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种植区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72&run=13

由于本县土质、水源等自然条件及农民的种植习惯不同,逐渐形成农作物种
植区域化。
东南部粮棉区 位于县境东南部的“金岭”地带及沿小清河北岸一线,包括
丁家庄、高城、元河、寨子、樊家林、龙桑树6个乡镇及唐坊乡的4个自然村,共
186个行政村。该区多为重壤和中壤,土壤有机质平均1.12%;浅层地下水较丰富,
历来以井灌为主,引黄补源,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是高青县主要产粮区。高城、
丁家庄等地盛产小麦;樊家林洼、榆林洼盛产高梁、谷子、大豆,被誉为粮食囤。
该区耕地面积24.4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1.41%。1985年,粮田面积11.35万
亩,平均亩产370公斤;棉田10.9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83公斤。每一农业人口平
均产粮424公斤,产皮棉92公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中、北部粮棉菜区 包括旧镇、田家楼、赵店、许管、田镇等乡镇和唐坊、
常家乡的大部,共308个行政村。该区有耕地29.29万亩,占全县耕地的37.89%。
土地以中壤、轻壤为主,适于植棉,是本县主要产棉区之一。水源有引黄之便,
大部地区兼有井灌条件。田镇、田家楼等地是历史上蔬菜生产基地,80年代以来
更具规模。赵店、旧镇等地的红薯,建国前后销往外县。自60年代中期,背河洼
地水稻种植逐渐发展。1985年,该区域粮田13.5万亩,棉田12.4万亩,分别占本
区耕地面积的46%和41%。 粮食亩产365公斤,皮棉亩产84公斤。每一农业人口平
均产粮370公斤、皮棉80公斤。
西部经济作物区 包括青城、 木李、杨家坊、黑里寨、孟集5个乡镇及花沟
乡的3个村、 常家乡的14个村,共316个行政村。该区耕地面积23.73万亩,占全
县耕地面积的30.7%。 土地多为沙质壤土、轻壤土,碱地较多,土地质量较差,
但该区域位于马扎子灌区之首,水利条件好。历史上有种植花生、瓜菜、麻类的
习惯, 面积均占全县同类作物面积的70%以上。所产西瓜、甜瓜品质好,销往淄
博、 滨州、东营等地。1985年粮田面积11.6万亩,占本区耕地面积的48.7%,棉
田9.1万亩, 花生0.75万亩,瓜菜0.42万亩,三者共10.27万亩,占42.6%。粮棉
产量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