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5&A=2&rec=63&run=13

【机构与人员编制】 1993年初,组织部内设办公室、组织科、干部科、干教科、下派干部工作
办公室,编制16人,实有干部职工15人。区委组织员办公室为正局级行政单位, 区委组织部内含机
构,编制1人,实有1人,与组织科合署办公。1993年12月机构改革后,组织部编制17人;区委组织员
办公室改为组织部内含机构, 领导职数1人。1994年增设党员电化教育中心,为组织部内含副局级单
位,编制3人。1995年底实有16人,内设机构未变。

【基层党组织建设】 1993年,周村区有基层党委31个,党组34个,总支、支部807个 。
1994年11月成立中共周村区南阎镇东塘村委员会,隶属南阎镇党委领导。1994年12月,成立中共周村
区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委员会。至1995年全区共有11处乡镇党委,3个街道办事处党委,19个部门、
企业党委,1个村级党委,计34个党委,39个党组, 808个党总支、支部。1993年以来,区委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了党的组织建设。
探索股份合作制企业和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1993年2月,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股份合作
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党组织设置、党组
织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是年5月在周村召开的全省股份制企业党建工
作座谈会和6月在济南召开的全省城市党建工作会议上,周村区介绍了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
的经验。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1994年7月起,着重对改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
实践,提出了企业改制与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同步进行的方针。在实施分类指导,搞好改制企业党组
织设置的基础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从改制企业的实际出发改进企业干部的管理;根据改制企业
特点,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
开展“促强、 帮弱、带中间”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入九十年代,周村区农村经济
迅猛发展,一批经济强村脱颖而出,大多数村向小康迈进。但仍有少数村发展缓慢,群众仍处在温饱
阶段。为此,区委决定在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促强、帮弱、带中间”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
组织建设。一是靠政策激励促强。 1994年8月,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周组发(1994)25号文件《关于加
强经济强村党的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完善了政策激励机制。对经济实力强、班子团结、党员人数符
合党章规定要求的经济强村,成立党委或党总支,选拔优秀村支书、总支书记兼任乡镇党委的领导职
务,享受同级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经济强村实行计划单列,由区统一下达计划和组织考核。
同时,对强村实行资金、人才等重点倾斜。二是靠外力带动帮弱。针对贫困后进村人才少、班子弱、
基础差等实际问题,1993年9月区委制定了周发(1993)41号文件《关于加强后进村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对贫困后进村进行帮扶,通过结对子、建立联合党组织等形式使贫困村与经济强村“联姻”,借助强
村的人才、资金等条件脱贫致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1994年10月,区委向25个支
部班子不健全或战斗力弱的村派驻了党建工作队,对其进行整顿。1995年11月,又对12个贫困后进村
实行了部门包村,派出了由36名干部组成的12个工作组驻村工作。三是靠正确引导带中间。区里每年
都组织中间村的支部书记参加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帮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各村发展。同时,
开展争创“明星村”活动, 鼓励中间村加快发展。1995年周家、廿十里铺、赵家、贾黄等4个中间村
跨入区级明星村行列。
开展“党建红旗”竞赛活动,促进党建工作上水平 1993年3月区委制定了周发(1993)20号文件
《关于全区开展“党建红旗”竞赛活动的意见》,区委与基层党委签定了党建目标责任制书。竞赛的
主要内容包括党委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五个方
面。年终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由区委统一组织考核,评出“党建红旗”竞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1994年评出先进党委6个,支部(总支)48个、优秀党员122名。1995年评出先进党委8个、支部(总支)
64个、优秀党员130名。

