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广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4&rec=54&run=13


                            救治震区伤员

    1976年7月, 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博山区承担了部分地
震伤员的救治工作。
    博山区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由中共博山区委率领卫生、商业、物资、公
安、宣传等系统组成班子,卫生系统迅速组织起抢救小分队。
    8月5日,震区伤员到来,博城公社卫生院收治33人,域城公社卫生院收治28
人,共计61人。
    伤员被送到医院后,医院为他们安排了最好的病房和病床,由全区优秀医护
人员组成的抢救小分队为他们认真检查诊治,护理组24小时特护。伙房送上可口
的饭菜,让伤员吃好饭养好伤。至11月底,61名伤员全部出院。
    这次抢救震区伤员行动,充分体现了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的社会新风尚。
大家把抗震救灾工作当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层层发动,全面规划,周
密安排,各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物资供应丰富,医疗救治及时,病员生活
多样,伤员康复迅速,是博山有史以来大型医护救治活动的典范。

                        援外、援藏医事活动、对外交流

    一、 援外:1980年8月10日,博山区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李玉璜,参加中国援
坦医疗队,赴坦桑尼亚国,在新阳戈省医院眼科任主治医师,1982年回国。
    二、 援藏:1979年9月1日,博山区派出陈东禹、郇宜志2人,参加山东省第
四批援藏医疗队,赴西藏日喀则工作,1981年2人回博。
    三、对外交流:

                               援非募捐

    1985年,非洲广大国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非洲人民生活十分困难。5月,
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援非募捐活动,以对非洲灾民进行紧急救援。
    博山区于5月11日, 作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非洲灾民”的决定,区
红十字会充分宣传动员,并率领区直卫生单位和街道办事处红十字站,在城区主
要街道、 路口、车站等到地设立了5个援非募捐宣传站。从5月15日至5月30日,
半月期间,参加募捐者达120103人,捐款单位521个。共募捐人民币110089.29元,
其中:个人捐款98648.64元;集体捐款11440.65元。博山区捐款总数列淄博市第
一位,为援助非洲灾民做出了积极贡献。

                    博山区援非募捐统计表
┏━━━━━━┯━━━┯━━━━┯━━━━━┯━━━━┯━━━━┓
┃   单  位   │捐款单│捐款人数│ 捐款数   │个人捐款│集体捐款┃
┃            │位  数│        │          │        │        ┃
┠──────┼───┼────┼─────┼────┼────┨
┃区机关      │ 44   │  848   │1548.10   │1198.10 │350.00  ┃
┠──────┼───┼────┼─────┼────┼────┨
┃城里办事处  │ 44   │ 11420  │12722.63  │9062.63 │3660.00 ┃
┠──────┼───┼────┼─────┼────┼────┨
┃大街办事处  │ 33   │  4071  │2888.74   │2128.74 │760.00  ┃
┠──────┼───┼────┼─────┼────┼────┨
┃税务街办事处│ 71   │ 22315  │21989.62  │18069.62│3920.00 ┃
┠──────┼───┼────┼─────┼────┼────┨
┃西冶街办事处│ 50   │ 12051  │12574.90  │12424.90│150.00  ┃
┠──────┼───┼────┼─────┼────┼────┨
┃白塔镇      │ 26   │  4926  │3477.27   │2777.27 │700.00  ┃
┠──────┼───┼────┼─────┼────┼────┨
┃域城镇      │ 14   │  1195  │2257.39   │1157.39 │1100.00 ┃
┠──────┼───┼────┼─────┼────┼────┨
┃夏家庄镇    │ 26   │  6894  │5083.58   │5083.58 │  0     ┃
┠──────┼───┼────┼─────┼────┼────┨
┃山头镇      │ 30   │  8016  │5790.47   │5720.47 │70.00   ┃
┠──────┼───┼────┼─────┼────┼────┨
┃八陡镇      │ 40   │ 12000  │15585.01  │15585.01│  0     ┃
┠──────┼───┼────┼─────┼────┼────┨
┃教育系统    │ 53   │ 15632  │6279.96   │6279.96 │  0     ┃
┠──────┼───┼────┼─────┼────┼────┨
┃商业系统    │ 20   │  4051  │4161.12   │4161.12 │  0     ┃
┠──────┼───┼────┼─────┼────┼────┨
┃文化系统    │ 9    │  139   │ 716.50   │ 460.50 │256.00  ┃
┠──────┼───┼────┼─────┼────┼────┨
┃团委        │ 11   │  1200  │ 910.58   │ 910.58 │  0     ┃
┠──────┼───┼────┼─────┼────┼────┨
┃卫生系统    │ 8    │  399   │ 497.45   │ 422.80 │74.65   ┃
┠──────┼───┼────┼─────┼────┼────┨
┃其他        │ 34   │ 14946  │13605.97  │13205.97│400.00  ┃
┠──────┼───┼────┼─────┼────┼────┨
┃合计        │521   │ 120103 │110089.29 │98648.64│11440.65┃
┗━━━━━━┷━━━┷━━━━┷━━━━━┷━━━━┷━━━━┛
                                 (摘自博卫(198181)第18号文)


