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5&A=1&rec=237&run=13

(摘要)
(1996年1月31日区第十三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

一、“八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预计1995年地
区内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当年价),比1990年增长3.38倍,年均增长34.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
到1.8万元, 比1990年增长2.65倍,年均增长29.5%。全区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1.57亿元,比1990年增
长1.08倍,年均增长15.6%,1993年跨入全省经济强县行列。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第一产业
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90年的10.6∶73.2
∶16.2调整为1995年的5.5∶61.8∶32.7。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城区
扩展步伐加快, 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比1990年增加5.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建设先后完成了
连接线一、二期工程,机场路、祠堂街、新建路东延、 丝绸路和东门路北延、309国道拓宽改造等。
199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3公里, 比1990年增加207公里。全区程控电话达到2万门,城区日供
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 农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会化供水。总投资1.35亿元,装机2.1万KW的周村
热电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周村区被列为全国小城镇体制建设实验区。城镇
化水平达到43%。
(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以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
不断完善,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减少了集体财产的流失, 融通了社会资金。全区已有128
个工商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新办三资企业由1990年
的2家发展到186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0万美元,年出口创汇达4000万美元。
(四)“科教兴周”战略全面实施,社会事业繁荣进步。发展科研开发机构45家, 与全国140多
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到45%以上,1993年被国家
命名为科技先进区。实验中学等一批高水平教学设施投入使用,首批建成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区。创
办了西安交大周村职教分院。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4
%以上。创建国家卫生城工作通过考核鉴定。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八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6‰以内。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214
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预计达到4039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1347元和2727元,年均分别增长
20.6%和25.5%。1995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34平方米,农村达到24.9平方米。
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困难。一是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经济规模优势
尚未形成,总体富裕程度不高,可用财力还比较少。二是国民整体素质不够高,劳动者素质仍然偏低,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水
平较低,区域内各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不够。四是改革开放的强度、层次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规范,对外开放有待于进一步扩大。五是城乡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承载力不够强,城市功能和建
设水平尚需继续完善和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资金、电力、水资源短缺,劳动力就业压
力大等许多制约困素。

二、“九五”及后十年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任务和奋斗目标

(一)发展环境和走势
1、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和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
优化升级。
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继续扩大,为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 较高的储
蓄率和扩大利用外资,将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比较充裕的资金条件。
4、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进一步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
“九五”及后十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既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运行机制、企业的经营机制和
管理方式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
二是先进区县的快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是有限的资源、资金、能源等制约因素,增加了我们赶超的难度。
四是产业结构的低级化现状是我们面临的一切困难的根源,是我们今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总任务
“九五”期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以建设现代化新周村为总体目标,以规模发展、二次创业为主题,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初步建立起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高素质的产业结构体系,突出强化农业基础,培植支柱产业,加快
市场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社会事业繁荣进步,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构筑起纺织名城、商贸名城、科技名城的雏形。为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
础。
三个名城的具体任务是:①纺织名城:建成以服装业为龙头,原料、面料协调发展,纺、织、染、
整成龙配套,名师设计水平高超,名牌产品市场覆盖面大,知名企业设备精良,工艺先进,规模庞大,
纺织产品辐射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纺织名城。②商贸名城:建成以纺织品、软体家具等产品
为主导,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发达,特色鲜明,交易规模宏大,商业设施先进、
功能齐全,服务优良,政策灵活,环境宽松,繁荣自由,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商贸名城。③科技名
城:建成以纺织高新技术、成果引进推广和新产品开发为主导,科研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科研
手段先进,知识群体密集,科技载体设施完善配套,科研成果丰富,科技转化迅速,信息发达,拥有
知名院所、知名科技人才、中试名厂,具有产业化、国际化水平的科技名城。

