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1214~1987)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6&A=3&rec=619&run=13


附录
━━━━━━━━━━━━━━━┯━━━━━━━━━━━━━━━━━━━━━━━━━━━━━━━━━
       时        间           │                    事                   项                       
                              │                                                                  
───────────────┼─────────────────────────────────
 1214年(金贞佑二年、南宋嘉定七│金,山东东路兵马副元帅张贵(桓台人),收集游民,保护驿台,遂绕驿台( 
年)                           │齐桓公戏马台)修筑城池,称新城。                                   
───────────────┼─────────────────────────────────
1228年(蒙古孛儿只斤拖雷元年、 │蒙古析长山、高苑两县各一部地域,至新城县,张贵为第一任县尹。      
金正大五年、南宋绍定元年)8月  │
───────────────┼─────────────────────────────────
1265年(元至元二年)            │  县尹杨温始建新城县入学。                                        
───────────────┼─────────────────────────────────
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          │  田、索二镇并于新城县                                            
───────────────┼─────────────────────────────────
1369年(明洪武二年)            │  由山西洪洞县、直隶枣强县迁入牧民,定居新城县。                  
───────────────┼─────────────────────────────────
1473年(明成化九年) 秋         │  黄泛淹及新城,田何尽毁,民大饥。                                
───────────────┼─────────────────────────────────
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        │  知县胡应鸣主修第一部《新城县志》。                              
───────────────┼─────────────────────────────────
1624年(明天启四年)            │  知县张必大主修《新城县志》。                                    
───────────────┼─────────────────────────────────
1626年(明天启六年) 7月        │  孝妇河黄土崖段决口,新城县被淹,田禾殆尽。                      
───────────────┼─────────────────────────────────
1626年(明天启六年) 12月       │  明将孔有德、李九成降清后率兵攻克新城,知县秦三辅等被刺死。                                                                                                  
───────────────┼─────────────────────────────────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 10月     │  名将李九成降清后带兵攻克新城,城里居民奋起反抗,官吏土绅死亡99人
                              │,民众伤亡300余人,无一降者。                                     
───────────────┼─────────────────────────────────
1646年(清顺治三年) 冬         │  高苑县农民起义军谢千率兵3万,占领新城。                         
───────────────┼─────────────────────────────────
1662年(清康熙元年) 春         │  长山县农民起义军刘续率众入新城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夏      │  大雨,孝妇河黄土崖段决口,新城被淹                              
───────────────┼─────────────────────────────────
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        │  知县崔懋主修《新城县志》。                                      
───────────────┼─────────────────────────────────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1月24日│  张家茅托村西南洼现市,居民观望,经时消散。                      
───────────────┼─────────────────────────────────
1860年(清咸丰十年) 秋         │县衙筹办团练,配土枪、土炮。冬,前大王村举人张绎武、团练周宗芹在县
                              │衙支持下,组织108个村的民众修筑大围子,东起乌河,西依西郑潢沟、涝
                              │淄河,北枕马踏湖,南北长10.25公里,东西宽14.25公里,墙高3岔,周长5
                              │0余公里,面积126平方公里,于1862年竣工。因四面靠河故名四合寨      
───────────────┼─────────────────────────────────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2月19日  │ 捻军自周村入新城县境。西南各乡豪绅率民勇阻战于八股路洼,双方伤亡 
                              │数人。捻军挥师东进临淄。                                          
───────────────┼─────────────────────────────────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8月10日   │捻军自济南千佛山东进,入新城县南薛庄,继又攻克"四河寨"东北之乌河口
                              │,后东去。                                                        
───────────────┼─────────────────────────────────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 山西省宗氏兄弟二人迁至宗王庄。宗氏兄弟为避战乱,去北京入天主教。 
                              │会县后在宗王庄一带发展教徒。                                      
───────────────┼─────────────────────────────────
1863年(清同治二年) 秋         │淄川刘德培起义军在新城与清将领僧格林沁部交战,互有伤亡。          
───────────────┼─────────────────────────────────
1867年(清同治六年) 6月        │ 东捻军首领赖文光率队入新城县陈家庄,攻打"四河寨"。               
───────────────┼─────────────────────────────────
1867年(清同治六年) 10月       │ 捻军从新城东进青州,途径赵家庄南之九龙口,遭"四河寨"民勇阻截,互 
                              │有伤亡。                                                          
───────────────┼─────────────────────────────────
1877年(清光绪三年) 春         │ 大旱,5月,大雨雹。麦、秋两季农作物绝产,人饿死者甚多。          
───────────────┼─────────────────────────────────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  旱涝成灾,颗粒无收,民众迁至山西、陕西、河南3省者达千余人。     
───────────────┼─────────────────────────────────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  春,中旱。秋,特大涝灾,民众迁至山西、陕西省者达千余人          
───────────────┼─────────────────────────────────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秋       │  黄河南岸决口淹及新城,庄稼被毁,民众食草根、树皮。              
