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礼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3&rec=12&run=13

旧志以风俗二字名篇,意稍空疏,盖俗之所以养成者,礼而礼之,归宿必徵
诸俗,二者相因,故易以为名。旧志曰:征输易,讼牒简。《方舆志》曰:民勤
耕织, 士习诗书, 俗重经术,矛令节义。《杜氏三齐论》曰:多才力重许可。
《通志》曰:丧葬有序,不泥风水。《庙学记》曰:地右川畬,民俗醇厚。其所
称青城如此,第以今衡古迭有变迁,各书所载不无悬殊,与其溢美不如写实,与
其因袭不如据陈,故就一邑有关礼俗各节,编为目次逐一录述,以为异日损益之
殷鉴云。
冠礼 据仪礼言士冠礼,则庶人无冠礼可知。又说文言,士仕也,知士必冠
而后仕,管子言,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阶级既严,庶人虽欲借而
不得。秦平天下废封建置郡县,仕非专士,田归私有,冠礼名词在历史上已成朔
饩羊,而东西各国皇帝元首,往往举行加冕礼,亦我国冠礼遗意也。
婚礼 通媒妁结婚姻。男家投契曰恳启,女家回契曰允启,男向女家纳币曰
聘礼。通告娶期曰下娶贴。先一日送食盒曰催妆礼,即古奠雁遗意。古娶用车,
今即肩舆,俗称官轿,礼称婿御轮三周,御者代婿乘车先俟于门外,令婿乘女轿
往,乘男轿返,犹有御轮遗意。其仪仗则为旗、锣、伞、扇、纱灯、宫灯之属。
其鼓乐,则为笙、笛、管弦以及大小哨。则汉乐而兼杂胡乐。其女家随从则为压
轿,及男女送客各二人。其迎娶日期,必请选择其上下轿方面,必趋吉避凶,其
男家大门旁树谷桔两束,盖以红巾,以两处女抱之,名曰:铺床草盖,示有草可
结寝处安宁之意。门限中间设马鞍,以下放钱二缗,取前进平安之意。门顶放双
红砖,砖下置新筷二双,取饮食不缺意。大门内房顶置糕,寓意家道日高也。新
夫妇服饰,男着礼服,女全身红装,各带怀花,新妇下轿,有女宾二人扶之抱以
心镜(为太极图避邪)、玉如意之类,或用木盛子,取其意近生子也。大门顶上有
二人抛火烧、糖、花生,使观者争取之,以免拥挤,在香案前婿以木杖,挑去新
妇蒙盖,乃归房坐床,三日乡里亲友无老少,争要火烧,名曰闹房,谓之食可益
寿。又新妇由娘门归婆门上下复盘石,取心如坚石,不可变动意。第一夕妇家送
婿家饭至,名曰送全盒。夫妇共饮之名曰:合婚酒,礼言合。二日晨谒见翁姑及
亲属。三日早扫墓,即古庙见礼,正午行上拜礼,新房内门旁悬长巾约丈余所谓
结縭,事后分赠亲友。回门,日期三日六日不等。
谨按婚娶二字,亦作昏取,仪礼言士昏礼,则庶人借用之。据梁启超先生言,
古时汉族女子少,多抢配异族女子,尤必于晚间行之,昏为日没,取为手执耳,
并引而胜宠,并引易匪寇婚媾为证。今观种种动作似与古意相合,压轿男女送客
等似与被抢而追逐者,火烧在古当为防御器具,谷草食筋钱鞍等又似以语言不通
而示意者,威胁利诱殆兼而有之。至新妇蒙头尤等于土匪架票,今则饰言避邪羞
诚属虚妄之词,此则亟应改除之。至六礼之外女家多要金钱,男家多要赔送又与
买卖交易相等更非人道所宜。妇死别娶谓之续弦;夫死别嫁谓之后婚,亦曰再醮;
弃夫而别嫁者谓之活头,此皆不举行婚礼。民国以来,又有一种新婚礼,除通告
结婚日期,约定少数亲友及延请证婚人、司仪等外,繁文悉皆捐除,但仿行者少。
最近又有不举行婚礼而直接宣布同居者,亦未免过于苟简矣!
