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婚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2&rec=81&run=13

男婚女嫁,自古至今被视为每一人的终身大事。在过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
的“门户”联姻,以贫富贵贱的等级观念加在了婚姻问题的礼教中,窒息和扼杀
了青年人的一生幸福。象“沙土口袋”里的婴儿定亲,失去配偶女人的一生守寡,
三房四妾等婚姻制度,实际上将“终身大事”廉价地被别人给剥夺了。所以,在
中国几千年的婚姻史中,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制度面前,留下了种种迥然
不同的礼法与习俗。这些礼法和习俗,无论从婚嫁和形式或内容着,新的和旧的
交替着,文明的与愚味的演化看,体现出一种社会论理道德僵而顽强的存在。解
放前一些婚嫁礼俗的形成,那是封建制度统制下的产物,由父母包办,听天由命,
买卖和金钱关系所维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第一部新的婚姻法,才真正
走上了婚姻自主,个人权利和权益受到保护的轨道。然而,作为婚姻礼俗,它既
是社会法律力量影响下的一种结果,又是带着各自地方风土人情其特点而并举的。
一、相亲
在男婚女嫁的整个程序中, 相亲是开始迈入的第一道门坎, 分“小相”和
“大相”两步完成。小相又叫“偷相”,就是由双方介绍人牵个线,约定在一个
预先安排好的地点碰一次面,亲眼看看对方的长相,只要相中了对方的模样,媒
人才插手下一步的牵线搭桥, 如果彼此有一方不同意, 算是告吹了;大相也叫
“大见面”,是在小相后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将婚事楔入正题。这次见面就复杂多
了。男方需要置办几桌酒席,双方的媒人出场,女方的娘、姐等“监护人”进一
步落实男方家中的实际情况,甚至谈到关系结婚对彩礼、新房等一些具体条件。
男女双方有不同意见需要中介人做工作的,媒人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出个
让对方口服心服的理由,所以,人们说媒人是杆秤,一般会掂出两家分量的。
二、定亲
男女双方大见面后同意了,只能算是进入一个“谈恋爱”的过程了,在某种
意义上讲还没有进行一锤定音的最后阶段,“定亲”就是双方履行这个程序的。
但有个前提,以男女双方本人到双方老人或主事人,都必须提不出多大疑意的情
况下,认为条件成熟了,方可三媒六证的定亲。按本地的习俗讲,定亲也叫“相
宅子”,因为定亲必须由女方到男方家来做宾,正式以“对脸亲家”的身份会面。
除双方的媒人到场外,女方的母亲、婶妈、姐姐、嫂嫂该来的都一块来,不过,
女方的父亲这天不来。男方情况就不同了,凡是本家近族人不分男女,只要为长
辈的都过来偿给媳妇钱。就连七大姑、八大姨的也赶来认认媳妇,陪着女方的亲
家攀话道情,递烟敬酒。
大家就席后,按着礼仪和程序,什么时间上哪道菜,啥时候都掏钱给没过门
的媳妇,啥时候女婿来席上给丈母娘等人敬酒,这是岳母掏钱给女婿的火候了,
同时,还要掏出另一份偿给厨房里做菜的师傅,叫“偿厨”。照现在的礼俗,女
方来这里参加定亲的人,都是男方负责车接车送、临走时,要给亲家捎上应有的
礼物。就在定亲的当天下午,男方还要带上筵席所备酒烟菜肴,回门到女方家认
亲戚。这时候,女方家里主事的男人们和族中的长者都到场合。定亲和认亲后,
虽然还未进行结婚登记手续,但从今日开始,双方家的大事和生诞寿辰,彼此之
间都要走人情往来。过去且不说,现在只要是履行了定亲程序的,逢双方修房盖
屋、耕播收打等,也少不了捎信传话叫来帮忙。
三、叫媳妇
儿子的亲事定了后,除平常互有来往外,叫媳妇便是雷打不动的要事。每年
中,少者也有两次三次的约定,象麦前麦后、中秋节、十月一等,再加上一些地
方上习惯的节日和国家一些大节,都是叫媳妇的时候。叫媳妇这天,差不多全家
人都休息一天,置办上等的丰筵美食,开心一堂,照相留影。送媳妇回去的时候,