───────────────┼─────────────────────────────────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冬       │  县衙实施"合勺成升"增税法,造成民不聊生。前大王举人张科森率大寨、
                              │大王、旬召等村的3000余名农民直闯县衙,抗捐抗税。县衙被迫撤消了增税
                              │法。                                                              
───────────────┼─────────────────────────────────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  旱、涝灾害严重,民众迁至山西、东北者甚多。                      
───────────────┼─────────────────────────────────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秋     │  大涝,黄河南岸决口淹及新城,田禾皆毁。                          
───────────────┼─────────────────────────────────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  意大利莫神甫在县境北部的邢家村建"若瑟教堂",1899年竣工          
───────────────┼─────────────────────────────────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7月4日 │   黄河决口淹及新城,西北部75个村庄被淹。                         
───────────────┼─────────────────────────────────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5月    │  海峰县崔曰永、春田子来罗苏庄一带,建立新城县义和团。9月初,大师 
                              │兄崔曰勇率义和团员,焚烧南岭、东营等洋堂。                        
───────────────┼─────────────────────────────────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11月   │ 新城县义和团围攻邢家若瑟教堂8天。意大利莫神甫勾结山东巡抚袁世凯、
                              │驻胶州湾的德军和新城、高苑县武装围剿义和团。大师兄崔曰勇等10余人在
                              │吕家庄遇难。                                                      
───────────────┼─────────────────────────────────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  新城县始设商家代办邮政。                                        
───────────────┼─────────────────────────────────
1910年(清宣统二年)            │  新城县衙改称县署,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快、状、皂三班。
───────────────┼─────────────────────────────────
1912年(民国元年)              │ 清帝退位。大王庄张正源等6名学生,请知县吴氏钊宣布共和。吴以学生结
                              │党闹署为由,将其关押。省署获悉后,责令县署将张正源等学生释放。吴被
                              │免职。                                                            
───────────────┼─────────────────────────────────
1912年(民国元年)              │  豪绅耿懋褤,以自己书房为校舍,创办新城县立女子学校。            
───────────────┼─────────────────────────────────
1914年1月                     │  新城县易名池水县。4月,改为桓台县                               
───────────────┼─────────────────────────────────
1915年                        │  英国人胡伟斯在桓城创办基督教会,发展教徒                        
───────────────┼─────────────────────────────────
1917年                        │  桓台县乙种桑业学校成立,校址置文庙。1923年停办,改为县立师范讲习
                              │所。                                                              
───────────────┼─────────────────────────────────
1918年                        │  国民党桓台县警备队成立,下设6个分队,每对20人。                 
───────────────┼─────────────────────────────────
1919年10月10日                │ 桓台人在济南就学的学生王秀山、徐曰武、孙瑞婷、田俊忠等返回家乡, 
                              │组织城内两所学校师生320人及工商界60余人,举行罢课、罢工、罢市,游
                              │行示威,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日绝交"、"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
                              │条约"、"誓死收回青岛"等口号。                                     
                              │
───────────────┼─────────────────────────────────
1920年8月                     │ 桓台县邮政局成立,下设索镇、田庄分局和扒头桥(今里仁)、北石桥、曹 
                              │村3处信柜。                                                       
───────────────┼─────────────────────────────────
1920年                        │ 春旱,夏蝗。10月,又发生蝗蝻,五谷绝产,民大饥。                 
───────────────┼─────────────────────────────────
1921年                        │ 春、夏大旱。秋大涝,孝妇河黄土崖断绝口,新城被淹。               
───────────────┼─────────────────────────────────
1921年                        │ 荣家庄人购进铁制机织棉布,邻村效仿改拉梭机为脚踏铁机。           
───────────────┼─────────────────────────────────
1925年冬                      │王静陈在铁山一带组织小车子工会和短工团,反抗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和压迫。
───────────────┼─────────────────────────────────
1926年                        │  王景陈、李清贵、张振华、王希文等人组建农民协会,是年,农民协会会
                              │员发展到3000余人;周玉林组建共青团组织,在铁山一带开展反封建、反剥
                              │削、减租减息、打倒贪官污吏活动。                                  
───────────────┼─────────────────────────────────
1927年5月                     │ 中共铁山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李清贵为书记,张振华为组织委员,王文 
                              │才为宣传委员。                                                    
───────────────┼─────────────────────────────────
1927年                        │  夏,上级党组织派人在张店建立中共桓台县委,但未开展工作。        
───────────────┼─────────────────────────────────
1927年                        │  曾建中共索镇支部和中共毛疃支部。
