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4&A=6&rec=131&run=13


    西周时期,姜齐建都临淄后,于宫廷后面设集。此时,已有定期集市。
但州
县以下不设集。到了宋代,改革“市井”交易法,取消了“击鼓三百声开集,
击
钲三百声散集”的时间规定,州县以下开始设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
展,
临淄城乡市场日益增多,名称各异,“行商多于座贾谓之市,座贾多于行商
谓之
集”,并有“官集”和“义集”之分。
    自明代开始,辛店集就是临淄县的大集市之一。农历二、七为集。早期
集市
设在辛店街村,1954年迁至辛店站。每逢集日,方园百里,车推、驴驮、肩
挑各
种物资云集于此。东西长三华里的大街两侧布满各类摊贩。日上市人数淡季
五千
余人,旺季超过万人。上市的物资有三百多个品种。主要有粮食、干鲜果品、
肉
食、面食、禽蛋、青菜、瓜果、杂货、苇编制品、棉花、土布、鞋袜、木器、
铁
器、牲畜等。还有博山来的瓷器;博兴来的柳筐、柳条簟子;羊角沟来的咸
鱼、
虾酱等。1950年3月,临淄区人民政府工商科在辛店设立辛店交易所。取缔牙
行、
经纪, 实行公平交易。1956年日上市人数近万人,年成交额110余万元。1978
年
上市物资增至400余个品种,年成交额达150余万元。1983年上市人数达两万余
人,
上市物资达500余种,年成交额265余万元。1985年,旺季日上市五万余人,上
市
物资1200余种, 年成交额520余万元。1992年,鉴于辛店城区的统一规划,辛
店
大集迁至309国道以北, 并形成了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2001年迁至稷下街
道办
事处孙娄村东。
    自1992年辛店街村在村南占地200亩, 又开设了新集市(也称辛店集)。
该
集市是辛店第二个大集市。 旺季上市两万余人,上市品种500余个,集日交
易额
50多万元。有益都、淄川及周边区县和本区各乡镇的单位和人员前来交易。
    另外自1949年到1966年间,王朱集农历一、六,后改为三、八为集日;
大武
集农历一、六,毛托集农历五、十为集日,于家店集农历三、八。这几个集
市大
都是以农副产品、生活日用品、百货、杂货棉布、服装、鞋帽、副食品为主。
赶
集主要是集市周围的村庄人员,属于较小型的集市。
    自建国至今,辛店集市的发展经历了几起几落。1950年,县工商科及辛
店交
易所加强了集市贸易的管理,取消了旧的苛捐杂税,打击了非法经商活动,
保护
了正当经营,实行公平交易,稳定了贸易秩序,使集市交易迅速发展。1953
年,
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1954年,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实行统购统销,
同
时对部分二、三类物资相继实行派购、定购。对集市贸易有所影响,但由于
工农
业生产的发展,物资逐渐丰富,集市贸易仍显活跃趋势。1956年,实现了农
业合
作化,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时对集市贸易管理过死,限
制过
严,一时出现了大集变小,小集消亡的现象。同年下半年,根据上级有关指
示,
建立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纠正了错误做法。集市又重新恢复发展起来。
1958
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大跃进”“共产风”,不允许赶集,集市一度
被关
闭,集市贸易停止。
    1959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
肯定了集市贸易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作用,使集市贸易又得到恢复发展。后又
遇到
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物资短缺、物价上涨,集市贸易陷于低谷。1963年后人
民生
活逐步改善,集市贸易又开始恢复和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把个体经
商户
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砍掉,把集市贸易当作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关闭。当时
全县
只留西关、辛店、金岭镇等18处集市,并统一规定为农历二、七为全县集日,
极
大的限制了集市贸易的开展。直到1975年又恢复了原集日。1978年,中共十
一届
三中全会后, 集市贸易开始活跃,到1985年辛店集市恢复到5处:辛店集、
王朱
集、大武集、毛托集、于家店集至200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