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浇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77&run=13

建国前,本县大田作物无条件灌溉,菜园地依靠井水浇灌。建国后,通过砖井、
引黄灌溉工程、 机井建设, 改善了水利条件。到1965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
8.06万亩;1975年达51万亩;1985年为53.6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
灌溉方法 主要有畦灌、 沟灌、淹灌、漫灌等。畦灌:适于密植窄行条播作
物及某些瓜菜类。水从输水垄沟或直接从毛渠入畦后,沿畦田纵向流动,在畦内
均匀浸润土壤,避免破坏土壤结构,增产效果好。沟灌:适宜白片地、宽行中耕
作物及某些瓜菜类。在作物行间或白片中隔一定距离开沟,水入沟后,借毛细作
用浸润水沟两侧土壤,以重力作用浸润沟底土壤。沟灌对土壤结构破坏差,地面
不板结,减少地面蒸发,省水,雨季时灌沟还可排水。淹灌:主要用于稻田,田
间建立一定浓度的水层,既调节温度,又避免大风之害。要求田面十分平整,且
有进出水口。漫灌: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始引黄河水时,土壤结构破坏严重,
灌水量不易控制,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土壤次生盐渍化。70年代后已基本摒弃。
主要农作物灌溉 小麦: 从播种到收割应浇水4—6次。底墒水,土壤含水量
低于田间持水量的80%则需浇底墒水, 在前茬作物收获前后均可。时间太紧的播
后浇“蒙头水”,水量每亩50—80立方米。冻水,为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以在夜
冻昼消即日平均气温3—5℃时浇水为宜,水量每亩约30—60立方米。返青水,开
春后,为使麦苗及时返青,在土壤冰结层化透时浇水为宜,水量每亩约30立方米,
拔节水、孕穗水、麦黄水据情浇灌,水量每亩30—50立方米。
棉花:50年代,本县无灌溉棉田的习惯。60年代末,棉田灌溉成为棉花增产
的一项措施开始在部分棉田采用。到80年代初,棉田灌溉较普遍。一般在棉田冬
耕后至封冻前浇完底墒水, 水量每亩60—80立方米,春灌底墒水至迟在播种前1
个月结束。棉花蕾期遇旱要适时浇水,水量每亩30立方米左右。
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遇旱均应及时灌溉,水量每亩40立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