【党员队伍建设】 1993年, 全区有共产党员11592名, 其中:男10047名,女1545名, 分别占
党员总数的 86.67%、13.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040名,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3735名,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817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8.97%、32.22%、58.81%;年龄在35岁以下的
党员2937名,36~56岁的党员5823名,56岁以上的党员2832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5.34%、55.23%、
24.43%。1994年,全区有党员12027名,其中:男10420名,女1607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86.6%、13.4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1213名,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4019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
员6795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10.1%、33.4%、56.5%;年龄在35岁以下的党员2958名,36~56岁的党
员5964名,56岁以上党员3105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4.6%、49.6%、25.8%。1995年底,全区有党员
12532名,其中:男10782名,女1750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86.03%、13.9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
员1478名,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党员410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948名,分别占党员总数
的11.8%、32.7%、 55.5%;年龄35岁以下的党员3186名, 36~56岁的党员6131名,56岁以上的党员
3215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5.4%、49%、25.6%。整个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有了较大
改善。
党员发展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认真做好发展
党员工作。1993年全区发展党员293名,其中女党员62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2.87%;年龄在35岁以
下的179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2.87%;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151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51.54%。
1994年全区发展党员320名,其中女党员59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18.4%;年龄在35岁以下的205名,
占发展党员总数的64%; 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157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9.1%。 1995年全区发展
党员363名,其中女党员77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1.2%;年龄在35岁以下的229名,占发展党员总数
的63.1%;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16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7%。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经济强
村和后进村、35岁以下的青年和女党员, 还解决了部分村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问题。采取四项措施
保证新党员质量: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各党委发展党员数量增长幅度不
超过上年发展数量的10%;二是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从1995年始,区委组织部对发展对
象进行了统一考试;三是发展对象是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的普遍进行了审计,未经审计或审计不合格
的不予发展;四是在发展执纪执法人员入党时,由区委组织员办公室派人直接与发展对象谈话,进行
把关。
党员教育 全区各级党组织把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区乡党校为主阵地,开展党
员教育。1993年,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双学双带”活动,即: 学市场经济知识,学科技知识,带
头发展市场经济, 带领群众共奔小康。在区属企业党员中开展了“学、争、做”活动,即:学习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现代科技知识,争当改革开放的尖兵,做生产经营的模范。为支持实验中学
建设,在全区党员中开展了“捐资兴教”活动,收到捐款295395.56元。1994年,为提高党员教育的灵
活性和实效性, 注重了电化教育。7月,区委成立了党员电教中心,狠抓了电教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各基层党委做到了电教设备、电教组织、管理制度、教材和播放“五落实”。区党员电教中心拍摄的
反映李家村党支部事迹的录相片《黑土地变奏曲》获1994年度淄博市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三等奖。是
年,在全区党员中开展了“捐资助残”活动,收到捐款52137.50元。1995年,区委制定了周发(1995)
30号文件《关于在全区党员中广泛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学习党章活动的实施意见》。
区委组织部拨专款将党章和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印成小册子,发至全区每个党员。组织副局级以
上干部在党校举办了四期“双学”培训班。组织部与宣传部联合举办了庆“七一”双学知识竞赛。各
基层党委利用党校阵地对党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是年制定了周组发(1995)21号文件《关于加强党员
电化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党建专题片的拍摄工作, 年内,区党员电教中心拍摄了5部专题
片,其中被省、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录用4部。
党员管理 一是健全制度。统一了基层党委、支部应建立的各项制度,并挂版上墙, 接受群众监
督。二是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1994年,统一为全区各支部印发了“三会一课”记录簿,并严格检
查考核。三是搞好评先树优工作。每年一次评选优秀共产党员,获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1993年122
名,1994年123名。1995年130名。四是加强党费收交工作。1994年4月,以周组发(1994)10号文件转
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共产党员交纳党费办法的规定的通知》,每半年检查一次执行情况。 五
是加强对外出党员的管理。 1995年6月区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暂行规定》,
发放了40个流动党员证。

