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抗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4&rec=36&run=13

火烧董和璧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县衙奉令设置学堂巡警,因无款
拨用, 经庆令在大堤夹河以内缓征地段,每两银子(6.4亩左右)加收标准制钱
2000个(俗称夹河捐)作为学堂巡警常年经费。此举涉及40余村,土地300多亩,
1912年在宣传不力的情况下,强行敛收此捐,致使民怨沸腾,郑家纸坊村在县府
当雇员的董和璧积极参与收捐,从而引起当地群众的极端愤恨。早已受到辛亥革
命进步思想影响的董家沟村的贡生董思增对此义愤填膺,决心带头反抗此附加捐
税。
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秘密协商,共同造一圆形木牌,上写“五月初
二去郑家纸坊集合,火烧董和璧,以号为令,不得有误”,牌上粘有鸡毛,以示
紧急,很快传遍了48个村。
1912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二) 晚,螺号吹响,四面八方约2000多农民群
众手执铁锨、木棒,肩扛秫秸、木柴等引火之物,齐集郑家纸坊村头。在董思增
和几个农民指挥下,很快将董和璧的宅院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将柴草在董宅四周
堆满。董和璧自恃有县府撑腰,爬上屋顶,威胁群众说:“谁敢动俺一根牛毛,
就让他赔一棵大树,敢揭俺一页瓦,叫他给俺盖座厅房。”群众听罢,怒不可遏,
马上点燃四周柴草,刹时大火冲天而起,宅院顿成火海。董和璧见状,欲夺门而
出,被门外群众赶回,他又解开牛缰绳,拽着牛尾跑出来,到邻居家求救。旋即
愤怒的群众将该户团团包围,高喊“不交出董和璧,连你家一起烧”,邻人惧怕,
将董撵出家门。董无路可走,只好回归本宅,遂同其全部家产一起化为灰烬。
是夜,青城县长李宝善闻讯,曾率人前来救援,途中得知人多势众,群情激
愤,恐众怒难犯,便拨马回衙去了。后此事悄然了之。
火烧陈家楼 1914年,任青城县恩字柜首市(青城县设十个柜)的陈德明,
以印红契文书为名, 敲诈民财,每张契约加收了两个铜元(当时50个铜元兑1块
银元),因此激起民愤。带头抗争的韩训前(韩家小庄人,时任柜下村以上负责
人),声言要找陈德明算账。陈的亲友闻之后,劝其暂避一时,陈德明轻蔑地说:
“看谁敢动我一根毫毛”。
是年冬,韩训前与在周家教书的周文龙老师密谋,用鸡毛信通知各村负责人,
纠合一百多村的5000余农民,各带棍棒、锨镐、秫秸,1915年1月6日(农历十一
月二十一日)到大庄庙(今新李村西南)集合。韩训前对大家讲明行动的原因、
纪律、目的,然后队伍浩浩荡荡涌至拐陈村陈德明的住宅楼前,泼油点火,霎时
烈火冲天而起。此时陈德明的几个兄弟见状,慌忙爬上自己的房顶,苦苦哀求众
人说:“陈德明罪有应得,与俺无关,千万别给俺点火。”陈德明见大火越烧越
旺,欲破门而出,见众人持棍棒工具,把守门前,怒目相视,便又龟缩回去。一
会,长工陈德友身披大袄,暗挟幼少爷陈洪海报名而出。陈德明夫妇葬身火海中。
事后,陈德明之兄陈德聪报告了县公署,时刚上任的青城知县黄伯恩鉴于众
怒难犯,便从轻结案,扣押了韩训前、姚继泰、陈志德、周文才、李连仁等人,
判了刑,在狱中宽松相待,允许亲友经常探望。后均安然出狱。
1925年前后, 在惠民、 阳信一带,有人以“火烧陈家楼”为素材,编写了
《梆子腔》剧目,颂扬农民反抗贪官劣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