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黄河堤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99&run=13

高青县地处黄河下游,以东西长廊状依于黄河南岸,境内黄河堤长53.5公里,
水面一般宽500米左右,汛期宽达2000米以上。1883—1983年的100年间,黄河大
堤经过9次修筑。至1985年,提高11.4米,底宽57.7米,顶宽7—9米不等。
清代堤防 1858年(清咸丰八年) ,境内黄河段修筑民堰。1881年(清光绪
九年),清政府为防洪水漫溢,在民堰之外再筑大堤,人称官堤,称民堰为二堰。
官堤于1884年完工, 底宽17米,高2米,临河、背河坡比分别为1:2.5和1:3。
这是黄河第一次修堤。
第二次修堤, 1886年至1894年废民堰,以官堤为基础加培高度为2.2米,帮
宽12.1米,顶宽6米。
第三次修堤,1895—1904年,加高0.8米,帮宽4.4米,顶宽6米。
第四次修堤, 1905—1908年,因1900年五道口凌汛决口而加高0.5米,帮宽
2.7米,顶宽7米。
民国时期堤防 1911—1945年, 由于内乱外患,战争不断,致使工程失修,
滩岸不治,河道不断变迁,险工连绵下挫。旧坝淤垫废弃,新坝抢修不及,蝎子
弯险工40年内迁延4公里, 演变到刘春家,年复一个,害无休止。更有甚者,借
战争之机挖军沟、掘战壕,使大堤临背相通。1930年前后,南北军对垒,共挖空
堤大沟10条,1937年后,国民党军队挖沟25条,1942年前后,地方顽军挖沟6条。
共挖深1—2.9米的18条, 3—4米的16条,4—5米的7条。穿堤沟底宽12.9米的13
条, 3—4.9米的10条,5米以上的13条。军阀和地方顽军在堤顶挖战壕共24段,
计27753米。战壕的一侧每隔20米挖一单人掩体,共挖900个,还修有炮楼子、机
枪座等,大堤两侧的防水护堤林带也被抢伐一空。
第五次修堤,1936—1937年,国民党政府组织民工固堤,加高0.5—1米,平
均帮宽4.9米,顶宽7米,局部宽8—9米。这次工程的隐患是树穴。民国初,堤内
种5行柳树,每华里约500株。20余年后,树径50—80厘米。在这次大堤加高帮宽
中, 5行柳树被拦腰砍倒,半截树身埋入堤中造成隐患。由于平常管理不善,致
使獾狐扒堤穴居达25处,以窦家、河坝李、菜园、姜家街、小杨家尤为严重。
解放区大复堤 1946年国民党政府企图导黄河水回归山东故道,水淹解放区,
迫于全国人民强大压力,表面上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先复堤、后堵口”的主
张,但实际上却加紧堵口,破坏复堤。中共高苑、青城县委和民主政府按照上级
“反蒋治黄、不准决口”的指示,在战争创伤未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带领人民开
展了黄河大复堤运动。1946年春,民工首先填沟,垫坑,修补坡脚残缺,翻挖明
显洞穴, 再推新土培厚加高,在原堤基础上,帮宽2.4米,加高0.8米,堤顶宽6
—7米不等。1947年7月,继续复堤,民工白天避开国民党的飞机轰炸扫射,晚上
挑灯夜战。时值汛期,黄河归故道后初次迎洪,高峰连接,持续时间长,险情不
断。 最严重处顶宽7米厚的大堤坍塌的剩下2.5—3米。解放军闻讯前来抢险,军
民经过6天7夜的奋战,缍保住大堤安全。后经1948—1949年边续施工,完成了县
内堤段的全部工程。 4年共调用民工3。 2万人次, 完成土方42万立方米,投资
22.3万元。这是黄河第六次修堤。
建国后堤防 1950—1955年,高青县人民政府进行第七次修堤。每年分3次施
工。按防御洛口流量8500立方米/秒的标准,刘春家设计水位19.13米,大堤比设
计水位高2.1米,险工处顶宽9米,平工处7米。边坡比临河为1:2.5,背河为1:
3。平均加高0.8米,加宽4.4米。共调用民工5.13万人次,完成土方111.6万立方
米,投资60.8万元。培堤项目包括筑土牛、辅道、房台等。
第八次复堤,1963—1966年。按防御洛口流量1.3万立方米/秒规划,刘春家
设计水位20.85米,复堤标准超高水位2.1米,堤顶宽和临背坡度不变,平均加高
1米,加宽5.5米,修堤总长度5.3万米,动员民工5.9万人次,完成土方249.46万
立方米,投资258.8万元。
第九次复堤,1974—1983年。设计标准为防御洛口流量1.1万立方米/秒,复
堤标准超高水位2.4米, 平均加高2.6米,加宽14.3米,培堤长度5.3万米,顶宽
和坡宽同前。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称“小标准”,大堤加高1.6米,帮宽8.8
米,1974年春至1981年春完成。上堤民工61626人次,完成土方447.6万立方米。
第二期称“大标准”,1981年冬至1983年冬完成,加高1米,帮宽5.5米,险工顶
宽9米,平工7米,上堤民工50481人次,完成土方307.3万立方米。此次复堤,全
面推行以机代夯,使用履带拖拉机碾压的办法,实行“大工段,合倒土,然后碾
压”,确保了质量。
