央查
询、请示,中央电示:先将史文彬接出,待机转送延安。1942年初冬,他由其三
子苏辰陪同、清西军分区派一个排送去清河区委,因体弱于途中患病,至清河区
委驻地博兴纯化镇时,周身浮肿、泛铁青色。中共清河区委书记景晓村、军区司
令杨国夫热情接待, 并送医院医治。史文彬住院5天,医护人员虽尽心医治,但
终因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错用针剂“撒利汞”,致使病情恶化而逝。
1984年清明节,中共惠民地委、行署受山东省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和省
民政厅的委托,将史文彬的骨灰移放于惠民地区烈士陵园。
韩秀章(1906~1943) 字子恒,青城县唐口村人。1930年,毕业于长山中
学,自幼为人正直,学生时期即已接受进步思想。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民
族危亡关头,他和孙象辉等人,以串乡赶集“打彩”形式宣传抗日,赢得广大群
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久任长山县六区区长。为组织民众抗战,他在六区建立联庄
会, 在刘家套成立青年农民武装自卫团,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月,他配合长
山抗日游击队司令廖容标,在小清河安家渡口伏击日军汽艇一艘,毙伤日军12人,
击毙日军司令官松井山村; 缴获军用电台1部。小清河伏击战后,他以区中队为
基础,发动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人。3月,率部加入山东人民
抗日救国第五军,任第五支队第十九中队队长。10月,由李寿岭介绍加入中国共
产党。
1940年初,他奉八路军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之命,赴高苑开辟清西地区抗日根
据地。 2月,在三支队一营任副营长,与教导员李曼村率部活动在高苑、邹平、
长山边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作战中,以英勇善战而著称,带出了一支坚强的
抗日队伍。1941年,任八路军三旅八团(即清西二团)三营营长,在长白山区,
曾以灵活机动地战略战术,突破4000多敌人的合围,所属无一伤亡。1942年,任
八路军清西二团参谋长。是年,日军对清西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在敌强我弱的
形势下,他巧妙地运用游击战术,声东击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1943年1月14日晚, 日军调集重兵合围清西地区,二团陷入敌人重围,他率
九连采取“外线突围”的战术向根据地边缘转移;15日黎明在庙子村被敌人发现,
继而驻扎在田镇、寨子的敌人跟踪而至,将村子团团围住,他指挥部队冲出敌围。
午后,在大王家村南又被西方聚拢来的日伪军合围在一片开阔地带,处境十分险
恶, 战士们顽强地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歼敌180余人。激战中他左肩、大腿和
腰部受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并鼓励周围的战士:“同志们拿着武器坚决突围,
冲出去就是胜利! ”亲自断后,掩护战士们突围。在即将被俘时,毅然自杀,以
身殉国。年仅37岁。
李铁成(1912~1940) 青城县榆林村人,中师毕业后在邹平乡村研究院工
作,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七·七”事变后放弃
了乡村研究院的工作,转入农村筹粮、筹款、买枪。至1938年初,在鲁北地区建
立了第一个根据地——邹、长边区,并任区长。后改称中共邹长中心县特区,仍
任区长。 1940年8月17日,他带领邹长游击队在龙湾套村活动,有人告密,被保
安六团包围,同志们要掩护他突围被拒绝,自己带领十九名同志掩护大多数同志
脱险,最后与12名战士被俘惨遭活埋,时年28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其
故乡“青城五区”命名为“铁城区”。
李振俭(1916~1942) 青城县王老三村人。自幼务农。其身高约1.8米。
膀阔腰圆,长方脸面貌清秀,大眼睛炯炯有神,为人侠肝义胆。1940年春,李振
俭在青城集昭庆寺前,遇一日本军官戏耍农民,路见不平,凛然介入,那鬼子不
由分说,狠狠地打了他两耳光。赤手空拳的李振俭面对佩带枪的鬼子,只得强忍
怒火。五天后,李振俭暗藏编条筐用的利斧,赶青城集寻机出这口恶气。约中午
时分,在西大街巧逢那日本军官由西向东走,经文昌阁折向南回鬼子府,李振俭
尾随至文昌阁南20多米处,右手持斧朝鬼子头部劈去,鬼子立毙。李快速摘下鬼
子腰间的手枪,迅即出西门脱身,此举震动了青城。
事隔不久,李振俭同几个挚友,密谋枪劫日伪军械库,利用关系打通了伪守
备人员关系。一日乔装改扮,混进城里军械库,正欲搬武器,被不远处的“二鬼
子”(朝鲜人)孟队长看出破绽,孟向李振俭突发一枪,幸未击中,李举枪还击,
孟被击中腰部后亡,李见事败露,遂即撤离险境。其后一直在黄河以北流浪度日。
1941年的一天,有个自称副团长但又不肯透露姓名的人找到李振俭,策动其
拉队伍干一番事业,李正中心怀,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拉起近百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被清河镇土顽头子刘伯岩(绰号土地爷)视为眼中钉,1942年某日拂晓,
刘伯岩率队伍突袭李部,李振俭被俘后遭活埋,时年26岁。
李苦争(1921~1945) 原名李秀清,青城县后池村人。1935年毕业于高苑
完小,后随外祖父去南京读书。1937年12月,因南京遭日军洗劫,李苦争被迫返
乡。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运动的影响下,他于1939年在家乡成立了抗日游击小
组,宣传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40年5月, 李苦争经胡庆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开展党
的工作,先后发展李冠三、李汉三、张福吉等人入党,建立了后池村党支部,并
任支部书记。期间,与董焕章等人组织青年救国会,在邻近村庄选拔培养了一大
批抗日骨干。同年10月,他担任中共高苑县第三区工委书记后,领导三区党组织
和人民与日、伪军展开了坚决斗争,使三区成为高苑县坚强的抗日根据地。
1942年9月, 李苦争调任中共高苑县委宣传部长,兼做敌后工作。在艰苦的
工作环境中,他凭自己的胆识和对敌斗争的经验,多次深入敌穴,斗日伪,战顽
匪,胜利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一次,他只身闯到一国民党营长的婚宴上,宣传
共产党的救国主张,震慑了一批敌伪官兵和数十名地方士绅,扩大了共产党的政
治影响。在奉命开辟黄河北抗日根据地(惠民县、滨县交界区魏家集一带)工作
中,他与李英杰、张子云以馍馍坊帐房先生、卖书笔、赊小鸡为掩护,开展工作,
争取群众,很快站稳脚跟,为在这一带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打下了基础。
1943年,为开辟青城抗日根据地,李苦争调任青城武工队副队长。1944年,
他受命打入国民党保安十一旅三团,以其才干和亲戚关系,很快取得敌人的信任,
被提拔为特务营副官,他借机向特务营营长于守评等人喻古比今,做分化瓦解工
作,终于使其认识到只有抗日才有出路,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有前途,表示愿意弃
暗投明,待机率部接受整编。8月,中共青城县委成立,李苦争任县委宣传部长。
1945年2月, 他配合清西军分区政委李曼村等人,做争取保安三团团长杨云乔羽
的工作,促其率部起义,接受整编,成立青惠独立团。5月9日,他带领青惠独立
团一连在青城一区侯家截击过路的日伪军,因敌众我寡,战斗失利,他指挥部队
边打边撤,自己断后,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