(三)指导原则
要实现我区“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必须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工作中,要始终坚
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总量增
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
坚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继续实施“科教兴周”战略,把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上来。
坚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继续坚持主攻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坚持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合理调整经济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奋斗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实现12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13.6%,达到3.4万元;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0%,达到1亿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3亿元,争取4.8亿
元,财政状况根本好转。
2、结构调整。到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八五”末的5.5∶61.8∶32.7调整为3.3∶58.4∶38.3。
劳动力就业结构由20.1∶57.9∶22调整为15∶50∶35。 3、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到2000年,财政
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5%提高到3.58%。60%的工业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八十年代末、九十
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产品销售率达到98%以上。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8%。社会
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达到55%以上。
4、城乡建设。到200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万人,城镇居住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达到7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
5、社会事业。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学前
三年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人享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
险、劳动保护、医疗保健、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
6、人民生活。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扣
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6.5%和9%。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农村住房在不断
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人均住房面积稳定在25平方米左右。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五)2010年远景目标
在全面实现“九五”目标的基础上,奋战五年,到200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经过五年的努力,
到2010年,周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将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
力争比2000年增长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产业结构在高层次上实现
优化,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达到50%以上。科学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份额达到65%以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建成现代化新周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
城镇化,城市化水平达到80%。人民生活富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
入达到2.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食物结构和营养构成科学合理,恩格尔系数降
到30%以下。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10%以上的家庭拥有汽车。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以
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企业产权关系明晰,经营机制灵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市场
体系发展成熟,社会保障完善,宏观调控灵敏高效。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政机关廉洁
高效,民主法制健全,治安秩序良好,社会道德高尚,精神生活充实,人民安居乐业。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区域布局

(一)三个层次的城镇体系
按照规模合理、层次完善、布局科学的原则,基本形成以中心村为基础、以小城镇为纽带、以中
心城区为龙头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1、城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园林式工商城为目标,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方针,逐步
把周村建设成为风格独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力和承载力的现代化中等
城市。“九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七项工作:(1)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分区。要将周村镇、南阎镇、南
郊镇、张坊乡等乡镇的全部或一部分纳入城区规划,按照东部以行政、文化为主,南部以旅游、体育、
教育为主,西部以商贸、居住为主,北部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建设。(2)
大力加强道路建设,不断拉大城市发展框架。重点建设连接线、新建路两条道路延伸和309国道拓宽
改造工程。新建路东延工程,建成连接周村与张店的城市主干道。连接线南延工程,与胶王路相接,
形成淄博市西部南北向主干道。城区搞好“八纵十横”的道路网络建设。
(3)加快综合开发,全面完成旧城改造。到2000年,丝绸路以西、机场路以南、胶济铁路以北、
祠堂街以东的旧城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4)提高程控电话普及率,积极搞好邮电通信建设。到2000年,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6万门,
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30%以上。
(5)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搞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到2000年,使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10万立
方米。
(6)加快城市电力能源建设,扩大完善城市功能。加快装机2.4万KW的热电厂二期工程建设,
力争到2000年热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万KW以上。
(7)积极塑造特色城市风貌,搞好城市绿化。按照“三河一环两库三园”的总体格局,大力加
强城区绿化。一是在淦河、浊河、米河沿岸,形成三条纵贯城区南北的沿河绿化带。二是在西过境路、
东塘路、连接线、309国道沿线建设宽20~30米的环城绿化带。三是集中力量搞好白云湖、陈路水库
等大面积集中绿化。四是突出抓好天香公园、马鞍山公园、西郊植物园和行政广场等绿化景点建设,
形成山、水、园、带有机结合的绿化格局,力争“九五”期间实现国家级园林城目标。
2、小城镇建设。要抓住我区被国家列为小城镇体制改革实验区的机遇,按照加快发展、相对集
中、功能分区、独具特色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王村镇、萌水镇要立足本地基础和条件,搞
好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工业小区、商业服务区、居住小区的规模开发,到2000年,人口达到2~3
万人。高塘、南营等乡镇要立足本地优势,合理规划,联合兼并,聚集发展,加快建设步伐,成为区
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2000年,达到1万人以上。
3、中心村建设。要以明星村为基础,按照工业商住区功能分区的要求,科学规划,走中心村建
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之路,走强村带动弱村、强村联合弱村、强村兼并弱村之路,到2000年,建成
30个左右的中心村。