让她捎上回娘家礼物,当长辈的还要给媳妇钱或服饰一些馈赠品。如果男方该叫
的时候不叫,就意味着对女方的不恭,或者说是婚事告吹发生的信号;如果男方
叫而女方不来,那显然是婚事有了棘手的变故,也同样意味着僵局已经暴露出来,
双方都要去找媒人进行协调,决定这门亲事成还是不成。按惯例解决中止婚约的
处理,如果是男方主动提出退婚的话,这期间送给女方的钱物不可索要,就是索
要女方也不会退还。如果是女方主动提出退婚的话,很明确,凡过去男方赠送的
一切钱物,必须如数退给男方。总之,叫媳妇在乡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为
男女双方的婚事增强理解,沟通感情的一种交流方式。
四、娶亲
在结婚这天,男方叫娶亲日,女方叫出嫁日,先看男方在娶亲前后的几天的
大事记。离娶亲日三五天,就开始盘灶竖炉,由主人出面邀请族门长辈的掌管人、
厨师、记喜帐的等人一块安排有关事宜。三合店村在婚嫁喜事上一直坚持从简从
约的办法,党支部、村委会负责人不吃请,并在村民公约中规定了本村人“可交
人情钱不坐席”的约法三章,这样不仅减轻结婚户的铺张浪费,而且褒扬了喜事
新办的良好风尚。掌勺的厨师负责核定主人家有多少贺喜随人情的,需要置办多
少桌筵席的酒肉饭菜;族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负责接送前来道喜的亲戚朋友和在
席面上陪客;记喜帐的专门设桌在红贴桌上记随人情的客人姓名与钱额。喜事的
掌管人必须是个有才干、有威望和办事经验的人来承担。在娶亲的事宜安排上,
用多少辆车、用什么样的车,什么时间起程去娶,什么时间回来举行婚礼,这些
都有一定的严格规定。甚至连娶亲怎样走的路线,新郎新娘上车下车的车头朝什
么方向等都滴水不露的进行全盘谋划。一般来讲,在三至五天内就基本结束招待
完客和结婚流程。第一天最忙和头绪最多,安排娶亲,举行婚礼、接待客人,尤
其是安排与接待好女方来送嫁的客套礼节最为重要,如稍为不慎,就会惹出一些
不愉快的麻烦来。比如说就某些婚期礼俗中,男方一般服从女方的要求去办,连
给伴娘(送女)、跟车的、压车的人多少个红包,多少钱都不能疏忽,再如女方
来的亲戚,男方用什么辈份人的身架相陪,一个席面上人数的界定,菜的档次,
斟酒满盅时套数也十分讲究。第二天、第三天主要是接待女方来走亲戚的人,到
三日女方老人把闺女接回娘家过一夜,明天再送回来,至此算结束了娶亲中的一
些即定程序。
说到娶亲,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那个历史年代
的政治面貌,并且也体现了那历史年代的伦理观念。解放前娶亲,豪门大家和有
钱人用花轿,解放后结束了用人抬桥的旧习。五十年代骑马佩红戴花娶亲;六十
年代骑自行车和拖拉机娶亲;七十年代逐步见到用面包车或轿车娶亲,不过,这
些户多系在外工作,或者亲戚朋友在机关部门有职有权的人操办和支持的;从八
十年代以后,用小面包、小桥车娶亲的全面普及,再用不着托人找关系,到租车
包车场随叫随到。凡遇到结婚的良辰吉日,带着红“喜”字的车队组成一道光彩
夺目的风景线。
五、出嫁
相比而言,闺女出嫁远比男孩结婚要轻松一些,其主要原因是付出经济代价
少。按照当地人们多数的做法,闺女出嫁的嫁妆都是男方花钱置办,娘家只陪送
一点铺盖什么的。在过去,不少户连铺盖陪送不起的也不少,甚至连闺女跟婆家
要的钱不得不占起来挪用了。从八十年代后情况大变了,由于全村每个家庭经济
条件上的好转,逢到闺女出嫁的人家,婆家定亲、娶亲花钱越来越大方,娘家再
不让闺女可怜巴巴的嫁人,尽量拿出家中的一些积蓄为闺女增光添彩,置办些更
时派的嫁妆走出家门。
闺女出嫁也象男方一样置席待客,只是在程序上较单纯一些而已。结婚的前
一天,男方打发专人来下盒子(也叫下贴),除送来一桌丰盛的酒筵外,主要是
最后一次确认双方孩子结婚这几天所安排的事宜。象女方从第一天开始每天去男
方多少人,女方的什么人去,啥时间娶亲的彩车进村,啥时间收席新郎新娘上车,
娶亲的男方来多少人, 如何接待等等。 另外,男方来下盒子的人还交待好女人
“开脸”的时辰(现在演化成盘头饰婚纱),按照新娘的生辰属相挑选不相克的
