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建设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5&A=1&rec=210&run=13

周村区城市规划, 属淄博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1958年至
1959年9月,在淄博市区域规划中,第一次完成了全区城市规划。
确定城市性质为山东省丝织工业基地,是一轻工业城市。当时有
市区人口56000人(包括市内17000农业人口)。工业布局,在城东
北部新建五金机械厂,与轻工业机械厂构成一个工业机械区。主
要干道南北3条,东西2条。
1976年10月,淄博市在区域城镇发展规划工作中,第二次完
成全区城市规划,要求充分利用扩大周村轻工业基础,加快全市
轻工业发展。扩大丝织工业,棉纺工业继续进行配套,新建铝制
品、塑料制品等项目。机电工业也要相应发展。五年内新增工业
职工8000人。规划布局:在铁路以南马鞍山开辟新工业区;逐步
扩宽道路,修筑两条过境道路,利用萌山水库等地水源,解决工
业用水问题。
1978年起,在淄博市规划设计室协助下,于1980年初完成了
周村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过1981年4月淄博市总体规划评议会
全面评议、修改、审定,1982年报省政府,1984年12月省府正式
批准了淄博市的总体规划。
周村区总体规划要点 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 以纺织工业为
主,适当发展机械、电子等项目的小型工业城市。1980年人口7.9
万, 其中非农业人口5.39万, 农业人口2.51万。 1985年达到91
1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761人,农业人口27406人。2000年规划
城区人口11.5万人。
用地规模 城区建成面积1980年6.8平方公里,1985年达7,39
平方公里。2000年规划用地为9.35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0.13平
方米。
工业规划布局 向铁路北发展,丝绸、纺织工业在原地发展。
在原淄博毛巾厂、第二毛巾厂、纺织机械厂等基础上,规划东北
工业区。
生活居住区规划 原规划中的胜利、航北两个生活小区均已
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正在逐步配套。1980年人均居住
面积为4平方米。1985年达5.4平方米。1990年达到6平方米,城区
每年需新建住宅3.1万平方米。准备开辟航东和毛巾厂西生活小区。
航东小区占地面积为7.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4000人,建住宅约5
万平方米,1986年开始实施;毛巾厂西小区着手做详细规划。
对外交通运输 "六五"计划以来,胶济复线已胜利通车,周
村车站候车室已扩建完工。计划不断完善车站广场周围的公建服
务设施,方便过往旅客,振兴周村商业经济。公路建设规划:(一)
济(南)青(岛)公路、王(村)潍(坊)公路引至市区南过境;(二)北
部开辟原工农6路,供长山、邹平方面车辆过境;(三)东部开辟太
和路过境;(四)西部沿淦河东岸开辟淦河路过境。过境路与周村
城区外环路相通。
城市道路 规划城区道路逐步形成棋盘方格式,合理调整原
有道路系统,确立主次干道。按国家建委的定额指标,城区主干
道丝绸路、东门路、站北路、新建路、城北路、中和街(东段)按
三级道路规划;次干道长行街、北门街、傅前街、东街按四级道
路规划。开辟外环路,过境车辆从外环路通过。大街、丝市街辟
作步行商业街。城区开辟内环路,增设汽车环行线。
体育设施 体育场迁往铁路南,占地5公顷。
园林绿化规划 将原体育场址辟为小游园,为老年人活动中
心,在王家庄水库开辟公园;烈士陵园迁至米山,整修米山,搞
好绿化,多植松柏等长青树种,并结合搞烈士雕塑,开辟旅游点;
烈士陵园原址并人公园,开挖人工湖,增加公园景观;积极种植
行道树,主干道每侧两行,次干道每侧1行,结合供水工程,在周
村水库建设水上公园,开辟旅游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