【干部工作】 1993年底,全区有干部5690人,其中女干部1503人,少数民族干部11人, 选聘干
部356人。 按机构分类: 行政机关干部2030人,事业单位干部1074人, 企业单位干部474人,中小学
干部2112人。政治情况:各类干部中有共产党员2285人,共青团员1294人,民主党派26人,无党派
2085人。文化结构:大学本科606人,大学专科1669人,中专2525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74人。
年龄结构:35岁以下2786人,36~45岁1312人,46~54岁1197人, 55岁以上395人。行政机关干部
中有副局(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61人,其中县级干部39人,局(科)级干部522人,女干部44人。
1994年底,全区有干部5807人,其中女干部1577人,少数民族干部20人,选聘干部404人。 按机
构分类:行政机关干部1856人,事业单位干部1196人,企业单位干部475人,中小学干部2280人。政治
情况:各类干部中有共产党员2341人青团员1318人, 民主党派20人,无党派2128人。文化结构:大学
本科617人, 大学专科1920人,中专2523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47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3126人,
36~45岁1454人,46~54岁938人,55岁以上286人。行政机关干部中有副局(科) 级以上领导干部612
人,其中县级干部41人,局(科)级干部571人,女干部65人。
1995年底,全区有干部5875人,其中女干部1800人,少数民族干部23人,选聘干部269人。 按机
构分类:行政机关干部1604人,事业单位(含中小学校)干部3818人, 企业单位干部453人。政治情
况:各类干部中有共产党员2415人,共青团员1544人, 民主党派25人,无党派1891人。文化结构:研
究生7人,大学本科604人,大学专科2169人,中专2389人,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35人。年龄结构:35
岁以下3009人, 36~45岁1245人,46~54岁1225人,55岁以上386人。机关干部(含有行政管理职能的
事业单位干部) 中有副局(科)级以上干部721人,其中县级44人,局(科)级677人,女干部90人。
1993年以来,区委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以发展定班子,凭政绩选干部,突出干部选
拔推荐、提拔使用、工作考核、管理监督等工作重点,抓住区直机关各乡镇机构改革、换届调整等时
机,集中力量配齐、配强优化各级领导班子,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组织保证。主要做法是:
多渠道选拔推荐年轻后备干部 通过各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工会、妇联等渠道,每年推荐一
批年轻后备干部。1993年初,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以后,区委重新建立了16人的县级后备干部队
伍, 平均年龄364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14人,其中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9人,区
直部门主要负责人7人,有女干部2人。是年推荐青年后备干部111人,外经外贸后备干部39人,女后
备干部114人, 各类经济能人81人其他后备干部101人。1994年推荐年轻后备干部140人。1995年印发
了周发(1995)11号文件《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三年规划》 ,推荐乡镇和部门领导助理41
人,优秀年轻干部145人,建立了近、中、远三期后备干部队伍。 是年经调整充实,县级后备干部21
人,平均年龄366岁,都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有研究生2人。其中已经担任副县级职务的6人,
乡镇党委书记、 乡镇长6人,区直机关主要负责人8人,有女干部6人。1995年区委向市委组织部推荐
35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年轻干部14人。
不拘一格选拔使用干部 区委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提拔重用女干部、农民干部、 年轻后备干
部和经济类型干部。 1993年全区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干部185人,其中正县级2人,副县级14人,正
局(科)级66人,副局(科)级103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96人,中专文化程度42人,高中
及以下文化程度47人。是年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21人,农民干部11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42
人,后备干部54人, 经济类型干部41人。1994年全区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干部194人,其中副县级3
人,正局(科)级60人,副局(科)级131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109人, 中专文化程度54人,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1人。是年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21人,农民干部6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
52人,后备干部99人, 经济类型干部20人。1995年全区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干部180人,其中副县
级4人,正局(科)级79人,副局(科)级97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98人,中专文化程度51人,
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1人。是年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26人(其中乡镇长2人,街道办事处主
任1人,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2人),农民干部16人,35岁以下年轻干部124人,后备干部101人,经济
类型干部34人。
改革干部考核方式 一是变汇报考核为现场考核。1995年9~11月,区分管领导带领区委组织部,
区人事局有关人员到区经贸委、财贸委、城乡建委等5个部门所承担的重点工程现场和11处乡镇承担
的重点工程现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现场考核,使考核工作贴近了经济建设,突出了工作实
绩,为区委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提供了依据。这一做法的录相片是年12月被省党员电教
中心录用。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
在考核乡镇领导班子时,让机关全体人员、乡镇直属单位负责人和好、中、差村各一部分代表参
加民主评议,选择乡镇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下属单位和村负责人、一般群众个别座谈了解情况、坚
持没有进行民主推荐的干部或民主评议不好的干部不予提拔。
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化建设 区委组织部从1993年9月始,先后制定了《周村区党政领导干部民主评
议制度》、《周村区党政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周村区党政领导干部公开监督制度》、《周村区党
政领导干部回避制度》、《周村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通报
制度》、《周村区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等七个制度,并于1994年9月以周组发(1994)27号文件印发
执行。1994年在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干部管理年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
过组织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和推荐等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区委在干部选拔、
考核、使用、监督等具体工作中贯彻执行了各项制度,全区干部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加强干部廉洁自律的精神,区委于1993年底制定并开始试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1994年9月制定下发
了干部公开监督制度、回避制度、交流制度、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通报制度。1995年制定下
发了干部约束诫勉制度、保密制度、关于在领导干部中恢复组织函询制度的意见、关于严格禁止在干
部调整过程中用公款接风送行等问题的意见。是年7月5日,区委组织部从区属各党委聘请了32名干部
工作义务监督员,对各级领导班子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执行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坚持干部
“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的情况;严格按照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情
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创造性开展工作情况;廉洁自律情况;联系群众,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情况等。监督采取例会、书面报告、随访等形式进行。1995年7月8日《淄博日报》头
版报道了这一做法。

