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建置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8&run=13

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和原青城县。在原始社会晚期,即距今大约七千年
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展自已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由于古地理
上的原因,东西两部分的建置沿革不尽相同。
夏禹时,将全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高青为青
州域地,高城一带属苑墙。
商时,高青属青州。殷武丁王曾将苑墙封给其子为候地。商末周初,诸候蒲
始氏占据这一带,称蒲始国,高青属其辖。蒲始城在今博兴东南。
西周,高青仍属青州。公元前1061年,周成王东征,灭蒲始等50余国,封姜
尚于齐。 约公元前800年,长狄人在济水北建叟瞒国地。公元前685—643年,即
齐桓公元时,将高城及邹平的苑城一带辟为苑囿,更名高苑,城址在今邹平苑城
店。 高城及南部为高苑地,高城北为狄城地。公元前616年秋,叟瞒侵宋,被宋
败于长丘。 十月又被鲁国叔孙得臣所败,并俘荻长狄首领侨如。公元前607年,
齐王子成父败狄,长狄人被迫迁至河南、山西一带。高青遂为齐国地。
战国时,高青属齐。齐国在古漯水两岸先后置千城,两千相距约10公里。
秦时,置狄县,隶临淄郡。高青大部属狄县西部小部分属济北郡。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丙倩为高苑候。公元前125年(西汉
元朔四年)四月,汉武帝刘彻封齐孝王子燕为披阳候。时高青县东部属披阳候国、
高苑候国地。后为狄县、披阳县、高苑县地,均属千乘郡(郡治在漯水北岸千乘
城,今旧镇地)。当时狄城在今高城西北,披阳城(即今高城地址)在狄城东南,
隔济水与狄城相望。狄县北为千乘县地,千乘县城在今孙集东南。高青西部主要
为东邹县(今花沟一带),建信县(今内杨一带)地,皆隶千乘郡。最西部为邹
平县地,属济南郡。
王莽新政时,狄城更名利居。
东汉初复名,建置同西汉。公元60年(汉永平三年),千乘郡改为千乘国。
翌年又改为千郡。公元79年(建初四年),汉章帝刘旦封子刘伉为千乘王(贞王),
千乘郡复称千乘国。公元95年(汉永元七年),千乘国改为乐安园。公元108年,
狄县更名临济、千乘县、临济县、高苑县等属乐安郡。时披阳、建信、东邹已废,
高青大部属临济、千、高苑县。青城以西为梁邹县地,属济南国。
三国魏时,高青主要为临济、高苑县,属东安郡。乐安郡治高苑,即今邹平
苑城。青城以西为邹平县地,属济南国。乐安国与济南国皆隶青州。魏末、咸熙
初,封裴秀为济川墟在今高城东南。
西晋时高青东部为临济、高苑县地,属乐安国。西部青城及今龙桑树、黑里
寨、孟集等乡镇沿小清河部分属邹平县,隶济南郡。
十六国时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国地,仍为临济、高苑、邹
平县地,分隶乐安郡济南郡。
南北朝时,南国宋将临济县迁于县西部刘家镇。复置千乘郡并移至今广饶县
境。原临济城更名长乐,侨置长乐县。今河北省冀县、衡水、枣强等县为古长乐
地, 时长乐人南迁至此, 沿用长乐之称,置县。在高青、博兴之间侨置阳信县
(阳信人南迁至此置县)。时高青县境为侨长乐县、侨阳信县、临济县地。孝武
帝刘骏在古披阳城侨置渤海郡,属侨冀州。侨长乐县属渤海郡,侨阳信县属侨乐
郡,郡治在长乐城。高青县地为长乐、临济县属青州。北朝齐废长乐郡。移长乐
县治于披阳故城,改属齐郡,隶青州。
隋统一后, 初为长乐、邹平县地,属齐郡,隶青州。公元598年(开皇十八
年) ,长乐县更名会城县。会城县治在博兴南古苑庄。公元607年(大业三年)
改会城为高苑县,县治移于长乐城,即今高城,仍属齐郡,隶青州部。后为高苑、
邹平县地。
唐朝, 为高苑、邹平县地。公元634年(武德八年)废邹州改属淄州,隶河
南道。公元707年(景龙元年),析高苑一部分置济阳县,县治在今邹平县旧口,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并入高苑县。唐始置青平镇,为今青城。
五代时,为高苑县、邹平县地,属淄州。
宋朝,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京东东路。1050年(景德二年),在
高苑置宣化军,领高苑县。1070年(熙宁三年),以县令兼军使。
金废宣化军。高青为高苑、邹平县地,属淄州,隶山东东路。1223年(金天
兴二年),始置青平镇为青平县。翌年元灭金,1235年,元因之。元朝中朝,青
平县改称青城县。
元时,将高苑县小清河以南属村庄大部分划归新城(今桓台)邹平县。高苑
初属淄州。1265年州废,改属益都路总管府,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青城初隶济
南路,中统时属陵州,至元年间改隶河间路。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阳
路,高苑县西、青城县东、小清河北、大清河南包括田镇在内的区域为般阳路的
新城、蒲台县地。
1369年(明洪武二年) , 将青城县并入邹平、齐东县,青城更名青池店。
1381年(洪武十四年),复置青城县,属济南府。高苑县改属青州府。皆隶山东
布政使司。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后,高青为三府四县地。东南部为高苑县,属青州
府;西南部为邹平县,属济南府;西北部为青城县,东北部属蒲台县,皆属武定
府。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改道。高青为高苑、青城、蒲台、滨县、齐东、
邹平县地,隶货北道。1914年改隶济南道。1925年山东省分设十道,青城、蒲台、
滨县划属武定道。 1928年废道制,各县直属省辖。1936-1942年,高苑、青城县
属国民党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4月, 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
海行署。 1950年5月, 废渤海行署, 高苑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
1958年11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署。1961年10月,复置高
青县,隶惠民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