丧礼 哭亡曰丧,瘗诸莽中曰丧,后世丧礼虽具,然沿用日久,不无异同,
兹就县中大致情况拉杂述之。凡人当属纩时,亲属一人登屋而号,名曰叫魂。词
为(某对死者称谓)“回家来哟”,数分钟乃下,邻人为死者剃头、洗足、穿衣、
移尸灵床。做倒头饭,烧倒头马,死者怀中藏纸钱,左手执面饼(名曰打狗饼),
右手执麻鞭,昼夜派人看守,谓之守尸。盖惧有猫狗钻越,惹起尸变也。当烧马
之时,孝子焚香高举行指路礼。词曰:某某西南大路,苦处使钱,甜处安身,佛
金之地,如是者三,乃下,率家人哀哭,继以易孝衣,送浆水, (煮米半熟和水
置桶中升之,举行之地为庙或十字路口) 日三次,哀如前。次日晚举行送盘缠礼
(为死者送行也),备具纸糊车马人柜等,纸人胸前写家中童男女死者名字,并以
纸被套点心、纸钱、香锞之属,孝子以引魂纸(用长长纸若干攒集而成),招死者
魂,负之案旁椅上,亲友举行奠礼毕,再负之行,家人沿路低声呼:某某勿小胆,
打发你上路了。至车旁椅上,稍等,再徐送车中,主妇当问幼童某某登车否,答
曰登,乃预先教说者,遂即引火焚化,孝子行指路礼如前,时有音乐前导,白衣
社提灯送半里许方回,于路大声举哀至家,行入殓礼。升尸时家中环集,低声呼
词为某某勿害怕,打发你黄金入柜,至安放停妥止。旋由妇女以棉花栽死者全身,
谓之前栽银后栽花,自此盖棺举哀而殓事毕。第三日,扬幡开吊,设置礼薄,亲
友来者咸登记,据以发讣,择吉安葬。按田产多寡定葬礼厚薄,其棺木上者松柏,
价百余元;次之杉木(俗称大木),值六七十元;再次杨柳木,值三四十元;下焉
者席箔卷埋而已。其衣有九领、七领、五领之分。其衾上者锦下者用布,其枕为
白布缝成,两端尖细翘起,谓之角枕,诗曰角枕粲兮,即此物。忌用皮缎,盖惧
来生脱变走兽,或断绝子嗣也。其圹有灰扌追砖砌,石砌攒筒池土穴之分。其丧
局为堂奠,或吹手棺罩,或白棺两凳(以苇席杉蒿及花布木鬲扎成之),堂用棚其
式样摹拟王公第宅:其装置陈列有方弼方相 (纣王两大将名,今制以木架名曰先
导神),开路鬼、活狮、死狮,各种古玩玉器,各亲友挽联祭帐,其纸草为轿车、
牛马、童男女及金银山、各项烟火等。其冥器有铁制成之桌椅、几案及浆水罐、
五谷囤、笊篱、浆水勺、冥灯等。葬之前夕,举行堂奠礼,近柩扎有孝子庐,即
所谓三年庐墓、五月居庐之制,已名存而实亡。其行灵具为罩、为翣、为牌、为
孝灯、为灵幡,有旌楼以悬旌,有灵楼以安神主或画像,请点主官以点之,请祀
土官以祀后土。孝子斩衰苴杖,腰经梁冠,起灵时左手持旗,右手持瓦,上书摔
瓦大吉,於柩前石上摔之。哭踊前行,亲友亦陪往致奠,然后圆坟,孝子绕坟三
周始去。掩埋返主於家谓之留灵,入庙设奠谓之回祭。寝苫枕块,斋素月余,或
持斋百日,有时延请僧道诵经追荐,至五七设祭,或逢七即奠,俗尚亦多不同。
新年前一日(除日下午)拜节,元旦则不出,谓之守孝。又有人死坟孤,家庭代结
阴亲,衣衾棺木具备无缺者,於人事亦可谓周密矣。
按今之丧礼,如招魂、如穿孝、如居庐、如大殓、如堂祭、如成主、如提旌、
如守制,皆与古礼吻合。至为初死者剃头、洗足、穿衣,生者环绕啼哭,释氏谓