(二)三条经济发展带
1、309国道是横贯周村区东西的交通主干道,沿线的王村、彭阳、张坊、高塘、贾黄等乡镇要搞
好沿路开发。建成王村机械、耐火材料工业小区,彭阳建材陶瓷工业小区,张坊轻纺、金属加工工业
小区,高塘冶金、轻纺工业小区,贾黄化工、纺织工业小区,形成连片开发、集中布局、点线面相结
合的经济发展带。相应搞好食醋市场、陶瓷建材市场、沙发市场等专业市场设施建设,提高档次,改
善环境,增强辐射能力。
2、国道连接线是纵贯周村南北的交通主干道,是促进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和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
建设、带动东部新城区开发的交通动脉,必将对周村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布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沿路形成大姜化工工业小区,南阎金属加工、板材贸易小区,南郊新型建材、化工机械工业小区和萌
山风景旅游开发区的区域布局。
3、新建东路是贯通周村与张店的城市主干道,“九五”期间要与张店区西五路做好衔接,力争
用2~3年的时间建成通车。要积极吸引商业设施、文化娱乐、金融保险、房地产、行政办公等向沿线
集中,带动城市发展继续向东延伸。尽快形成以高层次第三产业为主、文化教育和娱乐服务配套发展
的新兴经济发展带。

(三)三个开发区建设
1、 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建设。要坚持内外齐上、内资外资齐用的原则,加快建设步伐。 坚持每
年抓2~3个投资300万美元以上、科技含量高、出口前景好的大项目进区建设。今后省、市区属企业
及乡镇投资规模大、水平高的新上项目要进区建设。“九五”末,区内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500万美元
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 使之成为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
“龙头”和全区工业园。
2、 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建设,要以开发建设鲁中森林公园为目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滚动
开发。以加快开发建设环湖游览区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湖岸线至外环湖路的园林游览区建设,使之
形成旅游开发区的核心。以配套完善乐山居为重点,积极规划建设度假村、宾馆、湖区别墅等接待设
施。到“九五”末,初步形成以平湖青山、寺庙景观和地域文化为风景特色,以游览观光、度假休闲、
运动娱乐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省内重要的风景旅游区。
3、 城市东部新区建设,要以行政、文化、居住中心建设为龙头,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完
成城北路、机场路、东塘路的东延工程和行政居住区内部的道路框架建设。“九五”末,完成总占地
70公顷的现代化行政、文化、居住中心建设, 力争把新城区建成现代化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

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第一产业
以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1、 加快农业基地规模开发,促进农业生产区域化。按照周北发展粮食、蔬菜,周南发展林果和
旱作农业,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要求,实行适度规模的集约化经营。一是粮食基地。要依法保护耕
地,稳定粮田面积,以北部乡镇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划定农田保护区。大力提高粮食单产,稳定提高
总产。二是畜牧、林果、蔬菜、花卉基地。畜牧业以规模优势为主攻方向,以食草畜禽为重点,加快
发展。蔬菜、林果、花卉等经济作物,要不断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提高产出水平。在此基础上,大力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到“九五”末,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2、 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二是
围绕规模经营,兴办以股份制为纽带的经济联合体,大规模集约化开发优质农副产品。三是围绕农业
生产专业化,建立跨区域、开放式的农产品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发展社会化服
务组织,搞好产前信息、产中科技和产后销售服务。
3、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推广大田喷灌、菜田微灌、林果滴灌的“三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到2000年建立起与现代化
农业相适应的节水灌溉体系。
4、 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九五”期间,组织好30个以上农业重点
科技项目的实施,建立10个科技兴农试验示范基地,带动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扩大农技队伍,到
2000年使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5%以上。

