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村属组织届任(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2&rec=23&run=13

题叙
1958年至1977年,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几经曲折,马鞍形发展的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中,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体制从试点、形成、完善、
确立的二十年。尽管这个时期在区划、生产力、生产关系曾几度更迭与重组,但
它的所有制和管理基础是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后,为农村改革带来了新的生产格局,经过几年的创新和探索,直到土地联产承
包责任制基本确立,才开始结束原来的管理模式,直1984年正式撤销人民公社政
体编制,建立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村民委员会。
如果较为客观实际地审视这个历史阶段的话,不仿将它划为几个“阶段性”
来作以回顾。第一阶段是1958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实际上,应
该说是四年才更妥当一些。这是一个天灾人祸的不幸年代,旱、涝、洪灾接踵而
来,苏联卡脖子讨债,如同釜底抽薪,雪上加霜;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
面红旗本身并不存在错误,其错就错在左倾思想的泛滥和广传。整个中国农村,
大炼钢铁,吃大锅饭、大兵团作战、千斤粮、万斤瓜、百斤皮棉、电灯电话、楼
上楼下(二十年后粮、瓜、棉倒是真的达标了)、放卫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
官僚主义和浮夸风盛极一时,把人们的务实思想基础与已发展起来的生产资源大
大遭破坏,三合店村有过之而无不及,很显然,是一场人为的“人祸”。第二阶
段是1962年——1966年生产恢复时期。这个时期总结了前几年的严酷教训,从农
村基层社会主义教育入手,使整个生产的元气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加上“四清”
运动的开展,解决了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问题;部分土地分田到户,
群众称“保命田”决策的实施,基本摆脱了餐炊无粮的困境,使农村的思想面貌
与生产面貌重新焕发了生机。尤其在全民学习党的好战士雷锋、欧阳海,党的好
干部焦裕禄的浪潮中,一场温故知新,坚定信念,“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要改
造客观世界”的艰苦创业之风陡然兴起。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将成为六十年代
那个历史画面的真实写照。第三个阶段是1967年——1977年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
期。对这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动,已在“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中作了评析与定论。作为三合店村这个常家镇较大村子来看,凡
文化大革命的触角伸到农村的东西, 几乎都不例外的经历过。 评《水浒》、批
《武训传》、声讨《三家村》和《清宫秘史》,人们对此并不陌生。批斗“走资
派”、夺权、两派对立、建革委会、反逆流、反复辟等,谁都不想落后和示弱。
与天斗、地斗、人斗的烈风,刮得到处风沙弥漫,一句话,一个“斗”字贯穿其
中。无怪乎群众对这十年下了这样一个定论:七十年代人斗人。可想而知,这个
概括还颇为精当的。不仅如此,村南还发生过一次群众武斗,使不少人遭受了棍
棒之苦。至于在生产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不仅处于无政府的状态,并且导致
人们的思想变得异乎畸形,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1978年——2004年是改革开放,
发展新型农业,致富奔小康的崭新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们树立起现实主义的
思想旗帜,走出中国传统意识的误区,勇敢地和现代世界文明对话。无独有偶,
以农村改革开放为先声的思想解放,在农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开始涌动和振撼。
三合店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似乎早已闻到了脚下大地的芳香气息。“两委”班子
敢于决策,全村群众奋起响应,揭开了土地个人承包责任制的崭新一页。相继而
来的是全村土地调整,为新一轮联产承包创造了条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生
产力的发展,又为全村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人们不用扬鞭自奋蹄,一步一个跨
越,一步一个台阶,始终站在了壮大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前沿,成为县、
镇小有名气的先进村、经济强村,继五十年代黄金时期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的再现。
(三)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1958年——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