【下派干部工作】 1993年3月接收市第八批下派干部18人,派出区第八批下派干部38人, 10月派
出区第九批下派干部48人。1994年5月接收市第九批下派干部29人。1995年4月接收市第十批下派干部7
人,12月派出区第十批下派干部36人。三年中,共接收三批市级下派干部54人,派出三批区级下派干
部122人。
下派干部工作的特点:一是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区委分管领导每年定期研究下派干部工作。各乡
镇党委定期召开下派干部工作会议,并由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主管下派干部工作。各派出单位都把
下派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帮助下派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二是下派干部管理制度日
趋健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补充下派干部管理制度。1993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动态化”管
理。即对下派干部在分配方向、专业安排和下派时间上实行“动态化”,使下派工作不受形式束缚。
在下派干部分配上,打破行政一次性分配的模式,根据经济发展要求和下派干部所学专业情况,进行
二次分配或多次调整。在下派时间上,改变二年不变的传统做法,采取长短结合的方法。在下派干部
的选拔和用人单位之间 ,采取双向选择,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文
化水平高、年轻、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1993年,共选派35岁以下青年干部55人;占
当年下派干部总数的6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4人,占51%;党员43人,占50%。1995年,共选派35
岁以下的青年干部27人,占当年下派干部总数的7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6人,占72%;党员29人,
占81%。四是下派干部工作成效显著。1993年3月至1995年底,共调整充实村企班子100个,争取各类
资金4449.8万元,新上工副业项目235个,新增税596.3万元,修路87.4公里,打井82眼,改造校舍31处,
建村级卫生室28处和业余文化场所36处。有25名下派干部入党, 24名下派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有3名
下派干部被评为市下派干部先进个人。1993年周村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下派干部工作先进区(县)。
1994年区委组织部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下派干部工作管理先进单位。1995年周村区被市委、市政府评
为下派干部工作管理先进单位。

【干部教育工作】 1993年,全区机关干部2009人,其中本科学历137人,占6.8%;专科学历572人,
占28.5%。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1029人,占51.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271人, 占13.5%。干部教育工
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学历教育和长短培训相结合开展干部教育。1993年上半年举办了三期基层干部
培训班, 1月3~9日,举办了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了十四大文件,参训65人;2月22~27日,举
办了城区支部书记培训班,参训65人;5月20日至6月5日,举办了妇女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参训34人,颁发了结业证书。下半年在全区干部中开展了现代化知识
培训,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重点讲授领导科学、股份合作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全年培训干部3357人次,其中学历培训1747人,副局以上干部定期培训35人, 岗位培训561人,
专题培训1014人次。 1994年贯彻执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学习的决定》等文件精神,突出高
层次 ,立足全方位培训干部。1月5日起举办了为期8天的区属各党委副书记《邓选三卷》辅导班,30
人参加了学习。3月, 区委批转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干部中实施“二三”培训规划的意见》,结合全
区干部队伍的实际,在第一个三年培训规划的基础上,明确了1994~1996年干部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目
标。为广泛深入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准确把握其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自7
月6日起,举办了5期培训班,分别对近两年来新提拔干部、教育卫生系统局级干部、政法系统干部及
中等村党支书记等302人进行了培训,每期培训8天,对考试合格者颁发了结业证书。全年办各类培训
班11期,培训干部1210人。
1995年重点抓了新提拔干部及女干部培训,本着“保质、保量、保精、保管用”的原则,举办了
区、乡镇、村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二、三季度,举办了中层干部和基层团干部培训班, 每期学习
一周,参训239人,40名组织工作干部参加了组工干部培训班,举办了区直和基层女干部培训班,乡
镇、村妇女干部培训班, 时间6天,120人参加。区直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时间30天,30人参加。8
月份选送了5名副局级女干部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全市高级女干部理论研讨班。为认真落实中共十四
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在全体党员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党章的学习活动”的指示精神,根据区委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继续开展好特色理论和
党章的双学活动”的要求, 是年9月15日起举办了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双学”轮训班,每期15
天,分四期对全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轮训一遍。
199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有2503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及学历教育。至年底,全区机关干部大
学专科以上学历的902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56.23%,初中以下93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5.8%,在全
市“八五”期间干部教育宣传活动中,周村区的干教工作被市电视台制成新闻专题片,在市电视一台、
二台及有线台连续播放。周村区被市委组织部评为1995年度干部教育工作先进区县。