(二)第二产业

以建设工业强区为目标,按照不断强化传统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优势,加快实现规模优势的要求,狠
抓技术改造,强化战略开发,基本形成纺织服装、专用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元件、建筑建材、家具
六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1、积极培植支柱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纺织服装业。 服装工业的发展, 要以全国名牌兰雁系列牛仔服装为龙头,“九五”末形成年产
坚固呢面料3000万米,丝绸面料2000万米和牛仔服装2000万件、 丝绸服装500万件的能力。发挥服装、
巾被等对纺织面料、纺织原材料的带动作用,促进纺织中间品的开发。以缓解原材料短缺为出发点,
抓好丙纶纤维、涤纶纤维、 粘胶长丝等化纤原材料项目建设,形成年产化纤3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
以服装为龙头,带动中间面料、原材料协调发展的高档次、深加工型纺织工业新格局。到2000年,纺
织服装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比重调整为25%。
专用机械业。重点发展以造纸机械为龙头的机械主导产品系列。造纸机械,重点发展高速高档宽
幅纸机及成套设备, 形成年产5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重要的造纸机械生产基地。研磨机械,重
点发展精密节能等各类研磨机械。矿用机械,重点发展大型风机及成套设备。
农用机械,重点发展植保机械、收割机械等。加快以高频异形焊管为龙头的特种管材主导产品系
列的规模膨胀,形成年产包括精密钢管、不锈钢管等各类管材8万吨的生产能力。到2000年,专用机
械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比重调整为17%。
石油化工业。重点发展以苯酐为龙头的主导产品系列,大力发展炼油催化剂、苯酐、顺酐、增塑
剂、树脂等有机化工中间产品。重点抓好4万吨苯酐扩产、6万吨C8芳烃分离、1万吨催化剂扩产、
500吨除草剂等项目的建设,形成6万吨苯酐的生产能力。到2000年,石油化工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比
重调整为15%。
电子元件业。 要突出抓好规模化生产,形成年产各类电子元器件3亿支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重
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并积极开发下游深加工产品,到2000年,电子元件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比
重调整为5%。
建筑建材业。逐步使建筑业发展成为集建筑规模设计、施工、安装、装饰、美化和建材及建筑建
材机械开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建材工业,大力发展以3D板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主导产品系列,
抓好10条轻型墙体材料流水生产线的建设,形成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
轻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建材行业要立足国内少有的已探明储量为1100万吨的长石石英矿等资源优势,
加快建设陶瓷原料基地,突出抓好10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项目建设。到2000年,建筑建材业占第二产
业总量的比重调整为20%。
家具业。要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有利条件,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依托,以全国名牌凤阳牌沙发系列
家具产品为龙头,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形成年产各种家具500万件,其中软体家具200万件的生产能
力。到2000年,家具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比重调整为8%。
2、 加快推进名牌战略,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九五”期间,争取全区每年有5个以上产品成为
省级名牌, 有一个以上产品成为国家级名牌。二是大力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集团化战
略。“九五”期间,通过实施企业单体膨胀,重点抓好齐鲁催化剂厂、周村有机化工厂、周村农药厂、
周村热电厂等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通过实施名牌带动,重点抓好兰雁牛仔服装、雄鹰巾被、凤阳沙
发等企业集团建设;通过实施区域聚合,以明星村为基础,重点抓好恒星、李家、鲁萌、三元、恒达
等企业集团建设。到本世纪末,使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占全区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0%和50%
以上。三是加强规划引导,建设工业园区。加快周北外向型工业加工区、恒星、李家、三元等一批工
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布局集中化。 通过努力,在“九五”期间全区有2个企业销售收入过10亿元,
利税过1亿元;5个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10个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过2亿元, 利
税过2000万元;20个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
一是不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在进一步扩大中间产品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
开发下游产品,最终产品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二是以抓好技术改造为重点,大力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要加大技改投入,使技改投入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0%以上,力争有70%以上的主要
工业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大力强化企业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使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
率平均每年提高10%以上, 工业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提高1%,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提高到2-5次以上。
四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集中有限的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建
设,以有限的资金增量盘活巨大的存量资产。五是狠抓科技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使高新技
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三)第三产业