解放后,为保护大堤,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除患固堤: 一是灌浆消除隐患。通过1951—1955年、1965年、1973年3次查
访,查出大堤隐患2735处。从1951—1982年,先后28次对堤身普遍进行了锥探和
翻修灌浆。 锥探施工总长度22.93万米,打眼109.66万个,锥眼深5—8.5米,皆
用石灰合土灌浆填眼,灌入0.63万立方米。翻修灌浆用土方7.24立方米,消除的
隐患中有:獾狐洞103处,树穴177处,瓜菜窖63个,漩涡28处,管涌29处,渗水
14处, 裂缝4处。二是增土强堤。50年代中期,根据大堤隐患和堤基土质情况,
分别采取制做粘土斜墙,抽槽换土、填塘固基等办法,做了35处大堤加固工程,
用土方5015.5万立方米,用工30.5万个,投资43.8万元。三是迁房补坡。1895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马扎子决口后,堤内50个村庄,有1567户迁至背河堤岸,
阶梯式掘坡建宅,修民房17415间,占堤长18160米;1900年后,因受“五道口”
决口影响,又有3个村59户迁于堤上,建房411间,占堤长1040米。随着人口的增
多, 住房间数也相应扩建。因开坡建房,平均每米缺土6立方米,严重影响防洪
安全。从1951年起,政府号召群众迁移,集体安置房基,到1982年止,总共下迁
1622户。自1952年开始,对拆迁的堤段修补残缺,至1979年,共补残58大段,修
堤长度2.05万米, 除利用部分旧土外,又增土13.6万立方米,用工10.38万个,
投资9.5万元。
另外,还利用烟熏、陷井、灌水、挖掘等措施捕杀害堤动物。从1948年起,
共捕杀獾797只,狐533只,地猴2940只,地貔子2677只,发奖励费6798元。
堤防岁修:其任务包括维修辅道、土牛、坝基土和守险房台、汛房台及堤顶
包淤、背坡整理、零星补残、堤顶修整、填垫水沟浪窝等。其中辅道、土牛、房
台在培修大堤时即已修做。1958—1980年,岁修工程共计完成土方27709立方米,
用工日139503个,投资158672元。
淤背固堤: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建立15人的自流淤背规划小组,组织劳力,
沿背河距大堤100—200米,修高2米、顶宽3米的淤背围堤,从刘春家和马扎子闸
口引黄河水,在围堰内沉粗沙淤背,再以细沙改土造田,尾水种水稻、灌溉农田。
到1976年, 共修淤背条渠顺堤27.6公里,修筑围堤动土方178.8万立方米,挖截
渗沟土方18.3万立方米, 迁围堤内民房1053间,修建筑物39座,共用工日63.87
万个,投资83.54万元。自流淤背8处。围堰内淤积厚0.15—1米,总共沉沙340万
立方米,淤地31685亩。1977年改自流淤背为机船淤背。淤区分为5大段,平均宽
76米,总长23796米。从1977—1983年,修筑围堰动土方196.5万立方米,共抽水
4891万立方米,淤土方648万立方米,淤积厚度5米以上的顺堤长6926米,2—5米
厚的4126米,2米以下的760米。
植树植草:黄河大堤植树植草,一是防止河浪、大雨刷堤;二是可作防汛埽
料。建国初,本县黄河修防段职工和沿黄群众进行植树绿化,至1954个底,大堤
及堤角6米内, 累计植树1669万株。1955—1958年11月双植树6.6万株,植草6.9
万平方米, 种黄花菜1900多墩。 1961年前后,树株曾受到破坏,后逐年恢复。
1965年,按标准在临河柳荫地种柳树,堤角和距外沿0.5米处各种绵柳1行,丛距
1米。中间植柳树,行距2米,株距1.5米。背河柳荫地种杨、柳树,行距2米。距
外沿0.5米处植绵柳或紫穗槐1行, 丛距1米。堤顶、距两堤肩0.3—0.5米各种黄
花菜1行,间距2米。背河种葛芭草,每平方米9丛。前后距顶种植果树,株距4米,
树间种黄花菜。距戗肩0.3米植绵柳1行,丛距1米。汛屋台周围种绵柳1行,丛距
0.5米。台坡自顶往下4米处种杨、柳树1行,株距4米。险工及涵闸两堤肩种杨、
柳树和马尾松1行,株距离2米。23.5公里堤肩种黄花菜,34公里临河柳荫地种植
绵柳。 到1972年,堤防绿化达到87%。1977年又制定新的绿化标准:大堤柳荫地
临河7米,背河10米、险工坝基两侧各7米,临背河坡,改植树为植葛芭草。背河
柳荫地发展速生用材林,堤户可植行道林,选择根少而浅的树种。1979年后贯彻
“临河防浪,背河取材,乔灌结合,以柳为主”的方针。1982年,平工堤段堤顶
行道林一律种“八里庄”杨,每边两行,两行间种灌木,堤顶两边种葛芭草。临
河柳荫地植柳树4行,其中外边一行是丛柳。背河堤坡植刺槐,柳荫地植5行绒毛
白腊、 杨、柳树等。险工大堤的行道林每边的外侧栽1行刺槐或“八里庄”杨,
内侧栽1行毛白杨, 除坝顶前沿两米查水道外,一律植葛芭草或铁板芽。斜向垂
直大堤的长坝基两侧的坝坡植柳树。护滩工程根据实地情况在坝后路旁多植柳树。
淤区已达到标准的,栽植泡桐、优质杨、槐树等。周围密植刺槐两行,堤坡植刺
槐。 各涵闸、 虹吸工程及驻防单位种花草树木, 美化环境。 到1985年,植树
63.97万株,育苗310亩,植灌木12.8万丛,植草17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