为不当,盖以人甫断气知觉如在,骤然移动体躯,或感触神经必痛苦异常,不如
大家共念佛号,静俟尸体已冷,知觉已失,再举行以上种种方为安谧,此非仅为
宗教立言,实亦为人体生理说法。按乡俗,田产在三十亩(大亩六百步)以上者,
除丧即用堂奠,局费约七八百元或五六百元不等,不惟体制不适,於今以死者而
使生者不安,其生固大非人道所宜也。
祭礼 祭之为义,为手持肉以祀日月星三者,丽於天,故凡属於地属於人者,
亦皆统诸天而名之谓祭。古视神如人,故祭礼非常隆重。祭分四时,朔望及诞辰、
忌辰,其名为礿祀,蒸尝禘祫其地多於陵寝、寺院、庙宇、宫观。其意义多详於
礼之祭统、祭法、祭仪各篇。其种类为祀有功德,祀宗亲,祀神怪,民元以来,
清末所有浮滥祀悉皆废止,然目标不去,俗尚难移。自十七年后,以革命手段销
毁各种神像,驱逐游方僧道,迷信积习去其半,今之不变者,如祭孔孟、祭关岳、
祭革命诸先生,此为崇德报功。而属于公祭者至清明节(亦名填土节)、七月望、
旧年除日、新年元旦,或麦熟荐新,或赴任授职,或出家远行,或举行婚丧大典,
皆祭於庙或墓(俗为之上坟)。其祭品为清酒果品、面食、纸香等,此为慎终追远。
而属于私祭者,近来神怪之属,无复公开奉祀者,有之则多为家藏神轴,至木精
兽妖土魔石怪,亦尚有暗自拜奉者。其旧而普遍全国者,则为祀天地、祀灶王、
祀门神;天辞地牌除日粘贴,新年三日焚之,题为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神位;灶王
於除夕粘贴,於腊月二十三日焚之,谓之辞灶,俗称升天报告人间善恶穷富状况,
每年一次,谚云: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干饭一碗汤,又云二十三日上天去,大年
初一下界来,又云: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来多带金银。门神亦终年粘贴。其男
女巫婆降神代言,亦为祭之一种。乃最而无足齿数者,姑置不论。
按社会进化,定例人权愈长,神权愈消乃属一定事实。近代科学昌明,淫祠
滥宇当然不能存在,唯以平民教育既不发展,倘复无神权为之系属将犯法越规不
知伊於胡底,故欲打倒神权,增进人权,当以教育为先决问题。否则,无论其为
一神为多神,欲廓而清之,殆难能之事也。
家庭 聚族而居谓之家,亦称家庭。夫妇之外,仅有子女者,谓之小家庭。
其数世同属者,谓之大家庭。其由高祖以至玄孙谓之五世同堂。小家庭利於经营
工商业,以及服务机关,而不利於农业。然易致精神涣散,家道不振,大抵父母
主家或委托兄弟及子女,亦可男主外,女主内,总摄家务者,谓之家长。在封建
年代家长极尊严,举家老幼咸唯唯听命,谓之家规。民元以来,国体虽更,对於
新家庭之组织,仍无正式规定,故尚沿用古制,然亦日见破裂矣。青邑县境狭小,
农桑遍地,大家庭制尚为相宜。然亦因细故人各异心自召分析者,每一大家庭间,
士农工商各受教育,各有技能,人人努力必使家道昌炽。倘仅有一能者,出举家