───────────────┼─────────────────────────────────
1928年5月                     │  李鸿坤冒充国民革命军团长带兵40多人入县境,被县警察大队击溃。    
───────────────┼─────────────────────────────────
1928年6月                     │  张迎舟筹建国民党临时登记处。次年,改称国民党山东省直属桓台县区党
                              │部                                                                
───────────────┼─────────────────────────────────
1930年春                      │ 全县始置4个区,一区区公所驻崔楼洪福寺,二区区公所驻石桥镇,三区区
                              │公所驻索镇,四区区公所驻荆家镇。                                  
───────────────┼─────────────────────────────────
1930年12月                    │  境内始安电话,至1931年5月,装置电话18部,架设线路62.5公里。     
───────────────┼─────────────────────────────────
1931年2月                     │  国民党桓台县党务筹备委员会成立。                                
───────────────┼─────────────────────────────────
1932年4月                     │  官办平民工厂在桓城建成投产,有工人9人,布机4台,年产棉布6000匹。
───────────────┼─────────────────────────────────
1933年3月                     │  桓台县钱业、布业、粮食业、菜业、油业、酿酒业、杂货业、棉业等8个 
                              │同业公会相继成立。                                                
───────────────┼─────────────────────────────────
1934年5月                     │  国民党桓台县政府始设公安局,有警官、警士94人,长短枪81支。      
───────────────┼─────────────────────────────────
1935年春                      │  桓台县首次从英国引进柳叶尖黄烟良种。                            
───────────────┼─────────────────────────────────
1936年秋                      │  全县农业推行“三作三收”耕作制。                                
───────────────┼─────────────────────────────────
1937年7月7日                  │  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在济南第一师范读书的长山九区人孙铁
                              │民(学联会员)返回家乡,在花山村周围及索镇以南村庄的小学教师、学生
                              │中,宣传抗日救国,发展学生抗日联合会会员。                        
───────────────┼─────────────────────────────────
1937年9月                     │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长桓台区队部成立,孙铁民任队长。             
───────────────┼─────────────────────────────────
1937年11月初                  │ 中共山东省委派赵明新、魏思文等到铁山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展 
                              │孙铁民、张冲凌、张辑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1937年11月10初                │ 赵明新、魏思文召集孙铁民、张冲凌、张辑光等在花山庙开会,宣布成立 
                              │中共花山支部,孙铁民任书记,张冲凌为组织委员,张辑光为宣传委员。  
───────────────┼─────────────────────────────────
1937年12月26日                │  廖容标、姚仲明、赵明新等以长山中学抗日游击骨干训练班学员为骨干,
                              │在桓(台)、长(山)、临(淄)、益(都)四县交界处的太平庄,举行黑铁山武装
                              │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孙铁民、张冲凌、张辑光等组织花
                              │山周围村庄的200余名群众,参加起义部队。                           
───────────────┼─────────────────────────────────
1937年12月                    │ 国民党员胡宝峨,在全国各地抗日武装起义的影响下,组织起一支300余人
                              │的武装队伍,胡凤林任大队长。1938年初,被编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
                              │总队华北游击纵队第十三支队第十二梯队,委任胡凤林为司令,胡宝峨为特
                              │派员,王自衡为副司令。
───────────────┼─────────────────────────────────
1938年1月19日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在廖容标指挥下,于小清河陶塘口安家庄渡口伏
                              │击日军汽艇一艘,毙敌旅团长、联络队长、高级参谋长等12人。          
───────────────┼─────────────────────────────────
1938年夏                      │ 桓台县从东北引进滨麦良种,试种后,亩产200公斤左右,比当地麦种增产
                              │3成。                                                             
───────────────┼─────────────────────────────────
1938年7月                     │中共桓台二区、长山九区中心区委成立。张冲凌任中共桓台二区中心区委书
                              │记,孙铁民任中共长山九区中心区委书记,对外称八路军办事处。        
───────────────┼─────────────────────────────────
1938年9月                     │长桓临益四县边区抗日动员委员会行政办事处在榆林村成立。同时,长山九
                              │区抗日救国动员委员会改称行政委员会,刘超任主席。                  
───────────────┼─────────────────────────────────
1938年11月                    │ 中共长桓临益四边县委成立,由孙铁民、马兢生、邢淑军、张冲凌4人组  
                              │成,孙铁民任书记。                                                
───────────────┼─────────────────────────────────
1938年11月10日                │ 驻张店日军近千人配以骑兵、飞机袭击驻索镇的第十二梯队,继又包围驻 
                              │龙王庄的八路军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指挥全军胜利突围,毙伤日伪军50余
                              │人。                                                              
───────────────┼─────────────────────────────────
1939年1月                     │  由国民党员胡宝峨提议,公推王自衡任十二梯队司令。嗣后,山东省政府
                              │主席沈鸿烈又将十二梯队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十四旅”,王任旅长兼国民
                              │党桓台县党部书记。                                                
───────────────┼─────────────────────────────────
1939年2月上旬                 │ 日军侵占桓城,组织“维持会”,成立“桓台县公署”。同时,在索镇安 