【组织信息调研工作】 1993年初,组织部的信息调研工作由一人负责,挂靠在组织科, 部内人员
都参与信息调研工作。1993年2月,对股份制企业党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制定了周发(1993)19号
文件《关于加强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 》 , 推动了全区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9月,制定了周发(1993)2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系统信息调研工作的意见》,并开展了
“信息调研月” 活动。是年上报信息、调研文章100余篇(条),被省、市组织部采用19篇(条)。
1994年,开展了企业党建和人才引进及使用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调查活动。为进一步调动全
体人员搞好信息调研工作积极性,11月,制定了周组发(1994)30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调研宣传报
道计分考核的意见》。年内上报信息、 调研文章150余篇(条) , 被省、市组织部采用31篇(条)。
1995年,开展了乡镇党委建设、贫困后进村党组织建设及改制企业党建调查活动。全年上报信息、
调研文章180余篇(条),被省、市组织部采用49篇(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组织系统信息调研
工作红旗单位。

【山东省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周村召开】 省委组织部1993年5月28~30日在周村召开山
东省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总结交流全省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
检查、纠正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方式、
方法。全省17个地市和部分大企业的组织处(科)长、组织员办公室主任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共周村区委、中共莱阳市委组织部、山东农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周村有机化工厂
党总支和周村外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介绍了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中共周村区委介绍的主要经
验是:周村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大胆探索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式方
法,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应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一是领导重视、全党动员,全面推进股
份制企业党建工作。区委提出了“适应股份制需要,协调企业内部关系,建好领导班子,发挥党组织
作用”的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方针,强调在抓好企业改制、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抓好党的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股份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交叉任职,在规
模较大、设立党委(总支)的股份制企业中,实行书记与董事长一人兼或书记与总经理一人兼;设专
职政工书记抓党务工作并进董事会。在小型企业实行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的方式。在参与企
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坚持党委会先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由党组织负责人提交董事会, 或
采取党组织、董事会、生产经营班子开联席会的方式进行。
在干部管理方面既要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又要符合股份制企业规定。三是建立有效的制约
机制, 确保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1993年2月,区委制定了周发(1993)19号文件《关于
加强股份合作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规范了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内容和程序。

【全区第一个村级党委东塘村党委成立】 1994年11月4日,经中共淄博市委组织部批准将“中国
共产党淄博市周村区南阎镇东塘村总支部委员会”改建为“中国共产党淄博市周村区南阎镇东塘村委
员会”。为发挥经济强村的带动作用,区委决定将与之毗邻、经济较落后的南谢、石庙两村党支部划
归东塘党委领导。12月8日, 中共周村区南阎镇东塘村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党委
第一届领导班子,李孔泉当选为党委书记。东塘村党委下辖造纸机械厂、电子公司、老年、石庙村、
南谢村等5个支部,有党员118人。东塘村党委既是全区第一个村级党委,又是全市第一个联村党委,
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强村帮助后进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开展向李家村党支部学习活动】 贾黄乡李家村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利税750
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700元。1994年4月2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视察该村时指出:“李家村
发展快,重要原因是有一个好支部,他们找准了奔小康的路子,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的典型
全省要推开”。为了发挥李家村党支部这个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是年“七·一”,区委决定号召全
区各级党组织向李家村党支部学习,学习他们的“两个根本”、“四种精神”,即学习他们不断的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为根本目标,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本宗旨;学习他们讲求实效、不图虚名、实事求是的精神,带领群众共奔富裕的集体主义精神,开拓
进取、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的精神。至1995年底,有10多个
党委、80多个支部组织人员到李家村参观学习,聘请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作祥、支部委员孙翠云作事
迹报告十几场。