以建设商贸名城为目标,按照搞活机制、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建设大市场,
发展大流通,培植大财源,促进传统优势迅速膨胀,新兴优势加快发展。
1、 坚持走大市场拉动之路,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业。以工贸一体化为方向,加快大型专业批发市
场和商业设施的规模开发。到2000年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0.1%;城乡集贸
市场交易额达到120亿元,年均增长21.7%。 以纺织大世界为龙头,争取建成鲁中最大的纺织品批
发市场,“九五”末市场成交额达到45亿元。中国北方丝绸商贸城,争取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丝绸商
贸城, “九五”末市场成交额达到5亿元。牛仔服装市场,以国泰商业城为依托, “九五”末成交
额达到10亿元。“九五”末市场成交额:羊毛衫市场达到8亿元,周村沙发市场达到6亿元,沙发材料
市场达到12亿元,装饰材料市场达到35亿元,陶瓷建材市场达到2亿元。进一步配套完善纺织大厦、
物资大厦、金山商厦等一批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和完善金谷大厦、民族大厦、西郊植物园等
商业设施。
2、坚持走旅游带动之路,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山水旅游开发,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以萌山湖开发为龙头,包括“六山一台”、米山、马鞍山、
白云湖在内的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的旅游经济开发区。到2000年,基本建成鲁中森林公园。要按照建
设园林式城市的要求,加快米山、马鞍山美化绿化和白云湖的开发建设。二是古文化旅游,要以具有
明清建筑特色、文化气息浓厚的大街、丝市街等为主体,充分挖掘古文化内涵。三是现代化旅游的开
发,以城区为中心,建成集游览、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旅游区。
3、加快培育要素市场,积极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一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为科学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智力支持。以办公系统自动化为起点,加快
区域公共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建设。二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为经济发展筹措资金。逐步建立起以国
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城市农村两大信用社为依托,各类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组织协调发展的金
融体系。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四是探索发展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市场,
促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发展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
新兴要素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
4、 大力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在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大力提
高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比重,使一、二、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比重由目前的2.2∶70.7∶27.1
调整为3∶55∶42,使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不同经济成份提供的财政收入比重由目前的37∶50∶13
调整为35∶40∶25。二是要合理确定级次财政收入目标,强化责任考核。市区乡三级所占比重由目前
的55∶15∶30逐步调整为45∶20∶35。三是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引导消费需求。

(四)个体私营经济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力争到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0%以上,实现财政收
入达到1.2亿元,占全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1、 加快发展个体私营工业。积极扶持好大姜镇的私营织布、化工,周村镇的沙发,王村镇的耐
火材料、食醋,南阎镇的家用小电器,萌水镇的服装加工、瓜子,南郊镇的羊毛衫等个体私营企业比
较集中的村及个体联户企业的发展。
2、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商业。继续大力发展饮食、服务、修理等服务业,规范引导装饰装璜、文
化娱乐、信息咨询、中介经纪、法律服务等新兴产业。

(五)科技教育

1、科学技术
以建设科技名城为目标,引进、消化、吸收、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一是加快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努力建立起科技开发推广体系。到2000年,60%的主要工业经
济技术指标达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20%。
二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的覆盖面和规模效益。每年组织30~40项科技成果
进入国家、省、市推广计划。三是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九五”期间,加快规划建设现代化科技
馆。
2、教育事业
要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创造条件
发展高等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重点提高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基
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要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合点并校的有效途径,
在全区形成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中心区域。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抓好在校生的专业技术
培训,建成周村技工学校。到2000年,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段学生70%左右。进一步加强成人
教育。高等教育要立足周村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做好丝绸学院的创建工作。三是大力培养高素
质的现代化管理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一支具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把握科技发展趋势,
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队伍、企业家队伍。

(六)改革开放

1、深化改革
“九五”期间,进一步深化股份合作制改革,使股份合作制成为我区微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模式。
一是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化公司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股份合作制改革,把区属企业逐
步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乡镇企业改造成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建立起产权明晰、
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农村改革。重点搞好经营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
在进一步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土地
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三是小城镇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合村并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农村户籍
制度、土地流转制度、村镇建设投资体制、乡镇财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力度。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个人、单位、国家三方共同建
立相关帐户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社会统筹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五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2、扩大开放
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增加出口创汇。不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区外贸公司被授
予自营进出口权的有利条件,再争取2~3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到2000年,全地区出口创汇力
争达到1亿美元以上。二是更大规模地利用外资, “九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三是
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开拓劳务输出市场,积极搞好对外工程承包,努力开辟国际
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

