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古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3&rec=29&run=13

古迹者,古人之陈迹也。大之古代建筑,次之丘墓志石,又次则钟鼎彝器,
最下则一石一瓦。一块凡经古人手泽所遗留而有可印证者,均足以言古迹。第是
古迹之存,不于石壁荒岩,即于广原奥区,而僻壤遐陬,弹丸黑子如青邑者,以
语古迹,实觉齿冷不获,已参酌旧志,复为掇于鳞爪,分类述之,聊作后世文献
考证之资料云尔。
古刹
昭庆寺 在县治后,明嘉靖间修,万历中落成。清顺治间修。康熙三十六年,
邑令蔡公重修。规模宏敞,法像端严,金碧辉煌,丹青陆离。为邑中八景之一。
六十年邑人陈才学、范大同、孙如苞再修。统计费大殿千金,三阁千金,佛像装
佛千金。(于鹤鸣记)
按李公新普县志遗稿称:昭庆寺,唐时建,韩公燕翼重修。碑记亦云,唐宋
间为祝厘之所,元末毁于火。果如两公所云,则寺当建于唐或唐以前,似非明嘉
靖万历间事也。惟自康熙以还至今多历年,所坍塌倾圮,非复旧观。民国二十年,
县长首公北滋,复划归第二小学,易梵宇为黉舍,庙貌尽失庐山真面,益不可复
识矣。
玉皇堂 按玉皇堂在城北靳家庄东北隅,距城十二里。大元泰定二年,义士
靳天泽倡议兴修。明正德、万历间,历经扩充,宏敞壮丽,为邑中各寺冠。民国
十九年设第四区公所,今区制裁撤,公所遂废。每逢四日、九日,市集贸易颇盛。
大佛寺 一名草桥寺,又名修真观。在城北草庙庄。何时创修无可考。相传
傅家屋框释氏傅乐圃,法讳目莲,于此苦修悟道,乡人念之,为之建寺塑像,至
今奉祀不绝。
大寺一称兴隆寺。李公新普志稿云:寺在城西南徐霞寨东南角。今观寺虽圮毁,
而梵宇神像遗迹尚存。据村老韩文贻云:寺左右曾生灵芝,事近荒渺,无迹可考。
窃思徐霞寨,为杨司空之故里,古刹瑞草,亦人杰地灵之征也。
丘墓
目莲墓 碑文有云:彼构虚空之楼阁,我亦有样之葫芦,才士于鹤鸣句也。
按:目莲僧墓在城南里许。清康熙时,邑人于鹤鸣为之立碑。光绪八年,邑
人王传灏复立碑。而坏土荒冢,观瞻凄然。民国九年,县长黄公云从附墓之周栽
植松柏,今已蔚然可观。二十年,邑人张熙春多方募捐,复为之立招提,建宝塔,
庄严重睹。二十一年,县长彭德尊精佛学,丐时霁云先生撰碑文,典瞻雅洁,颇
多考征,惜碑未建而去。青今采其文,于《艺文志》,后人之其踵而成之,亦佛
门盛举也。
古王墓 在城东义和镇西迤北。丘顶约有亩许,不知始于何代,相传为古王
丘云。
五人墓 在游家庄前,详见《艺文志》。
神婆墓 在城北五里许。
按:神婆墓亦称奇女冢,在城北木李庄前。神婆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
能以方术为人疗病,神效。故人以神婆目之,死后卜葬于此。后世相传,以块掷
墓上,附而不落,可以解疲惫。行人多戏为之,果验。由是墓日渐增大。盖墓上
荆棘丛生,块为所挟,故不落。又据心理学家研究,精神交换,可以解疲惫,此
乃系心理作用,谓神力则非。
王将军墓 在魏家庄北,有谕祭。
金石
古铁钟 明嘉靖甲子建。钟楼于桥梓头路北转角处。今钟楼坍塌,遗有土台,
高可二丈,台上有铁钟一,高可五尺许,钲铸:‘龙吟虎啸,起凤腾蛟’八字,
如拳大小,字尚多不可辨识。
古铜钟 现存城内小学。较铁钟略小,上铸大字十六曰“风调雨顺,国泰民
安,政教宣朗,文运亨嘉。”当时进士韩一右、陈应荐,举人巩云梯,于樾、王
纯正、韩容、张白、王起潜及生员若干人,均注名并铸有钟志,文曰:贾侯,陕
西、宁夏籍,由嘉靖戊午科乡进士,以隆庆六年来,宰青城甫一载,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于学尤加意焉。本年当大比,谓巽地龙楼迅起,文运已昌,若再造铜
钟悬之,宏声远振,人文宣朗,科甲必齐名矣! 乃鸠工铸铜,期日成钟。侯之兴
学造士,万世而下有余泽焉。谨志。
铜佛像 本县有大铜佛像一,现存城内小学分校,高九尺六寸。小铜佛像三,
现存民众教育馆。一高二尺四寸,一高一尺,一高七寸。元始无考。康熙六十年,
重修昭庆寺佛像,装佛计费千金。铜佛像或即此时所建造欤。
元大中大夫焦荣神道碑 赵孟頫书,在东门南里许。
中山郡侯焦文炳碑元明善撰,赵孟頫篆额,刘从礼书丹,在东门南里许。
大区民团剿匪阵亡十五人纪念碑 在南埝口外路西。详《艺文志》。
按:青邑设县,年代极近,古迹本无足述,惟念一瓦一砾,尚有时代表古文
化而为史家所珍惜,若尽视古刹、丘墓、金石之属,为无足重轻,废而不论,异
日文献不足,考证无由,热心之士必将引为遗憾! 今志古迹,宁涉琐细,不失缺
漏,爬罗千数,幸冀一得。此其与各项志书不侔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