衣食住行咸依赖之,渐至养成惰性,两败俱伤其家,坠落必速。所谓王孙乞丐非
异人也,尤可笑者,士绅之家存虚荣心,无论发生如何纠纷,必强制同居,表示
能容能忍治家有方,然终至崩溃不能维系。又有因儿女众多,顾及婚姻暂不分居
者,综观社会状况,大概大家庭久则共贫,小家庭久则各富,人力表现用之则显
著,不用则消失,天演进化理固然也。果能贡献能力消除意见,在农业社会中,
自以大家庭为宜,若阋墙时起、纠纷横生,后则无宁析,爨妇女之为愈矣。
妇女 诗云:为熊为罴男子之祥,为虺为蛇女子之祥,又云:载开之璋,载
弄之瓦,是女子之生在阶级地位上,巳极低落。及成童,父母不甚重视,他人亦
时加白眼,故所享家庭幸福较男子为逊。至后父母遗产亦止有兄弟均分而女子不
与焉。待聘之年,咸由父母主婚,往往索聘金、争妆奁,旧志云婚不论财,今则
除少数明达外,金钱一项,几为婚媾之要素,甚至不问年龄,不问家世,不问美
丑,黄白到手,婚书立订。聘一处女或后婚,费至四、五百元;聘一髻令女,尚
须百元左右。谚云:新妇人入门,婿家立贫。又云: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是
视妇女为奇货,而於其性命其生活均未计及也。又地方习惯,新妇入门不到三月,
婆母即分与棉花数斤,或钱若干,令负婿一生衣服责任。其供人使用等于奴仆,
缠足穿耳等于刑囚,其饭食於一家为最后最下,其一世除生母知痛若稍供给外,
余即归於绝望,以故狡者或走入邪途,愚者或自寻死路,可谓无人道之尤者矣。
近来人权昌明,男女平等,仅有少数妇女享受自由、教育、选举、财产,种种利
权已不啻为世界放一明灯,然而沈沈苦海,芸芸众生,无量素无知识,饱受束缚
之青年妇女,欲使脱离地狱生活,同上文明轨道,非当道者力加矫正,固难收移
风易俗之效也。
亲戚 两姓结婚谓之亲家,两家父母称亲翁亲婆。其子称女家为岳家或曰丈
人家 (称丈人为泰山、丈母为泰水,盖以泰山有丈人峰,又系五岳之一,故借用
之) 。女称男家为婆家,婚后则女随男称。其男随女称者,除称丈人丈母同於父
母外,妻之兄弟称内兄弟,妻之姊妹称内姊妹。娶妻之同胞姊妹者称曰连衿。相
见亦称兄弟。子女称母家为外祖家(俗称老娘家)。称母之父母曰外祖父母,称母
之兄弟曰舅,舅之妻曰衿,称舅之子女曰表兄弟、表姊妹。称母之姊妹曰姨。称
父之兄弟曰伯曰叔,同母生者称胞弟胞姊妹。伯叔之子女称堂兄弟、叔伯姊妹,
再远则称堂兄弟姊妹,至五世亲尽。无服又认异性为父母者,曰义父母,俗称干
父干母,见面敬礼与家长同,又曰同姓不结婚,否则人非笑之。盖本古男女同姓,
其生不繁之遗训也。
交际 交际者,人与人以财币或物品互相酬赠之谓也。大致分庆吊、捐赠各
项。其关於丧礼者,有挽联、祭幛、赙仪、祭品、束发 (与丧家妇女以金钱,俗
称收头钱) 、盖服(於男女孝服上冠以黑帽,被以蓝布趋吉避凶之意)等。其关於
婚礼者,有喜幛、喜仪之类,亦有予赠衣履服饰诸物者。戚友以肉鱼、馍头、海
带、粉条置盒中携赠者,谓之送饭。三日内邻里争以饺子、面条等捧送者,谓之