                              │设据点。                                                          
───────────────┼─────────────────────────────────
1939年春                      │ 八路军长桓独立营建立,刘鸣歧为营长,耿汉亭为副营长,高鲁为教导   
                              │员,辖3个连,300余人。                                            
───────────────┼─────────────────────────────────
1939年7月1日                  │ 长(山)桓(台)临(淄)益(都)四县边区联防办事处在面窝村成立,王子彬任
                              │主任,下设民政、财政、教育、武装4科。它是清河区最早建立的县级抗日
                              │政权机构。                                                        
───────────────┼─────────────────────────────────
1939年7月                     │ 以老官庄、龙凤乡为中心划为北四区,建立中共北四区委员会及区公所。 
───────────────┼─────────────────────────────────
1939年7月22日                 │ 刘家井子战斗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在马耀南、杨国夫率领下由邹 
                              │长县东进,行至桓台县牛旺庄时,遭日军袭击。当三支队突围至大寨村时受
                              │敌伏击,司令员马耀南牺牲。                                        
───────────────┼─────────────────────────────────
1939年8月1日                  │  中共清河特委机关报《群众报》,在东沙河村创刊。                  
───────────────┼─────────────────────────────────
1939年8月                     │  桓台县各界群众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                              
───────────────┼─────────────────────────────────
1939年春                      │  长桓临益四县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区级),杨岳东任主席。            
───────────────┼─────────────────────────────────
1939年10月                    │  中共邹长中心县委在长桓边界的冯马、辛庄、张官、辛桥村一带成立中共
                              │四区(俗称老四区)区委。                                            
───────────────┼─────────────────────────────────
1939年冬                      │  三民主义青年团山东支团桓台区队部在鱼龙村成立。1941年1月,改称三 
                              │青团桓台县分团部。                                                
───────────────┼─────────────────────────────────
1940年4月28日                 │  桓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中埠村召开,成立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李铁
                              │锋任县长。同时撤销了长桓临益四县边区行政联防办事处。              
───────────────┼─────────────────────────────────
1940年6月                     │ 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发布《为反对二十四旅张景琪、宋希惠率部投降敌人 
                              │告全县民众书》,号召全县30万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而共同努力!                                                       
───────────────┼─────────────────────────────────
1940年8月11日                 │ 桓台县参议会在老官庄成立。孙铁民当选为参议长,邢涛、相子正、张子 
                              │文为副参议长,马兢生、邱汉三等47人为参议员。                      
───────────────┼─────────────────────────────────
1940年冬                      │ 乌河两岸群众疏挖洞子井灌田,形成干洞17条,支洞400条,计25公里,连
                              │接水井10214眼,引乌河水灌田13万亩。                               
───────────────┼─────────────────────────────────
1941年2月                     │ 中共长桓临益四边县委改称中共长桓县委。                           
───────────────┼─────────────────────────────────
1941年3月                     │ 侵华日军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建立乡村伪自卫团,实行保甲   
                              │制,清查户口,发“良民证”、“身份证”、“旅行证”。至1942年10月,
                              │日军在境内共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掠夺战与“三光(烧光、 
                              │杀光、抢光)”政策,企图围困破坏革命根据地。
───────────────┼─────────────────────────────────
1941年5月                     │ 在张店以东至金岭镇、湖田一带,成立中共新四区区委及区公所,王济庭 
                              │任书记,张精忠任区长。                                            
───────────────┼─────────────────────────────────
1941年12月20日                │ 驻索镇日、伪军到北六庄一带“扫荡”。马王庄被日伪军烧毁房屋百余   
                              │间,抢走粮食80余石和其它生活用品。                                
───────────────┼─────────────────────────────────
1942年1月初                   │ 中共清河区委决定撤销长桓县、区政权和武装组织,成立长桓军政工作   
                              │团,相子正任团长,县委书记马兢生兼任政委                          
───────────────┼─────────────────────────────────
1942年2月23日                 │  中共长桓县委书记马兢生在军屯村被叛徒张裕安、曹功九等伪军包围,马
                              │兢生在突围中牺牲。                                                
───────────────┼─────────────────────────────────
1942年春                      │  为适应斗争形势,中共长桓县委改称中共长桓工委,李本荣任书记      
───────────────┼─────────────────────────────────
1943年3月9日                  │ 中共长桓工委书记李本荣,在赴中共清中地委开会途中,不幸在长山六区 
                              │马家洼被刘荣纲部所俘,后被押至济南杀害。                          
───────────────┼─────────────────────────────────
1943月6日                     │ 撤销中共长桓工委和军政工作团,重建中共桓台县委、县政府、县大队。 
                              │孙铁民任中共桓台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相子正任桓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
