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粮油储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188&run=13

仓储 清朝、民国时期,高苑、青城县均设粮库,积谷备荒。
40年代初,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利用修缮后的旧祠堂、庙宇和没收地主的部
分住宅作为粮库,当时高苑、青城县有仓房120座、360间,可容粮食400万公斤。
建国后, 随着粮食业务的扩大,储粮点有所增加。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储粮
数量激增。 1955年全县有35个存粮点, 共有仓库1190间, 可储粮14425万公斤。
1956年在唐口建"苏式"粮仓1座, 共14间, 面积1113平方米, 可储粮250万公斤。
1969-1971年,全县有14处粮站用"一把草一把泥"建土圆仓88个,顶为圆锥形,披麦
秸, 建筑面积为1832平方米, 可储粮222万公斤,后因不防水潮和鼠害而被淘汰。
1970-1978年,全县共建砖瓦房式仓库108座、252间。1980-19842非建高标准仓库
64座、165间。到1985年底,全县共有粮仓257座、664间,建筑面积20732平方米,
可储粮食2886万公斤;食油罐4个,容量40万公斤;水泥晒场18个,面积1.1万平
方米。
储藏方法,建国前多用缸、囤、苇折等工具,很难防止鼠害虫蛀及霉变。建
国初开始用房屋存粮,一般用麦秸铺地,用草苫子围贴墙四周,堵塞窗口,用麻
袋装上粮食后堵住门口。1956年后,陆续建仓,将粮食密闭,低氧保存,密封方
法初用苇席、麻袋压盖,后改用塑料薄膜。对空仓用六六粉进行灭虫清毒,并用
磷化锌、磷化铝防鼠害。60年代,根据粮食品种采用不同方法储藏。如小麦,适
宜高温密闭,将暴晒的小麦趁热人仓用塑料布密封,效果很好。70年代,全县90
%的粮仓已采用缺氧储藏,达到了灭虫、防霉的目的。同时还定期检查,开展无
虫蛀、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四无粮仓"活动。1985年,全县95%的仓房达
到"四无"标准。
调运 建国前,本县的粮油运输主要靠人挑、畜驮,后逐渐发展为手推车和
畜力车,运送到附近码头由水路外运。1948年,上缴公粮多从王家庄、青城、丁
家庄、高城等粮库调拨。
高青县粮食、油脂、油料调运情况表
表10-12 单位:万公斤
┏━━━┯━━━━━━━━━━━━━━━━━┯━━━━━━━━━━━━━━━━━┓
┃ 年份 │ 调入 │ 调出 ┃
┃ ├─────┬─────┬─────┼─────┬─────┬─────┨
┃ │ 粮食 │ 油脂 │ 油料 │ 粮食 │ 油脂 │ 油料 ┃
┠───┼─────┼─────┼─────┼─────┼─────┼─────┨
┃ 1950 │ 105 │ │ │ 340 │ │ ┃
┠───┼─────┼─────┼─────┼─────┼─────┼─────┨
┃ 1952 │ 1937 │ │ │ 582 │ │ ┃
┠───┼─────┼─────┼─────┼─────┼─────┼─────┨
┃ 1955 │ 846 │ 8.1 │ │ 636 │ 58.85 │ 119.18 ┃
┠───┼─────┼─────┼─────┼─────┼─────┼─────┨
┃ 1961 │ 1509.5 │ 5.99 │ 0.5 │ 39.5 │ 4.26 │ 1.99 ┃
┠───┼─────┼─────┼─────┼─────┼─────┼─────┨
┃ 1963 │ 223 │ 9.36 │ 8.57 │ 202.5 │ │ ┃
┠───┼─────┼─────┼─────┼─────┼─────┼─────┨
┃ 1965 │ 1025 │ │ 13.73 │ 306.5 │ 15.88 │ 20.82 ┃
┠───┼─────┼─────┼─────┼─────┼─────┼─────┨
┃ 1967 │ 590 │ │ │ 407 │ 21.5 │ 3.5 ┃
┠───┼─────┼─────┼─────┼─────┼─────┼─────┨
┃ 1969 │ 188.5 │ │ │ 94 │ 5.00 │ 2.50 ┃
┠───┼─────┼─────┼─────┼─────┼─────┼─────┨
┃ 1970 │ 147.5 │ │ │ 606.5 │ 6.04 │ 10.53 ┃
┠───┼─────┼─────┼─────┼─────┼─────┼─────┨
┃ 1972 │ 266 │ │ │ 375 │ 5.22 │ 4.34 ┃
┠───┼─────┼─────┼─────┼─────┼─────┼─────┨
┃ 1974 │ 1842.5 │ 7.38 │ │ 267 │ │ 0.19 ┃
┠───┼─────┼─────┼─────┼─────┼─────┼─────┨
┃ 1976 │ 2092.5 │ │ 3.01 │ 218 │ │ 0.91 ┃
┠───┼─────┼─────┼─────┼─────┼─────┼─────┨
┃ 1978 │ 1220 │ 19.68 │ 0.11 │ 73.1 │ 0.68 │ 0.76 ┃
┠───┼─────┼─────┼─────┼─────┼─────┼─────┨
┃ 1980 │ 1702.5 │ 7.28 │ │ 33 │ │ 7.84 ┃
┠───┼─────┼─────┼─────┼─────┼─────┼─────┨
┃ 1982 │ 1432.5 │ 8.54 │ │ 272 │ │ 29.79 ┃
┠───┼─────┼─────┼─────┼─────┼─────┼─────┨
┃ 1983 │ 2565 │ 0.36 │ 1.5 │ 110 │ 15.63 │ 4.01 ┃
┠───┼─────┼─────┼─────┼─────┼─────┼─────┨
┃ 1984 │ 672.5 │ │ │ 293 │ 16.64 │ 3.13 ┃
┠───┼─────┼─────┼─────┼─────┼─────┼─────┨
┃ 1985 │ 26.5 │ 0.09 │ │ 196.5 │ 18.74 │ 19.99 ┃
┗━━━┷━━━━━┷━━━━━┷━━━━━┷━━━━━┷━━━━━┷━━━━━┛
建国后, 根据国家计划开展粮油调运,调年调出食油6.5万公斤。50--60年
代, 粮油剂余缺。1950年粮食调出340万公斤。1953调出、调入主要由黄河、小
清河码头转运。从70年代开始,粮油调运至小营和博兴粮仓转运站待运。"文化大
革命"期间, 调运不顾流向,迂回运输,给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978年后,县粮
食系统在运量、流向等方面选择廉价运输工具, 定点调拨,直线运输,尽量做到布
局合理,减少集运次数。
到1985年, 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大小汽车8辆、拖拉机8台。运载工具的发展加
快了粮食调运任务的完成,增强了内外联系,沟通了信息,扩大了业务,提高了经济
效益。1950-1985年,高青县共调出粮食15467.5万公斤、食用油脂491.6万公斤、
油料11672万公斤;调入粮食34350.5万公斤、食用油脂1352万公斤、油料733万公
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