送小饭,主家则红柬邀客,宴会有加。至关於寿礼者,则按人之贫富隐显而异,
其品物通行者送寿桃、寿面、寿酒、寿幛等,统曰祝寿礼。至助成慈善事业,賙
恤社会,社会贫困,又时多乐捐好施之举。
按以上所言,交际各项所费,至少五角,多则无甚限制。主家宴会费,自五
十元至五百元等,甚至有因婚丧而成为窭人者,故乡间称丧曰吃丧或曰东西无主,
任人自取。夫以血汗之金钱用之不当,非流为奢靡,即失於浮滥,皆属伤农之举。
故正当之应酬固不可无,而无谓之周旋则不必有。今者当道诸公力倡节约运动,
对於交际各项,严定限制,此诚经济没落时代,切要之举也。
娱乐 人之有娱乐,所以节劳逸也。农民娱乐,必在耕织之余,其最大者为
新年,次之为灯节,再次为中秋节,余为演戏酬神及杂项娱乐等。新年者,集合
一年之财力物力,於此时而饮食之,而消耗之者也。除夕清酒五更过年,男女老
幼皆早起,院中遍撒柴秸,大门内横卧穿杠、天灯 (以松枝缚长竿树之,上系以
灯,名曰天灯) ,之外各室遍燃灯烛,时以百灵下界,鸡不鸣,犬不口犬,污水
不泼地,炊食不拉风匣,盖惧有冲撞也。香纸既焚编拜各神,鞭炮声响欢呼磕头。
天明聚族赴墓,继以乡里拜年,最后乃拜亲友,十余日方止,人类希望生活安全
之心理於此完全表现矣。灯节为阴历正月十五日,亦名元宵节。各乡凑资购衣物
装扮杂耍(即古之乡人傩也)。其种类不一,撮芯子、走高跷、扮抬阁、跑竹马、
撑旱船,其剧名为唱秧歌。八仙过海,洞宾戏牡丹,姜老背妻婆,其诙谑者,为
扮抈官,其武装者,为撇马叉、扎花枪。过城镇乡村皆献技以取赏,牛头马面,
蛇神鬼脸,极尽欢娱之能事。其挂灯或扎灯棚,晚间光辉照跃如同白昼。盖灯,
登也,即丰登意,如遇风或雪,则谓不收灯,即不收成也。其占验方次已详於岁
时门内。有心者,又於夜深量月阴,俟月光正午时一树竿测影按尺寸之多少,定
年景之丰歉,其语为:一二人烟散,三四收一半,五六风光好,七八水连天,村
俗流传由来久矣。中秋节即阴历八月十五日,为历史上相沿极重要之节,起於何
时颇难考证。主要食品为月饼,俗谓八月十五杀鞑子,制此以递消息,果尔则是
久夕欢娱,更有价值。故每至此节,停工放假,设酒陈肴,家家豁拳,人人猜谜,
甚至通宵不寐,醉翁遍地。并以是夜无云有云占验来年气候,谚云:八月十五云
遮月,准备来年雪打灯。至年景丰收之后,群情欢乐,酉居资唱戏,答谢神明,
亦娱乐之事也。下焉者就乡俗所见之事,言之有魔(木制椭圆形而稍尖)类,一打
魔二赶球,此以打杆(十尺曰杆)多寡及赶球次数决胜负者。以上各种均为养成智
慧记忆,及果敢力,故童年成人均优为之。棋类有象棋、围棋、军棋等,唯象棋
为能普遍社会,若纸牌、骨牌、麻雀牌等在娱乐方面,虽颇有力,然以图财为目
的,废时失业,往往以娱乐而反成苦恼,故国家久己悬为厉禁。
按古语有云,王道不外人情,诚以变乱与治安相循环,娱乐与忧郁为起伏,
群情忧郁,则是变乱必生,群情娱乐则治安可望,今欲察治乱之机明丰歉之状於
此,固不可不加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