                              │长兼县大队队长和县公安局局长。                                    
───────────────┼─────────────────────────────────
1945年8月27日18时             │ 桓台县大队配合渤海军区部队,向驻守在桓城的800余名伪军发起进攻,战
                              │斗于28日结束。俘营长郑品三以下官兵735人,毙伤40余人,缴获长短枪676
                              │支,机枪8挺,小炮13门,子弹16043发,粮食数百万斤。桓台县城首次解  
                              │放。
───────────────┼─────────────────────────────────
1945年9月                     │  中共桓台县委机关由桓城移驻傅山村。                              
───────────────┼─────────────────────────────────
1945年秋                      │  中共渤海区三地委、三专署、三军分区迁驻索镇。                    
───────────────┼─────────────────────────────────
1945年冬                      │  全县开展动员参军运动,有110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                    
───────────────┼─────────────────────────────────
1945年12月13日                │  桓台城关78名雇工增资后,致信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表示感谢。    
───────────────┼─────────────────────────────────
1946年2月                     │  中共桓台县委、桓台县人民政府在乌河云涛筹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国民党
                              │军进犯时遭到破坏。                                                
───────────────┼─────────────────────────────────
1946年3月                     │   中共桓台县委机关由傅山村移驻东义和村,桓台县人民政府机关由桓城 
                              │迁驻索镇。                                                        
───────────────┼─────────────────────────────────
1946年5月4日                  │   中共桓台县委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党在抗战时期 
                              │实行的“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
1946年6月                     │   全县在“双减”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1946年7月17日                 │ 渤海军区七师一团二连三排排长李志业在济阳反击战中光荣牺牲。渤海军 
                              │区特通令将三排命名为“志业排”,追认李志业为渤海军区特等战斗英雄。
───────────────┼─────────────────────────────────
1947年2月7日                  │  中共桓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索镇举行追悼先烈大会,悼念一年来为革命
                              │牺牲的46名烈士。大会号召全县军民继承先烈遗志,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
                              │中国而奋斗。                                                      
───────────────┼─────────────────────────────────
1947年10月                    │ 区划调整,各区由以数顺序名称改以区驻地为名,全县设崔楼、石桥、乌 
                              │河、岔河、铁山、田庄、金岭、湖滨等8个区。                         
───────────────┼─────────────────────────────────
1947年12年2月                 │富农分子崔明岐、崔明尧勾结驻桓城的国民党军101团团长马振铎包围崔家 
                              │庄,残杀了岔河区武委会主任韩学喜等12人,时称:“崔家庄惨案”。    
───────────────┼─────────────────────────────────
1948年3月17日                 │ 桓台县大队、公安队配合渤海纵队十一师十八团及炮兵部队,渤海军区第 
                              │三军分区十五团、十六团,在渤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张振球统一指挥下,向
                              │桓台城守敌发起攻击。次日拂晓攻克城池,歼敌18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
                              │资。桓台全境再次解放。                                            
───────────────┼─────────────────────────────────
1948年5月                     │ 中共渤海区委和三地委土改工作团在全县宣传《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 
                              │改革运动。                                                        
───────────────┼─────────────────────────────────
1948年8月21日                 │  中共桓台县委按照“自愿结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插伙互助组。同
                              │时,对缺乏劳动力的烈军工属,实行代耕代种代收制。                  
───────────────┼─────────────────────────────────
1948年9月24日                 │ 桓台县人民政府组织担架队、运粮队和民兵队,运送粮食50万公斤,支援 
                              │解放济南战役。                                                    
───────────────┼─────────────────────────────────
1949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清河地委、清河专署在索镇,中共桓台县委、
                              │县政府在桓城分别召开庆祝大会。各区也组织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
1949年12月                    │ 开始取缔反动会道门,依法处理了一批反动道首。                     
───────────────┼─────────────────────────────────
1950年1月28日至2月1日         │ 桓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桓城召开,大会作出恢复生产,发 
                              │展经济的决议。                                                    
───────────────┼─────────────────────────────────
1950年4月                     │  中共桓台县委、桓台县人民政府机关由桓城迁驻索镇。                
───────────────┼─────────────────────────────────
1950年5月1日                  │ 桓台县划归淄博专署领导。张店市划入桓台县编为第九区。原区名统一改 
                              │为按序数称呼。崔楼区改称第一区,石桥区改称第二区,乌河区改称第三
                              │区,岔河区改称第四区,卫固区改称第五区,高楼区改称第六区,金岭区改
