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土保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5&A=1&rec=108&run=13

据《长山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凤凰山是"小桥处处涨清流,古涧苍松隐牧牛"的地方。1920
年《淄川县志》记载,百年前凤凰山、卧虎山上森林茂密,东坡的山头村和池头村是桑园遍地,清泉
长流。
20世纪20年代以来,战乱迭起,山林破坏殆尽,大片土地失去植被。建国后,经多次治理,有一
定收效。但终因植被保护较差,水土流失仍很严重。1985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16.5平方公里,占全
区总面积的44.30%。年侵蚀模数1664吨/平方公里,年均侵蚀深度1.23毫米。全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
周南低山丘陵地带,包括高塘、八里沟、彭阳、王村、萌水五个乡镇。根据水土流失程度分为五类:
一是剧烈侵蚀,面积17.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15%。侵蚀模数4265吨/平方公里,侵蚀深度3.16毫
米,主要分布在杏山萌山及库区一带;二是强度侵蚀。面积20.1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17.3%,侵
蚀模数2873吨/平方公里,侵蚀深度2.13毫米,主要分布在魏北丘陵和"六山"、"一台"(凤凰山、葫芦
山、卧虎山、金山、簸箕山、小山、钓鱼台) ,沙沟东山、猪首湾、宝山一带。三是中度侵蚀。面积
32.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28.1%,侵蚀模数1658吨/平方公里,侵蚀深度1.23毫米。主要分布在黑
山、大埠山、马鞍山和王村、萌水两镇的山丘中下部分。四是轻度侵蚀。面积46.2平方公里,占流
失面积的31.5%,侵蚀模数1029吨/平方公里,侵蚀深度0.76毫米,主要分布在各河道两侧的小平原、
三合一梯田、稀疏林地、道路、村庄、国防用地等处。五是微度侵蚀。面积30.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
积的20.6%。侵蚀模数710吨/平方公里,侵蚀深度0.53毫米,主要分布在郁闭度好的林地、三保田和
部分山前小平地小盆地。
1985年,水土保持普查结果,年流失土壤18.1万方。按土壤含肥量推算,等于年流失氮肥109.7吨,
磷肥103.3吨,有机肥1881.7吨,并造成裸岩沙化面积6258亩。据对7座水库和7个塘坝的调查,19年间,
总淤积量38.1万方。宁家、东道开两个水库库容减少一半多,王家庄水库淤高1.5米,现有山头、尚庄、
樊家、郭家等塘坝淤平报废,17条较大干支渠,年均淤积1万多方。另据马尚水文站1962~1985年的测
定,年均输沙量7.17万吨,输沙模数68.2吨/平方公里,致使全区河道逐年加宽。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三年恢复时期,组织群众封山造林。1957年,全区近6万人
大搞山区造林,修河改道,闸坝蓄水基本建设。至1966年,相继建成卧虎山、凤凰山、萌山等社办林
场,造林面积万余亩,修三合一梯田万亩,建成萌山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3座和
梅家河拦河坝1座,总蓄水调洪能力10491.65万方。70年代后期,山区以治山、治水、整地改土为中心
的农田基地建设,把部分坡地改梯田,因重形式,轻效益,造成自然植被破坏,结果事与愿违。农业
生产责任制后,在集体治理的同时,实行户保小流域治理。1984年有1900户承包山林8000亩。全区14条
小流域,有8条的部分被农户承包。至1985年底,完成治理面积52.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44.9%,
其中农田治理措施29.3平方公里,生物治理措施10.3平方公里,工程治理措施12.7平方公里。共完
成工程量349.7万方,工日359.6万个,总投资214.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