(七)社会事业

(1) 文化事业。以创建全国先进文化区为目标,重点加强文化中心、新闻中心建设,完成全区
有线电视光缆工程,建成书画院、图书馆、展览馆等骨干文化设施。 (2)体育事业。要加强体育基
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体育馆暨中小学活动中心和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搞好体育中心的规划筹建工作。
抓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要占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3)卫生事业。努
力完善区医院等重点医院的医疗设施,大力强化农村卫生工作,到本世纪末,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
卫生保健的目标。 (4)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制在6‰以内。(5)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
村住宅楼房化率达到30%,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城区居民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燃
气化率达到90%以上。

(八)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创业理想和精神支柱。二是要大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及国防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四是要大力开展群
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五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区。要及时解决群众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经济发展
和改革开放创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
一是继续制定完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对规模种植、规模养殖等实行重点扶持。二是加快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流转机制,促进农业生产要
素合理流动,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步伐。四是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五是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减轻农民负担,保证负担率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
(二)加快工业规模化发展的政策
一是广泛调动促进工业规模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加快建立工业开发基金,对区确定的重点项目,
实行倾斜投入。三是制定完善计划单列、联合兼并激励机制等政策,促进工业规模发展,加快组建一
批规范化企业集团。四是积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引导社会闲散
资金对工业投资,切实使股份制成为聚集资金、促进工业规模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六是实行项目目标
责任制,加强工业项目开发。七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外向型经济健康发展。
(三)鼓励第三产业优先发展政策
一是积极研究制定促进专业市场的各具特色、切实有效的政策,促进专业市场规模迅速膨胀。二
是进一步研究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三是大力加强市场规范管理。四是积极研究制定促进
生产要素市场和新兴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五是研究制定加快以萌山风景旅游开发区为重点的旅游开
发政策,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快速形成。
(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一是建立健全支持政策。继续完善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双十八条”政策,广泛调动个
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完善保护政策。对个体私营企业在登记注册、征地、供电、供水、
人才招聘等方面实行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三是强化管理政策。

(五)加快城乡开发的政策

一是采取省市区属企事业单位、周边乡镇、村新建企业和其他乡镇、村限额以上企业进入周北开
发区建设的办法,加快周北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建设开发速度。二是继续走好住宅合作、外资改造、联
合开发之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三是实行省市区属各企事业单位新建综合商娱大厦和居民楼进入东
部新城区建设的方针,加快新区开发速度。四是用活用好相关的一切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省市属驻周
各大企事业单位与地方合建公用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五是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
整的有效途径,适当调整乡镇行政划分,重点建设几个能够尽快形成规模的小城镇。六是继续收足用
好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七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强化管理的政策措施。

(六)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

一是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二是
把推进科技进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逐步促使企业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三是逐步建立起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教育事业投资机制。四是继续改善科教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广
泛调动科技教育人员工作积极性。

(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政策

一是继续实施明星村建设带动战略,以明星村为基础,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并使中心村建
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二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之间技术、资金、劳动力等经济资
源的有序流动与融合。三是统筹运作好整个地区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搞好资源配置,发挥最大效
益。四是要不断强化地区综合协调能力,促进整个地区不同经济成份之间的全面而有效的联合,搞好
省市区属企业之间的联合兼并,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区域经济整体优势。

(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一是正确制定地区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引导资金合理投向,优化投资结构。二是必须保持固
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相应增长。“九五”期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25%左右,保持投资年
均增长2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在100亿元以上。 三是大力强化资产管理,努力提高
使用效益。进一步搞好资本运营,以有限的资金盘活巨大的存量资产,以少量资本运作用活庞大的资
产,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资金滚动增值。四是加快建立综合协调建设基
金制度,集中有限财力建设大项目,办好大事情,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九)人口、土地、环保政策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继续坚持稳定政策,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
同时采取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逐步形成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切实保护和合理开
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净减少每年不超过3‰。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建设
用地采取总量和建设项目用地双重指标控制。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坚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城乡建
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全面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周村的奋斗目标,是我们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
弘扬“团结奉献、创业兴周、自我加压、奋勇争先”的周村精神,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
心同德,开拓创新,为实现“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