【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1995年10月,为搞好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区委下
发了《关于做好支部换届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实施细则》 ,并派出人员对换
届工作进行指导。全区215个村级党组织任期到届的214个, 按时换届的213个,经批准延期换届的1个。
这次换届共调整支部委员114人, 支部书记43人。通过换届,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改变了由本村党员任支部书记的惯例。通过内选、回请、下派等形式,新选拔了43名懂经济、会
管理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其中从乡镇机关、企业派了32名。二是支部委员的年龄变小、 文化层次
变高。支部委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了1岁; 委员中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1人,占支部
委员总数的43%,比换届前提高了9.2%。 三是妇女干部增多。有女副书记或女委员的支部占班子总
数的35%, 比换届前提高了5.1%。四是突破了以村为单位设立党支部的界限。结合换届有2个党支
部改设为总支, 成立了3个村企联合党总支、4个村企联合党支部。五是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加强。
结合支部换届,调整和整顿了民兵连、妇代会、团支部等组织,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得到了加强。

【对后进村整顿成效显著】 自1993年以来区委采取因村制宜、分类整顿的方法,对后进村进行
整顿。一是治乱。1993年9月,区委抽调47名机关干部,组成13个工作组,进驻全区13个市级贫困后进
村工作。时间两年。1994年11月,结合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区委排查出25个党支部班子不
健全的村,抽调64名机关干部,组成25个党建工作队驻村整顿,时间三个月。至1995年底这些村班子
全部得到调整理顺,象彭阳陈家村、南营仇套村等一跃成为富裕村。二是带弱。实行了“政经一体化”,
即经济强村(强企业)兼容弱村成立联合党组织,政治上实行统一领导,促进土地、人才、资金、管
理等要素的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帮穷。1995年11月区委对照“五好”标准,排出了
12个穷村。区委各常委分别与这12个后进村建立联系点,定期到村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同时确
定了12个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包村部门、24个协助包村部门,从中选调了12名副局级干部、24名后备
干部,组成12个工作组驻村工作,一定两年,区委书记与包村部门主要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不脱
贫不脱钩,进一步加大了后进村转化的力度。

【实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1993年第四季度,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审计局配合,起草了《周村
区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区委以周发(1993)124号文下发试行。离任审计的范围是掌握一定资财支
配权的区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发生职务变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干
部主管或分管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财经法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经济指
标任务完成情况。 1994年对区劳动局劳动服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1995年对张坊乡、
下河街道办事处、丝市街道办事处、环卫处、体制改革办公室、外向型工业加工区、旅游开发总公司、
民政局、计生委、区委接待处等10个单位的12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经审计认为,被审计干
部总体上是好的,主管的单位财务收支没有大的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但有个别单位存在漏交税款、
挤占挪用资金现象。

【选用农民干部唱“主角” 】 区委从加快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大胆启用农民经济能
人担任乡镇党委、 政府领导职务。1995年3月任用萌水镇水磨村党支部书记时会水、官三村党支部书
记韩克水、北安村党支部书记张景水分别担任萌水镇党委书记、副书记、镇长等职,该镇各项工作在
短时间内就有了明显起色 。 至年底,区委选拔重用农民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1人,乡镇长2人,
乡镇党委副书记12人, 副乡镇长6人,乡镇党委委员21人。周村区积极探索干部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大胆选用农民干部唱“主角”,在市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 。是年6月25日《大众日报》 头版以《周
村区不拘一格选干部,萌水镇三名农民干部唱主角》为题予以报道。