                              药王庙

    博山药王庙, 位于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以南500米处的高阜之上,下临博
(山) 莱(芜)公路,占地约600平方米。是淄博市唯一的一座祭祀古代医药学
家的庙宇。
    药王庙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翟良出资,兴建于公元648年(清顺治五年)。
此时,翟良已辞去太医和官衔回乡,为不忘先贤,遂出资建药王庙,以示饮水思
源之意。
    药王庙山门向南,上覆琉璃瓦。进门有屏门一座。湛庙内有北大殿三间,前
出厦,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大脊之上,雕花刻兽,工艺精堪。大殿内供唐代医
圣韦慈藏神位。大殿东西两侧设庑殿各三间,青砖黄瓦,古朴庄重,祀东汉杰出
医学家张机(仲景);金元四大名医学家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
杲(东垣);朱震亨(升溪)等诸神位。
    1931年,博山“一元堂”中医药店经理栾尚桂等人,为保护药王庙这一历史
古迹,在博山医药界进行募捐,集资对药王庙整修,并增加了翟良的神位,以纪
念他对祖国医药学的贡献。
    药王庙兴建后,遂定每年八月初三(农历)为药王庙会。庙会期间,戏台高
搭,唱大戏三天,以示庆贺。四方药商纷纷而至,各类药品琳琅满目,买进卖出,
购销两旺。每次庙会,都有大宗的药品交易。这不仅推动了博山中医药事业的发
展,对博山临界的莱芜、淄川、章丘、沂水、益都、临朐、蒙阴等县的医药卫生
行业也有较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药王庙会渐止,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被改建为
居民住宅,所供神位破坏殆尽,历代石碑下落不明,现正殿、东西庑殿及山门尚
存,但经多次修缮,已非原貌。


                           民间卫生习俗

    在博山民间,有着悠久的卫生风俗习惯:
    每逢节前岁末,家家户户都粉刷墙壁,清扫房屋,庭院,拆洗被褥。
    《续修博山县志》“风俗篇”记载:端午,食角黍,插桃枝、艾叶于门,以
雄黄涂小儿耳,避虫蝎诸毒物。
    寒食,作水浆饭,经夏不渴,日以凉水沃之,祛陈病解疾患。
    六月六日,炒小麦作面和蜜饮,谓去暑除泄疾。
    六月六日,晒书籍,衣裘等物。
    八月,朔日未出,取花上露洗目,谓去风热清明。
    东南山中人,颔下多结瘿(地方性甲状腺肿,编者注),妇女尤甚,多食海
带可治。
    ......
    以上所述的卫生习俗,有的至今仍广为流传沿用。
    博山民间卫生谚语
    良药苦口利于病。
    一脉不和,周身不安。
    要求小儿安,衣被要轻单。
    早睡早起精神好。
    男怕穿靴(肿脚),女怕戴帽(肿头面部)。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
    饭前便后要洗手。
    要离药罐,洗手吃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气气恼恼成了病,嘻嘻哈哈长了命。
    贪多嚼不烂,胃痛经常犯。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十层单不如一层棉。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食多伤胃,儿多母累。