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农田林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7&A=1&rec=110&run=13

农田林木栽植 清代,高苑、青城县林业生产多由农民自发进行,没有组织
和规划,仅有小块荒地上的天然衍生林和栽植的零星树木及在坟茔墓地造的“风
水”林。民国初,孙中山先生提倡植树造成林,至1919年,高苑县植树29300株,
以旱柳最多,约占林木总数的95%,主要分布在小清河附近;青城县有树27054株,
多集中在青城周围;农民植桑1万余亩。1935年,高苑到有树20750株,青城县有
树20423株。 民国期间,虽年年植树,但数量少且成活率低。1949年,高青县用
材林只有700亩。
建国后, 本县人民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植树, 到1958年,全县成片林面积有
1.24万亩。 1959年后,由于经济困难,到1961年全县成片林下降到937亩。1963
—1964年先后在黑里寨、花沟、唐坊、青城、旧镇区的14个大队发展国、社合营
造林,国家每亩投资10元,共签定造成林4500亩的合同,实际完成3663亩。树种
主要是加拿大杨、旱柳和刺槐。由于当时没有适地植树,管理不精细,树木生长
缓慢。1965年,为根治风沙危害,在杨家坊、码头和黑里寨的赵济明一带发展树
粮间作4000亩,株行距为3×20米。是年,县人民委员会在全县30%的大队搞林木
确权发证工作, 划分宜林地, 落实林业政策。年底,全县造林面积达5361亩。
1971年,推广河南省兰考县经验,全县搞农桐间作7000亩,主要分布在黑里寨东
南部和高城一带。高城公社堤西李村,桐粮间作600亩,株行距5×50米,1981年
采伐,桐树收入10万元,小麦增产25%。
林网建设 1977年,学习兖州农田林网化经验,县革委决定在高城大王和田
针建设标准农田林网, 划方整地搞农田基本建设。高城大王农田林网总面积1.8
万亩,每网格面积200—300亩,四周是以路带沟,整好土地后,栽植以八里庄杨
为主的树苗; 田镇压农田林网在石坡庄以北,面积200亩,主要栽植八里庄杨。
是年, 各公社也都搞了林网化试点和修路划方工程,全县植树200万株,成活率
达75%。 到1984年,林网中树木平均胸径达16厘米,高14米,大都成檩林,有部
分树采伐更新,另植毛白杨、八里庄杨,长势良好。1985年,全县实在农田林网
面积6万亩,其中桐粮间作1.2万亩,桑粮间作0.95万亩,枣粮间作230亩。
丰产林建设 1983—1985年, 林业发展的重点是营造速生丰产林。每造1亩
丰产林,国家贷款20元。1983、1984、1985年分别营造丰产林1000亩、2000亩、
2600亩。 丰产林多分布在黄河沿岸,如许管乡刘春家一季营造200亩,常家乡下
孟村1984年秋营造500亩, 且标准较高。营造丰产林的村对林木栽植管理普遍实
行承包到户, 采用良种壮苗,推广篝技术,采取挖1立方米大坑,浇底水、施基
肥、 杨树打头、刺槐截干、合理密植等措施,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在林木护
理上,采取以耕代抚、轻修枝、重留冠、剪竞争枝、留辅养枝、松土锄草、防治
病虫害等措施。 林木年生长量为一般树木的2—3倍。树种系速生优质欧美杨I—
214、 石林刺槐、箭杆刺槐、八里庄杨、毛白杨、绒毛白腊等。1985年,全县速
生用材林有1.1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