【提拔重用女干部】 全区各级党委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方面,坚持对女干部优先招聘使用、优先
充实后备、优先培养锻炼、优先提拔重用的四优先原则。1993年初结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实现了每个
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女干部的目标。年底在区直机关和乡镇机构改革,精减人员
的情况下,一次超职数配备乡镇党委女副书记6人。 是年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21人,其中,
副县级1人,正局(科)级3人,副局(科)级17人。1994年提拔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21人,其中,
正局(科)级5人,副局(科)级16人。1995年2月23日,淄博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座谈会在周村召
开,周村区介绍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经验。 3月区委又提拔3名女干部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
主任,3名女干部分别担任了区国资局、科协、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年3月和6月,市、
省两级组织部和妇联有关领导分别对周村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进行检查,认为周村区该项工作居全
市各区县首位,居省内各县(市、区)前列。是年提拔副局(科) 级以上女干部26人,其中,正局
(科)级9人,副局(科)级17人。1995年底,全区有副局(科)级以上女干部115人,占领导干部总
数的15.95%,其中有女乡镇长、 街道办事处主任3人,占同类干部21.4%;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乡镇
长10人, 占同类干部的17.2%;有区直部门正职女干部5人。全区所有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55%的
区直部门配备上了副局(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

【下派干部工作十周年纪念活动】 1995年是下派干部工作开展第十年,为展示十年来下派干部
工作的成就,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周村区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周普发(1995)26号文件
《关于开展下派干部工作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按“热烈、扎实、有效、节俭”的原则开展活动。
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王子林任组长, 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的十周年纪念活动领导小组。是
年3月,在《周村组工报》上开辟下派干部专栏,开展了十周年纪念征文活动,广大下派干部踊跃投
稿,共收到纪念文章40余篇。10月,在《周村报》开辟了“下派干部工作十年间”专栏,共刊登20余
篇下派干部理论文章,对历年涌现出的优秀下派干部事迹进行了大力宣传。11月,制作了13块展版,
在区委大院展出,历时五天,一万余人观看了展览。其中2块展版参加了全市的下派干部十年成果展
览。12月,精选出8篇论文参加全市下派干部工作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全部获奖。

【选拔第二批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9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有
关规定和国普发(1995)25号文件精神,经过各单位推荐,组织部预审,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
员会评审,区委常委研究同意,评出了区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名, 其中文化体育3名 (区体校
中级教练员赵永军、区文化馆创作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孙青云、区文化馆摄影美术部主任王恩元),区
属企业2名(区有机化工厂厂长曹永甲、区酿造厂厂长于金平),乡镇企业2名(淄博鑫耐达耐火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毕思明、淄博昌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汇昌) 。是年3月区委、区政
府下发周发(1995)10号文《关于批准第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决定》,号召全区各行各业广大知
识分子向他们学习。

【办好没有“围墙”的大学】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局(1993)组通字6号文《关于在省六所
高校开办业余大专、本科班的通知》要求,区委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了352名机关干部和社会青年
参加招生考试,通过资格审查,有262人被录取,其中123人的经济管理专科班委托区委党校承办,其
它专业的学员在市有关院校学习。1995年,周村区又增设了区电大站、区业余职工中专、职业中专、
教师进修学校四个办学点,分别承担法律本专科、学前教育、经济管理、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四个专
业的教学, 共有学员209人,还有国际贸易、经管本科专业的学员在市有关院校学习。组织部制定了
《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发到学员。周村区的五个办学单位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认真组织
授课,受到牵头院校的好评。

【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 按照中办发【1991】 8号文和鲁组【1992】 5号文《山东省因公出
国人员审批工作细则》的要求,1993年,由区委组织部为市委代审了20个团组51名出国人员。1994年3
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淄组通【1994】9号文《淄博市因公出国人员审批工作细则 》 ,将因公出国
人员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是年区委组织部办理了39个团组79人的出国审批手续。1995年办理了
23个团组47人的出国审批手续,出国人员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现象,圆满完成了出国考察、经济洽谈
和学习等任务。
具体做法:一是了解出国人员执行出国任务的设想以及在国(境)外活动计划,控制其在国(境)
外停留时间。二是控制团组人数,严禁搭车出国及没有完成出国任务能力的人员出国。三是印发了
《出国人员审查管理规定》逐级审查。四是实行分级负责制,逐级写出其综合审查报告。五是建立汇
报制度,出国人员回国后,由团组负责人向区委组织部汇报每个人在外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