当伴娘,给新娘一些五元、拾元钱一张的单额票,以备在娶亲路上以及下车后人
们闹洞房要喜糖时作应对。女人出嫁时妆扮婚纱正在全面普及,配备全过程录相
更是结婚程序中新开辟的必备项目,从而为每个青年人青春一刻的美好记忆留下
了版本。
六、女娶男
女娶男的俗称叫“倒插门女婿”,这在三合店村已屡见不鲜。倒插门女婿的
男婚女嫁自古有之,但在涉及的层面与时代倾向上变化很大。在过去,也包括解
放后的六十年代前,当插门女婿的男方多因兄弟姐妹多,家庭情况不佳,找对象
花不起钱而作出选择。女方的家境相比之下都比较宽裕,家中又未有男孩子继承,
找个插门女婿以继家产。这些年不同了,已经早早打破了卑视本村与本村人、同
姓与同姓人结婚的旧礼教,人们不再计较有什么家产继承不继承,倒插门女婿改
性不改性,再不会是为家境困难找不上对象,似乎在人前总矮人一截子等制约,
而相取代的是男女互爱自愿,生产、生活方便,照顾老人有利,为家庭长远之计
作出的选择。单就插门女婿不改名换姓这一点上来看,女娶男已带着崭新的姿态
和观念溶入现代化婚姻的文明意识中,踢除了过去封建愚昧的一些陈规旧俗。
七、改嫁
改嫁是已婚妇女因故亡夫,或者发生婚变离婚而另择配偶所作出的决定。这
种婚姻关系存在普遍性,有着社会婚姻问题特定的意义。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一
向被“好女不嫁二夫男”的所谓“贞节”婚姻礼法禁锢着,有三座铁锁拷在身上:
即悲伤守节、无理被休、驱逐买卖,所以,改嫁成为对待妇女设下的一个禁区。
也就是说,死了男人的女人被休、驱逐买卖而别无出路,只有悲哭对天,独守空
房,失去了作为一个女人的一切婚姻生活权;被一封休书赶出门,就连回娘家的
权利都被堵死了,只有一死了之,别无选择;更惨忍与无情的是被无辜“卖嫁”,
在女人毫无知道的情况下,被自己的男人或婆家暗厢操作卖给全然陌生的别人。
在夜里突然撞进一伙人,把转卖的女人蒙住面,推上大板车,一下子被带到了另
外一种天地,并且绝对是一个离自己娘家和原婆门很远很远的地方,让女人在与
外世隔绝的环境里当驯服工具。
从新中国建立后新的婚姻法颁布,改嫁早已受到法律的保护。就现在而言,
虽然说不上离婚与改嫁是十分正常的事,然而离婚与改嫁已经成为社会婚姻中的
常见事。这个婚姻选择,权利属于男女双方自己,社会上的其他人也包括本人的
父老亲人,只能以关爱的心和作为去劝慰,而再不用卑视、指责、阻拦乃至别的
非法手段强迫在改嫁人的身上。而对改嫁的女人来说,改嫁是离婚后选择新生活
的开始,是寻求幸福,体现自己生命价值,努力奋争的一种表现。现在,无论从
法律和权益角度讲,还是从新的社会道德观念上讲,应该都不会受到什么非议了。
八、找阴亲
应该说“找阴亲”这种陋习不值得提倡,因为它是过去旧社会封建礼教中遗
留下来的一种消积的东西。从宿命的源头讲,说人活着没有配偶的话,就算不上
是一个完人。而在佛教中,宿命论在教义上有出家为僧,不缘凡间之欲至成佛。
所以在人的宿命论中又强调,活着的人有没有配偶不以礼法度万生,可死了以后
却不以万生度礼法。意思说凡一世、一族、一家、一姓的男儿,不论归天时年龄
大小,都会在祖坟上有一席之地,而没有配偶显见“孤坟”,那是不大吉利的,
并且无颜于先祖。这样一来,“找阴亲”也同样成为社会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一个
习俗,然而它又不因时间的推迟和历史的变迁而消亡,却蛰伏着一种复苏的神圣。
无怪乎现在一些人这样说:“死了比活着的人还值钱”。这原因是什么呢?就是
“找阴亲”的行为在社会上流行着。就拿目下的情况来讲,未成婚的人因车祸和
意外伤害事故屡屡发生,不少的少男少女其生命结束了,却没有象正常人一样完
成自己在生命中的归宿。这样,在活着的亲人眼里和心里都横着一块沉沉的石头,
应该落地而不能落地。 再加上传统观念中一些礼法仍然占据着某种地位, 诸如
“孤坟”的不吉利之说,地下魂灵不安之说等,如此一来,面对生命已熄却未完
成配偶的死者父辈来说,自然在冥想和惦念的愧疚中履行一种道义上的宽慰,这
也许就是“找阴亲”也象活人找配偶一样舍得投入的一个成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