                              │称第七区,滨湖区改称第八区。                                      
───────────────┼─────────────────────────────────
1950年8月                     │  中国共产党桓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索镇召开。                      
───────────────┼─────────────────────────────────
1950年11月                    │  桓台县开始镇压反革命,至1952年底基本结束,依法处理了一批土匪、恶
                              │霸、特务、反动会道门首领等反革命分子。                            
───────────────┼─────────────────────────────────
1950年12月                    │ 全县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共划出地主2773户,富农2011户,依法没收 
                              │地主、富农土地25710亩,房屋2万余间,耕畜千余头,分配给少地无地的贫
                              │雇农。                                                            
───────────────┼─────────────────────────────────
1952年春                      │  开始向农民颁布《土地证》。                                      
───────────────┼─────────────────────────────────
1952年10月30日                │  侯庄苗永守办起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1953年5月                     │  桓台县由淄博专署划归惠民专署管辖。金岭区划归淄川县。            
───────────────┼─────────────────────────────────
1953年6月                     │  全县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                                        
───────────────┼─────────────────────────────────
1953年10月                    │ 侯庄农民苗永守参加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 
                              │愿军。                                                            
───────────────┼─────────────────────────────────
1953年10月                    │张(店)义(和庄)公路桓台段(15.7公里)路基开工建设,当年冬竣工。1959年
                              │8月,铺为单车砾石道。1968年夏,又铺为沥青路面。1974年冬,由原宽8.5
                              │米拓为23米。1975年春,又铺为19米宽的沥青路面。                    
───────────────┼─────────────────────────────────
1953年12月                    │ 本县开始查田定产,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取消粮油自由市场             
───────────────┼─────────────────────────────────
 1954年9月17日                │ 全县实行棉花、棉布统购统销。同时,取消棉花、棉布自由市场。       
───────────────┼─────────────────────────────────
1955年3年15日                 │   全县开始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口粮的“三定”政策。             
───────────────┼─────────────────────────────────
 1955年9月                    │  全国劳动模范、陈桥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公祥赴北京参加全国社会主义农业
                              │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荣获国务院锦旗,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
1955年9九月                   │ 桓台县各区名称由以序数称呼改以区驻地为名,第一区改称崔楼区,第二 
                              │区改称石桥区,第三区改称乌河区,第四区改称陈庄区,第五区改称卫固
                              │区,第六区改称高楼区,第七区改称起凤区,索镇升为直属镇。          
───────────────┼─────────────────────────────────
1955年10月10日至11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桓台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 
                              │生了政协常务委员会,县委书记刘林祥兼主席。                        
───────────────┼─────────────────────────────────
1955年12月                    │  桓台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                                
───────────────┼─────────────────────────────────
1955年12月20日至24日          │ 桓台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 
                              │会组成人员,苗仲德为县长。                                        
───────────────┼─────────────────────────────────
1956年1月4日                  │ 桓台县人委与临淄县人委就利用乌河水灌溉农田问题达成协议:乌河水量 
                              │临淄用30%,桓台用70%。                                          
───────────────┼─────────────────────────────────
1956年12月                    │ 桓台县广播站成立。5月1日,开始向全县人民广播。                   
───────────────┼─────────────────────────────────
1956年4月                     │ 全县有300余名男女未婚青年迁至黑龙江罗北县落户。                  
───────────────┼─────────────────────────────────
1956年5月25日至30日           │ 中国共产党桓台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索镇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桓台县委 
                              │员会,全委会选举刘林祥为书记,魏斌、邢善贵为副书记。同时,选举产生
                              │了县委监委会,选出席山东省党代表大会代表和候补代表。              
───────────────┼─────────────────────────────────
1956年7月                     │ 全县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年底改造任务 
                              │基本完成。全县加入高级农业社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93%,加入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的劳动者,占其总户数的95.7%,参加公私合营和合作社(组)的私营
                              │工商业者,占其总户数的97.8%。
───────────────┼─────────────────────────────────
1956年12月                    │ 桓台县撤销区级建制,划分为39个乡(镇)。
───────────────┼─────────────────────────────────
1957年2月                     │ 《桓台大众报》创刊,中共桓台县委副书记魏斌兼总编。               
───────────────┼─────────────────────────────────
1957年春                      │  从日本引进的胜利百号地瓜新品种,试种后比当地品种增产60%。      
───────────────┼─────────────────────────────────
1957年12月                    │ 在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界中开展反右派斗争,翌年9月基本结束。
                              │这次斗争犯了扩大化错误,全县有225名干部、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
                              │子”。1959?1964年分批给予摘帽。                                   
───────────────┼─────────────────────────────────
1958年5月                     │中共桓台县委召开机关干部会议,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之后掀起“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出现了高
                              │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
1958年8月21日                 │     桓台县第一个人民公社——起凤人民公社成立。                   
───────────────┼─────────────────────────────────
1958年9月5日                  │    全县222处高、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12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 
                              │合一”体制。                                                      
───────────────┼─────────────────────────────────
1958年10月31日                │撤销桓台县建制。卫固、江西道、石桥3个人民公社划归张店区,其余9处人
                              │民公社并入博兴县。至1961年9月1日,恢复桓台县建制,辖7个区、34个人
                              │民公社。                                                          
───────────────┼─────────────────────────────────
1959年6月                     │  乌河“五四”水利发电站建成投产,发电量为40千瓦。                
───────────────┼─────────────────────────────────
1962年2月21日                 │ 全县将329个生产大队,1411个生产小队调整为333个生产大队,2297个生 
                              │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体制。                      
───────────────┼─────────────────────────────────
1962年6月29日                 │ 索镇区调集3个公社的1115名民工,整修乌河两岸的洞子井干道10条,水井
                              │433眼,至7月底竣工,灌溉面积9800亩                                
───────────────┼─────────────────────────────────
1964年秋                      │全县普降暴雨,总雨量为828.3毫米,乌河、猪龙河水位暴涨,孝妇河黄土 
                              │崖段决口,进水村137个,冲塌房屋3.95万余间,淹死15人,伤20余人,死
                              │耕畜36头,受灾面积45万亩,绝产21万亩,粮食减产2004万公斤。灾害发生
                              │后,中共桓台县委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县、区组织500余名干部深入农   
                              │村,同群众一起抗洪排涝救灾。
───────────────┼─────────────────────────────────
1966年6月                     │  “文化大革命”开始,桓台一中部分学生给中共桓台县委贴出第一张大字
                              │报,“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展开。                                                                │
───────────────┼─────────────────────────────────
1966年7月23日                 │   撤销区级建制,并将34处人民公社合并为15处。                     
───────────────┼─────────────────────────────────
1967年3月18日                 │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由10余个“造反组织”联合夺了中共桓台县  
                              │委、县人民委员会的权力,成立由军队代表、“站起来”的干部和造反派代
                              │表“三结合”的桓台县革命委员会。此后。县直各单位和公社、大队先后被
                              │造反组织夺了权。
───────────────┼─────────────────────────────────
1967年5月24日                 │ 全县有9处人民公社遭严重风雹,雹大者,重46.8克,造成8.81万亩小麦减
                              │产。                                                              
───────────────┼─────────────────────────────────
1969年9月27日                 │ 县、社革命委员会建立中共县、社核心领导小组。                     
───────────────┼─────────────────────────────────
1969年                        │全县小学由“四、二制”改为五年一贯制,初中由“三、二制”改为“二、
                              │二分段制”,并由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                              
───────────────┼─────────────────────────────────
1970年7月28日                 │ 撤销傅桥、刘家两处人民公社,将其所属大队分别划入田庄、陈庄、荆   
                              │家、起凤4个人民公社。                                             
───────────────┼─────────────────────────────────
1971年春                      │ 桓台县制锨厂建成投产                                             
───────────────┼─────────────────────────────────
1971年11月                    │  桓台县革命烈士陵园动工兴建,1980年竣工,总面积1098.5平方米,安葬
                              │烈士124人。                                                       
───────────────┼─────────────────────────────────
1972年10月                    │ 胜利油田在荆家、马桥两公社打出2口油井,1979年试采。              
───────────────┼─────────────────────────────────
1972年                        │  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51.5公斤,实现了《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上 
                              │纲要》指标。                                                      
───────────────┼─────────────────────────────────
1973年                        │桓台县磷肥厂建成投产,年产磷肥万吨。                              
───────────────┼─────────────────────────────────
1974年4月                     │始对张(店)田(镇)公路桓台段(24.4公里)进行改建,加宽为9米的砾石路   
                              │面。1978年,又铺成沥青路面                                        
───────────────┼─────────────────────────────────
1975年                        │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401公斤,首次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跨过“长 
                              │江”的指标。                                                      
───────────────┼─────────────────────────────────
1976年9月9日                  │ 毛泽东主席在京逝世。全县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举行悼念活动。10 
                              │日,中共桓台县委在县委礼堂举行吊唁仪式。18日,在桓台一中体育场举行
                              │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县直机关、部队、学校及驻地群众3000余人参加悼念
                              │活动。
───────────────┼─────────────────────────────────
1976年                        │ 桓台县水泥厂建成年产8.8万吨的生产线,1984年又扩建一条年产8.8万吨 
                              │水泥生产线。                                                      
───────────────┼─────────────────────────────────
1977年春                      │ 华北地质勘探公司502钻井队帮助侯庄打出深井5眼,建成群井汇流灌区。 
───────────────┼─────────────────────────────────
1979年2月17日                 │ 中共桓台县委对被错划的225名“右派分子”全部予以改正;并为3302名  
                              │“四类分子”摘帽。                                                
───────────────┼─────────────────────────────────
1979年8月                     │ 中共桓台县委对被错划的225名“右派分子”全部予以改正;并为3302名  
                              │“四类分子”摘帽。                                                
───────────────┼─────────────────────────────────
1979年10月                    │  索镇11万伏变电站建成运行,全县社社通电                          
───────────────┼─────────────────────────────────
1980年春                      │  桓台县人民医院四层门诊大楼动工兴建,1982年建成使用。            
───────────────┼─────────────────────────────────
1980年5月21日至27日           │桓台县人民政协第五届首次会议召开,选举政协常务委员,徐学汉兼主席。
───────────────┼─────────────────────────────────
1980年5月22日至26日           │桓台县第九届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会议在索镇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大常
                              │务委员会并选举县长、副县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胡安夫兼人大常
                              │委会主任,宋文修为桓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
1980年8月25日至29日           │ 中国共产党桓台县第四届代表大会在索镇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桓台 
                              │县委员会。全委会选举徐学汉为书记,宋文修、杜成祥、王钦德为副书记。
───────────────┼─────────────────────────────────
1980年                        │  全县粮食总产达19618.5万公斤,首次亩产闯过500公斤,全县人均占有粮
                              │食449.1公斤,向国家贡献粮食6357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
1982年7月1日                  │  桓台县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人口441410人。                
───────────────┼─────────────────────────────────
1982年7月                     │  马桥公社董圈小学五年级学生周敬祥抢救落水儿童献身,被国家民政部追
                              │认为革命烈士。                                                    
───────────────┼─────────────────────────────────
1983年3月                     │  第一期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动工。11月,小清河倒虹吸和岔河大桥竣工。  
───────────────┼─────────────────────────────────
1983年4月2日                  │   中共桓台县委创办的《桓台周报》创刊。                           
───────────────┼─────────────────────────────────
1983年10月1日                 │  桓台县由惠民地区划归淄博市管辖。                                
───────────────┼─────────────────────────────────
1984年4月                     │  撤销13处人民公社。设立索镇、起凤、田庄、唐山、荆家、新城6镇,周 
                              │家、果里、陈庄、马桥、邢家、侯庄、耿桥7乡。                       
───────────────┼─────────────────────────────────
1986年6月5日                  │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省桓台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编制,称:山东省桓台
                              │县人民武装部。                                                    
───────────────┼─────────────────────────────────
1986年12月9日                 │  王士祯纪念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                                
───────────────┼─────────────────────────────────
1986年12月21日                │侯庄乡玉皇阁村党支部书记曹元久等4人到北京看望彭真委员长。彭真委员 
                              │长为《桓台县志》题写书名,为祖籍玉皇阁村题词:“祝愿家乡建设的更美
                              │好”。                                                            
───────────────┼─────────────────────────────────
1987年12月25日                │ 桓台县与天津市静海县结成友好县协定书在静海县正式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